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早期教育 > 理賠簽字了,就結案了嗎

理賠簽字了,就結案了嗎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8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理賠簽字了,就結案了嗎,發生交通事故後,要由交通管理部門出具事故責任認定書,認定書一般要由所有的當事人簽字的,那麼你知道事故認定書籤了字是不是就結案了,接下來一起來了解一下理賠簽字了,就結案了嗎。

理賠簽字了,就結案了嗎1

一、交通事故賠償協議書籤字就算結案了嗎?

交通事故賠償協議書籤字也不一定就代表結案,這需要看交通事故的情節輕重程度,履行了民事賠償責任,如果已經構成交通肇事罪,對交通肇事罪的刑事責任審理完畢後纔算結案。

根據《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後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緻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哪些交通事故需要報警?

(一)機動車無號牌、無檢驗合格標誌、無保險標誌的;

(二)駕駛人無有效機動車駕駛證的;

(三)駕駛人飲酒、服用國家管制的精shen藥品或者ma醉藥品的;

(四)發生《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第七十條第二款規定的交通事故,當事人對事實或者成因有爭議的;

理賠簽字了,就結案了嗎

(五)當事人不能自動移動車輛的;

(六)碰撞建築物、公共設施或者其他設施的。

除此之外,在交通事故造成人員傷亡的情況下,無論雙方對事故的事實及成因是否有爭議都必須報警;在僅造成輕微財產損失沒有人員傷亡的情況下,如果雙方事故的事實及成因有爭議的,仍然應該報警。

三、交通事故賠償協議的效力認定。

原則上說,只要當事人具有完全的民事行爲能力,經過平等協商自願達成賠償協議,並且該協議不違反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損害公共利益的,該賠償協議應該就是有效的。

很多時候對方只簽字,但是簽完字以後遲遲不履行賠償責任,那僅憑雙方簽訂的交通事故賠償協議書都沒辦法申請法院強制執行,可能還得重新起訴。但不管交通事故是否需要承擔刑事責任,雙方都應該抱着冷靜理智的心態積極處理已經發生的事故。

理賠簽字了,就結案了嗎2

事故認定書籤字後就算結案嗎

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交通管理部門出具事故認定書後,並不等同於結案,責任認定書是對事故責任的認定,交通事故還需要處理賠償、處罰等的問題。

《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第六十二條: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自現場調查之日起十日內製作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在查獲交通肇事車輛和駕駛人後十日內製作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對需要進行檢驗、鑑定的,應當在檢驗報告、鑑定意見確定之日起五日內製作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

理賠簽字了,就結案了嗎 第2張

有條件的`地方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可以試行在互聯網公佈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但對涉及的國家祕密、商業祕密或者個人隱私,應當保密。

《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第六十五條: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應當在製作後三日內分別送達當事人,並告知申請複覈、調解和提起民事訴訟的權利、期限。

當事人收到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後,可以查閱、複製、摘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處理道路交通事故的證據材料,但證人要求保密或者涉及國家祕密、商業祕密以及個人隱私的,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對當事人複製的證據材料應當加蓋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事故處理專用章。

理賠簽字了,就結案了嗎3

認定書上簽字並不代表就已經結案了,責任認定書只是一種事實理論,只是交通管理部門照相關的交通法規對當事人是否有違章行爲,以及對違章行爲與交通事故損害後果之間的因果關係進行定性、定量評斷時所形成的文書材料,作爲劃分當事人雙方責任的重要依據。

交通管理部門給雙方出具責任認定書之後,需要當面告知雙方當事人,如若對認定書存在異議,可在3日內向上一級交警部門提出複覈。

責任認定書下來之後,就是處理雙方賠償的問題了。通常情況下,交警部門確認事故的責任並出具事故責任書之後,保險公司會根據定損情況進行賠償,一般是先由保險公司的交強險在責任限額範圍內予以賠償,不足部分則由商業險的根據保險合同予以賠償。仍有不足的,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侵權責任法的相關規定由侵權人予以賠償。

理賠簽字了,就結案了嗎 第3張

當然,如果雙方當事人不能協商好賠償問題,可以由交警出面進行調解,調解不成,雙方當事人也有權向法院提起訴訟。

一般在事故責任認定書下來的三個月內,就必須進行理賠。車輛維修或者在交通事故處理結案當天起三個月內,投保人應該拿着事故處理證明書、保單、車輛維修清單及其他的一些相關證明到保險公司領取賠償金,需要注意的是,具體的期限還是要看與保險公司的合同約定以及保險公司的規定。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