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寶寶有強大的破壞慾怎麼辦

寶寶有強大的破壞慾怎麼辦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寶寶有強大的破壞慾怎麼辦,我們知道如果寶寶的破壞慾很嚴重,會不利於孩子的人際交往、學業發展和身心健康。那麼寶寶有強大的破壞慾怎麼辦?下面一起來看看解決方法!

寶寶有強大的破壞慾怎麼辦1

以下的場面,身爲媽媽的你,是不是特別熟悉呢?

剛收拾好的玩具箱,他跟着就把玩具全部倒出來。

家裏的遙控器,裝好的電池,總會在下一秒種被他拔出來,然後不知所蹤。

新玩具玩不過三天,就會被他拆成各種小件,卻又拼不回來。

父母要做的只是——不錯怪,讀懂孩子們的“破壞力”!

寶寶有強大的破壞慾怎麼辦

面對孩子們一刻都不停歇的翻箱倒櫃,拆卸物品,我們往往會在心裏給孩子貼上標籤“不乖”的標籤,潛意識裏就覺得孩子太不聽話。

其實,這只是孩子天性的發展,並不是他故意搗亂。一起來讀懂孩子們的“破壞力”背後的故事吧!

我不是調皮只是太好奇!

嬰幼兒時期是孩子好奇心很重的一個階段。見到什麼都覺得新鮮,想到處去看看、碰碰、摸摸、聞聞、用手丟、用腳踹,這些都是他和這個世界溝通的方式。

你看到的可能是他故意打爛杯子弄撒了水,而他卻驚奇的發現,原來灑出來的水是可以流成一片,然後開心大笑。

【Solution】

媽媽們出於保護孩子,不時會對孩子諸多限制,不僅扼殺了孩子的好奇心,而且孩子也會因爲處處受阻而消極對抗,做出令人費解的破壞行爲。

不妨尊重孩子的選擇,多給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間,讓他盡情的去“破壞”。

如果你確實擔心,那麼可以給孩子劃定安全範圍,比如說:

絲瓜愛拆遙控器,那麼就讓他坐在桌子前玩,剛開始我會關注他的動作,並及時提醒他,放進嘴裏是危險的。兩歲多的孩子完全能聽明白。

只要不危險,不影響他人,在安全範圍內,大膽放手讓孩子去探索。父母落個清閒,孩子的好奇心也得到了滿足,何樂而不爲呢!

我不是搗亂只是不受控制!

孩子總是樂此不疲的探索家裏一切能拿到的物品,可是他們的身體發育尚未成熟,有些大動作(如搬重物、跳高趴低)和精細動作(如捻拿細物)還不能做到。

你看到的可能是:他將玩具箱的玩具全部翻倒出來,但實際上,他只是想將玩具箱搬到另一角去擺放,力氣不夠結果整箱玩具傾倒而出了。

心裏這麼想,手裏卻好做不到,看在大人的眼裏,便是孩子存心搗亂,被這麼誤解,寶寶心裏也苦呀!

【Solution】

孩子總是無畏的去嘗試各種事物。即便挫敗累累,熱情也不減。在孩子失敗的時候,這樣做效果可能會更好:

深呼吸調整心情,鼓勵孩子再次嘗試,讓他重新感知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在有多少。能力不及/情況危急之時,你再出手幫他一把。無論是給予力量支持還是技巧傳授,他都能愉快的的接受,並能快速牢記和掌握。

我相信,下一次,或者下下次,孩子定必有成功的表現。

我不是胡鬧只是需要愛!

別以爲孩子懵懂無知,其實他們都是心機boy/girl呢。當你想獨自刷朋友圈時,他故意製造點“麻煩事”來博得你的關注。

比如搶走你的手機,甚至狠狠的摔到地上。或許只是他認爲只要沒有了手機,媽媽就會陪玩了。搗亂行爲的背後,其實是在向父母傳遞着這樣的信息:媽媽,請你多關注我一些!

【Solution】

父母愛孩子,因而想努力賺更多錢給他最好的生活條件,有時卻忘記了孩子最渴望得到的,是和爸爸媽媽一起瘋玩一起打滾的陪伴。

當你沉浸在手機,忙於跟朋友交談時,別忽視了身邊孩子的感受,更別因爲他故意弄出動靜而責怪他,扔個玩具發出點聲響,這是求關注呢!

翻衣櫃翻抽屜,玩肥皂玩牙刷,這是孩子和世界的對話方式。每一個身邊的人,每一個見到的物品,都是孩子認識世界的開始。

如果你家也有個兩三歲的娃,想要家裏一直保持乾淨整潔,玩具都收的整整齊齊,那是不太可能了。

聽過一個爸爸這麼說:玩具就應該擺滿客廳,當孩子有了絆倒的經歷,自然會收拾一條路出來。似乎很有道理。

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自制力是孩子的短板。

寶寶有強大的破壞慾怎麼辦2

有時,我們會看到有些小孩子非常殘忍的殺死昆蟲、折磨小鳥、毀壞物品、欺凌弱者、孤立同伴、破壞規則、自我摧殘……這明顯是他們“破壞慾”外化的產物,那什麼是破壞慾呢?

所謂破壞慾,是指一種內隱的,對人(包括自己和他人)、物、法規、道德、關係等進行物理性或心理性破壞的慾望,它是一種待發的消極性心理能量。

具體說來,破壞慾是內隱的,如果沒有通過外顯的行爲表現出來,別人難以覺察(其實,有時本人都體察不到),此慾望隱藏着如下衝動:傷害別人和自己(包括身體傷害和心理傷害兩種)、毀壞公共財物或其它物品、故意破壞明知是正常的法規、制度、道德、關係等。破壞慾有着明顯的爆發性趨勢,屬於心理能量的一種,遵循心理能量守恆定律(一種類似於物理界的能量守恆定律)。

寶寶有強大的破壞慾怎麼辦 第2張

破壞慾太強明顯不利於孩子的人際交往、學業發展和身心健康。在現實生活中,發現:有些孩子在破壞慾的支配下表現出了強烈的破壞性行爲,而也有些孩子貌似很溫順,實際上,內心隱藏着強烈的破壞慾望。

破壞慾似乎人皆有之,只是程度大小有所不同。那破壞慾到底是不是天生的呢?有兩位心理學界的巨擘,他們的理論肯定了破壞慾的天然存在。

第一位:改變世界的五個猶太人之一(與愛因斯坦等並列)、心理學界的“哥白尼”、精神分析心理學的奠基人和創立者、超級偉大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在其職業生涯的'後期提出了“死亡本能”理論。該理論認爲:“每個人身上都有一種趨向毀滅和侵略的本能,攻擊驅力是死亡本能的衍生物。”總體看來,弗洛伊德對人性持有一種悲觀的態度。他的心理學理論具有明顯的解構主義科學化傾向,使得他的理論體系走向片面。(我的理解)這可能與他的人格類型和生活經歷有着密切的關係。

第二位:瑞士偉大的心理學家、分析心理學創立者榮格博士通過研究更深層級的人類共同心理,提出了集體無意識的陰影原型理論。榮格認爲,陰影代表相關的情結和被壓抑的能量,諸如壓抑的自己、第二自我、自我的黑暗面、疏離的自我、次人格等,它是人類的共同心理特徵。也許,在榮格看來,陰影不過是事物的一體兩面之一或者一體多面之一而已,因爲榮格秉持的是一種類似於東方式的整體觀,(個人見解)他深受印度佛教和中國《易經》的影響,總體說來,對人性持有一種積極的態度。這也與榮格的經歷和人格類型息息相關。

以上兩位偉大心理學家的理論已然支持了人的“破壞慾”是天生的說法,既然破壞慾是天生的,那爲什麼有些孩子的破壞慾強烈,而有些孩子卻恰恰相反呢?難道這也是他們天生的遺傳嗎?

當然不是。那原因又是什麼呢?

一是孩子受到情結所困。一般來說,情結是由孩子童年期遭受的心理創傷所致,一旦形成,孩子往往難以自拔,深陷其中,成爲情結的奴隸。有些情結會賦予孩子一種破壞慾形式的心理能量,讓孩子難以自控。情結的化解非常困難,絕大多數成年人都有着不同種類和程度的心理情結,因此也失去了相應的生命活力和自由度。

二是孩子長期受壓抑所困。“壓抑”這個東西,有一點挺好,但太多了,對孩子的成長極爲不利,它是危害孩子心理健康的最主要的殺手之一。長期受到壓抑的孩子,容易患上強迫症和多重人格障礙。作爲家長,也許看到的只是孩子溫柔的一面,他(她)隱藏的那面和多面,卻是常常看不到的。

三是孩子感受不到愛。愛是孩子心靈成長最寶貴的養分,沒有之一。有些孩子,生命中缺少愛,靈魂的家園已經荒蕪,他(她)的破壞慾和破壞行爲也許只是爲了引起監護人的注意,這是他(她)無聲的吶喊:我需要愛!

既然“破壞慾”是一種心理能量,遵循着能量守恆定律,那就昭示了:它雖然不能被消滅,但卻可以被轉化。比如說,把“破壞慾”轉化爲“學習欲”、“工作欲”等。如何轉化呢?

針對性的,也有三點:

一是儘量避免和減少孩子童年期的心理創傷。孩子所遭遇到心理創傷大致來說有兩類:一類是客觀真實的心理創傷。比如說,孩子遭受到的身體虐待、心理虐待、孩子生命中重要親人的拋棄、病重、離世、孩子遭遇的重大意外事故等。另一類是孩子幻想的心理創傷。這是一種非常容易被父母忽略掉的心理創傷類型:這種創傷雖然是孩子想象出來的,客觀上並不存在,但在主觀上,對孩子造成的心理傷害,卻是真實的。這類孩子想象力豐富,性格內向、敏感,需引起高度重視。父母應多多陪伴、及時發現、引導化解。

二是多給孩子一些自由。包括身體自由和心理自由。追求自由是人的天性,更是孩子的天性,順應上天乃是大道所在,把握必要的尺度也在情理之中。因此,給孩子多點自由,但不是完全放任。

三是用愛陪伴孩子成長。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