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美文 > 端午節的節日簡介內容

端午節的節日簡介內容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

端午節的節日簡介內容1

即如《易經·乾卦》第五爻的爻辭曰:“飛龍在天”。端午節的來歷:

紀念屈原: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北周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據說,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死後爲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糉子於水中,以驅蛟龍。

當時楚人因爲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爲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

紀念孝女曹娥:此說出自東漢《曹娥碑》。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

紀念迎濤神:春秋時吳國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後,化爲濤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節。這則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

端午節的節日簡介內容
  

自古以來端午節便有划龍舟及食糉等節日活動。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爲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2006年5月,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自2008年起,端午節被列爲國家法定節假日。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審議並批准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爲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端午節的習俗:

端午節扒龍舟: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臺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

現在臺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香港有競渡,近來英國人也有仿效我國人作法,組織鬼佬隊,進行競賽活動。

龍舟歷史悠久,是多人集體划槳競賽。龍舟競渡分爲請龍、祭龍神、游龍和收龍等幾個版塊。龍舟競渡前一般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先請龍、祭神。

在端午前擇吉日從水下起出,祭過神後,安上龍頭、龍尾,再準備競渡。閩、臺則往媽祖廟祭拜。在過去,人們祭祀龍神時氣氛很嚴肅,多祈求福佑、風調雨順、去邪祟、攘災異、事事如意。

端午節的`其他習俗還包括掛艾草與菖蒲/拴五色絲線/畫額/戴香包/佩長命縷/沐蘭湯等等。

端午節的飲食:

端午節吃糉子:糉最初是作爲端午節拜神祭祖的貢品;到了晉代時已經普及到全國各地並被正式定爲端午節慶食物。糉籺的主要材料是稻米、餡料和箬葉等。

各地飲食習慣不同,形成了南北風味;從口味上分鹹糉和甜糉兩大類。端午食糉風俗已成了中華民族影響最大、覆蓋面最廣的民間飲食習俗之一,還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端午節的節日簡介內容2

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五節、天中節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歡慶娛樂和飲食爲一體的民俗大節。端午節源於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

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昇於正南中央,處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正如《易經·乾卦》第五爻:"飛龍在天"。端午是"飛龍在天"吉祥日,龍及龍舟文化始終貫穿在端午節的傳承歷史中。

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羅江自盡,後人亦將端午節作爲紀念屈原的節日;

端午節的節日簡介內容 第2張
  

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端午節的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蘊含着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雜糅了多種民俗爲一體,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爲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響廣泛,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有慶賀端午的活動。2006年5月,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自2008年起,被列爲國家法定節假日。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將其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端午節成爲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端午節的節日簡介內容3

端午節爲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

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爲吃糉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

據說,端午節吃糉子和賽龍舟的習俗,是爲了紀念我國曆史上偉大的詩人屈原,也正是因爲如此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爲“詩人節”。

端午節的節日簡介內容 第3張
  

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創立了“楚辭”這種文體,也開創了“香草美人”的傳統。代表作品有《離騷》《九歌》等。

在我國曆史上,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屈原的說法已經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相傳,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

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爲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爲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爲龍舟競賽。

百姓們又怕江河裏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糉子的習俗。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