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學會對孩子說話責備的分寸

學會對孩子說話責備的分寸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3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學會對孩子說話責備的分寸,家長對寶寶說的話,對寶寶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所以父母和孩子對話的時候,需要注意分寸,才能夠讓寶寶受益一生。下面是學會對孩子說話責備的分寸。

學會對孩子說話責備的分寸1

1、好好的一杯牛奶被打翻了,真可惜。

看着初通人世的孩子越來越淘氣越來越神氣,做父母的,憐愛之情便會油然而生。但是,當孩子的淘氣在不知不覺間越過了某種界限、甚至犯了“錯誤”的時候,身爲父母,你就難免要責備或批評孩子。

責備和批評孩子是父母必須掌握的一門藝術。在孩子的天真無邪的世界裏,一切都是那麼天然,本無所謂對錯;但是我們的成人世界卻制定了許許多多的規則,這些規則要求每一個人都必須自覺或不自覺地去遵守。因此,爲了讓孩子長大後能夠適應這個世界,做父母的一個基本責任,就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逐漸地把這些規則施加於孩子,讓孩子知道自己在什麼時候“越了軌”,又在什麼時候“犯了錯誤”。這樣,就可以使孩子從自己所犯的小過失中,學會如何對一件事物作正確的評價、採取正確的態度。

學會對孩子說話責備的分寸

責備和批評孩子是父母的一個基本責任,但這並不意味着責備和批評可以濫用。誰都知道,有的批評使孩子心悅誠服,有的批評卻招來孩子的敵意和憤怒。因此,批評或責備是有分寸的。

批評的分寸應該如何把握呢?換句話說,什麼時候的批評是建設性的?什麼時候的批評是具有破壞性的呢?在這裏,我所能夠提供的答案就是:建設性的批評是完全拋開孩子個人品行上否定特點,而僅限於只指出必須要做的該如何去做。越過了這個臨界點,批評便完全招致你根本不期待的結果。

比如,五歲的小寧不小心把一杯牛奶打倒在飯桌上了。這時媽媽便忍不住責備說:“你這麼大了,連杯子都不知道該怎麼拿!我說過多少遍了你要小心!”

而爸爸則附和:“沒辦法,他生來就是笨手笨腳的。你怎麼說,他都改不了。”

小寧只不過打倒了一杯五毛錢不到的牛奶,就招來了這樣的一堆刻薄言語,這對孩子的自信心方面的傷害,是用再多的錢也難以彌補的。因此,在事情出了差錯的時候,不是就一個人的品行來批評的恰當時間。這時,最好是就事論事,而不論及他個人的品格。相反,下面這個例子就具有建設性:

六歲的小宇漫不經心,把媽媽剛給他倒好的牛奶打翻在了桌子上。這時,媽媽忍住怒火,鎮靜地對他說:“牛奶打翻了。我去給你再倒一杯來,快拿抹布。”媽媽起身去拿了一塊抹布遞給兒子,然後再給他倒了一杯牛奶。驚慌的小宇這才放下心,不相信地望着媽媽,吶吶地說:“啊,媽,謝謝你。”在媽媽的幫助下,他擦乾淨了桌子。媽媽沒有再補充修正的意見,也沒有作無益的訓誡。但是,小宇在緘默中卻對她充滿了感激。

輕微的過失或不幸,應該以下列方式向孩子表示:“啊,你又丟了你的手套。這真教人煩心,因爲又得花錢去買。好好的一雙手套丟了,真可惜,不過這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手套丟了,就是丟了,不必爲了丟掉的手套而觸發你的脾氣。襯衫撕破了,也用不着拿撕破了襯衫做題目,演出一場你自編自導,高興怎麼演就怎麼演的劇目。然而不知道爲什麼,有的父母在看到一個打破了的雞蛋的時候,所產生的反應就如同是斷了一條腿;看到一扇打破了的玻璃窗,就如同是砸碎了自己的心。對這樣的父母來講,確實應該問問自己,你究竟是更愛你的物品呢?還是更愛你的孩子?

2、你這樣做,媽媽心裏很不高興。

責備和批評孩子的分寸之所以很難掌握,其中一個關鍵原因,就是做父母的既要傳遞自己的情緒感受,但又要適度剋制自己的憤怒。

在責備孩子的時候,父母很難有不生氣的。而生氣到了一定的程度,也就成了憤怒。父母應不應該對孩子的過失行爲表示“憤怒”呢?從兒童教育的角度來看,顯然是應該的,甚至它還是兒童教育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課。因爲假若有時候父母對孩子的行爲一律表示忍耐而不發怒的話,它所給予孩子的印象不是慈愛,而是冷漠。因此,凡是關心子女的人,都不能逃避憤怒。

但是,憤怒是一種代價頗高甚至危險的情感,要使它發得有價值,做父母的就不能只有付出而沒有收穫。也就是說,對父母而言,你可以對孩子發怒,但是你又不能隨情緒的波動而隨意加重你的憤怒。你不能讓孩子們承受兇暴而殘酷的憤怒洪流,但是你可以讓孩子明白:“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由於發泄憤怒的目的是鬆弛自己因憂慮和痛苦而引起的緊張感,讓孩子產生內心的自省,同時又不至於產生副作用,給雙方帶來新的傷害和痛苦;因此,當父母對孩子發怒時,所要掌握的分寸就是,既要將自己的真實情感和意圖傳達到對方,但又不至於引起新的、無休止的侮蔑、仇恨和憤怒。做父母的當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呢?下述三個步驟的訓練既簡單,又實用。

第一步,就是在風平浪靜的時候,做父母的一定要做好心理準備,驚濤駭浪是隨時可能到來的。

這時,我們要接受的三個假定是:

1、承認孩子們會使我們發怒是不可避免的;

2、我們有權發怒。對孩子發怒並不是一種無能的表現,也不是什麼恥辱;

3、我們有權在安全的限度內表現自己的內心感受,但是這種表露決不會傷害到孩子的人格。

當這些假定在我們的內心根深蒂固之後,一旦遇上必須對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我們便可以判明自己情感的強烈程度,並對孩子警告說:

“我心裏很不高興了。”

“我生氣了……”

如果我們的簡短聲明和“馬臉”不能制止孩子的行爲,那麼,我們就可以以增加語氣的強度來表達我們的憤怒:

“我很生氣了。”

“我氣得不得了!”

“我冒火了!”

大多數時候,這樣的說明便可以壓制住孩子了。但有時候這麼做還不行,這時,我們便必須進行到第三步,清楚地說明我們憤怒的由來和感受,並採取適當的行動:

“我一看到你把鞋子和襪子亂丟我就來氣,忍不住就想冒火。我真想打開窗子,把你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扔到樓下去。”

“看到你一放下筷子就看電視,把髒盤子髒碗留給我一個人收拾,我就很生氣。我真想把電視機賣了,教你壓根兒就看不成!”

這種接近孩子的方式可以使父母的憤怒找到一條發泄的通道,又不至於引起傷害的後果。孩子們在其中也可以瞭解到,哪些憤怒是安全的,哪些憤怒則可能帶來毀滅性的結果。

總之,幼兒期教育的基本原則是要培養孩子對父母的信賴感。如果孩子真的做了不該做的事,而媽媽也因爲這件事情不愉快的話,就應該把這不愉快的心情傳達給孩子,這樣才能讓孩子知道自己做錯了事情。而孩子也能因此感受到:“啊,原來媽媽不喜歡這樣呀!”然後重複去體驗那些感受,逐漸瞭解哪些行爲是不能做的。

3、你這麼晚回家是不對的,你知道媽媽有多擔心和焦急嗎?

責備和批評孩子既是做父母的必須掌握的一門藝術,那麼,這一藝術的內容之一,就是要告訴孩子並讓他明白:每一個孩子都需要父母的幫助,來辨別什麼事情只是令人不快的或煩惱的,什麼事情是悲劇或災禍。因此,承受責備和批評也是孩子必須主修的一門功課。

如何讓孩子坦然地承認錯誤並承擔責備和批評呢?關鍵的一點就是,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做父母的一定要把事情本身與做事情的'人分開――這樣,你的孩子就會知道自己做了一件不好的事,但這並不意味着自己是個不好的人。在批評孩子的同時告訴他“媽媽愛你”,這樣做也能提醒你自己,批評孩子的目的是幫助他分清對錯,而不是處罰他。如果能這樣想,你也就更容易在孩子的錯誤面前保持冷靜了。

比如,有的小孩子很貪玩,有時候玩到很晚都不回家。這時,若媽媽一見到他便給他一頓指責甚至辱罵:“你也知道還要回家?”、“你就乾脆別回家了!”效果肯定不會理想。相反,假若這時媽媽所傳達的信息是,“你這麼晚回家是不對的,你知道媽媽有多擔心和焦急嗎;媽媽太愛你了,怕你出了什麼意外”,那麼,接下來的情景就大不一樣了。

不過,在談到孩子因貪玩到很晚都不回家這一現象時,我突然想起了一個故事,這個故事超越了單純的父母對孩子的安全的擔憂,超越了單純的責備孩子的技巧,它所蘊涵的豐富內涵催人淚下。

小埃弗雷特?阿爾瓦茲是越戰期間第一個被俘的美國飛行員,在經受了8年的鐵窗之苦後,1973年被釋放。在漫長的監獄生涯中,爲了驅除孤獨,獄友們組織了一個“麪包老闆俱樂部”。在這個俱樂部裏,每個人都必須準備一個故事,然後向大家作演講。輪到阿爾瓦茲的時候,他講的故事如下

8歲那年,我們和祖母一起生活在加利福尼亞的薩利納斯。一天,她把我叫到一邊小聲提醒我那天是媽媽的生日。我想給媽媽買點好東西,可我一分錢也沒有。只有一個辦法:揀空汽水瓶,一分錢一個賣到拐角的廢品站。

於是,我就開始拖着我紅色的小貨車,在鄰居的垃圾裏找瓶子。每裝滿了一車,我就拖到廢品站去。

天氣很晚了,我估計我已經湊夠了,就拉着小貨車到了山上的雜貨店,拿出我親手掙的硬幣。這些錢除了買一個生日卡外竟然還有點富裕。

我的眼睛盯住了棒糖,剩下的錢剛好還能買一塊。我把糖塞進褲兜裏,把生日卡疊好放進襯衣,便向家跑去。

這時,天已黑下來。當我繞到拐彎處時,看見媽媽正在找我。她一定很擔心,甚至很生氣。

“你幹什麼去了?讓我到處找你!”

我很緊張,當被拉進屋裏時,我哭了起來。

“你去哪兒了?”媽媽大聲說。

我哭得更厲害了,欷歔着:“我揀瓶子賣錢給你買生日禮物了。”

我從襯衣裏拿出還沒簽字的生日卡,只有髒手在上面留下的黑印。我又抽出幾乎斷成兩半的棒糖:“還有這個。”

媽媽什麼也沒說,撲過來緊緊抱住我,把臉埋進我的頭髮裏,嚶嚶地哭了。

那天晚上,鄰居們問窗臺上怎麼有塊糖?

“兒子送我的生日禮物!”媽媽自豪地說,眼睛溼潤了。

這個故事讓我想到了什麼呢?它讓我想到,在責備和管教孩子這一方面,那種父母與孩子所建立起的至真至純的情感聯繫,或許是任何技巧性的東西都無法媲美的。

4、對於你來講,家庭作業就等於是你的工作

儘管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得到父母的幫助、責備和教導,但是做父母的切莫就此認爲自己可以對孩子“事事關心”、“事事監控”。事實上,在從成長到成熟的過程中,孩子從父母身上學到獨立和自治的意識,纔是更爲重要的。因此,在責備和批評孩子的時候,父母須掌握的另一個分寸,就是要對孩子的獨立和自治的領域,加以適當的維護。

比如,以孩子上學和做家庭作業爲例,如果父母對他在學校裏的記錄表現得過於熱心,孩子就會覺得他的自治權利受到了剝奪。如果家庭作業和高分數成了父母心目中的王冠和鑽石,孩子就可能會在下意識裏準備帶一頂草帽回來,讓你看看他的本來面目是什麼。許多天資很好的孩子懶於做家庭作業,在學校裏的成績往往也低於他們所能獲得的成就,很有可能他就是在這方面下意識地反抗父母。這樣的小叛徒是以不達到父母的期望,來作爲他維護自己的獨立感的手段的。從這方面看,不管父母責備和批評得有多厲害,壓力有多大,孩子本身所需要的獨立和自主意識也會驅使孩子走向失敗之途。有一個孩子說:“他們可以把電視搬走,不給我零用錢,但是他們對我的成績卻毫無辦法。”

很顯然,孩子抗拒父母的批評和責備,而不肯讀書或不肯做別的什麼,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不能只靠嚴厲和寬厚就能解決。因爲對孩子增加壓力,可能會增加孩子的抗拒;反過來,如果採取放任的態度,又可能助長孩子的不成熟和不負責任。在這個問題上,沒有什麼簡易而方便的辦法,只能耐心地培養孩子自身的責任感和獨立意識。

如何在責備和批評孩子的時候,逐步讓孩子發展出自主意識呢?關鍵就在於父母要善於區分“責任領域”:哪些是自己應當負責的,哪些是應由孩子自己負責的。還是以學業爲例,從孩子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開始,父母的態度就應該明確:家庭作業或學業“純粹”是應該有孩子自己和老師負責的。父母不應該爲了家庭作業跟孩子嘮叨,更不應該突擊檢查孩子的家庭作業。如果父母負起了督促家庭作業或學業的責任,孩子也願意這麼做,那麼,做父母的就永遠別想在這個束縛裏得到自由。相反,如果父母對家庭作業或學業的興趣表示得稍微淡泊一點,而是以肯定的語氣明白地告訴孩子:“家庭作業或學業是你應承擔的責任。對你來講,家庭作業就等於是你的工作,這跟我們的工作是一樣的。”可能會避免許多的衝突,給家庭生活增添一分快樂。

總括而言,父母必須認識到,就像其他許多家務勞動一樣,家庭作業的主要價值是在於給孩子一個機會,讓他們自己去獲得工作的經驗。爲了達到這個目的,孩子在懶於做家庭作業的時候,父母只能給他安慰和支持,而不可對他說教,或者幫他的忙。我們偶爾幫他解決一兩個疑難是可以的,但是以下列方式批評他,則絕對不可:

“如果你的心不是那麼野,你就會想起你的作業了。”

“如果你上課的時候真用了一點心聽老師的話,你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我們給予孩子的批評不僅出於愛憐,而且出於同情。我們要多聽,少說教。我們只能指出路來,但真正到達目的地,卻要靠旅人自己去走。

學會對孩子說話責備的分寸2

說話也是一門藝術,有的時候我們和寶寶說話,有些話也會給寶寶帶來傷害,甚至會影響寶寶的一生。語言的傷害雖然是無形的,但殺傷力卻很大,影響力更大,家長們可別大意。

小花是一位90後的寶媽,爲了照顧寶寶,小花放棄了自己的工作,在家照顧寶寶。在這之前,小花一直把自己的事業看得非常重。有了寶寶以後,小花不帶斷了自己的社交,也沒了自己喜愛的工作,感覺自己完全和這個社會脫節,這讓小花產生了不滿的情緒。

小花也經常把這些不滿的情緒發泄在寶寶的身上,在小花看來:她爲寶寶犧牲了這麼多,寶寶應該比自己想象中還要優秀,不然就太對不起自己的犧牲。但後來小芳發現,寶寶不但沒有自己想象中那麼優秀,甚至有些平庸。小花也經常在寶寶面前說一些:我真後悔當初把你生了下來之類的話。

學會對孩子說話責備的分寸 第2張

也許小花在說這些話的時候,並沒有多想,只是說氣話,但寶寶卻把這些話放在了心上。但有一次,在孩子沒有取得好成績時,小花又對孩子說了一句這樣的話,孩子當場情緒就爆發了,哭着對媽媽說道:“你就是不愛我,你每時每刻都在後悔,當時把我生下來,爲什麼我這麼努力,你依然不愛我?”小花聽了孩子的話後,心裏久久不能平靜,這才意識到自己無意中說的話,已經給孩子帶來了傷害。

有些話雖然家長們經常跟寶寶說,但是這些話對寶寶的殺傷力是非常大的。以下這三句話,家長們是否對寶寶說過呢?這三句話對寶寶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這三句話你們是否對寶寶說過?

1、你真沒用

也許寶寶在家長的心目中地位很高,家長們也在寶寶的身上寄予了很大的厚望,希望自己的寶寶能夠超越任何人。但寶寶表現沒有達到家長的預期,或者沒有比他人優秀時,家長這時候難免會對寶寶感到失望,於是會經常性的對寶寶說:你真沒用,不知道大家也是否對寶寶說過這樣的一句話呢?

2、真後悔把你生下來

對於“真後悔把你生下來”這句話相信很多家長都對自己的寶寶說過。在寶寶闖禍的時候,家長這時候也會產生一種恨鐵不成鋼的心理,面對闖禍的寶寶,家長也忍不住的對寶寶說:“真後悔當初把你生下來。”也許家長這時候只是說說氣話,爲了宣泄內心的不滿,但寶寶卻容易把這句話當真。

學會對孩子說話責備的分寸 第3張

3、我說不行就是不行

由於寶寶的認知能力比較弱,這時候寶寶還不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家長習慣性地操控寶寶,不讓寶寶做的事情,就算寶寶說再多,家長也會對寶寶說:“我說不行就是不行。”爲了讓寶寶能夠屈服於自己,家長這時候不需用長輩的威嚴去鎮壓寶寶。

在養育寶寶的過程當中,家長如果經常對寶寶說以上這三句話,影響的是寶寶一生,家長們可別大意。

常和寶寶說這三句話,影響的是寶寶的一生,家長別大意

1、寶寶容易產生自卑心理

也許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寶寶是無與倫比的,希望自己的寶寶比任何人都要優秀。但如果家長經常性的對寶寶說:“你真沒用”這句話,影響的是寶寶的自信心。家長說這句話等於說直接否認了寶寶的能力,認爲寶寶就是一個沒用的人,寶寶也將會因此容易產生自卑心理,覺得自己真的就是一個沒用的人。

學會對孩子說話責備的分寸 第4張

2、使寶寶產生遺棄感

要說家長哪句話給寶寶的印象最深刻,那就是這句“我真後悔把你生下來”的話。也許家長在說這句話的時候只是說氣話,並不是真正的後悔把寶寶生下來。但家長對寶寶說這句話會讓寶寶產生遺棄感,也就是會讓寶寶感受到被家長遺棄,寶寶這時候安全感也會被家長所破壞掉,內心也會因爲造成這句話變得特別的敏感。

3、寶寶容易變得沒主見

在家長看來,寶寶沒有辨別能力,認知能力也不是很強,於是無論寶寶做什麼事情,家長總會在寶寶身後操控着寶寶,經常性的對寶寶說:“我說不行就是不行。”家長說這句話不但不尊重寶寶,久而久之寶寶也容易變得沒主見。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得到家長的許可,如果得不到家長的許可,寶寶也將不敢前進。

家長對寶寶說的話,對寶寶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家長要多和寶寶說一下這些話,才能夠讓寶寶受益一生。

學會對孩子說話責備的分寸 第5張

多和寶寶說以下這些話,才能讓寶寶受益一生

1、認同寶寶的話

不少家長在寶寶的成長過程當中,總是對寶寶說一些不認同他的話,否認寶寶的能力,家長的不認同,將會使寶寶變得越來越差勁。家長要多跟寶寶說一些認同他的話,不要小看語言的力量,只要家長多跟寶寶說一些認可他的話,寶寶的表現將會超出家長的預期,這些話也將會使寶寶受益一生。

2、信任寶寶的話

對於寶寶來說最大的底氣就是家長能夠站在他的身後,無條件的支持他,信任他。但很多時候家長爲了顧全自己的面子,就算知道不是寶寶的過錯,也會和他人一起質疑寶寶。我們要多跟寶寶說一些信任寶寶的話,因爲我們是寶寶最親密的人,也是寶寶最愛的人,我們要讓他自己成爲寶寶莫大的底氣,無條件的去支持寶寶,多跟寶寶說一些信任他的話,才能把寶寶教育優秀。

3、表達愛意的話

寶寶來到這個世界上,最依賴的人是家長,最愛的人也是家長,寶寶對家長付出了愛意,也希望能夠得到家長愛的回饋。但大多數家長都不會跟寶寶表達愛意,如果對寶寶的愛不表達出來,寶寶也將會認爲家長不夠愛他。我們要多跟寶寶說一些表達愛意的話,讓寶寶知道我們對他的愛,才能讓寶寶在一個充滿愛的環境下成長,寶寶纔會變得越來越優秀。

家長跟寶寶說話一定要多注意,都跟寶寶說以上的話,才能夠給寶寶的帶來正面的影響,使寶寶受益一生。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