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教育 > 做事要像劉備一樣

做事要像劉備一樣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3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多數人所聞宋襄公迂腐不堪,卻不知宋襄公這人的真厚道,儘管他仁義厚道,卻並不適合做事,論做事還需像劉備那般善於變通才行。

做事要像劉備一樣1

其實大多數人應該喜歡宋襄公這樣的人?很多人其實都不知道宋襄公做過什麼事,只知道他迂腐不堪,其實宋襄公這人是真厚道,是值得讓人尊敬的。但是這樣的人卻不適合做事,做事需要劉備那樣的,善於變通。

宋襄公的仁義

在宋桓公活着的時候,宋襄公就曾要把太子之位讓給庶出的兄長目夷,但是目夷堅持不受,最後才作罷。後來宋襄公繼位後任目夷爲相,管理宋國朝政。

能這麼信任一個對自己的地位有威脅的人,宋襄公不是假厚道,是真厚道。也是因爲這件事,當時的霸主齊桓公非但沒有因爲因爲宋國是小國而輕視他,反而對他非常欣賞。

在諸侯會盟的時候,齊桓公拜託了他一件事,事實證明齊桓公的眼光是真不錯,宋襄公也沒有辜負齊桓公對他的信任。

周襄王九年,齊國發生內亂,齊桓公的寵臣易牙,豎刁囚禁齊桓公,齊國五公子奪齊公之位,太子昭因爲勢力弱小,逃出了齊國。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他想起來齊桓公曾拜託宋襄公照顧公子昭。於是,他到了宋國,面見的宋襄公。宋襄公並沒有因宋國弱小,而齊國強大而放棄自己諾言。

他號召諸侯,討伐齊國,扶持公子昭繼位。齊桓公會盟諸侯的時候,當時各國內部常常因繼承人問題導致動亂,所以齊桓公規定不準更換太子。各國都是支持的,但是各國都沒有響應宋襄公。只有像衛,曹那樣的小國象徵性的派人來表示支持。但是宋襄公依然出兵伐齊,由於公子無虧和易牙等人並被齊人所支持,宋襄公這次居然勝了。

公子昭順利繼位爲齊孝公。後來齊國的另外四公子又發生爭鬥,齊孝公又被趕了出來,又是宋襄公收留了他,再次出兵伐齊,最終幫助齊孝公坐穩的君主。

在諸侯會盟的時候,宋襄公與諸侯約定不帶軍隊。但是楚國卻違反約定,埋伏好了軍隊抓了宋襄公。後來宋襄公在諸侯的調停下,還是把宋襄公放了。

泓水之戰的時候,目夷勸宋襄公半渡而擊,但是宋襄公以“君子不趁人之危,不擊老弱之兵”爲由拒絕了。結果導致宋軍大敗。

晉公子重耳流亡在外,齊桓公死後,沒有諸侯願意收留他,重耳在衛國的時候,衛國對他非常輕視,甚至有人給他土吃。趙衰勸解道:“土代表土地,是臣服於你的象徵”。但是剛剛經歷泓水之敗的宋襄公仍然收留了他,而且對他非常尊重,後來狐偃對重耳說道:“宋國剛剛戰敗,又是小國,恐怕幫不到你,還是應該找個大國”。於是重耳離開了宋國,走的時候,宋襄公還送了他們很多東西。

做事要像劉備一樣
  

春秋時期的規矩

其實,也不能說宋襄公完全是愚笨之人。其實在春秋時期打仗還是很講道義的,《左傳》中記載過這樣一件事,公子成和華豹對戰,華豹射了公子成一箭,結果沒射中。準備再射一箭,結果公子成說道:“華豹,你這人不講道義,怎麼能連射兩箭呢?”華豹只好放下弓箭說道:“好吧!”結果華豹被射死了。現在人很難理解那個時候的戰爭,那時候雙方約定好時間,打仗都是擺好陣勢,然後衝鋒。打累了還可以中場休息。

晉楚爭霸了很多年,打了很多次戰爭。有一次晉國戰敗,晉國士兵架着戰車逃跑,楚國士兵在後面追。追着追着晉國士兵不跑了,楚國士兵很奇怪,問你怎麼不跑了?晉國士兵說道:“車壞了”。於是,楚國士兵下了戰車幫他修好車,兩人駕好戰車,一個繼續跑,一個繼續追。

所以宋襄公只是一個老實的'守規矩的人,做事雖然有點迂腐,但是做人很厚道,答應別人的事,即便很難他也努力去做。但是時代已經變了,他的思想還像以前一樣迂腐就不對了。做人要厚道,做事要懂得變通。

劉備的假仁義

劉備是一個非常懂得用“仁義”收買人心的人,但是他做事卻不迂腐。

就拿荊州來說,劉表說是要託付給劉備,但是劉表實際上是對劉備不放心。而且即便是劉表真心想送,劉備其實也控制不了荊州。

蔡瑁歷任江夏,南郡,江陵等數個郡的太守,黨羽遍佈荊州,劉備根本不可能控制荊州。

而對待益州,劉備又是另一種態度。張鬆,法正等人早就和劉備勾結,劉璋本人又過於懦弱,所以劉備對益州下手毫不猶豫。

建安十六年,張鬆對劉璋說道:“軍中將領都非常倨傲,不服從管束。張魯不聽從命令,益州非劉豫州不得安”。張鬆一面極力勸說劉璋,一面讓法正聯絡劉備。於是劉璋邀請劉備入川,劉備率軍進駐涪陵。劉璋迎接劉備,兩人把臂言歡,大宴百日,好的像親兄弟一樣。

劉璋並給他送了很多軍資器械糧草,準備讓他去攻打張魯。但是劉璋不知道的是他的好兄弟看上的益州。張鬆的哥哥因爲害怕陰謀敗露,把張鬆圖謀告訴了劉璋,劉璋命人處死了張鬆。劉備在法正等人裏應外合的幫助下攻打劉璋,劉璋不忍全城百姓和他一起遭殃,投降了劉備。

劉備並非真的仁義,他只是在需要仁義的時候纔會仁義。

關鍵是先秦的“仁義”和三國時的“仁義”意思不一樣,當時的古義與當時的今義發生了分歧。先秦的“仁義”是兩個字,是兩層意思,“仁”字,是上對下以“仁”,“義”字,是下對上以“義”。

按現在的概念,是霸主要對下面的諸侯國要體現出“仁”,才能得到諸侯國的尊重,宋襄公要“仁”,諸侯國纔會承認他的霸主地位。“義”的繁體字,就是下對上的供奉。

按照今天的概念,就是繳納稅賦、祭品及供奉。先秦的“仁義”,就是居於上位者,必須要愛護下位者,下位者纔會心甘情願向上位者繳納稅賦、祭品及供奉。

在三國時代,“仁義”連用,已經變成民間美德的一種。上對下,下對上,都可以適用,主要意思是這個人捨得利用自己的愛心和錢財,爲他人更好生活貢獻力量。所以劉備行“仁義”,可以得到老百姓的擁護,實現“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做事要像劉備一樣2

劉備仁義的故事情節

例一:

“治理新野”是很能說明劉備明君“仁德”之心的事例。當時,劉備受命屯駐新野長達七年之久,在此期間,劉備對自己的政治生涯進行了認真的反思,並接受“水鏡先生”的批評,更回重視爭取民心,爲重新崛起準備條件。他以安民爲務,因此“軍民皆喜,政治一新。”新野百姓欣然謳歌道:“新野牧,劉皇叔;自到此,民豐足。”(第34-35回)

做事要像劉備一樣 第2張
  

例二:

“攜民渡江”是最以體現劉備明君“仁德”之心的事例。當曹操親率大軍南征荊州,劉備被迫向襄陽撤退,新野、樊城之民“雖死,亦願隨使君!”於是,劉備不顧衆將反對,堅持認爲“舉大事者必以人爲本。今人歸我,奈何棄之?”他沿途收留難民,扶老攜幼,含辛茹苦,上演了“攜民南行”的悲壯一幕。如此撤退,顯然有違於“兵貴神速”的軍事原則,便卻使劉備贏得了民心。(見《三國演義》第41回)

例三:

在對待徐庶的問題上,劉備頗有“仁”者風範。當徐庶得知母親被曹操囚禁,辭別劉備時,劉備不肯聽從孔融的.建議,強留徐庶,而是顧全其母子之情,忍痛應允。分別時,劉備又親送徐庶出城,置酒餞行,不忍相離,甚至要“盡伐樹林”,以免阻擋“望徐元直之目”。劉備的仁義,正是後來徐庶推薦諸葛亮和不肯爲曹操效力的原因所在。(見《三國演義》第36回)

例四:

陶謙讓徐州於劉備的故事。

陶謙的徐州被曹操困圍,孔融勸劉備去解圍,劉備到公孫贊借趙雲,揩雲長,張飛同救,當劉備和張飛衝曹營到徐州時,陶謙就要言讓徐州給劉備,劉備不肯接受;劉備修書退曹兵後,陶謙在孔融、田楷等面前再讓徐州給劉備,連雲長和張飛都心動,,陶謙最後讓小沛以保徐州;後來,陶謙病危再讓,病故後,在民衆擁戴下,劉備才接受徐州牧。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