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做積極父母教出樂觀孩子

做積極父母教出樂觀孩子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8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做積極父母教出樂觀孩子,面對孩子教育的問題,作爲家長千萬不能忽略孩子的心理健康,未來的好壞,取決於孩子現階段的成長,下面爲大家分享做積極父母教出樂觀孩子。

做積極父母教出樂觀孩子1

1、父母言傳身教

在孩子小的時候,接觸最多的就是自己的父母,所以父母的一言一行特別能夠影響孩子,比如說父母在工作中遇到一些不順意的事情的時候,在家裏的表現就是吵架,不吃飯,在單位裏是消極怠工,這樣的行爲也會被孩子看在眼裏,可能也會學習父母的這種行爲。

所以在這個時候,父母就應該變得積極樂觀一些,從而教給孩子的也是積極正面的東西,讓孩子在以後的道路上能夠收到父母的影響而更加積極樂觀。

2、多讓孩子經歷挫折

樂觀往往表現在失敗之後,是一種積極面對失敗的態度,所以說如果父母多給孩子製造一些挫折的話,就會鍛鍊孩子的樂觀意識,我們可以在孩子摔倒的時候,不去攙扶他,而是鼓勵他,讓他自己爬起來,並且鼓勵他不要哭,要積極樂觀的面對,這樣在下一次摔倒的時候,孩子就會非常樂觀的自己爬起來。

做積極父母教出樂觀孩子

3、給孩子講勵志故事

我們在小的時候經常可以聽到我們的父輩給我們講故事,其中就包括很多樂觀的例子,比如說貝多芬,這位偉大的音樂家雖然雙耳失聰,但是他沒有放棄,他沒有被“扼住命運的喉嚨”,而是更加勤奮樂觀的創作音樂,最終成爲偉大的音樂家,類似的故事父母都可以講給孩子聽,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樂觀態度的影響。

做積極父母教出樂觀孩子2

一、悲觀的意義

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專門著有《教出樂觀的孩子》一書。塞利格曼在書中指出,很多父母不但沒有教出樂觀的孩子,反倒提供了大量的悲觀信息。正如蒙臺梭利所說“我們可以說所有的成人都成了被告,也就是對兒童的幸福負有責任的社會受到了審判。”

塞利格曼認爲“悲觀的定義就是,在遭受挫折時滯留在任何最具毀滅性的原因中不能自拔。……從本質上說,悲觀是一種心靈防護方式,這種方式具有巨大而毀滅性的的後果。”我們會發現不少青少年乃至成人非常熟稔地使用“防禦性悲觀”來維護自己的卑怯的自尊——一種先抑後揚的策略,事先聲明自己的種種悲觀見解與判斷,以免後果真的很糟糕而遭人嘲笑。儘管不是每個表達悲觀的人都是一般意義上失敗者,也不乏老謀深算的人,但是悲觀論調一旦成爲習慣就會成爲慢性病毒,會滋生蔓延到生活與生命的每一個層面和角落,侵蝕掉一切可能的活力與陽光,生活與生命不過成爲悲觀的皮囊行走於人世。

二、挫折應對與樂觀養成

但是要讓孩子樂觀,絕對不是盲目不切實際地讓孩子不斷自我強化,說那些類似“我能行!”、“I can!I do!”的話語。口號萬歲!口號往往與我們的現實成反比的。但是我們不能只做“口的巨人”,更要做“行的高標”。一個人是否樂觀、是否幸福,或者是否具備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不是靠嘴說出來的,也不是靠那些善意的人幫忙貼上溫馨的標籤就行。塞利格曼有些嚴酷地說道:“兒童需要失敗,他們需要感覺悲哀、不安及氣憤。……刻意緩和心情沮喪,會使孩子更難感覺滿意。

三、批評的原則與問題應對

顯然,孩子遇到挫折時父母不可能只是批評,還需要有針對性的教育與協助。在協助兒童學習解決問題及社交技能方面,塞利格曼認爲父母應至少恪守三原則。

第一不要爲孩子解決任何問題;

第二是一旦你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你就不能對他的解決方式過分苛求,多注意過程,不要太注意結果;

第三是家長自己要示範有彈性的問題解決策略。

做積極父母教出樂觀孩子 第2張

四、會玩的童年才幸福

愛德華·哈洛韋爾直截了當地將自己的一部大作題名爲“童年,人生幸福之源”,他認爲“童年時的盡情玩耍和成年後的幸福有着重要的聯繫”。心急的讀者不要着急去反駁,畢竟我們並沒說“童年,人生幸福之決定”。的確,童年時我們人生幸福的源頭。一個有着糟糕童年經歷的人依然可以在成年獲得幸福的生活,但是他們往往會感慨自己不曾擁有童年,並引以爲憾,而且他們往往付出了更多才獲得其現在所擁有的幸福生活。而童年在傳統意義上往往意味着無功利的玩耍,無論是自說自話編排着王子與公主的故事、過家家,還是玩彈弓、玩泥巴、摺紙、翻繩,儘管或多或少會有成年世界的影子,但是整體上充滿了純真與童趣。而現在的孩子,不光是“中國特色”,甚至美國,童年也充滿硝煙,演繹着一幕幕二十年後將正式上演的劇目的彩排。

五、陪伴與直面

作爲好父母,教出樂觀幸福的孩子,他們的“魔法工具”很簡單,就是無條件的愛。而這種無條件又格外需要父母對自己童年與過往人生的直面,需要對孩子的陪伴。甚至可以說,成爲好父母的關鍵是留出時間陪伴孩子,真正活在“當下”,與孩子一起享受生活的每時每刻。而與此相對應的是,很多父母忙於工作與應酬,直到孩子長大成人時才爲沒有留下與孩子在一起的照片而感到遺憾。陪伴是愛,而工作與應酬最直接的產出是金錢。顯然,沒金錢不行,但是愛比金錢重要且無法衡量和替代,具有稀缺性,因此更爲珍貴。我記得小時候父母作爲普通職工,工作都很忙,但是每當母親工作方便的時候就會把我帶到她的工作單位照看我,而父親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在工作之餘帶着我去公園的湖心亭給我講新買的小畫本。小時候母親身體不好,有不少照片都是父親抱着我或者是我騎在他肩上的。尤其記得父親在工作之餘用紅蘿蔔爲我雕刻了很多漂亮的鏤空花籃以及端午節畫得惟妙惟肖的彩蛋,還有每次下雨天總能在下課鈴響起之前就看見他在門外拿着雨傘的身影。這些陪伴讓我感到他們對我深深的愛,讓我感受到自信的幸福。他們那時都不到四十歲,是我印象中一家人幸福在一起的永恆定格。而母親呢,總是默默爲我們籌備着一切力所能及的事務,如果沒有她的大愛和生存智慧,父親工傷後我能否繼續讀書就會成爲問題。她那稍顯矮胖的身材總讓我想起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父母之愛是我兒時直至成人幸福心靈的最重要根基和來源。

六、幸福成人的童年根源:五步循環法

美國社會學教授安妮特·拉魯(Annette Lareau)曾令人信服且震撼地向我們展示了“不平等的童年”。儘管童年因爲種種原因而不平等,但這並不預示着未來人生幸福的必然不平等。差別不在於孩子本身,而在於不同的後天教育。這種能引導我們走向未來幸福成年的教育模式,被愛德華·哈洛韋爾總結爲“五步循環法”:聯結、玩耍、練習、精通、認同。

做積極父母教出樂觀孩子3

1、父母要以身作則

暴躁的父母養不出溫柔的孩子,悲觀的父母也教不出樂觀的孩子。所以家長們一定要用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去和孩子相處,尤其是對於比較小的孩子。因爲較小的孩子可能並不能理解大人的語言和行爲的意義,但是他能夠通過模仿別人的風格,從而被動地接受大人傳給他的信號,並形成自己的性格特點。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良好的家庭氛圍則是最好的學校。孩子小的時候接觸最多的.就是自己的父母,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地影響着孩子。父母就應該變得積極樂觀一些,從而教給孩子的也是積極正面的東西,讓孩子在以後的道路上能夠受到父母的影響而更加積極樂觀。

2、正確的讚揚和批評

讚揚的話總是使人身心愉悅容易接受。讓孩子在讚揚中,不知不覺地把結果和自己的行爲聯繫起來,從而形成良好的習慣。所以,父母就要多用描述性的語句,描述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來表達對孩子讚賞,孩子通過大人的描述,知道了自己行爲的能力,並能明白自己努力會有好的結果。

在批評孩子時,也不要對孩子惡語相向,即使是孩子自己的原因造成的不良後果。更不要給孩子貼上標籤,例如:你總是,你就是,這樣的字眼。

做積極父母教出樂觀孩子 第3張

3、最重要的就是引導孩子建立樂觀的思維模式

隨着孩子的成長,他們開始能夠對事物進行前因後果的分析,進而形成自己的思維模式。父母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建立“樂觀的思維模式”。當孩子遇到困難時,引導孩子往積極的方面去考慮事情,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給孩子適當的自由,讓他們自己嘗試去解決問題。

樂觀是孩子在這個社會站穩腳步的強有力的工具。

孩子總要脫離父母的庇護走向社會。只有孩子自己建立了樂觀的思維模式之後,才能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不悲觀,不失落,滿懷信心地去解決困難。樂觀是孩子在這個社會站穩腳步的強有力的工具。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