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知識 > 傳統節日的風俗特點

傳統節日的風俗特點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8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傳統節日的風俗特點,目前,傳承下來的節日風俗中,觀察其形成的時代背景和生活方式的需要,儘管千變萬化,逢急遇難,總是有一定的發展規律的。那麼下面跟大家分享傳統節日的風俗特點。

傳統節日的風俗特點1

1、燈會:燈會是中國一種古老的民俗文化,一般指春節前後至元宵節時,由官方舉辦的大型的燈飾展覽活動,並常常附帶有一些民俗活動,極具傳統性和地方特色。正月十五元宵節,中國民間有觀賞花燈的習俗。

2、踩高蹺:踩高蹺,是中國傳統民俗活動之一。

踩高蹺俗稱縛柴腳,亦稱“高蹺”、“踏高蹺”、“扎高腳”、“走高腿”,是民間盛行的一種羣衆性技藝表演,多在一些民間節日裏由舞蹈者腳上綁着長木蹺進行表演。踩高蹺技藝性強,形式活潑多樣,深受羣衆喜愛。

3、舞龍:俗稱玩龍燈,是一種中國民族傳統民俗文化活動。每逢喜慶節日,人們都會舞龍。舞龍時,龍跟着繡球做各種動作,穿插,不斷地展示扭、揮、仰、跪、跳、搖等多種姿勢。

傳統節日的風俗特點
  

所以以舞龍的方式來祈求平安和豐收就成爲全國各地傳統的一種民俗文化。

4、舞獅子:我國一項傳統的民間體育活動,起源於南北朝時期。每當“爆竹一聲除舊歲”時,在我國廣闊的土地上,傳統的舞獅活動就伴隨着送暖的春風和歡樂的鑼鼓,出現在城鎮和農村。爲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增添了濃郁的歡樂氣氛。

5、貼春聯:春聯,又叫“春貼”、“門對”、“對聯”,它以對仗工整、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美好形象,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是華人們過春節的重要標誌。當人們在自己的家門口貼上春聯和福的時候,意味着過春節正式拉開序幕。

傳統節日的風俗特點2

中國傳統節日主要特點有:

1、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2、內容豐富形式多樣;

3、重倫理觀念禮節儀式;

4、尚鬼神迷信;

5、講究節日飲食;

6、傳承性;

7、變異性。

節日:中國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樣,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

我國的`傳統節日,無一不是從遠古發展過來的。從這些流傳至今的節日風俗裏,還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會生活的精彩畫面。自2008起,國家法定節假日中,新加了清明、端午、中秋三個傳統節日。

中國傳統節日的風俗:

春節:一起吃年夜飯,然後一起守歲,敘舊話新,互相祝賀鼓勵。各地還有互相登門拜年,舞獅子,耍龍燈,演社火,逛花市,賞燈會等習俗。

元宵節: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人們賞燈,猜燈謎,吃元宵。

傳統節日的風俗特點 第2張
  

二月二: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擡頭的日子。

清明節:有禁火寒食、祭祖掃墓、踏青郊遊等習俗。另外還有盪鞦韆、放風箏、拔河、鬥雞、戴柳、鬥草、打球等傳統活動。

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吃糉子,南方各地舉行龍舟大賽

七夕節:一般是比賽穿針引線,看誰更心靈手巧。

中秋節:中秋之夜,除了賞月、祭月、吃月餅,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除月餅外,各種時令鮮果乾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重陽節: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

冬至節: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以示不忘更本,祝福闔家團圓。北方地區冬至有宰羊,吃餃子的習俗,南方的傳統食品有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等等。

臘八節:吃臘八粥。

除夕:除夕是一年中最後一天,這一天,普通人家儘量爭取團圓,全家圍爐而聚,喝酒吃美食以辭舊歲,迎新年之意,而戶外則是爆竹聲聲。

傳統節日的風俗特點3

中國傳統節日有五大特色,具體如下:

1、內容豐富多彩。

中國的傳統節日大多出自農耕文化傳統,一年四季主要是以農事、農時和農耕生活爲本的節日民俗。比如清明踏青、祭祖,端午臨水、包糉子,重陽登高等,國人在親近自然、感受自然中與自然和諧相處。

2、人是節日的主體。

中國的傳統節日內容多是以人際關係、人際交往爲主。或閤家團圓,或歸寧省親,或一聲恭喜,或除夕守歲,皆是如此。

3、每個傳統節日幾乎都是對生命的頌歌。

如春節給孩子壓歲錢,清明祭祀故人,無不寄予着對生命的祝福。

4、節日的祝願包含着對美好的期望。

春節閤家團聚、國泰民安,七夕節祈願美好的愛情和友情,中秋節象徵花好月圓、生活美滿等。

5、傳統節日是國人展示智慧和才藝的最佳時機。

傳統節日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令每一箇中國人情牽夢繞。還有許多燈籠、剪紙以及各式各色的節日美食。

1、春節

春節,是農曆的歲首,又叫陰曆(農曆)年,俗稱“過年”,是中華民族的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

春節習俗:臘月三十日,還要貼門神、貼春聯、貼“福”字、剪窗花、掛旗、蒸年糕、吃餃子、放鞭炮,除夕守歲,大年初一相互拜年祝福。如今,漫長的歷史歲月已使春節成爲象徵中國人民團結、幸福、希望的傳統佳節

2、元宵節

每年中國農曆正月十五都是中國人民傳統的元宵節。元宵節的得名,是因爲它的節俗活動在一年的第一個月(元)的十五日夜(宵)舉行而來。

傳統節日的風俗特點 第3張
  

元宵習俗有賞花燈、鬧年鼓、迎廁神、猜燈謎等。宋代始有吃元宵的習俗。元宵即圓子,用糯米粉做成實心的或帶餡的圓子,可帶湯吃,也可炒吃、蒸吃

3、清明節

在春光明媚的三四月間,中國傳統習俗中最重要的節日就要數“清明節”了,時間在公曆的4月5日前後。它流行於中國的大部分地區。

清明節俗活動有禁火寒食、掃墓踏青、插柳帶花、盪鞦韆、蹴鞠(踢球)、放風箏、拔河、打馬球等。清明這一節氣正因注入了寒食禁火、掃墓等習俗,才形成節日。自西周(公元前1000左右)起,就有在墓前祭祀祖先的掃墓或墓祭習俗。

4、 端午節

中國的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端”字有“初始”的意思,“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端午”。《燕京歲時記》記載:“初五爲五月單五,蓋端字之轉音也。”

端午節,中國各地有很多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鬥百草、驅五毒,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佩香囊。

5、七夕節又叫乞巧節,少女節。

相傳起源於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神話傳說。據《荊楚歲時記》:“七月七日爲牽牛織女聚會之夜。是夕,人家婦女結綵樓,穿七孔針,或以金銀玉石爲針,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這種乞巧既是樂戲,也是希望心靈手巧和幸運的到來。

七夕節最普遍的習俗就是青年女子在七月初七的夜晚,進行各種乞巧活動。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

6、中秋節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是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農曆八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中秋佳節。按中國古代曆法的解釋,八月是秋季的第二個月,稱“仲秋”,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叫“中秋”,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

相傳中秋吃月餅的習俗始於唐代。唐太宗與羣臣歡度中秋時,手持吐蕃商人所獻圓餅,指着空中明月笑道:“應將胡餅邀蟾蜍。”

隨即將胡餅分與羣臣共食,從此就有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中國人歷來把家人團圓、親友團聚,共享天倫之樂看得極其珍貴,中秋節寄託了人們“花好月圓人團聚”的祈望。

7、重陽節

農曆九月九日,是中國的一個古老的傳統佳節——重陽節。中國古人以九爲陽數,九月初九,兩陽相重,故叫“重陽”。重陽節,又有“老人節”之稱。

重陽登高,是節日主要習俗。重陽節還有插茱萸,飲菊花酒,吃重陽糕等風俗。茱萸,也叫越椒,是一種中藥植物,氣味辛烈,中國古人認爲折以插頭,

可以防止惡濁邪氣的侵襲;燃薰後可以避蟲咬,在這“百足之蟲,死而未僵”之時,薰佩以避之,猶似端午節薰雄黃一樣,是很符合傳統衛生習慣的。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