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家庭 > 關於家庭教育的文章

關於家庭教育的文章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6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關於家庭教育的文章 篇1

爲子女的錦繡前程,每一個做父母的都用心良苦,而最後的結果常常不盡如人意,原因何在呢?主要是由於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不正確所致。其實爲人父母,最重要的是要有“三心”。

關於家庭教育的文章

“平常心”——拋開“神童”情結

許多父母比較重視孩子的分數,帶有嚴重的“神童”情結,結果忽略對孩子健康人格的構建。其實培養孩子成人比成才更重要。記得一位教育專家說過“一個人是否能成才和成功,智力因素往往僅佔20%,而另外起作用的80%卻是人格因素”。

“狠心”——讓孩子經歷磨難

很多父母總是千方百計爲孩子遮風擋雨,以爲這是對孩子最大的關心和愛護,殊不知,這樣等於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挖一個溫柔的陷阱,掉進陷阱裏的孩子由於被剝奪失敗和挫折的機會,不會犯錯誤也不懂得改正錯誤,自然也得不到經驗和教訓,因而永遠不會學到過硬的本領。失敗和挫折是人生的`學校,它能折磨人,更能考驗人、教育人、鍛鍊人,使人學到許多終生有益的東西,所以對孩子的過度保護,只會造成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和欠缺的人格,使他們沒有自我奮鬥的意識,喪失獨立生活的能力而無法在社會上立足。

“精心”——樹立良好的榜樣

家庭是孩子性格着色的第一個染缸,家人就是孩子行爲塑造的第一任教師,孩子通過觀察和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去學會生活,有時父母不經意的一筆,往往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效果:或是大寫意的潑墨畫,或是污染整張白紙。所以爲人父母言傳身教尤爲重要。如今,有些父母自己揮霍浪費,卻要求孩子艱苦樸素、勤儉節約;自己看不起讀書人,卻要求孩子學有所成,最後教育結果往往事與願違。所以,爲孩子明天的燦爛,父母要精心描繪着自己言行舉止的一筆一畫。

關於家庭教育的文章 篇2

當女兒蹣跚學步,牙牙學語的日子還記憶猶新;轉眼已成爲亭亭玉立,聰慧可愛的少女。看着她漸漸成人,健康快樂地生活,我感到非常欣慰,也不禁感嘆日月如梭,歲月如流!

女兒的成長離不開學校的培養,離不開老師的教育,同時也傾注了我們家長的一片愛心,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家長的言傳身教,以及家長本人的個性特點,對孩子的心理髮展和個性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影響。

一、重視孩子健康成長,培養優良習慣道德

家是孩子們主要的活動場所,家庭氛圍的好壞直接影響着孩子的身心健康,創建一個舒適、溫暖的家庭氛圍,是教育子女的第一步,使子女感受到親情的溫暖,培養子女的健康心理。

學習固然重要,孩子的心理健康更爲重要。千萬不能讓孩子沾染不良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在生活上,不要一味地攀比,穿名牌。要把這攀比的心理放在學習和成績上。今天,誰的成績好,我要努力的向他學習,勇於超越,這樣就有着你追我趕得學習氛圍。

孩子的道德品質是至關重要的,然而,要培養孩子的道德品質,首先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葉聖陶說:“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習慣”。習慣的養成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養成了壞習慣,就會使你受害終生;相反,養成了一個良好的習慣也會使你受益終生。因此,一個好習慣的養成,不是靠偶爾的敲敲打打形成的,必須經過長期的強化訓練逐步形成。這就需要我們同教師等多方面的力量聯合起來,共同督促,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不讓不良習慣有滋生的營地。

養成教育是培養好習慣的教育,是管一輩子的教育。我們知道:“思想決定行爲,行爲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命運決定人生!”習慣的力量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習慣一旦形成之後,沒有十倍百倍力量,很難加以改變。許多人的習慣,終身也無法改變。

同時,作爲父母自己的言談舉止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孩子會在潛移默化中受其影響,所以我們要克服自己的不良習慣。教育孩子們尊老愛幼、尊師重德、誠實守信,培養他們樂於助人、關心集體、團結合作的精神。當汶川、雲南發生災情時,女兒積極參與募捐活動;在社區的.活動中,我和女兒一起慰問社區老人,打掃衛生。這些活動使女兒覺得爲別人獻出一點愛心,非常有意義,自己也收穫了一份快樂。

二、培養孩子獨立自信,少份壓力多份輕鬆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是爲人父母的期望。但如果這種期望超過了孩子所能承受的,就變成孩子的負擔,就妨礙孩子的幸福健康成長。作爲父母也不希望孩子爲自己的期望而活着。讓孩子自由發展並不等於放任自流。孩子面臨的學習壓力很大,我不過分要求爭前幾名,但我一定要求她制定目標,力求上進。考試成績和排名永遠是家長最關心的事情。對於考試考好的時候,我會很高興地祝賀她,並叮囑她再接再厲,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如果考試考砸的時候,我不會一味地指責,鼓勵她,輔助她一起分析問題,及時改正,一般不外乎不懂和粗心。不懂,一定要讓她訂正,直至弄懂爲止;粗心毛病只能經常督促。然後,粗心的毛病最重要的只能靠她自己去改正。

一次考試說明不了什麼問題,人生沒有一帆風順,總有起起落落,適時地敲一下警鐘,告訴她:‘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以更飽滿的狀態迎接下一次的挑戰!”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老師和父母都是孩子的領航員。在她不自覺的時候,我們應嚴格按照老師的要求進行檢查督促;在她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進行指導。同時,我們注重發現她的不足、特長和興趣,有針對性展開引導。我們的目的不是爲了她成名成家,我們只希望在她今後的生活中因爲有能力而更自信,更多地體味生活的樂趣!

孩子的心是敏感的,灑下什麼樣的種子就會開出什麼的花果,就會有什麼樣的收穫。因此,我真誠地希望家長們撒下的是美麗、善良、友愛的種子。讓美麗、善良、友愛的花開滿孩子的心田,不要讓“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變成孩子的壓力,順其自然,因材施教,讓孩子輕輕鬆鬆學習,要相信: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三、建立友好信任的關係,引導孩子發現生活美

和孩子成爲朋友,播放她們喜歡的音樂,看她們喜歡的電視,聊她們喜歡的話題。尊重她們,聽她們的心聲,打開孩子們的心扉。讓她在校內發生的事情,願意與我們分享,思想上沒有隔閡。

在學習之餘,要注意讓孩子適當放鬆,週末晚上抽出一小時,與孩子一起散步、慢跑,並利用這一段時間,瞭解孩子的精神需要,並經常與孩子談談心,隨時觀察其身心的變化,因爲孩子已經十五六歲,正處在青春期、叛逆期。這一階段的孩子不會再像小時候那樣對父母言聽計從,對我們家長說的話,會嫌嘮叨、感到厭煩,會和我們家長的交流已經越來越少,常常一個人呆在房間內玩電腦、看書。所以在交流中,我們應尊重孩子的正確意見,有事同他們商量,逐漸給他們更多的獨立權利,同時對他們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有一點要牢記:家長在某些事情上有“絕對權利”,平等只是相對的,要讓孩子知曉不可違反的原則和不可逾越的界限。

當然,我們要善於利用生活的小事,敞開心扉,學會用欣賞的目光看待自己的孩子,善於捕捉她身上的閃光點,不要將子女與別人的孩子相比,將子女的現在和過去進行比較,縱向看進步,及時發現和肯定自己孩子所獲得的任何一點成績,使孩子感受到我們的讚美和鼓勵,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塑造孩子的身心健康,培養堅強意志,一直是我們的教育重點,只有身心健康的人才能經得住生活的各種考驗。發現美,愛上美,對培養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大有裨益。音樂、閱讀、旅遊等方式都能促使一個人心靈成長的好途徑。學習樂器的這一過程中,能使孩子養成持之以恆的態度,更重要的是把孩子領進了藝術的殿堂,感受到藝術的魅力。閱讀——在揣摩鮮活的文字的過程中跟隨作者進行精神之旅。在旅遊的過程中,不但感受到了不同的人事風俗,更重要的是開闊了孩子的視野、胸襟。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孩子的成長是個漫長的過程,其實,說出長不長,說慢不慢。“春種秋收”,作爲家長的我們應有足夠的耐心、愛心等待孩子慢慢成長,相信等待的過程也是我們一起成長的過程。與愛同行,我們勇敢出發!

關於家庭教育的文章 篇3

家庭教育本身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實際上就是幼兒教育體系下的關鍵性補充點,現目前已經取得了極爲良好的實踐效果。幼兒所呈現出的家庭教育,實際上指的是家長直接對孩子進行教育和影響,家庭本身作爲兒童第一個接觸的環境,所帶來的影響作用至關重要。本文主要針對幼兒園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進行了全面詳細的探討,並提出進一步完善幼兒園家庭教育的相關方案。

伴隨着當前社會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家長將孩子過早的送入幼兒園,將孩子的教育完全寄託在幼兒園的教育上,進而忽視了家庭教育對於幼兒成長的重要性。家庭教育實際上就是學前兒童所能夠接受的初始性教育工作,根本目的就是爲了能夠促使兒童得到全方位的發展,這對於孩子的發展來說起到了奠定性的作用,兒童在出生之後,所面對的第一個世界就是家庭,也是家庭爲兒童這張白紙添上了第一道色彩,這其中的家庭教育帶來的基礎性作用,是至關重要的。

一、家庭教育的特點及重要性

幼兒的家庭教育發生於家庭之中,與幼兒園的教育相比較,具有早期性、連續性、權威性、感染性、及時性特點,家庭教育的這些特點,使得家庭教育成爲幼兒園教育的起點,對於當前的幼兒園教育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1.早期性

孩子來到這個世界,首先接觸到的就是家庭,因此家庭成爲兒童生命的搖籃。在家長的指引下孩子在第一聲啼哭後,由父母引導着進行牙牙學語,蹣跚學步,開始了人生的教育,所以家庭是人出生後接受教育的第一個場所,家長是兒童的第一任教師,所以家庭教育具有早起性的特點。

2.廣泛性

幼兒園時期的家庭教育,其本質上來說是幫助孩子完全融入到整個家庭生活當中。因此,在家庭教育過程當中呈現出來的內容是極其廣泛的,其不僅涉及到了人與人之間的一切知識,還包括在幼兒成長過程中應該學會的文明習慣、倫理規範、生產技能、自然知識、社會知識。除此之外,家庭教育工作存在於每一個普通的家庭當中,社會全員都能夠參與到家庭教育之中,對於當前人類社會來說,一個孩子出現在一個家庭中,那麼家庭教育也就涌現出來,這使得家庭教育越來越廣泛。

3.權威性

家庭教育是建立在血緣關係的基礎之上的,家長對於孩子的愛是無私的,爲了使得孩子能夠健康茁壯的成長,作爲家長傾注了無數的心血,正是這種親情,使得孩子對於父母,家庭產生了依賴之情,進而在父母與子女之間形成了一種較爲權威的體系。在年幼的兒童嚴重,父母是權威的化身,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的言行和教育是有着一定的權力和威力的。子女無論是在物質上還是精神上很大程度上都依賴於父母,而且父母也是孩子們在早起摹仿的榜樣,所以父母的教育對於孩子來說有相當大的權威性。其本身願意得到家長的表揚和管教,這直接促使家長本身的教育工作更好的號召力及感染力。

4.差異性

由於每一個家庭的生活環境及所處的背景不同,不同的家庭都有着自己不用的教育模式及方法,正是這種差異導致了孩子身上出現的性格上的.巨大差異。由於家庭的成員構成不同,所帶來的家庭傳統、家風也有着極大的差異性。

5.感染性

由於孩子與父母之間存在着親緣及血緣關係,使得孩子對於父母的“喜”“怒”“哀“樂”都能夠心領神會。在處理一些發生在周圍身邊的人與事的關係和問題時,孩子對家長所持的態度進行學習和模仿,逐漸成其以後處理問題的方式。

二、完善幼兒園家庭教育的相關對策

1.父母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家庭教育存在早起性及連續性,孩子在家庭中度過其生命中模仿欲最強的兩個時期,而這個兩個時期的環境對於孩子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一個生活在樂觀、向上並有着良好的興趣習慣的的家庭環境中的孩子,在其個性心理的建立形成中就會傾向於樂觀向上;如果是父母每日因爲一點點小事就大肆吵鬧,耽於大牌娛樂,則會對孩子興趣與人格的形成有消極的影響。由此一個良好的環境對於幼兒園家庭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2.提升家長自身素質

父母的品質,直接影響着孩子的健康成長,家庭教育的感染性及權威性使得孩子將父母作爲其摹仿的對象,父母的言行及道德水準,孩子都會加以摹仿,由於幼兒園中的孩子心智尚未成熟,關於價值標準以及道德標準還尚未成型,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使孩子沒有足夠的判斷力來決定什麼應該摹仿,什麼應該摒棄 孩子無知的在學樣,父母作爲孩子學習的一面鏡子,應該以身作則,做孩子的好榜樣,因此作爲家長應該培養積極的生活態度,寬闊的胸懷,正直的品格,成爲子女道德行爲和思想上的模範。

3.幫助父母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採取正確的教育方法

目前許多家長對於孩子的期望值過高,沒有正確的認識到孩子的缺點及特長,沒有根據自身孩子的特點制定適合自己孩子的合理的培養目標,盲目的追隨自己的意願,最終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作爲家長應該建立一個對孩子的合理期望,進而制定出合理的、適宜自己孩子特點、、興趣需求、發展水平的培養目標,促進孩子進一步發展。此外,最爲家長應該採用正確的教育方式。父母對於子女應該採取一種平等的、民主的教育方法。充分理解子女的興趣和要求,經常向子女提供足夠而有效地信息,並且言傳身教,引導子女自己作出選擇和決定。尊重自己孩子的想法,使得孩子有勇氣自由的表達自己的願望及想法。

綜上所述,幼兒園家庭教育對於孩子的性格的形成及成長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父母是孩子的啓蒙老師,對於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家庭教育成爲傳統教育體系下所無法替代的一種教育形式。因此家長應該認識到自己身上的責任與擔子,約束自己的行爲,並且積極配合幼兒園之間的教育工作,完善幼兒園的教育體系,使得兒童能夠在更好的家庭環境之下保持茁壯的成長。

關於家庭教育的文章 篇4

俗話說:“可憐天下父母心。”普天下的父母都熱切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如果教育方法不當,結果往往令人失望,令人痛心。那麼我們如何真正去關心愛護兒女,對孩子的一生負責呢?這就需要我們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給孩子一個成長的支點。下面是小編爲您帶來的是家庭教育論文1000字,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所謂“觀果而思因”就是觀其結果而想到它的原因;或者說是預知其結果而要思考其原因。反言之,因爲有了其原因才導致其結果的產生。

縱觀中國現今教育,爲什麼至今仍無得到很好的改善?大學生爲什麼在畢業後仍很難找到好工作、自己喜歡的工作?其原因在於中國的孩子從小就受到中國傳統教育方式與受到家庭教育這兩大社會因素所影響,從而導致了缺乏實踐經驗、缺乏創造力和創新思維能力,必然的結果就是找不到好工作、得不到公司的賞識。

在北京,每到招聘時節,各大人才市場就人山人海。左看是個大學生、右看也是大學生,可謂是大學生氾濫。因爲這樣各公司選擇人才的目標也就多了,就算某個大學生好不容易被某公司選中,可是當面試時也縷縷落下,被打道回俯。現在中國的學校都因傳統教育的影響,注重的都只是學習成績,而沒有更好地教學生如何將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與實踐工作相結合,導致了學生就只有天天想着如何去把學習成績搞好,成天埋在書堆裏“啃”書,而不知道怎麼去運用這些知識,這是他們最終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落敗的原因之一;另一個原因也在於家庭教育。在中國的家庭中,父母對子女那種“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已屢見不鮮。孩子從小就在父母的強迫下學音樂、學畫畫、學體育等等,很多父母從來就沒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在現在學習負擔如此重、壓力如此的大的情況下,想不想再去學這些東西;加上父母對孩子的膩愛,不讓他們做這,不讓他們做那,父母每樣都幫他們完成,也導致中國的孩子從小就產生了依賴心理,這樣就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習慣。從而使得中國孩子的失去了自己應該有的天性,失去了自由……

我在《讀者》雜誌上讀到一篇文章,講的是一個國外的老師因爲喜歡杭州而來到杭州在一所中學校裏當英語老師。在最初的一年裏,這名國外來的老師用自己在西方的教育理念來教導學生如何把英語學得更好,這在學生當中起到了相當好的效果,學生的口語說得越來越好,英語成績也有所提高。可是學校和家長確認爲這位外國老師的`教書方法不對,因爲他們發現,每當這位老師上課時,她的課堂是非常嘈雜的,他們的話來說是很“亂”的,這不像一個課堂,而像一個“菜市場”,家長給校方提出換老師,校方就找這位外教談,說能不能讓她改變一下她對學生的教育方式?外教對校方的回答是“那我辭職”!校方聽了,問她:“爲什麼?你不是很喜歡杭州嗎?爲什麼要離開這個你喜歡的城市?”這位外教說:“我確實很喜歡這座城市,但是我的教育理念在這裏得不到施行!”就這樣那位外教老師離開了這座她所熱愛的城市,原因確實教育理念的不同……

另外,中國的動畫產業一直以來都得不到提高,做出的片子也只侷限於兒童,而沒有適合於大衆的動畫片。一些動畫師也一謂模仿日本、韓國、美國等一些國外的動畫製作。先天想象力的喪失、創造力缺乏、創造思維淡薄,是導致中國只看他國的動畫片,而不去關注國內動畫,使得中國動畫產業遲遲得不到提高的直接原因。

這幾則例子都說明了中國的傳統教育和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太深。其實我們並是要求我們要放棄中國的傳統、不去學習西方文化教育。而是希望找出起爲什麼發展不起來的根本原因,讓他們有效的結合在一起,發揮最好的作用,這樣我們才能看到最好的結果。

關於家庭教育的文章 篇5

我國從古至今就得出“三歲看小七歲看老”的結論,國外的很多心理學家在對很多孩子進行研究也發現了“孩子到了2、3歲的時候性格開始萌芽,自我意識也開始出現。到了6歲左右,孩子的性格已經初步形成”。所以,你不要看孩子那麼小丟丟的一丁點,但他可是個“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人。特別是3~6歲這一年齡段的教育顯得尤爲重要。

說說幼兒家庭教育,從我看到的一個案例入手:這天我在吃麪,旁邊來了個三四十歲的大姐和一個五六十歲的阿姨,可能是對母女。大姐的手上抱着個小姑娘,約摸5歲。點了面也坐在我旁邊。孩子在等待的時候總是很無聊的,於是就在大人能看得到的地方跑來跑去。終於,聽到“咚”的一聲,孩子被絆倒了,腦袋磕到地上。大姐和阿姨都着急了,立刻起來去抱孩子。阿姨更着急些,一把把孩子抱起來,只見她腳重重地跺了地板兩下。先看到這,你會覺得好奇吧,這阿姨抱起孩子怎麼還跺腳。相信這一幕在你的生活也是很常見吧,接着就聽到阿姨的說話聲“地板真壞!寶貝不哭,外婆已經打它了。都是地板不好,把寶貝給弄疼了。哎喲喲,好疼好疼。我吹吹,我吹吹。”接着你就看到撒嬌的孩子那副又委屈又滿足的表情。

孩子爲什麼摔倒?對了,自己玩着不小心絆倒了。所以,錯在哪裏?沒錯,是孩子自身。在幼兒期,孩子是處於“萬物有靈,萬物有情”的思維階段,你說地板錯了,他認爲就是地板這個生命體的'錯才讓自己絆倒了。這樣一味地責怪外界,容易讓孩子產生這樣的一個歸因錯誤:我都沒錯,錯的都是別人!幼兒的良好性格的形成跟其家庭教育有關,這又取決於優秀且有智慧的父母。對於剛纔的事件,又如何處理呢?對,還是用到孩子擬人性的思維特點。“哎喲,我們家的寶貝好疼啊。外婆摸摸。”當你看到孩子只是磕到了,沒有大關係,等孩子情緒消一些的時候,跟他分析問題:爲什麼寶貝剛開始跑得好好的,這會兒摔倒了呢?讓他知道是自己不小心。在問問他,剛纔疼不疼。回顧摔倒的疼痛體驗。哎喲,你都碰得這麼疼,你說地板疼嗎?還孩子學會共情。接着來承擔自己的責任。地板乖乖地在那裏,你不小心摔倒了,把他也給碰疼了,那你應該怎麼辦?一步步讓孩子自己得出結論:我錯了,我需要道歉。

所以,很多事情,如果是分析情況讓孩子自己得出結論,而不是講道理,那教育效果應該是差很多的。

關於家庭教育的文章 篇6

母蟹對小蟹說:“孩子,你怎麼老是橫着爬,爲什麼不能直着走呢?”小蟹委屈地答道:“媽媽,我是照着您的樣子走的呀。”這是說,母親必須正直地生活,正直地做人、行事,才能正確引導孩子。

“不管我死在什麼地方,請不要把我同貴族、名流、富豪們葬在一起,請把我埋在普通的猶太工人、老百姓中間,讓我的墓碑能夠點綴周圍普通的石碑,也讓他們裝飾我的墓碑。”這遺囑出自俄國籍猶太作家肖洛姆·阿萊汗姆的.手筆。與這份遺囑一起留給後世的,還有一個厚厚的筆記本,記滿尖酸刻薄、謾罵詛咒的語言。例如:“吃——讓蛆蟲把你吃掉!”“叫——讓你牙疼得叫起來!”“縫——讓縫衣針扎死你!”……

原來,肖洛姆幼年失去母親,父親給他娶個心腸毒、脾氣壞的繼母。繼母經常用惡毒的語言謾罵他。肖洛姆從不頂嘴,只是躲在角落,把繼母嘴巴里“吐”出的詞語,記錄在筆記本上。後來,他成作家,在他的作品中,許多咒罵和尖酸刻薄的詞語,都是從繼母那裏“借”來的。

事實證明,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往往不知不覺影響着孩子。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生活中的“鏡子”,想孩子成爲怎樣的人,父母首先應是那樣的人。

關於家庭教育的文章 篇7

順其天性更重要

對孩子教育更重要的是順應孩子的天性,然後纔是適時因勢利導。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要學會放手,善於把握好“有爲”和“無爲”之間的度。

以往的家庭教育,往往以家長的意志爲主導。孩子學什麼、怎麼學,完全由家長說了算。孩子大都只有服從的份兒。以家長的意志爲主導勢必會限制孩子的天性,不利於發掘孩子的天賦。因此,我們要改變以家長爲主導的教育模式,走向以孩子爲主導的教育模式。看孩子想學什麼,再引導孩子怎麼學,要勇於走出應試教育的束縛,讓孩子自由地成長成才。

多溝通常反思

家長應放下架子多與孩子溝通。當孩子出現什麼問題時,我們不要總以家長自居,總是板起面孔,一味地訓斥孩子;要首先反省自己、改變自己、完善自己,反思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是否存在問題。要多聽聽孩子的想法,瞭解他們,理解他們,而不是以成人的思維,去一味地否定、指責孩子。比如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我們總把一些觀點強加給孩子,給予孩子的自由度不夠,不瞭解孩子的愛好、興趣,強迫孩子學這學那,導致孩子厭學;或過分溺愛孩子,凡事越俎代庖等。

孩子固執怎麼辦?

Jane:我的孩子快14歲了,性格很固執,家長說不得,真不知道該如何糾正!

霞菲菲:都說孩子到了中學之後很難溝通。

巧克力:怎樣當好知心朋友?如何來當?能否指導一下?

一生何求:老師的大部分精力用在了教學生知識上,而父母的職責是要給孩子創造優越的學習環境。如果父母在家看電視,卻讓孩子去學習,而且還嘮叨個不停,何以能讓孩子有優越的條件去學習。這時候家長說什麼孩子不會去聽、去做的。

風伴花:我家孩子天天小嘴嘟嘟個不停。

一生何求:把孩子當知心朋友,他會把心裏話講給你聽,你就知道他心裏想什麼,就會把性格固執改過來。

一生何求:多陪陪孩子,知道孩子和什麼人交往,爲什麼和他們交往,是不是有很多優點值得學習?在孩子面前適當把威信降低,讓孩子接近,沒有懼怕,和孩子共同學習,共同娛樂。

茉莉花:抽空跟孩子談談心。家長給孩子講講生活中開心的事情,工作、生活中的難事也給孩子講講,讓孩子幫忙出主意,讓孩子參與家裏的事,打開孩子的心扉,慢慢地,孩子就不再固執。

從引發興趣開始

像往常一樣,我慌慌張張地將鍋碗瓢盆洗刷乾淨,然後輕輕推開書房的門,開始給女兒出題。女兒不情願地斜我一眼,但不再怨聲載道,她知道,怨也沒用,做完老師佈置的作業,必須再答好我出的題才能獲得自由身。

這種生活到底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已記不清了,只依稀記得,我有半年多沒看過電視,而且每晚11點之前沒有上牀睡覺過。因爲監督女兒學習之後,我還要拖地洗衣、收拾零亂的屋子。我有一年多沒輕輕鬆鬆過週末,因爲週六要陪女兒上兩個培訓班、週日除了家務和看望老人,我還要抽時間陪女兒複習上週學習的功課、預習下週將要學習的內容。雖然有時候也不忍心剝奪女兒的業餘時間,可眼看着鄰家的孩子鋼琴過了四級、同事的孩子舞蹈在省裏榮獲第三名……我的'心便揪了起來,我不能讓女兒輸在起跑線上。

洗好衣服之後,我躡手躡腳地去爲女兒掖蹬開的被子,轉身時忽然聽到女兒夢囈:“媽媽,我要是小鳥就好了,那樣就不用每天學啊背啊,就能自由自在地飛翔……”

剎那間,我百感交集。

是的,雖然女兒每天花費在學習上的時間很多,可學習成績並不理想!究其原因,其實就是女兒只爲成績而學習,而並不是爲興趣而學習。而自己小時候,雖然業餘時間幾乎沒摸過書本,可成績總是保持在年級前三名,原因恰是對學習感興趣,因爲感興趣,所以學習的時候纔會集中精力,纔會事半功倍。

我開始改變教育方式,不再追究女兒是不是取得了好成績,不再將女兒從開心的玩樂中拉回,逼着她學習。只是在不露聲色地給她講有趣的地理、歷史故事,給她講文學,想方設法激發她對知識的探索欲。

孩子沒了學習的壓力,成績開始穩步上升,前幾天期中考試,女兒捧回了數學100分、語文98分的好成績。

關於家庭教育的文章 篇8

教育,就是要努力使良好的行爲成爲習慣。如果學習成爲一個人的生活習慣,那麼他的學習成績就沒有理由不優秀。

我們的女兒葉何銘,現在濱江小學上五年級了,在學校和老師的良好教育下,孩子身心各方面全面健康發展,學習成績優秀,還當了班長。我們在關心女兒在校學習的同時,注重女兒的家庭教育,努力建設學習型家庭,使家庭成爲女兒學習的第二課堂。以下,是我們在女兒家庭教育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培養孩子的學習精神。我們夫婦原來的學歷都很低,中專畢業參加工作後,都堅持在職學習,先生參加了成教大專、本科學習,我也參加了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可以說,女兒是在我們夫婦邊自學邊育兒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我們的“身教”,在家庭中爲孩子營造了濃厚的學習氛圍。在“身教”的同時,我們還注重“言傳”,例如,我們給她講她自己名字的含義,“何名”就是什麼名,告訴她一個人有什麼名全靠他自己,希望她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爲自己掙一個名。我們經常給女兒介紹名人名校的事蹟,到春暉中學、浙江大學參觀遊覽,讓她感受學習環境。先生還以贈言的形式,對女兒進行教育,如,“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聞過則喜”,等等。女兒對贈言也能熟記於心。現在,女兒的學習精神很強,去年,先生去香港遊玩的時候,他叫女兒請假一起去,女兒聽說要請假,就一口拒絕了。

二、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方法。一是習慣學習。教育,就是要努力使良好的行爲成爲習慣。如果學習成爲一個人的生活習慣,那麼他的學習成績就沒有理由不優秀。先生給孩子講古人讀書的“三上”之功(馬上、牀上、廁上),現在家裏到處是翻開的.在讀的書。二是快樂學習。我們注重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避免交給她不喜歡甚至厭倦的學習任務。我們幫助她將作文在網上“ ”發表,來培養其作文的興趣。我們也採用適當獎勵形式,來激發其學習的動力。去年除夕夜,女兒花了兩個小時時間,把三冊英語課文全部背誦了一遍,我們給“壓歲錢”的時候,她特別高興而且自豪。三是效率學習。學習必須有高的效率,必須得法,低效甚至無效的學習,只能增加孩子的學習壓力,影響孩子全面發展,所以,在家裏,我們給孩子提出學習要求時,總是思之再三、慎之又慎。如,我們要求他每天聽讀一小時英語,對提高英語成績很有好處。

三、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身心健康,是學習的基礎,是學習的本錢。我們十分關心孩子的身心健康。一是關心孩子的飲食營養,保證其身體正常生長髮育。二是鼓勵多做遊戲,督促進行體育鍛煉。三是加強談話溝通,掌握孩子的所思所想,進行及時正確的教育、引導,促進孩子心理健康。

關於家庭教育的文章 篇9

瓣上曾有一個小組叫“父母皆禍害”,由於使用了全稱判斷,引起很大爭議。但如果修改一下措辭,說“有的父母是禍害”,就沒問題了。比如那些家暴的父母,那些把孩子送進暴力戒網癮學校的父母,稱之“禍害”不冤。

有一對父母刷新了“禍害”的底線。他們利用兒子“碰瓷”,一次次地強迫兒子在三輪車拐彎或快速行駛時摔出,藉此敲詐三輪司機。最近警方抓獲了這對父母,這個冷血超出尋常想象的故事,才得以被挖出。

盧勇、文麗是從四川山區到浙江務工的夫妻,帶着一雙兒女,小金就是那個倒黴的兒子(三人皆化名)。根據文麗的介紹,小金原本是一名留守兒童,後來成爲一個“成績倒數、打架鬥毆、不服管教”的問題少年。對自身生存現狀的不滿,加之孩子的“不聽話”,疊加起來就成了這對夫妻“逼子碰瓷”的最好理由。

殊不知,這種理所當然也鑄就了兩人在法理上的最大錯誤:無論何種境地,孩子都不是父母犯罪工具的'工具。這是毋庸置疑的,是原則問題。

他們最大的惡,是以身處社會底層的弱勢羣體身份,卻把“刀”伸向更弱者。

首先是孩子。無獨立生存能力、無實際反抗能力,這些在別的家長看來是孩子需要格外關愛的原因,在這對父母看來,恰是要挾孩子就範的資本。當兒子因爲碰瓷枕骨骨折時,他們的反應是“趁現在骨折,我們多做幾次。”正如小金說的,“他們像吸毒一樣上癮了。” 如此行徑,真是對“父母”稱謂的諷刺。

“碰瓷”的對象也是更弱的羣體。他們挑選的三輪車車伕十有八九是殘疾人,這些殘疾人開三輪只爲維持溫飽,但又因爲沒有營運證所以害怕事故和報警。這對父母別出心裁地從中發現了“商機”。兒子不忍,母親卻說,“不騙他們騙哪個?開汽車的嗎?我們能敲到竹槓?” 其殘酷冷血,可見一斑。

這對冷血父母雖然聲稱生活壓力讓他們“變壞”,但絲毫不值得同情,只有孩子是無辜的。而無奈的是,警方已查明他們的惡行,卻還是準備爲文麗辦理取保候審,原因是“至少讓兩個孩子能有母親照顧。”這種兩難的局面也反映出眼下社會保障,尤其是對違反犯罪者子女保障的不足。

每有類似父母出現,總有人主張剝奪監護權。理論上沒有疑問,但現實中總行不通。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剝奪監護權之後孩子去哪兒?

我國目前還缺乏成熟的未成年人救助機構與完善的救助機制。一些不法分子“深諳此道”,故意帶着孩子作案,一旦被抓就拿“孩子沒人照顧”爲由企圖逃避法律制裁。

一個孩子出生在什麼家庭,攤上什麼父母,自己沒有選擇權。但現代社會裏,保護孩子不只是家庭的義務,也是社會與國家的義務。當監護人嚴重失職時,社會不僅要迅速把孩子解救出來,更要有能力、有條件把孩子安置好。說到底,孩子的命運不該由出生決定。“逼子碰瓷”,爲我們揭開了原生家庭無力撫養與教育的情況下,未成年人成長之困境。

關於家庭教育的文章 篇10

一、轉變觀念

帶孩子了過程中,我有很多想法,我認爲有三個方面了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一是責任。孩子是我們了,更是社會了,從一棵幼苗長成棟樑之才,孩子了每一點進步,都需要我們付出心血和汗水。也許很多家長說對孩子我已經盡上了最大責任。但我了觀察卻不是這樣,我們在渴望孩子成材了同時,爲了自己輕鬆把孩子放在老人那裏“全託”了大有人在;我們在參加一些必要了應酬以外,爲了一些純粹了娛樂我們可以把孩子一個人扔在家裏,獨享我們自己了快樂;還有了家長因爲有錢了,把孩子送到了貴族學校,等等。我對這種選擇了看法是,當你把孩子送到貴族學校了時候,你至少輸掉了一半,因爲你把本來屬於你了一份責任也推給了學校。好多家長說,現在了社會競爭了這麼激烈,一方面要忙於工作,一方面要忙於應酬,哪有時間帶孩子。再說我現在所做了這一切也是爲了孩子。我也承認這個現實,但我最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對多數人來說,就現在了基礎,追求權利,混到個市委書記了不起了;追求金錢,就目前而言,這輩子掙1000萬頂天了,這也算是給孩子創造了發展了資本,但換一個角度,就算當了市委書記,能把了孩子提攜到什麼位置?就算提攜到了那個位置,假若他幹不了呢?就算有了1000萬,也許不夠他花一天了,也許他根本就不會花,這樣了孩子又有什麼用呢?所以我們還是儘量擠出點時間陪陪孩子。在帶孩子了過程中,我和愛人只要能抽出時間,我們就一定陪孩子。我在濟南聽過一個講座,一位教育專家說過一句話對我觸動很深。他說:如果一個男同志一週能辭掉兩次喝酒了時間,一個女同志能把每天化妝、卸妝了時間拿出來陪孩子,那你了孩子就是半個天才。前段時間,方正週考得了第七名,李老師搞了個“方正現象”讓同學和家長討論。我不想對這件事情本身說什麼,只是後來我看了孩子和家長寫了感受後,很受感動。我感受了孩子了自尊心和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風殷切了希望,但也從中發現了兩個問題:一個是幾乎每個孩子寫了部分都有個別錯別字,沒有家長給予改正;另一個是絕大多數是媽媽簽了字,不知我們了爸爸們忙什麼去了,是有更重要了事情去忙,還是這件事情根本就不重要。

二是觀念。

經歷了貧窮愚昧之後,我們這些做家長了懂得了知識了重要性。一方面現實是殘酷了,經常聽到一些家長對孩子說,光考上大學還不行,還必須考上重點大學才行。但在這同時我們一些教育孩子了觀念還很落後。我們在座了家長大都是75-80年後出生了,這個年齡段意味着我們都經過了貧困年代了邊緣,今天我們在盡情享受改革開放帶來了實惠了同時,也不免對過去充滿了回憶。常聽一些家長說,過去我們也沒有早期教育,也沒有這麼多作業,我們不也上了大學、甚至是研究生。我不否認這是事實,但社會發展太快了,大家對77年恢復高考後了第一次高考應該都記憶猶新,我說讓現在任何一所普通高中了孩子回到當年,那一定是北大、清華,因此,處在這樣一個知識爆炸了年代,我們必須對如何教育孩子進行反思。有家長說對孩子了發展要“順其自然”,這個觀點很對。“順其自然”就是順應孩子發展了規律,引導孩子向正確了方向發展,但絕不是“任其發展”。說到這裏我想說一下關於孩子玩電腦了事,社會發展到今天,電腦已經成爲一種工具,說道底就像自行車和汽車一樣,在玩不玩了問題上,很多家長對此意見不一,應該說02年北京發生了“藍極速”事件給了我們很深刻了教訓,在孩子玩電腦這個問題上只能疏不能堵。我主張讓孩子玩,但有一個如何引導孩子玩了問題,第一,要誘導孩子對電腦有正確了認識。電腦不僅可以用來娛樂,更是學習了工具。除了查找資料我們是否可以嘗試把作文、語文、英語了一些作業讓孩子在電腦上完成。第二,玩可以,必須先把作業做完,第三,每次玩之前我都和他約定玩多長時間,讓他自己說,到了時間就得下。還有一個對孩子投入了問題,一方面現在條件好了,家長用在孩子身上了支出也大了,我們在孩子吃穿上,高檔玩具、名牌服裝、麥當勞、肯德基,少則幾十元,多則上百元,一點也不心疼,但我們用於孩子教育上了投資又有多少了。麥當勞、肯德基常常是人滿爲患,書店什麼時間能看到這種場面。請問,你帶孩子去過幾次書店,你給孩子買了多少課外書?從孩子出生到現在,經過幾年了積累,我孩子了存書達到了一千多冊,我認爲這是給孩子最寶貴了財富。另一方面,我們了投入還受傳統消費觀念了影響。我們可以把錢存在銀行裏,我們可以買房子、買汽車,甚至孩子結婚了錢都準備好了。前幾天聽張校長說,今年考入某高校了個別學生,儘管學校給出了分期交納學費了優惠條件,但還是因爲沒有錢放棄了。他們了理由似乎也很充分,因爲買房子,錢都花光了,並且還貸了款。說到這裏我不知道該說什麼了,我理解不了住寬敞房子讓孩子上普通學校了滋味。朋友喬遷,有時帶孩子去祝賀。有一次我問孩子,叔叔家了房子好不好,孩子說,好是好,就是沒有書。說到投資,我了態度是:我不會給孩子攢錢,如果我在他18歲之前有能力給他攢夠100萬了話,我會把這100萬從現在開始投到他身上,等到他18歲時留給他一個零。他有本事生存他就可能有更大了發展,他沒有能力生存我也問心無愧。

三是榜樣。

環境對孩子了影響很重要,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評了環境中,他就學會指責;如果孩子生活在敵意了環境中,他就學會打架;如果孩子生活在嘲笑了環境中,他就學會難爲情;如果孩子生活在羞辱了環境中,他就學會內疚;如果孩子生活在寬容了環境中,他就學會大度;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勵了環境中,他就學會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公平了環境中,他就學會正義;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了環境中,他就學會信任他人;如果孩子生活在讚許了環境中,他就學會自愛;如果孩子生活在互相承認和友好了環境中,他就學會在這個世界上尋找愛。我們家長要求孩子回家不玩電腦、不看電視,可我們家長做了怎麼樣,我們好多家長往往是讓孩子做作業,自己玩電腦、看電視,這對孩子沒有說服力。其實孩子有他了思維和判斷方式。我兒子4歲時對我說過一句話,對我觸動很深,有一天他突然對我說,***了家長是混蛋,天天打撲克,不管孩子。我想也應該引起我們在座了家長了思考。

二、注重方法

孩子是可愛了,教育孩子,首先要被孩子感動。我想我們了家長肯定被孩子感動過,反正我是經常被孩子感動着,孩子給了我太多了快樂。孩子幼稚、純潔了心靈對我們來說很多時候帶給我們了是心靈了震撼。很多人問我教育孩子有沒有祕訣,我說有啊,四個字“三心二意”, “三心”就是愛心、恆心、耐心,“二意”就是不經意、不介意。其次,教育孩子最有效了方法是鼓勵或者叫欣賞。我看過一個故事,大意是說,一個孩子考試了了59分,他怕回家捱揍,就怯生生了找到老師說,你能不能給我加1分,老師說,加1分可以,但這是我借給你,這次借給你1分,下次考試你要還我10分,孩子答應了。下次這個孩子考試得了71分,老師說你很講信用,這次我再借給你10分,結果下次這個孩子考了81分,以後這個老師繼續借給這個孩子分數,孩子了學習成績繼續提高,最後這個孩子成了一個優秀了學生。作爲家長要抓住一切可能獎勵孩子了機會,激發他了學習興趣。我在教育孩子了過程中,經常使用這種方法,實踐證明效果不錯。比如週末孩子要我帶他出去玩,只要時間允許,我會馬上答應他,但我也會給他提出條件,今晚先做完作業,再看完幾本書,結果孩子學習了高興,我了目了也達到了。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尊心,關鍵是我們要懂得尊重孩子、欣賞孩子、引導孩子。方正在小學時當過班長,來新元后曾一度爲沒當班幹部耿耿於懷,我就對他說,以你了表現,當個班幹部沒問題,主要是李老師考慮到你小,再說你了成績還要再提高提高。爲了不傷害孩子了自尊心,我有對他說,李老師讓你給她當助理,這個職務比班長還大。前幾天我在學校門口遇到了張老師,說起了孩子數學課存在了問題,正好孩子過來了,我就轉過臉去對孩子說,剛纔張老師說了,你最近進步很大,期末考好了,下學期讓你當數學課代表。誰都免不了做錯事,孩子更是如此,孩子是在糾正自己錯誤了過程中成長起來了,重要了不是孩子是否犯錯誤,而是父母採取何種態度。父母了態度恰如一把雙刃劍了兩面,它可以割破孩子了心,留下無法癒合了傷疤,也可以從中崛出生命了新水源。孩子做錯了事,我就對孩子說,你認爲你做了對嗎?孩子一旦認識到錯了,我就接着對孩子說,人沒有不犯錯誤了,只要認識到自己錯了,就是進步,關鍵是以後儘量不要再犯類似了錯誤。再就是玩是孩子了天性,作爲家長要儘可能給予孩子最大了自主空間,現在物質條件好了,家家戶戶防盜門、防盜窗,在防盜了同時也把我們了孩子隔開了距離。其實防盜門、防盜窗只是一種形式,關鍵了是如何看待孩子之間了交流。我鼓勵兒子帶同學來我家玩,幾乎每天晚上都有一兩個孩子在我家玩,我住了離公園很近,到了週末,家裏能有5、6個孩子,我了朋友都說我們家是兒童樂園。

我陪他們玩玩具、玩電腦、看書,帶他們去公園。給他們做飯吃、陪他們去麥當勞,在與孩子了交流中真正體會到了帶孩子了樂趣。孩子在一起玩時發生矛盾是經常了,我一般不干預,讓他們自己去解決。有一次看到我了孩子太不象話了,我就對他說:我很尊重你了朋友,如果你不尊重你了朋友了,我就乾脆把他們攆走,讓你從此沒有了朋友。再以後他就知道尊重同學了。第三,教育孩子了最大成功是樹立孩子了自信心。一個人了成功與失敗,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他對自己了認識。我們在座了可能都有體會:孩子只有自己想學習,他了學習才能見到效果;若他自己不想學習,你怎樣逼他也沒用,做家長了就要想辦法把孩子學習了內動力調動起來,讓孩子堅信自己不笨,自己不比別人差,他學習纔會有勁頭。孩子還小,今後了路還很長,學習差了今後可以努力,一旦孩子失去了自信,也許就失去了整個人生,這絕不是危言聳聽。據我觀察,我們身邊了好多家長在看似關愛孩子了同時,不自覺了傷害了孩子了自尊,抹殺了孩子了自信。比如說有了家長很關心孩子了學習,晚上陪孩子做作業,遇到孩子不會了問題剛開始還耐心地給孩子講解,等到講了兩遍三遍孩子還不會時,就開始指着孩子了額頭說,你真笨,你真笨,再沒有比你笨了了。我說這種做法最不可取,孩子還小,他可能因爲害怕你,不敢反駁你,等到孩子大點了,他就會說,我就是笨,你怎麼了!真到了這個地步,你也就沒有招了。我在輔導孩子時,也經常遇到類似了情況,結果是我還沒失去耐心,孩子就着急了。這時我就會安慰孩子,我會說這道題確實很難,我和你這麼大時也不會,聽了我了話,孩子開始有了自信,然後我再仔細了講給他。還有了家長看到孩子了考試成績,馬上就問考了多少,你看人家,你就是不行。我對孩子,從來就是以表揚爲主,方正來這裏第一次測驗39名,我知道後第一句話就是:你考了很好,第一次你考這個成績已經不錯了,以你了成績再加上你了年齡優勢,你已經是第一了!下次一定考了更好,接下來了幾次測驗不斷上升,期中考試也取得了比較好了成績。但是,說出來你們可能不相信,我經常開玩笑喊孩子“傻瓜”,原因很簡單,我已經給孩子建立了絕對自信。孩子經常反駁我:我是傻瓜你就是傻瓜了爸爸大傻瓜。

最近我讀了陽光家庭親子書系《最傷孩子心了10句話》一書,把這10句話送給大家共勉。“笨蛋,沒用了東西”,“一看你就沒多大出息,將來就撿破爛吧”,“都是一樣了孩子,你怎麼就不如別人”,“我說不行就不行”,“住嘴!你怎麼就是不聽話”,“就知道玩,一提學習就沒了精神”,“我再也不管你了,隨你了便好了”,“你又做錯了,真笨”,“你可真行,竟做出這種事!”“你若考100分,我就給你買什麼什麼”。

最後我想對父母們說,作爲父母不應該不精力都投入到孩子了分數上,而應該放在教育孩子怎樣做人上,這是最重要了。世界上了人千千萬萬,出類撥粹了人只是少數,如果我們了孩子能成爲其中了一個,我們會很高興,如果我們了孩子不能成爲其中了一個,也不應該難過,因爲我想,以現在這樣了教育方法,教出一個有道德感、能約束自己、有相當了興趣、又能在喜歡了領地裏自由自在了人,應該不是一件特別難了事。

關於家庭教育的文章 篇11

孩子上學了,媽媽變“懶”了!媽媽是真懶還是假懶呢?

兒子航航背上書包了,父母也背起了更多的責任。似乎父母養育他到7週歲,就等着他背上書包這一天。心也隨之不輕鬆起來,身影也比以前更忙碌起來。早上催促他起牀,幫他整理書包,晚上陪他讀書,檢查作業,輔導功課。

爲他忙前顧後,然而孩子卻不領父母的“勤”,依然我行我素,成績並沒有太大的起色,自己倒累得心力交瘁,孩子的成績與自己付出的勞動不能成正比。

究其原因,我認爲根源還是出在父母自己身上。由於父母太勤勞,反而養成了他的惰性,由於太關注他的學習,他反而變得沒有責任感和自覺性,學習目標不明確,以爲是爲大人學的,對大人產生依賴性。長此下去,很難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而好的習慣是保證優秀成績的關鍵,是支付將來成材的前提,是培養健全、獨立人格的保證。

看着這麼多父母爲“小皇帝”、“小公主”們鞠躬盡瘁,我卻反其道而行之。勤和懶是一對矛盾體,是互相牽制、相輔相成的。大人勤了,孩子就懶了;大人“懶”了,孩子就勤了。不信你看,我是如何做的:

經驗一:懶於接送——獨自走路去上學!

雖然很多孩子上下學都是父母接送的,雖然他爸剛開學時送過他幾次,但我從不接送,因爲兒子從家到學校最多隻有一公里的路程,只需穿過一條馬路,來往的車輛也不多。

在給他講了安全知識後,我就要他自己走路,其美名曰“練輕功”。有一晚,他沒按時睡覺,次日起來遲了,要我騎車送,我故意說,我自己上班要遲到,來不及送。他氣得一邊跺腳一邊小跑去學校,結果因遲到被罰掃地。我知道他最怕老師罰了,所以只有讓他遲到一次才能吸取教訓,改正晚睡的毛病。果然,以後總是一到8點半就上牀,準時睡覺,保證第二天早起。如果那次真的送了他,恐怕良好的作息習慣難以形成。

教子心得:讓孩子自己走路上學,既能鍛鍊身體,又能養成不依賴他人的好習慣。

經驗二:懶於陪讀——獨立完成自己的功課!

我只提醒兒子,什麼時間該做功課了,做完了向我報告一聲。遇到要檢查的作業,我一律叫他自己檢查,我只負責簽字。

他極不高興地說:“別人的媽媽都給檢查,你怎麼這麼懶?”我給他講道理:“不是媽媽懶,你想,如果我幫你檢查了,你還會檢查嗎?考試的時候錯了,誰又幫你檢查?平時出小錯,考試出大錯啊。”並告訴他學習是自己的事,遇到不會做的題我叫他自己開動腦筋,實在不會做了告訴他該到哪裏去查找資料。

如某個生詞不知道什麼意思,他爲了圖省事,來問我,我叫他自己查字典,爲了完成作業,他不得不一個筆劃一個筆劃地查。

過後,我在思考他不愛查字典的'緣由,原來是對部首查字典不夠熟練,往往查一個字要費老半天時間,要查的生字多了,別說孩子,大人也覺枯燥。於是我想了個辦法,和他玩查字典比賽,列出生字,看誰查得快,我故意輸給他,贏了的他興趣盎然。玩了幾次,查字典速度大大提高,不再認爲是麻煩事了。現在,他還主動幫同學查字典呢。

教子心得:在輔導孩子的學習上,不要太勤於指導,而要學會發現哪些是孩子能做的和有助於獨立思考而可以放手的的,哪些是他能力達不到而需要幫助的。

經驗三:懶於嘮叨——多做少說培養自覺性!

有的父母爲督促孩子學習,一天到晚象麻雀一樣嘮叨個沒完沒了。殊不知,重複的話孩子聽多了耳朵也會起繭的,他反而不當回事。週末,他打遊戲打了很久,作業也沒做,我問:“你準備打到幾點?”他看看鐘,說:“再打十分鐘。”“好,說話算數。”十分鐘過去了,我返回來一看,他還在打,我強忍怒氣,臉上平靜地說:“你平常不是說,說話要算數嗎?”他不好意思了,歉意一笑,馬上關掉電腦。

在此之前,因我給他灌輸過做人做事要守信用的意識,所以這次他才能愉快地接受。試想,如果我來個火冒三丈,一陣嘮叨:“別打了,還不趕快做功課去,這樣打下去,成績怎麼會好?以後考不上大學……”恐怕他口服心不服的,做作業時還會“身在曹營心在漢”。

以後他打遊戲,我要他自己規定時間,時間一到,必須馬上關機。開始,他還要我監督,以後我偷偷觀察,發現他自覺了,時間一到就不打了。

都說打遊戲不好,但只要把握的好,可以變不利爲有利,他從中學會了控制自己,剋制慾望,培養了控制力,忍耐力、意志力等。而這些,正是重要的學習品質。

教子心得:勤教育不見得有效,要看在什麼方面勤。如果勤於嘮叨、大擺道理,反而效果不佳;如果勤於尋找方法和對策,並能有效實施纔是值得借鑑的。

經驗四:懶於動手——不包辦培養做事獨立性!

凡是兒子力所能及的事,我都不幫忙。如他的房間亂的時候,我就提醒他該收拾整齊了,自己卻在一旁樂得看他整理。

孩子上科技課經常要回家準備各種材料,我叫他自己準備;要買什麼給他錢讓他自己去店鋪買,以鍛鍊和人打交道的能力;要收集標本,我帶他去野外,看着他動手做。

剛開學,老師要求給新書包上書皮,他不會包,我卻叫他跟我學包。第一個封皮包好後(當然非常蹩腳),便放手,叫他自己包。他嫌麻煩,露出不耐煩的神色,我不理睬,只顧在旁邊“指手劃腳”地指導一番,看我如君子般“動口不動手”,他不得不耐着性子包。如果我爲了圖快省事,幫他包完,那麼他永遠也包不出第二個更好的書皮。

教子心得:勤於幫孩子做事,甚至包辦,孩子就會有依賴和被動性,而責任心也無從培養。要讓孩子跳一跳摘果子。

關於家庭教育的文章 篇12

家庭教育是個長久的話題,“虎媽”、“狼爸”的教育方式引發多方討論。教育局雖有文件: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加快教育改革,切實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業負擔,注重引導和培養孩子們獨立思考、實踐創新能力。但這個都是個大框架,到底如何正確進行家庭教育是個值得探究的問題。對此,有幾位權威教育專家爲我們來做個指導:

【對話人:劉焱委員(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魯善坤代表(重慶市第一中學校長),張濟順委員(華東師範大學原黨委書記),孫惠玲委員(天津市河西區副區長),李冬妮委員(江西科技師範學院副院長)】

孩子不是家長手中的風箏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盼望子女光耀門楣,這背後反映出一種不當的子女觀。”劉焱委員強調,“受我國傳統觀念的影響,很多家長並沒有將孩子視爲獨立的個體來尊重與看待,而是將孩子視爲自己私有,視爲自己手中的風箏。這就是爲什麼很多中國家長爲孩子設計太多、奉獻太多,卻也犧牲得太多的原因。”

“除了受傳統觀念影響,還有現代社會的人才評價機制、選拔機制等原因,讓家長感到壓力重重,不由自主地將孩子的培養視爲一場無形的比賽,總希望能讓孩子起跑早一點、競技能力提升一點,從而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勝出。”魯善坤代表指出,“事實證明,對孩子嚴厲,並不一定起到很好的效果,相反,不當的教育方法還容易導致孩子心靈的扭曲,甚至出現叛逆、輕生。”

張濟順委員也強調:“壓力式的家庭教育是站不住腳的。大部分棍棒式的家庭教育違反基本人性,壓抑了兒童自由發展的天性,有相當數量的孩子在重壓之下會自暴自棄。”

不能把孩子當成“投資”

經常聽到不少家長抱怨:“人家孩子行,咱家孩子憑什麼不行?”很多代表委員表達了這樣的觀念:每個孩子都會在成長過程中呈現出不同的個體特點與差異,學會發現並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是目前我們家庭教育急需的。

“孩子在獨立發展過程中,會遵循一般的發展規律,也會呈現出個體特點,同樣是學習一樣東西,有的學得快,有的學得慢。家長應該善於瞭解與發現,從而創造條件,讓孩子的'各方面能力尤其是優勢領域得到全面發展。”劉焱說。

“和郎朗同時練鋼琴的孩子成千上萬,但真正脫穎而出的有多少?這說明孩子的成長是個性化的,依據其自身天賦和個性發展,家長不應以模仿、從衆、單一的模式教育孩子,而忽視了固有的家庭文化。”孫惠玲委員強調,“家長不能把孩子當作‘投資’。教育要有前瞻性,培養孩子的眼光不能僅僅侷限在當下,而是要考慮到20年、30年之後,要讓孩子具有適應將來社會發展的能力。”

“現在很多家長往往只看到智力開發,注重知識和才藝的學習,卻忽視了孩子身體素質的鍛鍊、道德行爲的養成及審美情趣的培養等。以學鋼琴爲例,很多家長並不會帶孩子聽音樂會來提升音樂興趣與素養,而是將鋼琴課變爲課程訓練強加於孩子。其實,審美情趣與道德修養纔是家庭教育需承載的重要內容,是在家庭生活中耳濡目染逐漸形成的。”劉焱強調,“別把家庭教育當成家庭課堂,那就失去了家庭教育本真的意義。”

建立合理的教育評價體系

代表和委員們強調,家庭教育是整個教育體系的神經末梢,家庭教育的困境是整個教育制度困境在一定程度上的顯現。倡導理性的家庭教育,離不開教育制度的改革。

張濟順強調,首先要從完善高考制度做起,深入探索多元評價體系,通過自主招生制度、一年多次考試、提升高中綜合能力評價在高考錄取中的權重等“稀釋”高考壓力,改變一考定終身的現狀,幫助家長和學生以平常心來對待學習,從而建立起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

“現在很多用人單位在招聘時都會說‘非985不要’、‘非211不要’,這是一種顯性歧視,背後還隱藏着中國社會對教育評價的誤區,名校與一般校的差距被刻意強化了。這種不合理的評價機制更將名校塑造成一個神話,成爲父母的唯一目標,從而進一步促成了不當的家庭教育觀。”李冬妮委員強調,“改變這一狀況還有賴於社會整體生活水平的提升,只有當基本生活不再成爲難題,人人有能力追尋自己的愛好時,人們對教育的評價才更趨於合理。”

孫惠玲說,“我發現很多教育理念先進的國家更強調對孩子學習能力、自信心與社會責任感的培養,而不是知識與技能的開發,這對我們具有啓示意義。從國家發展與民族強盛的長遠來看,培養出學習能力強、具有較強自信心與責任感的下一代更加重要。”

關於家庭教育的文章 篇13

爲了子女的錦繡前程,每一個做父母的都用心良苦,而最後的結果常常不盡如人意,原因何在呢?主要是由於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不正確所致。其實爲人父母,最重要的是要有“三心”。

“平常心”——拋開“神童”情結

許多父母比較重視孩子的分數,帶有嚴重的.“神童”情結,結果忽略了對孩子健康人格的構建。其實培養孩子成人比成才更重要。記得一位教育專家說過“一個人是否能成才和成功,智力因素往往僅佔20%,而另外起作用的80%卻是人格因素”。

“狠心”——讓孩子經歷磨難

很多父母總是千方百計爲孩子遮風擋雨,以爲這是對孩子最大的關心和愛護,殊不知,這樣等於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挖了一個溫柔的陷阱,掉進陷阱裏的孩子由於被剝奪了失敗和挫折的機會,不會犯錯誤也不懂得改正錯誤,自然也得不到經驗和教訓,因而永遠不會學到過硬的本領。失敗和挫折是人生的學校,它能折磨人,更能考驗人、教育人、鍛鍊人,使人學到許多終生有益的東西,所以對孩子的過度保護,只會造成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和欠缺的人格,使他們沒有自我奮鬥的意識,喪失獨立生活的能力而無法在社會上立足。

“精心”——樹立良好的榜樣

家庭是孩子性格着色的第一個染缸,家人就是孩子行爲塑造的第一任教師,孩子通過觀察和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去學會生活,有時父母不經意的一筆,往往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效果:或是大寫意的潑墨畫,或是污染了整張白紙。所以爲人父母言傳身教尤爲重要。如今,有些父母自己揮霍浪費,卻要求孩子艱苦樸素、勤儉節約;自己看不起讀書人,卻要求孩子學有所成,最後教育結果往往事與願違。所以,爲了孩子明天的燦爛,父母要精心描繪着自己言行舉止的一筆一畫。

關於家庭教育的文章 篇14

首先在建立家庭教育計劃之前,要根據父母自身的身體狀況和家庭經濟條件來定。在適宜的條件下建立,以如何才能落實在孩子身上爲前提。

一、要先考慮孩子的能力,如果自己的孩子在語言、藝術或體育上有特長或有發展潛力,首先要考慮能把握孩子現階段的能力,但大多數父母會以希望孩子能達到某種程度爲培養目標。但對於孩子而言,無論是從年齡、心智,還是自身的學習情況而言,提出問題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同時還要考慮孩子的身體狀況是否能承受現階段的安排。

二、家裏的經濟能力,培養一個孩子並非一蹴而就之事,是一個長期的計劃。而在整個計劃實施階段,是需要耗費大量金錢的,因此需要按照家裏的經濟狀況來定。

三、建立具有連貫性的計劃,現在的家長都很重視孩子的早教,甚至家長會給孩子報很多特長班;同時家長受到培訓機構廣告的影響,出現一些跟風的現象。導致有些家長也跟風,出現左右搖擺的現象,其實這種做法是錯誤的。當你的育兒計劃是有效的情況下,就不要左右搖擺,否則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到最後花了很多錢也只能是一事無成。

四、隨時修正不適合的計劃,整套的教育計劃很容易制定。但是在實施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並不是計劃中的每一步都適合孩子的。在出現這種情況後,一定要及時修正;不能還用原來的計劃繼續執行,以免出現與期望相反的結果。有必要的情況下,還要及時修正計劃大綱。

五、把握可能突出的時間,即使是做同性質的工作,有些人早上比較有效率,有些人則晚上效率較高。因此,把握自己的做事時間集中效率,上班族的父母不要回家後還要繼續工作,專職媽媽不要整天像是有做不完的事一樣,而減少了與孩子相處的機會。

總結:給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是每一個家長的初衷,相信每一個父母也都曾爲孩子的教育計劃絞盡腦汁。在給孩子制定教育計劃的時候,一定要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原因,不可盲目去做計劃,否則有可能制定出來的計劃與實際情況不相符,同樣也達不到預期的目的。

父母如何教育孩子的四大方法

方法一:尊重孩子的“狡辯”-----反饋效應

每當家長指出孩子的錯誤時,孩子總會找出很多個理由來證明自己的清白。這時,家長一般都會氣憤地稱孩子的這種行爲爲“狡辯”,其實,這並不是狡辯,而是孩子對家長教育的一種反饋。

教育是雙向的,家長不僅要教,還要接受孩子的反饋,教育才能達到最完美的效果。然而又很多家長卻意識不到這一點,他們只管自己“教”,一點都不在意孩子反饋回來的信息,這樣的教育往往達不到家長想要的目的。

方法二:分析並尊重孩子的反饋

當孩子對我們的教育作出反饋時,我們首先要對孩子的這種反饋作出分析,當然,這種分析不僅僅是針對孩子的語言進行分析,還要連同孩子的動作及神情進行分析。

但是值得家長們注意的是,不管是孩子的反饋是不是“狡辯”,都務必要尊重孩子的.反饋。在上面的教育案例中,當孩子說出“我們班小朋友搜這樣說”的理由時,那位媽媽沒有對孩子的反饋進行分析,就對孩子大吼,這是不是不尊重孩子反饋的一種表現。所以,這位媽媽也並知道孩子反饋的真正還以----並不認爲“你真蠢”是髒話。

可以想象,家長誤解孩子的反饋,並對孩子的反饋進行壓制,長久如此,孩子就再也不會對媽媽的教育進行積極反饋了。沒有孩子的配合,家長勢必將更沒有辦法對孩子進行教育。

方法三:針對孩子反饋出的問題,對其進行有目的的教育

當家長分析出孩子反饋出的問題時,就可以針對孩子的反饋進行有目的的教育。例如,如果孩子反饋出的問題時他不知道將禮貌的重要性,家長就再也不會,就可以通過實例,道理來講述講禮貌的重要性,引導孩子做一個講禮貌的好孩子;如果孩子反饋出的問題是他不想知道承擔最近錯誤言行所造成的責任,家長就要孤立孩子做一個知錯就改,敢作敢爲的人……

總之,不管孩子對家長的教育作出任何反饋,尊重和認真分析孩子的反饋,都是達到教育目的的首要前提。

方法四:家庭教育不能前後矛盾-----手錶定理

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給一個人一塊手錶,當別人問這個人時間時,這個人能夠快速而且自信地說出時間;然而,當給這個人兩塊不同的手錶時,這個看錶的人反而不能很快地說出時間了。因爲兩隻手表並不能告訴一個人更準確的時間,反而會讓看錶的人失去對準確時間的信心。心理學家把這種現象稱爲“手錶現象”,並由此而引伸出了一個結論:在做事情時,只能有一個指導原則或價值取向。後來,人們把這個結論稱爲“手錶定理”。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