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絕不能遷就寶寶的壞習慣

絕不能遷就寶寶的壞習慣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絕不能遷就寶寶的壞習慣。寶寶的來臨,是一個家庭的大喜事,但是寶寶的成長卻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想要寶寶健康快樂的成長,就必須在小時候改變寶寶的壞習慣,那麼有哪些寶寶的壞習慣是不能遷就的呢?

絕不能遷就寶寶的壞習慣1

事件一:吃手指

淘寶四五個月的時候總是吃手指,後來發展成把自己能拿到的東西都要放到嘴裏咬一咬。一開始,我覺得這樣很不衛生,有時候難免會訓斥寶寶“不要咬”或是強行拿下寶寶手裏的東西。可是時間久了,我發現當他抓到一個東西時,會先看一看、敲一敲,然後再咬一咬。我才明白原來他是通過吮、舔、咬等方式來嘗試認知事物、感知世界。因此,我不再阻止淘寶的“亂咬”行爲,而是爲淘寶做好玩具的清洗和消毒,防止由於不衛生引發消化道疾病。此外,我還給他買了專用的牙膠、磨牙餅乾,但我發現他並不喜歡咬這些東西。後來,就採用了很多網友的提議,自己動手把瓜果切成條,比如蘋果條、紅蘿蔔條、黃瓜條。讓淘寶咬瓜果條,既簡單便宜又有營養價值,還能緩解出牙期的不適。

絕不能遷就寶寶的壞習慣

事件二:扔東西

淘寶在七個月大的時候,開始有了扔東西的“壞”習慣。他總是故意把手裏的東西扔到地上,然後讓你撿起來遞給他,他再扔到地上。對這種故意的行爲一開始我們確實很煩惱,批評他、和他講道理,沒作用不說,我們的態度反而讓他覺得扔東西很特別,可以引起大人們的注意,所以水杯、玩具什麼的也沒少摔壞。不過慢慢我發現:如果他扔的是一個輕輕的物體,他就會睜大眼睛看物體落下去;如果是一個重的物體,他會自己先閉眼,聽到“砰”的落地聲後再睜開。這說明他已經知道了扔東西和發出聲音之間是存在着必然聯繫的,扔不同性質的東西,落地的方式和聲音也是有所差別的,原來扔東西也是寶寶學習的一個過程。認識到這一點,我們不再對他大呼小叫,反而給他一些合適的東西,比如皮球、塑料袋,讓他扔個夠。如果在適當的環境,我們也會讓他扔一些玻璃瓶之類的東西,讓他明白有些東西扔了就損壞了,告訴他是不能隨便扔的。隨着月齡的增長,淘寶這種扔東西的行爲也逐漸淡化了。

事件三:到處爬

俗話說:三翻、六坐、八爬,這話很有道理。淘寶到了八個多月的時候,已經可以爬得很好了。一開始,淘寶的姥姥認爲讓寶寶在地上爬很髒且行爲不雅,我就對她講爬行的好處:爬行可加強寶寶的手、眼、腰、腿等全身部位的協調,還能夠較早地讓寶寶主動接觸和認識事物,促進認知能力的發育。經過我的講解,全家人都開始關注淘寶的爬行了,爲此我還專門查找資料學習如何讓寶寶學會爬行。可是我家淘寶天生就有運動細胞,不需要我做太多的引導,小傢伙就開始“爬行天下”了。到十個月大的時候,淘寶已經不滿足於平面爬行,而開始追求起爬樓梯的高難度挑戰了。在十一個多月的時候,淘寶在大人的看護下,可以獨自從一樓爬到四樓。當然這和我家四層的複式結構有關,畢竟有這種可以讓天天練習的場所。還記得,淘寶第一次從一樓爬到二樓,再到三樓、四樓,從他開心得意的表情可以看出他的成就感。面對這種帶有危險性的遊戲,作爲爸媽我們並不是一味地阻止,更多的是鼓勵他自己去挑戰。當然,面對這樣精力充沛的寶寶,看護工作也是異常辛苦的。

事件四:認生

淘寶九個月大的時候,不知道爲什麼突然脾氣變得很大,一有陌生人看他,就開始哇哇大哭,別人抱他更是不行。而在此之前,他對看到的每個人都會露出純真甜美的笑容,誰抱都讓,是所有人都喜愛的超級寶寶。淘寶的這種“認生”行爲讓我在朋友面前很尷尬,只好推辭說這是越大越沒出息。爲了讓淘寶改掉“認生”的“壞”習慣,我查找了很多育兒資料。原來,“認生”這種行爲表明寶寶已經開始有懼怕、警覺反應,他會對熟悉的人表現出好感,對生疏的人表現出陌生感。從那以後,我們去親戚朋友家、逛街購物、外出旅遊、飯店吃飯,只要條件允許都會帶上淘寶,目的就是讓他適應不同的環境,接受豐富的刺激,讓他感受不同人的聲音和男女老少的不同面孔;偶爾也會帶他去附近的幼兒園,鼓勵他與小朋友們一起玩耍。通過各種方式讓他長“見識”,減少他對陌生事物的恐懼心理。還別說,這種辦法還真管用,到了週歲,淘寶再也沒有出現過“認生”的情況。現在,淘寶見到小朋友特別熱情,主動與小朋友握手、擁抱,有些膽小的“小哥哥”、“小姐姐”還會被寶寶的熱情嚇哭,我這個媽媽還要在後面向人家解釋:“小弟弟是要和你交朋友……”。

絕不能遷就寶寶的壞習慣2

“壞習慣”一:吃手指

4個月大的欣欣什麼都不會,倒先將小手吃上了。先吃小粉拳,然後是一個一個手指頭,吃得是津津有味,欲罷不能,只要一找着機會就吃。甚至凡是觸手可及的物體總愛放到嘴巴里咬一咬。

追根問源: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把嬰兒出生後第一年稱爲“口腔期”,是人格發展的第一個基礎階段。寶寶是通過吮、舔、咬等方式來嘗試認知事物、感知世界的。強硬地制止寶寶吃手,會給寶寶心理上造成陰影,長大後容易焦慮、發脾氣,缺乏基本的信任和安全感。

見招拆招:

轉移注意力:儘可能多地通過擁抱和親吻來安撫寶寶,把他(她)的注意力轉移到圖畫、玩具等物體上,讓寶寶認知更多的事物,開發寶寶的大腦。

睡後拔手指:在寶寶熟睡後,輕輕地將他的手指拿出來,避免長期吮吸手指導致牙齒咬合不良。

水果替代法:如果寶寶見到什麼就咬什麼,也可能是因爲長牙齒引起的牙齦癢,媽媽可以將水果切成長條形,讓寶寶去抓咬。

絕不能遷就寶寶的壞習慣 第2張

“壞習慣”二:用手抓飯

10個月的琪琪經常用手抓飯吃,這次阻止了下次仍然會抓,這讓琪琪的媽咪不知怎麼辦纔好。

追根問源:

1歲以內的寶寶吃飯時往往喜歡用手抓,其實寶寶學“吃飯”也是一種興趣的培養,這和看書、玩耍沒有什麼兩樣。寶寶用手抓飯不僅可以增加他們對食物的熟悉度,逐漸培養他們對食物的興趣,還能避免寶寶長大後養成挑食的毛病。

見招拆招:

“放任自流”:媽媽們要做的就是把寶寶的手洗乾淨,其他的就讓他們自由地發揮吧。

抓食小塊食物:8個月的寶寶會自己用手抓食物吃了,家長可挑選一些小塊的雞肉、香蕉、蛋黃、麪包等放到他的旁邊,讓他自己抓着吃。

“玩”食物遊戲:1歲左右的`寶寶甚至可以“玩”食物,比如米糊、蔬菜、土豆等。一邊玩一邊加強他對吃的興趣。

限定時間:爸爸媽媽們應該給寶寶一個限定時間,讓他在規定的時間裏抓着吃,超過時間就把寶寶的食物收走。

提前做好準備:寶寶吃飯時經常把飯粒撒得到處都是,衣服上也沾了油漬,爸爸媽媽們可以提前在地上鋪好報紙,給寶寶圍上圍兜,方便吃完後的清潔。

Tip:像花生粒、爆米花、小豆子之類圓而堅硬的食物千萬不能讓寶寶抓食,避免卡在寶寶喉嚨裏,發生危險。

“壞習慣”三:亂扔東西

1歲的濛濛總是把手中的玩具扔掉。給她撿起來,她再扔。有時候不管濛濛抓到什麼都會扔,水杯、湯匙、飯碗……這可怎麼是好?

追根問源:

扔東西對寶寶而言,是一個好玩的遊戲,也是寶寶必經的一個成長階段,對於寶寶的智力和心理成長都有很大好處。寶寶在不斷重複的扔東西中,強化了對各種物體和環境的認識,還鍛鍊了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爲日後的認知發展打下基礎。

見招拆招:

選擇可以扔的東西:媽媽可以在家中的遊戲角給寶寶準備一些絨毛、塑膠等不怕扔的東西讓寶寶扔着玩,既滿足了寶寶的發育需求,又避免寶寶破壞家裏的其他物品。

增加關愛度:有時寶寶扔東西只是爲了引起成人的注意,所以只要稍微加強對寶寶的關注程度,就可以避免寶寶亂扔東西的壞習慣。

“自己撿回來”:告訴寶寶扔出的東西要自己撿回來,可以有效地減少寶寶亂扔東西的毛病。

瞭解發生緣由:如果寶寶是因爲生氣、發泄而扔東西,就要了解寶寶生氣的原因。如果理由正當,要對寶寶進行適時的安慰;如果是不當理由,可以採取轉移目標的方法處理。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