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二十四節氣的價值意義

二十四節氣的價值意義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二十四節氣的價值意義,一年有二十四個節氣,不一樣的節氣是有着不一樣的作用的,而且價值意義也是不一樣的,小編今天爲大家整理好了二十四節氣的價值意義的相關資料,一起來看看吧。

二十四節氣的價值意義1

二十四節氣是傳統農耕文化的產物,其產生、發展與傳播適應了農耕時代的經濟生產方式與社會生活需求,並在傳統中國人的生產生活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首先,二十四節氣是傳統時期農業生產活動的基本時間指針,這也是二十四節氣在傳統時代最基本的功能與價值。農業生產作爲一項人類依據自然節律與農作物生長規律而開展的經濟生產活動,其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即在於把握農時,所謂“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孟子·梁惠王下》)。

二十四節氣的價值意義

而把握農時,也就是讓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具體如耕地、播種、灌溉、施肥、收穫等,在遵循自然節律的基礎上,依次按相應的時間點展開。二十四節氣,據太陽週年迴歸運動而來,能比較準確地反映氣候的冷暖變化、降水多寡等情況,故古代先民就以其作爲把握不同農事時間點的基本依據,正所謂“種田無定例,全靠看節氣”。

而在長期的生產發展與歷史積累中,這些與節氣相關的農時知識又被總結爲簡潔明瞭的農諺並被代代相傳,如在華北地區廣泛流傳的小麥種植農諺“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事實上,在所有農諺中,與二十四節氣相關的農時農諺所佔的比重也最大。

其次,二十四節氣亦是傳統時代民衆日常社會生活的重要時間節點。之所以如此,是由傳統時代“以農爲本”的時間生活特點所決定的。一年之中,受自然節律的影響,農業生產活動從種植到收穫也會表現出一定的節律性特徵,即農事節律。與此相適應,鄉村社會生活也會表現出一定的節奏性,從年初到年末,各種活動各有其時。

農業生產活動有漲有落,於是鄉村社會生活諸活動也必然會隨之起起落落,一年四季各有其時,各種活動也就會巧妙配合而又有序地分佈於時間與空間之中。而作爲農事活動的基本時間指針,二十四節氣也由此成爲了民衆年度時間生活的重要節點與時間座標,在一定程度上成爲民衆日常社會生活的時間指針。

這一點,在傳統的月令性時間體制中體現得最爲明顯。月令,即根據年度自然節律變化的行事記錄,曾經是中國社會早期各階層需遵守的律令。通常,提及各月活動時,總會先說到節氣,然後是對應之農事活動,再然後是其他各項活動,從《禮記·月令》《淮南子·時則訓》《四民月令》等,一直到明末清初的.《補農書》,這一傳統一直延續下來。正因爲此,自古至今一直都有人主張以節氣曆法系統取代傳統中國社會所盛行的陰陽合曆曆法系統,如宋代著名博物學家沈括所制定的十二氣歷。

再次,對古代先民來說,二十四節氣又不僅僅是一種時間制度,而是有着更爲豐富多彩的生活內涵,是他們多彩生活的重要體現與組成部分。在早期觀象授時時代,農事週期就是慶典週期,節氣也就是節日。雖然此後由於陰陽合曆曆法制度的逐步完善與推廣,節氣與節日發生了分離,但許多節氣仍舊被作爲節日保留了下來。

比如“四立”,也就是立春、立夏、立秋與立冬,歷史上一直都是比較重要的節日。每逢節氣之時,帝王都會率文武羣臣分別到都城的東、南、西、北門郊外舉行隆重的迎春、迎夏、迎秋、迎冬典禮。再比如冬至、夏至、清明,到今天仍舊是重要的傳統節日,尤其是清明,更是與春節、端午、中秋並稱爲我國四大傳統節日。除作爲節日的節氣外,事實上,從全國範圍來說,幾乎每個節氣也都有自己豐富多彩的節氣習俗活動。

這些活動,可大體歸納爲如下幾個方面:奉祀神靈,以應天時;崇宗敬祖,維護親情;除兇祛惡,以求平安;休閒娛樂,放鬆心情。此外,幾乎每個節氣也都有自己特殊的飲食習俗,比較著名的如冬至餃子夏至面、立春咬春與嘗春等。遵循傳統“天人合一,順應四時”的理念,以二十四節氣爲中心,還形成了豐富的養生習俗,如立春補肝、立夏補水、立秋滋陰、立冬補陰等。與此同時,圍繞二十四節氣,亦產生了數量衆多的故事傳說以及詩詞歌賦等,集中表達了人們的思想情感與精神寄託。

總之,圍繞着二十四節氣,形成了衆多的信仰、禁忌、儀式、禮儀、娛樂、飲食、養生、傳說、故事等習俗活動。因此,對古代先民來說,二十四節氣絕不僅僅是一種時間制度,更是一套具有豐富內涵的生活與民俗系統。二十四節氣之所以能在民衆日常社會生活中日益流行與普及開來,與此有直接關係。

二十四節氣的價值意義2

二十四節氣作爲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是中國古代漢族特別是中原地區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

我們大多數人的家族宗譜中都記載先祖是以耕讀傳家,那麼在農耕社會,人們生活節奏、農耕生產節奏(春種、夏長、秋收、冬藏)與大自然節律(春夏秋冬的季節變化)是同步的。二十四節氣中,表示四季變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 冬至八個節氣名稱;表示天氣變化的有雨水、穀雨、小暑、大暑、處暑、白露、寒露、霜降、 小雪、大雪、小寒、大寒十二個節氣名稱;表示農事和其他的有驚蟄、清明、小滿、芒種四個節氣名稱。它們所標示的氣候變化,迄今仍是中國人和自然之間漫長的農耕關係的續演,其中的傳承意義深遠而厚重。

二十四節氣的價值意義 第2張

我們的先祖們發明了中國古代農曆,它是一種“陰陽合曆”,即根據太陽也根據月亮的運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陽運行週期,但中國又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需要嚴格瞭解太陽運行情況,農事完全根據太陽進行,所以在曆法中又加入了單獨反映太陽運行週期的“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具有不可磨滅的文化價值,作爲中國人特有的時間知識體系,具有不可磨滅的文化價值。它不僅深刻影響着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爲習慣,而且鮮明地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能力,中國人從來沒有對事物關係固定的看法,習慣在運動流轉中理解世界,理解時間。這也是節氣帶給我們的生活服務價值的特殊體現。對於我們今天社會的人來說,很重要的一點,我覺得是一種文化認同的價值。

其實對於當代的中國人來說,二十四節氣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義和社會功能。另外,“二十四節氣”所帶 給我們的,不只是對生產生活的指導意義,還有人類應該敬畏自然,親近自然、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的積極態度。它鮮明地體現了中國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規律和適應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彰顯出中國人對自然認知的獨特性,適應自然的實踐活動之豐富性,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智慧和創造力。這種文化價值是永遠也無法磨滅的。

二十四節氣的價值意義3

二十四節氣作爲中國人認識世界的時間知識體系,在中國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它不僅是黃河中游農業地區的時序指南,它同時也是中國多民族、多地區的時間座標,是中國人的自然哲學觀念的生動體現,甚至還是海外華人與故鄉歷史文化發生聯繫並強化文化認同的文化時間。

二十四節氣的價值意義 第3張

二十四節氣的形成與中國人對自然時序的理解有關。中國人很早就發明了一套思維方式,如陰陽五行的觀念,主要用陰陽二氣的運動變化來理解時間的流轉。古人會認爲冬至是陰陽二氣變化的關鍵期,陰氣處於最高點,但陽氣開始發生,所謂“冬至一陽生”。中國人從來沒有事物關係固定的看法,習慣在運動流轉中理解世界,理解時間。最寒冷的時期,看到陽氣發生所帶來的溫暖的氣息,在近似絕望的環境中營造希望的心境。

這也是節氣帶給我們的生活服務價值的特殊體現。對於我們今天社會的人來說,很重要的一點,我覺得是一種文化認同的價值。傳統時間制度與觀念,代表一種文化歸屬。在每個節氣點,通過共同的儀式活動以及共享食物,帶來一種共同的感受,凝聚大家的文化認同感。馬來西亞華人的“二十四節令鼓”的發明,就是他們意識到二十四節氣作爲華人族羣的文化標誌意義,以及由此產生的文化認同的精神價值。 此外,二十四節氣在今天的農事活動與養生方面仍然發揮着持續的生活服務價值,尤其帶給人們的一種尊重順應自然的價值觀,也非常重要。因爲人類最終逃不出自然的時間秩序,違背這些客觀規律,就會帶來難以預料的後果,比如今天人們對自然環境過度利用所帶來的破壞,以及由此引起的氣候災難等。

二十四節氣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給我們祖國傳統文化以很高的榮譽與地位,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既是驕傲也是責任,如何進一步保護與傳承二十四節氣文化,值得我們認真思考。藉助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申請成功的契機,全社會需要進行二十四節氣知識的普及與價值功能認識的再動員,實現其在社區、家庭、學校的落地生根。我們應該充分利用節氣文化,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讓人們直接感知與節氣相關的知識與文化,從而把節氣作爲生活的一部分。其實它本來就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只是我們對此缺乏足夠的認識與瞭解。

節氣不僅與農時、養生相關,也不僅是一般飲食,還與許多花花草草,與生活中審美的東西聯繫在一起。通過大家的共同參與,讓與節氣相關的文化成爲一種生活儀式甚至特定的生活方式,只有這樣,二十四節氣纔不會僅僅是過去留下來的傳統遺產,而是成爲一種不斷再生產的文化資產,成爲我們生活中天道與人道互相感應的周而復始、循環不絕、永葆生機的物質資源與精神資源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一年來,給了關注、熱愛二十四節氣文化的人們很大的鼓舞,傳承二十四節氣的活動舉辦得有聲有色,學術研究也碩果累累。

比如中國民俗學會成立了二十四節氣文化研究中心、中國民協成立了中國節日文化研究中心,農業展覽館與文化部非遺司在淮南組織舉辦了二十四節氣研討會、中國農業展覽館舉辦了二十四節氣展覽、浙江衢州九華舉辦了立春祭活動、中國民協和山西民協聯合主辦清明文化公益講座等。《文化遺產》、《民間文化論壇》、《文史知識》等雜誌都組織了二十四節氣專題,發表多篇研究論文。

在這裏,我們隆重介紹一部新出版的關於二十四節氣的專著:《二十四節氣——中國人的自然時間觀》。此書由蕭放教授主編,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這是一部既有學術底蘊,又在語言上儘量通俗生動,以便於一般讀者閱讀的著作。此書在內容上分爲上、下兩個部分,上部分是關於二十四節氣歷史與當代的整體綜合研究,下部分是依照二十四節氣順序的專門敘述。編寫團隊成員大多是“北師大民俗學”微信公衆號的長期作者, 有蕭放教授、鄭豔、龍曉添、劉同彪、方雲、邵鳳麗、董德英、蘇燕、賀少雅、孫英芳、林加、王宇琛、諶榮彬、黃美齡、賈琛、廖珮帆、關靜、彭曉寧。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