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五險要交多少年纔有用

五險要交多少年纔有用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5.3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五險要交多少年纔有用,我們的工作單位一般都會爲我們繳納最基本的五險費用,五險就是我們常說的社保,很多人不是很清楚五險具體要交多少年,下面小編就帶大家看看五險要交多少年纔有用。

五險要交多少年纔有用1

養老:累計繳納15年,到退休的時候,可以享受到退休金。交的年限越久,退休的時候得到的養老金越多。

醫療:連續繳納符合當地醫保報銷標準,住院可以享受報銷。退休的時候,累計繳納醫保一定時間,可以享受退休後的終身醫保。

失業:連續繳納1年,單位原因導致離職或者合同到期離職,是可以享受失業金的。

工傷:在企業工作時間,發生工傷,可以享受對應的工傷報銷待遇。

生育:連續繳納時間符合當地的時間要求,計劃內生育,就可以享受生育報銷和產假津貼。

住房公積金:滿足當地交納的政策可以住房貸款。

五險要交多少年纔有用

注意事項:

1、個人的五險一金是按稅前收入爲計算基數計算的,交完五險一金後減扣除的個稅纔是工資實發額。

2、醫療保險要繳納滿參保地所規定的年限,另外中繳納中斷3個月以上繳納年限會被清零的,所以離職期間可以找社保代理公司繳納社保,避免中斷。

3、失業保險繳滿一年才能用,失業前已經繳納失業保險費滿一年的`,如果被公司辭退,可在離職後申領失業保險金。

五險要交多少年纔有用2

不交五險一金有哪些損失?

損失一:退休沒有養老金

不交五險一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退休後別人每月可以領取養老金而你沒有,容易產生老年焦慮。再者,不交養老金真的虧大了。以某三線城市爲例,假設老王每年繳納社保4800元,不考慮工資的增長,30年累計繳費14.4萬,60歲後每年領取3.04萬,64歲累計領取15.2萬,70歲累計領取33.47萬,顯而易見,不交養老保險看似省錢了,其實是得不償失。

損失二:無法報銷醫療費用

沒有醫保的代價是巨大的,最直接的損失就是無法報銷醫療費,看病的所有費用都需要自己承擔,小病還好說,萬一生的是大病足以壓垮一個普通家庭。

損失三:無法享受生育、工傷、失業福利

這三個險種雖然繳費比例很低甚至不用自己交錢但是它們的作用卻非常大。

生育保險不僅能報銷生育費用,還能領到一筆金額可觀的生育津貼。

工傷保險,如果不幸因工傷殘、死亡,可以得到最多數十萬的補助金。

失業保險,失業期間每月可以領到一筆生活費,最長可以領24個月。

沒有社保的人是無法享受到這些福利的。

五險要交多少年纔有用 第2張

損失四:影響落戶和購房資格。

以上海爲例,如果你是一名普通在滬工作的職工,想在上海安個家,首先要拿到上海居住證,並且在上海繳納社保滿7年。另外,如果想在上海買房的話,在買房之前需要連續5年在上海繳納社會保險。其實不止是上海,在一些有限購政策的城市,繳納一定年限的社保,幾乎成爲買房或落戶的必備門檻之一。

損失五:無法享受公積金貸款

關於公積金貸款咱們後邊會專門講解,這裏咱們先了解一下相關政策即可。比如在上海,就算你是本地人,有購房資格,但如果沒有繳納公積金,就不能享受公積金低利率貸款的福利。

五險要交多少年纔有用3

一、五險裏的養老保險要交多少年能領錢

養老保險最低要交15年,在到退休年齡之後,才能按月領取養老金;繳費年限越長養老金就越多。

對於在1997年底前參加工作的,辦法實施後退休,繳費年限累計滿10年不滿15年的,也可以按月發基本養老金;不滿10年的,個人賬戶儲存額一次性支付給本人。

職工在退休後的養老保險待遇,與在職時實際繳費工資的高低和繳費時間的長短有關,繳費數額越高,繳費時間越長,退休後的養老保險待遇也就越高。

五險要交多少年纔有用 第3張

二、養老金是怎麼算的

國家規定,如果是沒繳滿年限或者其他原因導致退保的時候,只能退個人繳納的錢,而單位爲其交的錢全部都爲國家做貢獻。

養老金的算法我們舉個例子來講:從30歲開始繳費,繳費基數是3000元,退休年齡如果是55歲,那就必須在40歲以前就開始交養老保險了,而如果從30歲就開始交,交到55歲是25年,那首先肯定你能享受養老金了,其次,如果25年後你交的3000塊的繳費基數已經變成了6000,那麼在55歲的時候首先每個月可以拿到6000×20%=1200塊的基本養老金,這是國家給的,此外在個人帳戶上的錢在25年裏也積攢了不少,把繳費基數平均一下好了,(3000+6000)÷2=4500,那麼在25年裏個人帳戶上應該有4500×8%(繳納的養老保險的個人比例)×25年×12個月=108000元錢,除了之前的1200塊以外每個月還能拿到108000÷120=900塊,也就是說在55歲開始每個月起碼可以拿到1200+900=2100元的養老金。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