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教育 > 每50個兒童中就有兩三個“多動症”

每50個兒童中就有兩三個“多動症”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9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新學期又開始了,家長們是否還在爲孩子上學期的成績不理想而耿耿於懷?一味埋怨孩子不夠努力、不夠細心,那你就錯了。說不定你的孩子在學習中無法集中注意力,並非調皮貪玩那麼簡單,而可能是患有“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如果不及時治療,學習成績落後是小,還會影響孩子今後的成長。

每50個兒童中就有兩三個“多動症”

“去年,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公佈了一組數據,我國兒童多動症患病率是3%—5%以上,這相當於一個50人的班級就有2—3個多動症兒童,也就意味着中國有近2000萬的兒童患有多動症,但就診率卻不足1%。”杭州市七醫院兒童心理科主任周國嶺在作客本報名醫大講堂時,呼籲家庭和學校都應對此更加重視。 8歲小男孩一到上課就坐不住

今年8歲的小明(化名)上小學二年級,但他在學習方面的表現,可能還比不上有些幼兒園大班的小朋友。自上學以來,他每逢上課就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常常搞些小動作、玩弄手指或文具,或是在座位上扭來扭去,跟鄰座的同學講話,有時還發出奇怪的聲音,甚至乾脆在課堂上隨意走動。

一到放學,回家做作業,情況更加糟糕。小明寫作業非常拖拉,經常寫一會兒、玩一會兒,不拖到晚上10點絕對完不成。檢查一下他的作業,字跡歪七扭八,時不時會抄錯題、寫漏字。而且他還經常丟失學習用品,他媽媽說,本子和鉛筆等學習用品都得一打一打買。

另外,小明在跟同學的相處方面也存在一定問題。當大家一起做集體遊戲時,他總是不能耐心等待,經常時而參與時而破壞,還會因不滿意與同學打架,因此成爲班裏公認的一大麻煩。

“我聽了他平時的表現,也給他做了相關的檢查,可以明確診斷他是‘注意缺陷多動障礙’,需要接受綜合治療。”周醫生說。

所謂的“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就是俗稱的“多動症”,主要表現爲與年齡不相稱的注意力易分散,不分場合的過度活動和情緒衝動,並伴有認知障礙和學習困難。但這些孩子的智力正常,甚至有的孩子還智力超常。如何判斷孩子是否患有“多動症”

“國內外研究顯示,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可能有不同程度神經發育延遲,部分患兒開口說話比正常兒童要晚,表達性語言過於簡單,感覺運動協調性常常受到損害,書寫能力較差,閱讀能力落後於同齡兒童,上學後更是存在比較嚴重的學習方面的問題。”周醫生說。

如果各位家長想知道自己的孩子一直學習成績不理想,是不是由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所致,那就要好好對照以下的各種臨牀表現,可以儘早發現,積極治療。

一是注意障礙。表現在聽課、做作業或其他活動時注意力難以持久,容易因外界刺激而分心,如上課時常被窗外一點聲響吸引注意,或常常不斷從一種活動轉向另一種活動,做事虎頭蛇尾。

二是活動過多和衝動。經常顯得很不安寧,手腳的小動作多,在座位上扭來扭去,在教室或其他要求安靜的場合擅自離開座位,到處亂跑或攀爬,難以從事安靜的活動或遊戲,彷彿精力特別旺盛。

三是學習困難。因爲注意缺陷和多動影響了在課堂上的聽課效率、完成作業的速度和質量,致使學業成績差,低於其智力所應該達到的學業成績。

四是神經發育異常。大部分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的精細動作、協調運動、空間位置覺等發育較差,如翻手、對指運動、繫鞋帶、扣鈕釦等都不靈活。以及左右分辨困難,如寫字顛倒、字體大小不一。家長應給予“多動症”孩子特殊教育

以往認爲,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是一種兒童自限性疾病,隨着年齡增長,可自然消失。而經學者們長期追蹤觀察發現,僅部分可自愈,多數患兒的症狀可延續至成年,且治與不治、早治與晚治,在療效和預後上有顯著差異。

周醫生說:“美國‘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多模式治療研究結果顯示,此類患兒經過正規治療後,可達到良好預後,治療成功率高達68%。但要是得不到及時規範的治療,50%—60%的患兒症狀將持續到成年,成年期75%的患者至少患有心境障礙、焦慮障礙、物質濫用、人格障礙等精神障礙中的一種,33%有兩種以上。”

然而,除了規範治療之外,周醫生覺得對於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孩子,家長也應該配合得當的教育措施,有助於孩子慢慢安靜下來,且能更好地集中注意力。

一是家長對於此類孩子的要求必須切合實際,不能像對待正常孩子那麼嚴格,只要求他們的多動行爲能控制在一個不太過分的範圍內就行。當他們做得好時要給予獎勵,並鼓勵繼續改進,要是做得不好時,也可以暫時剝奪他們的一些權利。

二是通過正面的引導,使他們過多的精力能發揮出來。家長可以組織他們多參加跑步、打球、爬山、跳遠等體育活動,必要時也可參加感覺統合訓練。

三是逐步培養其靜坐集中注意力的習慣,可以從看圖書、聽故事做起,逐漸延長其集中注意力的時間,也可以把他們安排在教室的第一排座位上,以便在上課時得到老師的監督和指導。

四是從小培養有規律的生活習慣,按時飲食起居,有充足的睡眠時間,不應遷就孩子的興趣而讓他們看電影、電視至深夜,以致影響睡眠。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