首頁 > 服飾搭配 > 奢華品質 > 筷子的文化內涵是什麼

筷子的文化內涵是什麼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8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筷子的文化內涵是什麼,筷子是伴隨着人們推開野蠻而獲得的戰利品,從它出現至今,至少已經有了三千多年的歷史。以下爲大家分享筷子的文化內涵是什麼,快來和小編一起看看吧。

筷子的文化內涵是什麼1

1、筷子一頭圓、一頭方。圓的象徵天,方的象徵地,對應天圓地方,這是中國人對世界基本原則的理解。

方的在上,圓的在下,直接接觸食物,代表“民以食爲天”。

2、手持筷子時,拇指食指在上,無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間,是爲天地人三才之象,這是中國人對人和世界的關係理解。

3、一雙筷子分爲兩根,代表中國人遵守太極和陰陽的理念。

太極是一,陰陽是二,一分爲二,這代表着萬事萬物都是有兩個對立面組成的;合二爲一,這陰與陽的結合,也意味着一個完美的結果。

4、《周易》中有明八卦:乾、坎、艮、震、巽、離、坤、兌;暗八卦:休、生、傷、杜、景、死、驚、開。

筷子的文化內涵是什麼

筷子有兩根就是二,對應到八卦就是“兌”卦,是“口”的意思。

筷子本身直,長對應八卦的“巽”卦,是“入”的意思。

5、使用筷子時,一根爲主動,另一根爲從動;主動爲陽,從動爲陰,此爲兩儀之象。

6、一雙筷子躺在餐桌上,就如同一支筆躺在書桌上,這是文雅的表現。

7、筷子的標準長度是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慾,以示與動物有本質的不同。

8、筷子還有點穴、按摩和刮痧的作用。

舊時人們走江湖,身上只要有一雙筷子,有什麼毛病都能自己搞定,即便忘了帶,隨手掰根樹枝或蘆葦,折斷了,在石頭上磨一磨,在水裏洗一洗也能用。

筷子的文化內涵是什麼2

筷子文化內涵

筷子是我們每一箇中國人吃飯的必備工具。更爲確切的說,筷子古稱箸,是一種由中國漢族發明的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進食工具。中國是筷子的發源地,以筷進餐少說已有3000年曆史,是世界上以筷進食的主要地區。筷子看起來只是非常簡單的兩根小細棒,但它有挑、撥、夾、拌、扒等功能,且使用方便,價廉物美。筷子也是當今世界上一種獨特的餐具。世界上有人的地方都有中國人,是中國人都用筷子吃飯。這個習慣幾千年也沒有改變過。

小小的筷子、簡單的筷子,中國人、乃至東方人(包括朝鮮、韓國、越南、蒙古、日本以及東南亞國家)幾千年以來吃飯進食一直都是用筷子。其實這小小的簡單的筷子有它的豐富而又深刻的文化內涵,可以說,筷子是我們中國的國粹(國粹指的是華夏民族的傳統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和最富有獨特內涵的深受許多時代的人們歡迎的文化遺產)。

筷子的文化內涵是什麼 第2張

筷子古稱箸。古籍《韓非子-喻老》記載“昔者紂爲象箸而箕子怖。”紂王爲商代末期的君主,可見早在公元前十一世紀我國已出現象牙精工製造的筷子。也就是說我國有歷史記載的用筷歷史至少已有3000多年。此外民間關於筷子的傳說也不少:一說姜子牙受神鳥啓示發明絲竹筷;一說妲己爲討紂王歡心而發明用玉簪作筷;還有大禹治水時爲節約時間以樹枝撈取熱食而發明筷子等傳說。

筷子的文化內涵是什麼3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中國的筷子文化在中國也上演了幾幹年的歷史。中國和西方國家在飲食文化及習慣上有很大的差異,單從吃飯用具上來看,中國人吃飯使用筷子,西方人進餐用刀叉,各有各的習慣。刀叉和筷子,別看這兩者只是小小的進餐用具,卻大大的反應了了東西方人進食習慣的不同,以及東西方人生活觀念的不同。

各有之特色。細究我國的飲食文化,筷子文化佔據了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筷子的使用,不僅解決了我國幾幹年來的飲食用具問題,同時也反應了中國人注重力求力事力物臺於自然之理,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

筷子,別看只是兩根細細的長木棍,從飲食文化的角度來講,它對我們的影響無處不在。作爲一種進餐工具,筷子除了影響我們的飲食之外,其包含的文化內涵更值得我們深究、瞭解、繼承和發揚。然而,近些年來,筷子文化在我國的年輕一代中似乎並沒有得到完整的繼承及發揚,相反地,在不知不覺中,筷子文化正慢慢生也在流失。

該如何挽救這一現象,值得我們去深思。下面就這一問題來淺談個人一些微不足道的見解。

筷子文化的流失

筷子,可謂是中國的國粹。它既輕巧又靈活,在世界各國的餐具中獨樹一幟,被西方人譽爲“東方的文明’。我們今天使用的筷子和它的祖先沒有什麼本質的區別,只不過出現了用塑料等‘’高科技’’材料製作的筷子日漸變多而已。筷子的演變發展,代表着中國幾幹年的智慧結晶。對於筷子,古今中外很多著名大師對其都有過高度的讚賞。法國作家家羅蘭·巴特認爲筷子相對於刀叉具有一種母性的溫柔,它‘’不切、不抓、不毀、不穿……像是在移動一個嬰兒時所表現出的那種恰如其分的謹慎溫柔動作。

筷子的文化內涵是什麼 第3張

然而,對於這樣一個偉大的‘’東方文明”在信息多元化的今天似乎得不到應有的完整繼承。隨看身邊的“80後”"90後”,又有幾個瞭解筷子的使用禁忌的?或者說又有幾個會正確使用筷子的?大多數年輕一代對筷子的使用方法都是類似抓鉛筆的姿勢,而鉛筆與筷子都有‘長而筆直’’的特點,所以導致很多人誤認爲使用筷子和鉛筆是一樣的方法姿勢。而在餐桌上該注意的各種筷子使用禮節,想必更是沒有幾個年輕人真正瞭解的。

歸根結底,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在於國人對筷子文化的不夠重視,而在這一過程中,鑑於筷子的使用多見於日常家庭飲食當中的特殊性質,父母本應該起着重要的橋樑作用,但是倘若父母都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那麼產生這種現象也不足爲怪了。

從筷子文化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

筷子文化只是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小部分,然而,從我們對筷子文化的“窺視”中,不免讓人對如何繼承承燦爛的中國傳統文化這個問題產生擔憂。就像筷子的歷經過程一樣,中國傳統文化經討數千年的演繹和揚棄,已經深深融入中華子孫的思想及行爲規範之中,但是近些年來年輕一代傳統文化的缺失及受多元文化衝擊的現實,又讓人們擔憂,新一代的成長能否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選擇?這涉及到該如何繼承傳統文化的問題。

筷子文化源自飲食文化,大部分體現於家庭飲食之中,該如何繼承筷子文化,筆者認爲,將其與家庭教育融合起來不失爲一個好方法。細究起來,筷子文化作爲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部分,其實也屬於家庭教育的一部分。

當今社會,爲什麼產生越來越多的‘’崇洋媚外’’現象,或是引發了青少年丟失祖國傳統文化的危機現象?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於,現代家庭的很多父母沒有重視傳統文化,或是父母本身也有‘’嫌棄祖國傳統文化故而‘’崇洋媚外’’的怪現象。家庭教育重在言傳身教,父母本身的文化素養如何,在教育子女過程的初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孩子的‘’文化偏向’‘意識,隨看孩子的成長,慢慢地也會影響到他們對傳統文化的重視與否。

筷子的使用規則要求執筷子既要方便、靈活,還要牢靠、雅觀。看一個人持筷、用筷便可知他的出身教養、品格個性以及脾氣涵養、行當職位等,深言之,就是一個人的用筷禮節就能體現出他的家庭教養。

筷子的文化內涵是什麼 第4張

加之,就筷子本身使用結構而言,其暗含‘’一日要直,二日要齊,三日要和 的爲人處事道理,若爲人父母的將這些傳統道理加以仔細揣摩,就不難看出這與我們傳統道家思想提倡的‘’大和’思想不謀而合了,由點帶面由表及裏,一舉多得,一頓飯的時間,即讓孩子瞭解了祖國的傳統文化,又讓他們明白了爲人處事的道理,豈不樂哉?

由此,重視筷子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就變成了每一個家庭每一個父母義不容辭的責任了。這樣一來,一個看似比較宏觀的國家傳統文化繼承問題,就細化到每一箇中國家庭的教育問題上了。

當然,在營造良好的傳統文化教育的家庭環境過程中,也要發揮學校教育在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主陣地作用,營造良好的學校教育環境。而教師作爲傳統文化傳播主體,除了要充分掌握利用好傳統文化載體一一文本的講解與教學外,也要求教師從理論上準確把握文化尤其是中華文化的深刻內涵和內在氣質,還要求從實踐中掌握或蒐集大量的素材以作說明和論證,更重要的是,“潤物細無聲’’的文化影響轉化於有形的文字講解從而準確地傳達給學生纔是關鍵所在。

對於學生在傳統文化與多元文化選擇性上的盲目性,教師能適時適當地加以引導,指正,從而更深一層地懂得怎樣用傳統文化彌補多元文化帶來的負面效應。

傳統文化繼承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既要重視家庭和學校的作用,社會也要承擔一定的責任,比如開設“家長課程’’以改變中國傳統的典型家長制教育方式的缺陷,還可以藉助現代科技的各種媒介進行傳統文化的宣傳,養成全社會對傳統文化關注和學習的風潮。

服裝搭配
服裝單品
明星裝扮
時尚街拍
奢華品質
秀場P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