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美文 > 幼升小成長的真實故事-後記

幼升小成長的真實故事-後記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關於朋友的孩子

幼升小成長的真實故事-後記

我想這是很多朋友關心的,謝謝大家。朋友的女兒現在就讀4年級,故事裏講的是她初入小學時將近1年的幼升小磨合期,之後已逐步適應小學生活。用大家熟悉的衡量指標說話,她現在的成績在班裏大概前10名左右,中隊長,三好學生,3年級後自己要求重拾鋼琴,現在是5級,跳考的,眼鏡還戴着,但視力改善很多,個性方面算得上開朗自信了,甚至有點“學生幹部氣”,別的我就不清楚了。

2.關於我的朋友

我的朋友此後一直延續文中所言“教育方法”,沒有再陪讀過,也沒過分關注過孩子的成績。孩子的成績當然不是突然變好的,在不同時間段也能感覺到她各種各樣的擔心,但至少她給女兒的感受應該還是淡定爲主,她女兒寫過一篇作文,裏面的話可窺一斑:“我有世界上最好的媽媽,她相信我”。

我問過她經驗心得,她的大意是,孩子是自己的,不要把學校當成檢驗孩子的地方,不要按別人的模式去要求孩子——這段話我深以爲是。至於現在孩子各方面發展都還不錯,我朋友覺得這是“期待中意料外的驚喜”,但她也認爲有2個因素至關重要,一個是當初孩子知道自己落後,且因爲眼睛的問題,可投入的時間有限,所以自覺用心成了習慣,另一個是當孩子遇到挫折,她一直告訴她沒關係,只是一件小事,慢慢來,能行的,所以孩子步調沒亂信心仍在。

3.關於老師

文中那個老師教了朋友的孩子2年,朋友認爲她課業教學上不錯,但個性上是否適合低年級孩子有待商榷,從朋友講的事例上看確實如此,但因並非親身經歷,不敢妄下結論也不贅述。

對事不對人,在這隻說說我對老師這個職業的看法。我們常常說老師的責任是教書育人,先說教書,我認爲低層次的是傳授書本知識,中間層次是教會學習方法,高層次是引導發現世界並享受遨遊其間的自由感,至於育人,我們聽過太多諸如關心愛護品行道德等等的口號,但我認爲一個老師最起碼應該做到的是尊重,尊重每一個孩子,尊重每一個孩子的不同,沒有尊重遑論其他,而這恰恰是被很多老師自覺不自覺忽視的東西。雖然理解人無完人,也理解老師面對的環境難處,但不可否認的是,老師只是一種職業,老師也需要不斷學習反思,不是所有的老師當下都是好老師,甚至,不是所有的老師當下都合格,這是一個真實的世界,美好和險惡並存,對此家長只是抱怨和嘆息是遠遠不夠的,你可以說我無力改變孩子遇到的人遇到的環境,但你不能不伸出援手,更不能做“幫兇”,畢竟唯一對孩子不可也不能推卸責任的只有家長。

那麼當孩子有幸遇到了不那麼好的老師怎麼辦?也說說個人看法。

首先,我覺得要看家長的原則底限,如果已經越界了,一定要爭取離開,換老師或者換學校,孩子的抗擊力和分辨力沒那麼高,這是家長的應盡的監護責任。如果尚未觸及底限,但有諸多偏差,我覺得家長應該毫不猶豫的站到對的一邊,不要因爲怕得罪老師殃及孩子而違心要求孩子迎合。我們常說適應環境,但“適應”並不應是當環境不正確時變成它的一部分,那是盲從而不是適應,我認爲“適應”一方面是從錯誤中堅定正確認知,一方面摸索出與之共處的權益之計,這不容易,但將錯就錯獲得的安全感是一時的,代價卻可能很大,而堅持正確的價值觀則是能讓人終生受益的。

回到文中那個老師,她強調的是孩子這也不會那也不會落後於人,從老師的角度可以理解,因爲整體平均分數是她的業績體現之一,但做媽媽的則應肯定作爲個體的孩子的用心努力,鼓勵她的求知慾望,學習的真諦是享受認識世界的樂趣,而不是短視的爲獲得一個分數一個排名,世界很大,專注快樂做自己事情的人才會走得越來越快越來越遠,如此孩子纔會心無旁騖自信的邁出每一步。再比如老師可能出於情緒影響或鞭策目的、有意無意的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做媽媽的則要明確告訴孩子,老師這種做法是不對的,你感受到了被傷害的痛苦,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但人都有缺點弱點,不要只看她做了什麼,要看她爲什麼這麼做,試着去理解她,諒解她,找到共贏點,但不要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如此孩子纔會懂得寬容、懂得尊重別人尊重自己。

4.關於超前和不超前

不可否認我們的教育存在很多問題,各種觀點主張也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家長們在一輪又一輪的轟炸下感到無所適從再正常不過了。很多家長說怕偏聽偏信耽誤了孩子,我想說的是,你一會兒聽這個一會兒聽那個纔是最大的耽誤。並不是說你沒有修正錯誤的機會必須一條道走到黑,而是你作爲一個經驗不夠豐富的家長、身處一個充斥着混亂與機遇的時代、面臨無窮誘惑那是一定的,但正因爲如此,你聽信並付諸到孩子身上的東西一定要慎重。老師也好、校長也好、各路教育專家、成功家長,沒有誰的話100%正確,沒有誰的話100%適合你的孩子,換句話說,沒有哪個觀點是對你的孩子負責的,是你要對你的孩子負責,用你幾十年累積下的思考力判斷力輔佐他,對,是輔佐而不是強迫,幫他而不是替他,走出自己的路來,畢竟這是他自己的人生。

超前或者不超前,這常常是家長們面臨的第一個選擇題。主張超前的說幼兒智力大有潛力可挖不教可惜,或者看別人都教了咱們也不能落後,或者怕超前成爲趨勢小學階段跟不上;主張不超前的說要讓孩子每個階段享受每個階段的樂趣,或者擔心太辛苦對成長髮育不利,或者怕提前教了孩子到小學養不成好的學習習慣。我沒法說這2個觀點哪個對哪個不對,聽上去都有一定的道理,就我的價值觀、我的孩子的情況,我們選擇不超前,但我不會說不超前就是放諸四海皆準的,因爲我不瞭解你和你的孩子。也許你的孩子喜歡並享受超前,那真是太好了,但我不會因爲看到你的孩子會拼音會寫字會珠心算,就忙不迭的把我的孩子也送去這樣那樣的學習班,同樣的,你也不應該聽誰一忽悠就馬上腦筋發熱改弦易章了。關鍵是,家長面對各種誘惑要保持理智,要給孩子選擇權,要給孩子走出自己的路的機會。

在超前或不超前的問題上到底誰最有發言權?我覺得非當事人莫屬,也就是你的孩子。

你可能會說,孩子太小,什麼都不懂,可是這是他的人生,付出時間精力的是他,經受喜怒哀樂的是他,得到報償或付出代價的也是他,孩子不是一張任你塗畫的白紙,他可能年齡小個子小、不善表達、無力忤逆、全身心的依賴你,但不要忘了他有他的天賦、興趣、趨向、個性,每個孩子都有其獨特的成長路徑,因勢利導予以正向鼓勵和輔助,無疑是家長給孩子的珍貴禮物,但若無視甚至抹煞孩子的獨立人格,肆意扭曲他的成長態勢,無論是以愛爲名、或言責任,或堂皇冠以“爲你好”,這和持強凌弱有什麼分別?一再辜負孩子對你的信任,愛又從何談起?

誠然,孩子天性貪玩,但“玩”不是無意義的,“玩”正是孩子認識世界最自然的方式,孩子在玩中產生興趣、激發求知慾、繼而潛心探究,這恰恰是推動孩子成長的強大源動力,身爲家長,你可以協助他找對方法,鼓勵他加大探索的深度廣度,但如果放棄孩子自己生髮出來的動力,硬要他走別人的“成功之路”,我以爲這是丟西瓜揀芝麻。

還有一種說法是,怕現在沒有堅持讓他學這個那個,以後孩子因沒學過而後悔。我理解這種想法,但我更加理解世界很大,人生很短,心再大,只能擁有精選集。有得必有失,與其糾結於失,不如醉心於得,得到想要的而非不想要的,哪怕還有想要的尚未得到,總好過囤了一堆不想要的,真正想要的卻此生無緣。只要懷抱一顆開放而非禁錮之心,給孩子選擇,並真正尊重孩子的選擇,“我後悔不會彈鋼琴”和“我後悔投胎給不尊重我的人做子女”,你覺得哪種後悔來得更深重呢?

回到根本,我認爲超前或不超前,不是簡單的是否提前教孩子高年級課業的問題,超前不超前只是結果,更核心的問題是何時教、教什麼、怎麼教。

如果你的孩子現在明明對數學很感興趣,而你因爲秉持“不超前”觀點,反正到小學會教的,放任孩子這方面的求知慾蒸發殆盡,着實可惜;如果你的孩子現在明明一門心思就是喜歡畫畫,不巧你卻是死忠“超前”派,非要自欺欺人的解讀出我的孩子就是喜歡語文數學,用珠心算、拼音、識字填滿孩子的所有時間,直至孩子再也不拿畫筆,實在遺憾;比如你的孩子活潑好動坐不住,你尋思着反正都說“超前”不好,現在隨他去,將來自有人管他,於是你悠哉悠哉,不聞不問,難得孩子坐下來想讓你給他念本書,你先是嘲諷太陽從西邊出來了,然後推脫我還有事你自己玩去,這叫不負責任;比如你的孩子喜歡跳舞也喜歡音樂,喜歡看書也喜歡數字,於是你安排了舞蹈課、鋼琴課、語文課、數學課,再想想,嘿!畫畫發展想象力,圍棋有助思維,游泳強健體魄,英語也很重要,還美名其曰“反正都是玩嘛”,這下好了,孩子每天疲於趕場,原本喜歡的也不喜歡了,你又氣又急,花錢陪辛苦,孩子卻徹底厭學,這叫貪心不足;再比如,你的孩子表現出對英語有興趣,於是你給他報了英語班、外教班,精心選了教材規定下每日進度,看個動畫片要跟讀,念本故事書要背,家裏貼滿單詞卡,見到什麼都要問這個英語怎麼說,不絕於耳的英語音頻號稱薰耳朵,直到孩子見到字母就噁心,這叫過猶不及。

那麼超前或不超前之後呢?很多“超前”學習了小學課程的孩子,進入小學後因爲已經學過,所以很容易獲得好成績,於是大人孩子皆大歡喜,前情往事選擇性遺忘,全部歸因於是孩子絕頂聰明;那些沒有“超前”學的孩子,因爲終究是初學,成績有可能不如已經學過的孩子,奇怪的是,大家常常自動忽略這麼顯而易見的前提條件,焦慮急躁猛力施壓,孩子纔剛開始莫名其妙就遭到當頭棒喝。

我想之所以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大家可能都忘了最重要的事——學校是幫助孩子學習的地方,不是檢驗孩子的地方,考試成績只是階段學習成效的參考之一,並不是學習目的。如果你的孩子在學校課業上“超前”了,那麼恭喜你,他將獲得額外的信心來源,但不要忘記他在一方面的優勢必定相應着另一方面的劣勢,這是你們當初的選擇,他可以利用多出來的時間精力或是揚長或是補短,無論如何,暫時領先並不意味着始終領先,路剛剛開始;如果你的孩子在學校課業上“不超前”,更加恭喜你,他將起步於系統的、經反覆應用修正過的學業指導,也許他眼下成績不如已經學過的孩子,但這是不具有可比性的比法,不要因爲這個否定孩子,尤其不要妄自菲薄,在別人提前學這些東西的時候,你的孩子在其他方面同樣累積了可觀的優勢,這也是你們當初的選擇,路遙知馬力,他現在最需要的是信任信心和假以時日。

5.關於擇校

小學,尤其小學低年級是一個孩子學習習慣、價值認知、個性養成的關鍵時期,幼升小不是送孩子進入一間小學就完了,它將一直延續到孩子調整適應新環境。也因此,擇校不是看你有本事進排名第幾的學校,而是一種環境因素甚至生活方式的初篩,以及後續過渡。

先說說“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我認爲這是僞命題,難道學校不應是培養孩子綜合素質的地方麼?怎麼會有學校敢大言不慚的說我們只管教孩子考試?噱頭也好,約定俗成的曲解也好,我覺得這些只是對扭曲的社會價值觀的逢迎之辭,不想在此多討論。但至少,多舉辦幾次活動並不能就算“素質教育”了,大考小考不斷唯成績馬首是瞻,也並不能保證孩子就會學習好。

再說說“名校”和“普通校”。大家通常認爲“名校”理應比“普通校”好,教育資源、教學質量等等,但這個差別不是絕對的,它和你遇到的老師、同學,包括你的自身情況都有很大關係,然而名校與否並不絕對保障你遇到什麼樣的老師和同學,因此我覺得自身情況纔是比較靠得住的首要考慮因素。那麼自身情況都包括哪些方面呢?

現在很多小學的入學考試題目似乎在暗示進我們這個學校前,我們要教的東西你應該都學過,不管是無奈之舉還是不智之選,儘管匪夷所思,卻是現實。但另一方面,還是有不少當時並不能通過這項考試的孩子以各種其他方法入學了,他們並不一定會落後,事實上即使暫時落後,很多孩子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很快就能追上甚至趕超。在這裏不想討論家長各顯神通逾越考試篩選對其他孩子是否公平,但起碼,從實際效果上看,以是否超前學習了小學課業爲標準,評判一個孩子有無能力入學並學有成效並不合理。因此我覺得家長無須對此過分焦慮,如果你的孩子在入學前恰好對小學課業範圍內的東西有興趣且有所超前,那挺好,這個當口你可以省點事,如果他恰好興趣在別處,這部分沒有超前,那也不意味着他就沒能力上,只是眼下你可能得麻煩點想想別的辦法。

很多人擔心,如果別的孩子已經學過了,老師會不會因爲照顧那些人的進度一帶而過,導致自己的孩子跟不上。我覺得如果老師這樣做是不合理的,但是可以理解,而家長的擔心是合理的,但是不必過分。學習的決定性力量我認爲包括兩方面,一是興趣和信心,一是方法和效率。未“超前”的孩子在一堆“超前”的孩子中,面臨的首要問題是,看到別人會自己不會而失去信心,繼而失去興趣,這是家長應該首先予以正面引導和保護的,這關乎孩子是否能充分用出自己的力量。此外,老師只是指導孩子學習的一種輔助力量,老師可能教得好或不好,快或慢,擅長這個不擅長那個,這事全看造化,不可一概而論,但本質上,老師只是一種階段性學習資源,核心是如何根據那個老師的特點,在自己的步調基礎上充分用好這種資源,而不是不加選擇的全盤依賴,歸根結底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掌握方法提高效率纔是關鍵,我認爲這是家長在起步階段應該着重考慮的東西。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