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健康養生 > 傳統運動養生的練功要領

傳統運動養生的練功要領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3.6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傳統運動養生的練功要領,運動養生在我國已有千百年的歷史,漸漸成爲養生文化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針對練功的各個環節提出來的,以下分享傳統運動養生的練功要領。

傳統運動養生的練功要領1

一、 鬆靜自然

“鬆”,是指“身”而言;“靜”,是指“心”而言;“自然”,是針對練功的各個環節提出來的,姿勢、呼吸、意守、心情和精神狀態都要舒展、自然。“鬆靜自然”不僅是確保練功取得功效的重要法則,而且也是防止練功出現偏差的重要保障。

(一) 關於鬆靜

1. 身心放鬆的重要意義

身心放鬆是習練傳統體育養生功法取得成效的必要條件之一,也是現代心理醫學中用於防治因情緒緊張而產生一系列心身疾病的有效方法。

所謂放鬆,就是在保持穩定姿勢的情況下,或在緩慢的動作過程中,習練者運用自我調節的方法,使全身上下、左右、表裏的皮膚、肌肉、關節,以致臟腑和大腦等部位都處於鬆弛狀態。

身心放鬆,一方面有利於機體內氣血的自然循環,減少機體的負擔和能量消耗,降低基礎代謝率;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機體的興奮程度,減少內、外環境對大腦皮質的干擾,有利於誘導大腦入靜,能加速進入自我調整的傳統體育養生功法態。

放鬆不僅有助於身體的`調節,而且對心理狀態的調整也有良好的作用。一個人的面部表情經常處於慈善、和藹和麪帶微笑的喜悅狀態,他的內心世界必然也是善良、豁達、平靜的。心理的平和,必然引起生理功能向健康方向轉化。相反,表情緊張的狀態,將導致身體狀態的惡化。傳統體育養生功法鍛鍊中的放鬆就是建立在身心相互影響的基礎上。

傳統運動養生的練功要領
  

2. 放鬆訓練的方法

(1) 放掉心中牽掛的事情

在練功前,首 先要做好心理準備。要求練功者既要把長期積累的不放心的事情放下。也就是說,心要平和,要鬆弛。不過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只有經過長期的鍛鍊才能做到。傳統體育養生功法要求習練者既要有健康的心理狀態,又要注意道德的修養,培養高尚的情操。

(2) 學會由“身”到“心”的放鬆

根據身心相互影響的道理,一般放鬆應由身體開始再轉入“心”的放鬆。也就是說,形體的放鬆爲心態的平和創造了條件。身體放鬆是指皮肉骨骼都要放鬆,不能僵直,不能繃緊。只有這樣,才能爲“心”的放鬆創造條件。

(3) 只有心的放鬆才能達到入靜的目的

古人生活的模式是日作而出,日落而息,而且由於交通不便,人際關係簡單,物慾較少,調和“一心”較容易。現代人則不同,每天除了處理許多繁雜的事物外,還要接受很多新觀念、新思想、新信息。生活上的物慾刺激也隨處都可發生,人們會自覺不自覺地受到誘惑。

激烈的競爭、快速的工作節奏,使人們經常處於緊張、浮躁、疲憊不堪的狀態之中。在這種情況下,要入靜就非常困難了。爲此,要依照“調心之法,首重自然”的原則,在日常生活中訓練自己經常保持愉悅、祥和、知足的心態。在練功實踐中逐步剔除外部因素的干擾,使自己的心態逐漸迴歸到無私、無慾、豁達、開朗的境界。

傳統運動養生的練功要領2

運動養生的五個原則

我國傳統的運動養生法擁有一套較爲系統的理論、原則和方法,注重和強調機體內外的協調統一,和諧適度。

運動養生的方法有很多,我國傳統的健身術五禽戲、太極拳、太極劍、八段錦,現代普遍應用的散步、慢跑、游泳、舞蹈等運動都可以達到養生健體的作用。但是不論應用哪一種運動方法來養生都要注意以下幾點原則。

1、協調統一,形神兼煉

在中國傳統的運動養生活動中,非常講究意識活動、呼吸運動和軀體運動的密切配合,即所謂意守、調息、動形的協調統一。意守是指意識要專注,心無 雜念;調息是指呼吸的調節,要均勻、有節奏;動形是指形體的運動,要自然、連貫、剛柔相宜。運動養生緊緊抓住這三個環節,使整個機體得以全面而協調地鍛 煉,則能增強人體各種機能的協調統一性,促進健康、祛病延年。

2、順應時日,莫誤良機

早在2000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提出了“起居有常”的養生主張,告誡人們要順應陽氣變化,合理安排日常生活。清代養生家張志聰把一日比作四 時,他說:“一日分爲四時,朝則爲春,日中爲夏,日入爲秋,夜半爲冬”。

傳統運動養生的練功要領 第2張
  

因此,提出一天中的運動應該遵循早晨陽氣始生,日中而盛,日暮而收,夜半而藏的規 律。在鍛鍊、活動時注意順應陽氣的運動變化,才能夠起到 “事半功倍”的養生效果。

3、有張有弛,勞逸適度

運動養生,並非指要持久不停地運動,而要有張有弛、有勞有逸,才能達到養生的目的。緊張有力的運動,要與放鬆、調息等休息運動相交替;長時間運動,一定要注意適當地休息,否則會影響工作效率,導致精神疲憊,甚至影響養生健身。

4、循序漸進,量力而行

運動養生是通過鍛鍊來達到養生延年的目的。鍛鍊時一定掌握好運動量的大小,太小達不到鍛鍊的目的,太大則超過了機體的`耐受限度,又會使身體因過 度疲勞而受損。因此,運動養生強調循序漸進,量力而行。那麼如何掌握合適的運動強度呢?目前,一般是根據運動後即測脈搏來判斷的,它的計算公式是:

170-年齡=合適的運動心率

例如,一個40歲的人,運動後他的脈搏如果是130次左右,表明運動量合適,若明顯超過130次說明運動量過大,反之則運動量不足。

5、持之以恆,堅持不懈

鍛鍊身體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注意經常堅持不能間斷。名醫華佗那句“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一方面指出了“動則不衰”的道理,另一方面也強調了經常、不間斷鍛鍊的重要性。因此,只有持之以恆、堅持不懈進行適當的運動,才能收到養生健身的功效。

傳統運動養生的練功要領3

動靜結合 內外俱練

傳統運動養生的練功要領是意守、調息、動形的統一。這三方面,最關鍵的是意守,只有精神專注,方可寧神息,呼吸均勻,導氣血運行。三者關係爲以意領氣,以氣動形。這樣,在鍛鍊過程中,內練精神、臟腑、氣血;外練經脈、筋骨、四肢,使內外和諧,氣血周流,機體就可得到全面鍛鍊。

古代養生思想有“宜動”、“宜靜”兩種不同觀點,兩者都源自道家。唐代孫思邈主張“唯無多無少,幾乎道矣。”即不宜多動,亦不宜多靜。元代朱丹溪提出“天主生物,故恆於動;有人此生,亦恆於動。”指出自然界的變化規律是“動”多“靜”少。“動”爲陽,“靜”爲陰,一切物質的運動發展,以陽爲主導,時刻處在“陽動”的狀態。

從運動保健角度來說,運動時,一切順其自然,進行自然調息、調心,神態從容,摒棄雜念,神形兼顧,內外俱練,動於外而靜於內,動主練而靜主養神,把動靜結合作爲運動保健的原則。

強度適宜 不宜過量

運動養生是通過鍛鍊以健身,鍛鍊時需要根據個人情況掌握運動量的大小。運動量太小則達不到鍛鍊目的,起不到健身作用;太大則超過了機體耐受限度,反而會使身體因過勞受損。運動量的測定,往往以運動者的呼吸、心跳、脈率、氧氣消耗量等作爲客觀指標,並且結合運動者自己的主觀感覺加以全面測量。

如果運動之後,鍛鍊者食慾增進,睡眠良好,情緒輕鬆,精力充沛,即使增大運動量也不感到疲勞,這是動靜結合、運動量適宜的`表現。反之,如運動後食慾減退,頭昏頭痛,自覺勞累汗多,精神倦怠者,說明運動量過大,應適當酌減。如減少運動量後,仍有上述症狀,且長時間疲勞,則應做身體檢查。

傳統運動養生的練功要領 第3張
  

早晚鍛鍊 習慣而定

運動一般以早晨爲最好,早晨空氣新鮮,到室外運動鍛鍊,讓休息一夜的肢體爲一天的活動做些準備。也有人喜歡在晚上睡覺前練功鍛鍊,這是各人運動的習慣。

如在飯前運動,運動後至少要休息半個小時後才能用餐;飯後則至少要休息一個半小時以上才能鍛鍊。爲了避免鍛鍊後過度興奮而影響入睡,應該在臨睡前2小時左右結束鍛鍊。

因人而異 因地制宜

各人可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年齡階段、體質與運動量的配合,選擇相適宜的運動方法和運動量來進行日常的運動鍛鍊。有慢性病者可選其中的幾式,對疾病有針對性地鍛鍊,由少逐漸增多,增加運動量。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可重複鍛鍊,打兩遍三遍來增加運動量,以取得有效的健身效果。

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跑步等,不需要藉助任何器具,也不需要特定的場所,在公園、廣場、街道、空地、屋前、走廊等處均可,當然,室外林木繁茂、空氣新鮮的地方更爲理想。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