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用鼓勵代替一味的責備孩子

用鼓勵代替一味的責備孩子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9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用鼓勵代替一味的責備孩子,讓孩子明白這件事的意義所在,要讓孩子找到做錯事的原因,對於成長問題更有利於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寶寶對於新奇的事物都是很好奇的,下面跟大家分享用鼓勵代替一味的責備孩子。

用鼓勵代替一味的責備孩子1

你的嘴,是孩子的風水

心理學有一個“鏡中我效應”,它是由美國社會學家查爾斯·霍頓·庫利提出的,是說一個人的行爲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對自我的評價和認知,而這種認知主要是通過別人對自己的感受和判斷來完成的。

對孩子來說,父母是他最直觀的一面鏡子,父母對自己的評價,就是孩子對自己最直接的認知。

假如父母的言辭是正面的、積極的鼓勵,孩子同樣也會用陽光和樂觀的心態面對自己和人生;反之父母的言語是否定與否定的貶低,孩子的世界就會面臨黑暗與無助的困境。

著名導演謝勇的作品《語言暴力》中,他對瀋陽市少管所收繳的6名青少年進行了調查,發現他們都遭受了父母的語言暴力。

「真丟人!

你是豬腦袋嗎?

廢物,怎麼不去死!」

……

這幾句脫口而出的話,就像一把又一把鋒利的刀,不知不覺地將孩子雕刻成父母口中的樣子,也把孩子推向了犯罪的深淵。

教育專家尹健莉說過:

“暴力教育能讓孩子變得順從,不會讓孩子變得聰明和懂事;能讓他們變得聽話,不會讓他們變得自覺和上進。”

這樣的教育只能取得暫時的、表面的效果,且付出的代價是孩子的全面墮落和沉淪。

通過責罵來促使孩子的學習進步,結果只能讓孩子對學習產生厭惡;通過責罵讓孩子聽話,孩子會變得更頑固、叛逆;用責罵讓孩子成爲好人,孩子只會在責備下變得心理扭曲。

大多數父母永遠不會知道,你一句傷人的話,會給孩子帶來怎樣的傷害,塑造孩子怎樣的性格。長此以往,毀掉的不僅僅是孩子的自信,更是孩子一生的道路。

用鼓勵代替一味的責備孩子

你的嘴,讓孩子不再愛自己

見過這麼一個女孩,她從幼年時期就學習非常好,總是班上的前幾名,偶爾一次考到第十名,爸爸的臉都會變得很可怕。

爸爸草草簽名後,把試卷扔到地上,還讓女孩好好反省。這一動作,就像丟掉了一個女孩子的尊嚴。

從此以後,女孩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在學習上,但不管怎麼努力,都沒有從父親那裏得到一句鼓勵。

她膽怯、自卑的時候,父親會說她沒有別人開朗,像個悶葫蘆。

她考到第三名的時候,父親會說別人一直都是第一,要向別人學習。

見到客人臉紅怯場時,父親會說人家的小孩說能說會道,她嘴笨。

......

青春期後,女孩開始封閉自己,不和同學交往,也不與人溝通,久而久之,她就開始刻意的討好別人,失去了自我,在哪也擡不起頭。

父母親習慣於輕視式的打擊,把孩子的自尊和價值碾碎。

中國人民大學的李玫瑾教授說過:

“一個被父母否定的孩子,一生都學不會愛自己。”

父母不斷地貶低,會讓孩子失去對生活的信心;不斷的否定,會讓孩子失去對自我價值的追求。一個被父母破壞了自我價值感的孩子,他們會對未來迷茫,會對生活不在意。

在《自卑與超越》一書中,心理學家阿德勒說:

“那些失敗者——精神病患者、犯罪者、問題少年、自殺者、墮落者,之所以失敗,是因爲沒有找到歸屬感和價值感。”

價值感纔是孩子不會放棄自己,不會迷失自我,不會把自己視爲廢物的原動力。這些都有賴於家長對孩子的客觀認識和評價。

孩子不是動物,用馴服的教育方式,只會使孩子越來越不自信,越來越覺得自己像個廢物。在做任何事情都是錯誤的時候,就會逐漸弱化對自我的維護,對未來的憧憬,甚至對生活的嚮往。

不停的貶低,只會讓孩子對生活失去信心,不斷的否定,只會讓孩子失去對自我的追求。

好孩子,都是被鼓勵出來的

《正面管教》有言:

“當我們注意維護孩子的尊嚴,尊重孩子並且態度堅定時,孩子很快就會明白,他們的不良行爲不會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這會激勵他們在保持自尊的情況下改變自己的行爲。”

著名教師王金戰也曾分享過一組數據:

一個經常得不到鼓勵的人,他的潛能只被開發20%-30%;一旦得到鼓勵,他的潛力就可以被開發到50%;如果得到來自家人的鼓勵,他的潛力就會提高到70%-80%。

還記得去年高考中最強的“黑馬”嗎?

來自浙江寧海中學的趙啓琛同學,他在高一時,經常在班上墊底,但是高考卻以全校第二的好成績逆襲進入清華大學。

在這個奇蹟的背後,是母親一路支持和鼓勵。

他說:“堅持信念是一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媽媽從來不會因爲成績的不理想而責罵我。在我迷茫時,她總是不斷地鼓勵我、支持我,給我最溫暖的擁抱。”

在《讓男孩聽進去,讓女孩說出來》一書中,菅原裕子說到:

“父母最重要的使命是給予孩子支持與肯定,那是一種傳達給孩子愛的行爲,體會到愛的孩子,一生都會幸福生活。”

在教育方面,沒有什麼奇蹟和捷徑可言,唯有父母用愛、用心去肯定、去支持、去鼓勵孩子。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時比才華和天賦更重要。只有在充分鼓勵和肯定的環境中成長的孩子,才能具有健全的價值觀、獨立的個性和獲得幸福的能力。所有這些都是激發孩子無限潛能和自我驅動力的源泉。

用鼓勵代替一味的責備孩子2

孩子是一個人瞭解他前半生的最好的載體,我們在成人以前的心智幾乎都是不成熟的,當我們面對孩子的時候,他其實就是我們一面真實的鏡子。

只有你真真切切地撫養一個孩子的整個過程,並且親自參與,你纔有可能真正體會到原生家庭帶給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孩子幾乎就是父母雙方和家庭每個成員的結合體,他的行爲習慣,他的思想以及未來的價值觀其實幾乎就是這個家庭的折射。

一個總是埋怨孩子,責備孩子的家庭,孩子的性格不可能是溫順的,孩子也不可能變得優秀,就如同一個人長期在被批評被摧殘的狀態下他怎麼可能順利成長,當然,或許孩子也會被鍛鍊得極爲堅強內心強大,但這是一個極小概率事件。

我們總不經意的去說,你怎麼這樣,這樣沒出息,這樣不好,這樣不聽話,這些對孩子的影響都是巨大的,每個人都是一樣,孩子是人性最初始的樣子,人最開始大抵都是這樣,我們很多家長的教育方式與孩子的相處方式都是逆人性的。

我們需要做的是,讓孩子培養一個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培養孩子的思維習慣,培養孩子的某些興趣,挖掘孩子的潛質並得以發揚光大,在他人生的成長道路上進行啓發式,誘導式的提示,剩下的應該全部交給孩子自己完成。

現在的學校也大不如以前,雖然現在的硬件條件好了,教具先進了,但是老師們已經很懶了,當然主要是機制的問題,現在的老師基本不在黑板上佈置作業,爲了簡單省事全部在微信羣裏直接發佈作業,這是非常不負責任的一種做法,而且在學校的內容尤其是課後的學校興趣班基本上就是敷衍了事,學生不抄作業任務,回來問家長,家長被搞得一臉懵逼,老師現在基本上不再批改當天的作業,任務全給了家長,這種做法是極其不負責任的,正是這樣的小事,而且成爲一種普遍現象從而導致了整個中國家庭的嚴重負擔。

一個是放學太早,孩子不上自習,另一個是作業全部交給了家長,所以弄得整個中國家庭集體焦慮,其實學校就是罪魁禍首。孩子最後都成了犧牲品,在家裏被父母360度看着做作業,就像盯犯人一樣一切處於父母的監視範圍之下,這種被監視的感覺很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而且效果與效率極其低下,因爲這種氛圍,這種方式是反人性的,孩子被當成了動物園裏被監視的動物,你想想看,你在寫文章,在寫文案,在幹活,在工作,在吃飯睡覺的時候一個人在你旁邊目不轉睛的看着你嗎?一天兩天可以,時間長了你不瘋了纔怪,現在的孩子不就正在經歷這樣的情況嗎?

孩子是我們的一面鏡子,孩子的優點是父母給的,孩子的缺點也是父母缺點的折射,一味的怪孩子的父母是非常愚蠢的,因爲孩子在一出生就和家人在一起,所有的意識所有的習慣,所有的認知與認識都是受家庭的影響,所以如果孩子表現不對的時候都是家庭的影響,因爲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大多數都是受到來自於家庭的干擾。

我們應該爲孩子培養一種能夠伴隨他一生的興趣和對生活的熱情,因爲只有興趣和熱愛才能伴隨人持續努力和不停向前的原動力,孩子一定要足夠熱愛生活,因爲只有熱愛生活她纔會對旁邊的人和事有興趣,有愛。

有的孩子很無趣,對什麼都沒興趣,知識學習好,成了學霸,考試成績都很好,但就是沒有任何興趣愛好,這樣的孩子其實被培養成了行走的屍體,其實就是行屍走肉。你什麼都不感興趣,就不會對社會有益,人沒有任何趣味,就失去了人性。

人生活不是爲了工作,更不是隻爲了掙錢,更不是爲了下一頓趕緊吃飯,人活着是爲了信念,爲了理想,爲了樂趣,爲了達到一種心靈上的旅行的愉悅感,。培養孩子不是讓他爲了吃飯而吃飯,洗澡,學習,考試,孩子最後被淪爲監獄般的固式生活,他應該是一個有情趣的人,有理想有好奇心的人。

未來人工智能一定會代替很多重複性的勞動,比如做飯,洗衣,算基礎的數學,未來的孩子更需要的是創造力,想象力,和好奇心與趣味。需要更加人本性的東西,而現在的家長在拼命讓孩子訓練那些程式化的東西。未來,那些程式化的東西人類都將不再需要做,機器人來做。

有些家長不是在培養孩子,是在把孩子培養成一個自己希望成爲什麼的人,這種做法極其危險,很可能這個孩子跟他想要的根本不匹配,很多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爲科學家,而孩子可能就想成爲樂隊的貝斯手,有的'孩子喜歡檯球,但家長只願意將他培養成一名鋼琴師,這種例子幾乎每天都在上演。

我們並不試圖給他創造一種習慣,反而在揠苗助長,比如現在很多家長都在給孩子報補習班,而那些補習班實際上爲了表現自己的補習班很有水平或者很有難度,往往拿一些高年級的課程和知識來給那些低年級學習,讓孩子感受到一些難度挑戰帶來的快感,或者滿足孩子的一些好奇心,這樣的結果就是孩子感到更累,沒有時間去外面活動,沒有時間休息,沒有時間呆着,孩子被無縫的時間安排佈滿,最後孩子只是任由擺弄就如同那水裏的浮游水草。

最大的傷害還是責備,由於處於焦慮中的孩子與家長在這種繁忙的學習中處於越來越焦慮的狀況。不得不學,因爲旁邊孩子的家長就在學,而且一起上學玩耍的孩子在學,不學就沒有共同的時間節奏,即使課間接觸的幾乎都沒有了,孩子沒有任何可以相互玩耍一起相處的充分時間保證,所以大家都爭先恐後的報名,甚至很多這種非常一般的課程都沒有了名額。孩子在責備中成長,在焦慮中成長形成惡性循環,目前城市裏其實就是這個狀況,在固定的時間和空間裏成長,這樣的孩子有侷限一點都不奇怪。

在責備中,孩子被否定,當責備變成一種常態,孩子也開始了責備式的相處方式。孩子上學校言談舉止也會受到其他同學的影響,而那些孩子都是家庭影響的產物,所以,孩子們都被一個個有聯繫的家長在互相影響着。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成爲未來的社會精英,那請先將自己變成精英,孩子不會聽父母的,但是他會模仿,他會被影響,有時候命令式的要求並一定見效,但言傳身教的作用非常大效果也很明顯。

好孩子是鼓勵起來的,當今社會已經與往日不可同語,很少有家庭缺衣少穿,不會窮到難以爲繼的生存問題,家長需要變得自律,因爲現在誘惑太多,物質極大豐富,家長首先要走出舒適區,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樹立追求卓越的目標去影響孩子,良好的自律能夠影響孩子,而不是隻去要求他。

孩子不會聽我們的要求的,但他會不自覺的模仿我們,我們喜歡看書他就會喜歡看書,而不是你叫他看書,看小說,而你在一邊玩手機;你讓他寫作業坐正而你斜躺在沙發上,你讓他勤學敏行,而你每天無所事事,你叫他早起而你卻在睡懶覺。

現在流行一句話,說至此寒門再難出貴子,依我看,現在基本已經沒有寒門了,起碼的溫飽問題已經解決,甚至再過幾年已經消除了絕對貧困,甚至都開始全民奔小康了,以後的寒門就是個相對概念,比的是什麼,豪門已經不只是錢多,而是充滿嚴格的家教,嚴格高要求的自律的家庭氛圍,整個家庭裏的精英意識。而懶散的不求上進的家庭培養的或許就是隨遇而安的孩子。

所以,責備和常態化的訓斥與貶低對孩子是最大的摧殘,他打擊着孩子幼小的自尊心和進取心,或許以後孩子的差別根本不是智力的差別,而是父母教育方式的差別,優秀的家長決定着優秀的孩子,可能就決定着她的階層,拙劣的家長培養的是底層的孩子,他的孩子終將還在最底層。

用鼓勵代替一味的責備孩子 第2張

這個世界都是公平的,因爲寒門爲了生存所以實施要求卓越,急切渴盼成功;安穩的家庭尋求安穩,隨遇而安就會慢慢沒落。而現在基本的貧窮已經被消除,真正的寒門實際上是意識上的寒門,得過且過,隨遇而安,只希望過上普通人的生活意識,那你就只能是普通人。

總被責備的孩子缺乏自信,缺乏安全,放不開,總怕被責備,很多人都是因爲顧及太多,要顧及別人的感受,顧及別人的看法,怕別人不高興這樣大大限制了人的思想與行爲,而這種影響是非常潛移默化的,是逆人性的。

有出息的孩子是被表揚大的,被鼓勵大的,那種恨鐵不成鋼的態度,譏諷嘲笑的態度不可能培養出來健康的積極的孩子,人性是被激發出來的,很少是被壓迫出來的。

孩子是我們的鏡子,那裏有缺點,也有優點,幾乎都能找到我們的影子。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