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美食 > 我國地方菜系形成的物質基礎包括

我國地方菜系形成的物質基礎包括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4.2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國地方菜系形成的物質基礎包括,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各種美食,相信好多人更是爲了每天吃什麼而苦惱吧。無論是嗷嗷待哺的嬰孩,還是百歲的耄耋老人全都離不開吃,下面來看看我國地方菜系形成的物質基礎包括。

我國地方菜系形成的物質基礎包括1

在一定區域內,由於氣候、地理、歷史、物產及飲食風俗的不同,經過漫長曆史演變而形成的一整套自成體系的烹飪技藝和風味。

中國是一個餐飲文化大國,長期以來在某一地區由於地理環境、氣候物產、文化傳統以及民族習俗等因素的影響,形成有一定親緣承襲關係、菜點風味相近,知名度較高,併爲部分羣衆喜愛的地方風味著名流派稱作菜系。

其中,魯菜、川菜、蘇菜和粵菜、享稱爲“四大菜系”,加上浙菜、閩菜、徽菜、湘菜、京菜和鄂菜,即爲“十大菜系”。本文就着重介紹“中國四大菜系”作爲一種飲食文化如何發展和演變以及其特點,高超技法和著名代表菜。

習俗原因:

當地的物產和風俗習慣,如中國北方多牛羊,常以牛羊肉做菜;中國南方多產水產、家禽,人們喜食魚、肉;中國沿海多海鮮,則以海產品做菜。

氣候原因:

各地氣候差異形成不同口味,一般說來,中國北方寒冷,菜餚以濃厚,鹹味爲主;中國華東地區氣候溫和,菜餚則以甜味和鹹味爲主,西南地區多雨潮溼,菜餚多用麻辣濃味。

烹飪方法:

各地烹飪方法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菜餚特色。如山東菜,北京菜擅長爆、炒、烤、熘等;安徽、江蘇的燉,蒸,燒等;四川菜擅長烤、煸炒等;廣東菜擅長烤、焗、炒、燉、蒸等。

形成我國四大菜系的重要原因

中國目前的四大地方菜系(細分不只此數),即蘇系、粵系、川系、魯系。四大地方菜系的形成,都有各自深遠的歷史地理淵源。

蘇菜的發祥地是蘇州和稍後的揚州與杭州。蘇州是吳國的都城,吳、楚的經濟文化交流較密切,《楚辭·招魂》中就記載楚國聘請吳廚師,做出一手鮮美的酸辣羹。春秋戰國之交,越滅吳、楚滅越,又是一次吳、越、楚經濟文化大交融。漢武帝統一閩越,又遷徙四萬多閩越人散居於江淮地帶,當然又給蘇菜增加了閩菜的成份。以後東吳、東晉和南朝的宋、齊、樑、陳六個朝代,都銳意經營華東地區,隨着經濟和交通的發展,金陵、鎮江、無錫、常州、溫州等城市相繼崛起,給蘇菜增添了不少後勁。隋煬帝開鑿京杭大運河,又繁榮了淮安、揚州和杭州,也大大豐富了蘇菜。南宋期間,大量中原廚師從汴京遷到臨安,又使蘇菜吸收了不少北方菜的成分。今天的蘇菜,就是這條歷史長河的產物。

我國地方菜系形成的物質基礎包括
  

粵菜的.發祥地是廣州,2000多年來,廣州是嶺南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秦、漢、東吳、東晉、南朝的宋、齊、樑、陳和唐、宋、元、明、清各代,都有一批又一批中原人落籍嶺南;盧循和黃巢,又先後帶領華東的農民軍到過廣州,這都使嶺南和嶺北的飲食習慣得到一次又一次的交流,使粵菜吸收了中原和華東菜的成分。廣東的潮州,很多是閩越的移民,善於做海菜;客家人又帶來了中原人的飲食習慣和做菜本領,這兩個支系,逐漸變成粵菜的組成部分。廣州又是中國最古老的海港與海外通商基地,許多朝代都有不少外國人定居廣州,這又使廣東移植了不少外國蔬菜和烹調習慣,使粵菜吸收了外國菜,尤其是東南亞菜的一些成分。

川菜的發祥地是巴(今重慶)、蜀(今成都),巴、蜀最後爲秦所並,咸陽出土四川式泡菜罈子,就是巴蜀與秦飲食文化交流的物證。十六國時的成漢政權,就包括了從西北地區進入四川的10多萬氐、羌、漢各族起義的流民;4世紀中葉,成漢政權又引僚人(百越族西遷的一支)10餘萬落入四川。明末張獻忠又帶領一支農民軍進入四川。可見巴蜀自古以來與諸夏、諸羌和百越各族都有頻繁的經濟文化聯繫,飲食文化的交流自不在話下。

魯菜,更確切的含義應是齊、魯菜,它的發祥地是臨淄和曲阜,即齊、魯的故都。齊國位於山東半島的東部,地瀕黃海和渤海,臨淄衰落以後,青島和煙臺繼承和發展了齊都的飲食傳統,齊廚善於做海菜。曲阜則繼承了周代的宮廷菜,以後的孔府菜,就是周代宮廷菜的發展。孔府菜還吸收了齊菜、蘇菜和粵菜做海味的本領。曲阜衰落後,濟南又繼承和發展了魯菜的傳統。

我國地方菜系形成的物質基礎包括2

一、中國八大菜系特點

菜系指的是在食材的選材上以及製作方法上演變的體系,中國有八大菜系,當然每一種體系演變的過程是不同的,而且都帶有當地鮮明的色彩,吃起來也非常有特色。八大菜系,包括,魯、川、徽等等,在製作的工藝上有炒、爆、炸等等。

總之,中國八大菜系的特點各有不同,例如,魯菜的原料考究,製作精良,突出食材原來的味道。川菜的菜式多種多樣,調味也比較多,口味吃起來既清鮮又濃厚。粵菜的選料是非常精細的,吃起來清而不寡淡,沒有油膩感。蘇菜在製作的時候比較講究造型的突出,而且四季會有不同,非常注重配色等等。

中國主要菜系文化

1、魯菜

山東菜(也可以叫做魯菜)歷史悠久,流傳廣,是齊魯文化的結晶。流傳到北京後,吸收和沙漠風味和其他風味,在北京形成了獨特的宮廷菜。舉世聞名的北京烤鴨,就是源於山東,而吃法仍離不開齊魯人愛吃的大蔥。魯菜風味不僅擴大到京津,而且遠播至白山黑水之間,成爲當時最有影響的一大菜系。魯菜,今名山東菜系,由膠東與濟南兩地地方菜發展而成。

魯菜的特點:以清香、味純而著名,十分講究清湯與奶湯的調製,清湯色清而鮮,奶湯色白而醇。現在曲阜利用《孔府檔案》記載的明清時期孔府向皇帝進貢的菜單與孔氏家族日常筵席食譜,進行仿製,深受國內外遊客歡迎。

代表名菜:糖醋鯉魚、德州扒雞、鍋貼豆腐、九轉大腸、清氽鯉魚、紅燒大蝦、油爆海螺、孔府一品鍋等20餘味。

2、川菜

四川菜有着悠久的歷史,以成都,重慶菜爲代表,在中國享有很高的聲譽,是今天的'食客人數最大的菜餚。四川重視材料的選擇,規格精美,顏色鮮豔,有明顯的協調性。

它的特點:麻辣、魚香、味厚、注重調味,離不開“三椒”(即辣椒、胡椒、花椒)和鮮姜,以辣、酸、麻膾炙人口,素來享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美名。因此有人把川菜特點歸納爲“清鮮見長,麻辣見稱”。川菜對湘、鄂、黔、滇也有影響。

代表名菜有:宮保雞丁、麻辣豆腐、燈影牛肉、鴛鴦火鍋、乾燒巖鯉、家常海蔘、鍋巴肉片、乾煸冬筍等20多味。

我國地方菜系形成的物質基礎包括 第2張
  

3、淮揚菜

今稱江蘇菜系,主要由蘇州、揚州、南京三大流派構成。

其特點是:以燉、燜、燒、煨、炒著名,重於酥爛,鮮香,原汁原湯,濃而不膩;口味平和,鹹中帶甜,鹹甜適中,適應性強。烹調上,用料考究,注意配色,講究造形,菜譜四季有別。

南京菜口味和醇,花色菜玲瓏細巧,用鴨制菜負有盛名。揚州菜清淡適口,主料突出,刀工精細,醇厚入味,以制江鮮、雞類著名。蘇州菜口味偏甜,配色和諧,以烹製河鮮、湖蚧見長。淮揚菜影響江、浙、皖、贛等地。

代表名菜有:金陵鹽水鴨、水晶餚肉、清燉蟹粉獅子頭、文思豆腐、三套鴨、樑溪脆鱔、松樹桂魚、沛公狗肉等20多味。

4、粵菜

又名廣東菜系,是由潮州、廣州、東江(惠州)三大流派組成。廣東菜特點:配料較多,注重裝飾;講究鮮、嫩、爽、滑;擅長小炒,善於掌握火候,油溫恰到好處;還注意季節搭配,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濃醇。以廣州菜爲代表的粵菜影響閩、臺、瓊、桂諸地。潮州菜以烹製海鮮見長,以菜湯最有特色,刀工精細,甜味較濃,注意保持主料原味。東江菜則下油重,味偏鹹,主料突出,樸實大方,具有鄉土風味。

代表名菜有:明爐烤乳豬、白雲豬手、太爺雞、杏元雞腳燉海狗、鼎湖上素、東江鹽焗雞、護國菜、脆皮炸雙鴿等20多味。

5、北京菜系

北京是中國的首都,是歷史上著名的古都之一。漢、滿、蒙、回各族人民長期定居在這裏,因而在烹調技術方面取長補短,逐漸發展成爲主要由本地風味與山東風味構成的北京菜系,並繼承了明代和清代宮廷菜系的精華。

代表名菜有:北京烤鴨、涮羊肉、白片肉、荷包裏脊、它似蜜、醬汁活魚、熘雞脯、蛤蟆鮑魚、翡翠羹等20餘味。

6、浙江菜系

浙江菜,是由杭州、寧波、紹興、溫州、金華菜發展而成的。其中杭州菜久負盛名。杭州盛產淡水魚蝦,又是中國著名的風景名勝地,湖山清秀。雅淡宜人。杭州菜也恰如其景。

代表名菜有:東坡肉、宋嫂魚羹、龍井蝦仁、西湖醋魚、薄片火腿、新風鰻魚、寧波搖蛆、乾菜燜肉等20餘味。

7、福建菜系

福建菜又叫閩菜。它起源於閩侯縣。福建菜系是由福州、泉州、廈門等地的菜發展起來的。福建位於中國東南沿海,盛產多種海產品。如琅岐島的海鰻、長樂的竹蟶、張港的海蚌等,都是當地的特產。所以多以海鮮爲主要原料,常用的原料有海鰻、魷魚、黃魚、燕皮、海蔘、香菇等。由於福建人民善於用紅米釀酒,因此,紅糟就成爲福建的特產,菜餚中常以紅糟來調味。福建菜以福州菜爲代表,在中國地方菜系中獨具一格。

代表名菜有:酸辣爛魷魚、燒片糟雞、太極明蝦、小糟雞丁、清湯魚丸、紅糟肉、桔燒巴、小長春、溜奇等;特別是稱譽全國的名菜“佛跳牆”,具有特殊風格。

8、湖南菜系

湖南菜又名湘菜,是以湘江流域、洞庭湖區和湘西地區的菜餚發展而成的,尤以長沙菜爲代表。湖南菜歷史悠久,早在漢朝,烹調技術就有相當的發展。在長沙市郊馬王堆出土的西漢古墓中,不僅發現有魚、豬、牛等遺骨,而且還有醬、醋、醃製的果菜遺物。

代表名菜:臘味合蒸、紅煨魚翅、麻辣子雞、東安雞、金錢魚、冰糖湘蓮、霸王別姬等。

9、安徽菜系

安徽菜,簡稱徽菜,由沿江、沿淮、徽州三地區的地方菜構成。徽州菜是主要代表。安徽位於東華的西北部,長江、淮河橫貫全省,土地肥沃,特產較多,有馬蹄鱉、雁來筍、果子狸、肥王魚,還有斑鳩、山雞、鴨等。

著名菜餚有:火腿燉鞭筍、雪冬燒山雞、醃製鮮桂魚、火腿燉甲魚、紅燒果子狸、奶汁肥王魚、李鴻章雜燴、符離集燒雞等。

我國地方菜系形成的物質基礎包括3

獨具特色的中餐菜系

獨具特色的中餐菜系1.東北菜

東北菜是指東北,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東部的烹飪菜系,因東北地區獨特而統一的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東北各地的飲食高度相似,但細分之下也有吉菜、遼菜、黑菜菜系的說法(事實上由於東北菜用料的選擇很特殊,只能用產自吉林與黑龍江的黑土平原上不能棚栽的原生食才,而且現今的遼菜融合了太多的其它菜系烹飪方法,所以當前黑龍江菜纔是傳統意義上的東北菜;現今也許只在黑吉兩地的農家才吃得到)。

在“八大”菜系裏面,東北菜是沒有排上號的,但這並沒有妨礙它的生意。即使在遠離其發源地的廣州,東北菜也能像木棉花一樣,開得熱烈、豪邁。東北菜的形成過程也融合了一些中國其他菜系和漢族飲食的特點。東北菜的特點是一菜多味、鹹甜分明、用料廣泛、火候足、滋味濃郁、色鮮味濃、酥爛香脆,烹調方法長於熘、爆、扒、炸、燒、蒸、燉、,以溜、炸、醬、燉爲主要特點,東北菜講究吃的豪爽,吃的過癮,所以色香味中的色幾乎入不得廳堂(配菜單一,一般只有兩三種食才,只用蔥、辣椒等簡單調味料,所以菜色不佳)。

一般人都認爲(其實並不確切)東北菜的代表菜有白肉血腸、鍋包肉、東北亂燉(其實不是東北菜)、溜肉段、地三鮮、豬肉燉粉條、小雞燉榛蘑、扒熊掌、拔絲地瓜、醬骨架,殺豬菜等等,東北人喜好吃的酸菜和用蔬菜蘸大醬的蘸醬菜也是東北飲食區別於其他菜系的一大特點。

獨具特色的中餐菜系2.冀菜

冀菜,中國第九大菜系。是於20xx年10月由國家商務部、中國烹飪協會、中國飯店協會在陝西西安市舉辦的第二屆中國餐飲業博覽會新菜系大賽中,大會組委會評定授予的唯一中國新菜系,“冀菜”從而叫響全中國的平臺。

經典冀菜炸有:李家獅子頭、烹蝦段、荷包裏脊、雞裏蹦、炒代蟹、鍋包肘子、總督豆腐、陽春白雪、李鴻章燴菜、榮祿與桂花魚翅、直隸海蔘等。

獨具特色的中餐菜系3.豫菜

豫菜,又名(豫宴),即中原(河南)菜系。是對在帶有中原傳統文化內涵的烹飪理論指導下,運用具備中原地域特點的技術和材料所製作的菜餚、麪點和筵席的總稱。有“烹飪鼻祖”和“中華廚祖”之稱的'伊尹便出生於河南杞縣空桑,當代豫菜是在原宮廷菜、官府菜、市肆菜和民間菜的基礎上,根據中原物質條件,逐步積累演變而發展起來的。

周恩來曾親自決定採用“豫菜”爲國宴菜,並以河南廚師爲主廚。

獨具特色的中餐菜系4.鄂菜

鄂菜,湖北風味,爲中國十大菜系之一,以水產爲本,魚饌爲主,汁濃芡亮,香鮮微辣,注重本色,菜式豐富,筵席衆多,擅長蒸、煨、炸、燒、炒等烹調方法,民間餚饌以煨湯、蒸菜、肉糕、魚丸和米制品小吃爲主體,具有滾、爛、鮮、醇、香、嫩、足七美,經濟實惠。

清蒸武昌魚、排骨藕湯、紅菜薹炒臘肉、珍珠丸子、沔陽三蒸、天門九蒸、黃陂三鮮、瓦罐煨雞、黃陂糖蒸肉、龍鳳配、三鮮豆皮、東坡餅等名菜爲湖北菜的代表。

我國地方菜系形成的物質基礎包括 第3張
  

獨具特色的中餐菜系5.本幫菜

本幫菜是上海菜的別稱,是江南地區漢族傳統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流派。所謂本幫,即本地。以濃油赤醬、鹹淡適中、保持原味、醇厚鮮美爲其特色。常用的烹調方法以紅燒、煨、糖爲主。後爲適應上海人喜食清淡爽口的口味,菜餚漸由原來的重油赤醬趨向淡雅爽口。本幫菜烹調方法上善於用糟,別具江南風味。

獨具特色的中餐菜系6.客家菜

客家菜是漢族飲食文化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流行於廣東的深圳、惠州、河源、梅州;江西的贛州;福建的龍巖、三明、漳州;廣西的賀州、玉林;臺灣新竹縣、苗栗縣等地。客家菜餚風味的形成跟古代客家民系的形成是分不開的,如像客家話保留着中州古韻一樣,客家菜同樣也保留着中州傳統的生活習俗特色。傳統的客家招牌菜是:梅菜扣肉、鹽焗雞、客家釀豆腐、豬肚包雞、釀苦瓜、閩西八大幹、盆菜、四星望月、芋子包、芋子餃、三杯鴨等

與潮州菜比較,客家菜的口感偏重“肥、鹹、熟”,在廣東菜系中獨樹一幟。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