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女性健康 > 小學生心理健康制度

小學生心理健康制度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4.7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學生心理健康制度,熱身的時候我們還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情,適當的運動可以幫助我們減輕壓力,這項運動對身體素質的要求是比較高的,現在分享小學生心理健康制度技巧。

小學生心理健康制度1

一、指導思想:

以教育部下發的《關於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及《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爲指導,堅持育人爲本,根據中小學生生理、心理髮展特點和規律,運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和方法,培養中小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他們身心全面和諧發展。

二、現狀分析

1、我校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已有一定的認識和研究,由於我國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較晚,大多數人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還存在一定的偏差,甚至有一些錯誤的認識,儘管我校已經致力於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但在師生中未能正確認識心理健康教育的現象還是存在的,在學生羣體中,對心理健康持有不正確觀念,或者知之甚少的例子還比較普遍。如何消除部分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正確認識,加強教師對心理健康的瞭解;如何讓更多的學生認識心理健康,甚至主動參與心理健康教育,是我校重視、優先解決的問題。

三、發展方向

1、讓教師更瞭解心理健康教育

教師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者,當然更應該站在一定的高度來認識心理健康教育的內涵、功能、實施途徑與方法,否則心理健康教育只能成爲一紙空談。雖然我校教師對心理健康已有一定的瞭解,但缺乏理論指導和深刻認識的教育是無法使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升到更高的層次的,因此,本學年的一個重心應放在教師的理論學習和實踐研究上。

2、讓學生也認識心理健康教育

一提起心理健康教育,人們的腦海中就浮現出變態、神經病、心理治療等字眼來,內心極不舒服,下意識地排斥。其實心理健康教育的範疇很廣,心理治療(矯正性功能)只是其中一個方面,我們的教育對象更多的是心理健康的學生,發展性功能、預防性功能更爲普遍和重要。因此,讓學生正確認識心理健康,瞭解心理健康教育,進而主動學習心理健康知識,形成健康的心理,纔是重點。

3、形式靈活多樣,真正把心理健康教育開展起來

對於小學生來說,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只有通過多種途徑、多種形式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在課堂中、滲透在遊戲中、滲透在生活中,才能真正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因此,學校的各種教育途徑都要行動起來,發揮自身的優勢,讓心理健康教育深入人心。

小學生心理健康制度

四、工作原則

1、根據學生心理髮展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面向全體學生有針對性地實施教育;

2、面向全體學生,通過普遍開展教育活動,使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有積極的認識,使心理素質逐步得到提高;

3、關注個別差異,尊重學生的尊嚴和價值,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和輔導,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

4、尊重學生,以學生爲主體,充分啓發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積極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性和針對性相結合;

5、面對全體學生與關注個別差異相結合;

6、預防和矯治相結合;

7、教師的科學輔導和學生的主動參與相結合;

8、助人與自助相結合;

9、心理輔導過程對學生所作的“自我暴露”,輔導員應嚴守祕密,不宜對外公開當事人的姓名和事件。

小學生心理健康制度2

1、小學生的心裏缺陷主要表現在

敏感:青少年多是自尊心較強,且心理承受能力又低。因此,當他們意識到某種威脅自尊的因素存在時,就會產生強烈不安、焦慮和恐懼,當自尊心受到傷害時,就會生氣、憤怒,常常神經過敏,多疑。總是覺得別人又在說自己的壞話、或是在指責自己了。從而無形中增加了自己的心理負擔,導致神經過敏。

叛逆:由於小學生正處於成長過渡期,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家長和老師的監護,反對成人把自己當成小孩子,同時,爲了表現自己的與衆不同,易對任何事情持批判的態度。以自己爲中心,父母不讓做的事一定做,讓做、能做的事卻不做,從而產生逆反心理。

嫉妒:這是對他人的優勢地位在心中產生不愉快的情感。當別人比自己強(如學習、相貌、人緣等),表現出不悅、自殘、怨恨、憤怒甚至帶有破壞性的負面感情。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覺得自己纔是的。

失落:小學生抱有許多的幻想,希望將其變爲現實,他們會付出種、種努力甚至刻意的追求。當這種需求持續得不到滿足或部分滿足,就產生了挫折。特別是自己表現好卻得不到老師的誇獎,便會產生強烈的失落感。

自卑:膽小、不敢表現自我、對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覺。在人際交往中對自己的能力過低評價,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謹小慎微,行爲萎縮,瞻前顧後等。

小學生心理健康制度 第2張

孤獨:通過調查發現,有些學生常常覺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葉孤舟,性格孤僻,不願意與人交往,卻抱怨別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納自己。心理學把這種心理狀態稱爲閉鎖心理,由此產生的一種感到與世隔絕,孤獨寂寞的情緒體驗稱爲孤獨感。

2、小學生心理障礙的主要成因

小學生出現這些心理問題,既有自身成長的因素,也有外部環境的因素,是“內因”和“外因”綜合作用的結果,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身心成長的失衡:小學生時期身體發育急劇變化,他們閱歷淺,知識和經驗不足,認識力、理解力、思維力和親情力都遠遠落後於成年人。這種生理髮育與心理髮展的'不平衡使小學生出現許多困惑、煩惱和躁動不安,產生心理問題。

家庭教育的誤區:過度溺愛和期望值過高,使家庭教育普遍存在忽視品德發展、人格教育、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等社會性教育的傾向。家長只重視孩子的考試、升學,卻不注重孩子的品德發展、交往能力、個性培養以及社會行爲規範的培養等。家長的高期望值與孩子自身需求不一致時,總把自己的意願強加於孩子,一廂情願時,便會使青少年感到壓抑和不滿,給孩子造成疑慮、憂鬱等心理疾患,導致孩子高分低能或心理不健全。

學校教育的誤區:一些學校和教師迫於壓力不得不使出渾身解數,追求升學率、打造效應,成績成爲評價學生能力高低的惟一標準,學生情感上的苦惱不能及時向老師和家長訴說,就會造成心理壓力,形成心理障礙。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在不同地區的發展很不平衡,特別是還存在着學科化、醫學化、片面化、形式化、孤立化等不良傾向。

社會環境的影響:學校教育展示給學生的是正面教育,而當今各種思潮衝擊着我們的社會,純潔的教育內容與複雜的社會生活之間形成強烈反差,致使學生陷入無以參照、無以歸附的境地,學生思想的混亂、情緒的波動,也是心理障礙形成的原因之一。

小學生心理健康制度3

一、心理健康知識

1、保持心理健康的祕密

(1)認識自己,接納自己,肯定自己。

(2)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3)有偉大的夢想,設定明確的人生目標。

(4)學會自控,克服誘惑,活在現實中。

(5)學會緩解憤怒、抑鬱和無聊。

(6)時刻鼓勵自己增強自信。

2、什麼是心理健康

人是一個整體,人的健康既包括身體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身體健康是指人體符合人體正常的生理現象,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沒有疾病;

心理健康是一個人的認知、情緒、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動力。能力與人格的內在關係是協調的,心理內容與客觀現實是統一的,它能促進人體內外環境的平衡和個體適應社會環境的狀態,從而不斷髮展健全的人格,提高生活質量,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心情。

小學生心理健康制度 第3張

3、心理健康從心理學角度對心理健康進行定義,其基本標準如下

(1)有基本的自我安全感;

(2)能夠很好的認識自己,適當的評價自己的能力;

(3)人生理想是現實的;

(4)不脫離周圍真實環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和諧;

(6)善於從經驗中學習;

(7)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

(8)能夠適度發泄和控制情緒;

(9)在滿足羣體要求的前提下,能適當滿足個人的基本要求。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