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女性健康 > 跑步技巧方法

跑步技巧方法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5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跑步技巧方法,跑步是一個從慢到快,不斷提升自己的過程。無論是慢跑還是競速,你都能體會運動的快感,它會讓你體會到內心愉悅、暢快。跑步也是有一定的方法的,以下分享跑步技巧方法

跑步技巧方法1

一、找到適合自己的步頻

跑步是一個“技術活”,掌握科學的跑步技能,才能久跑不累。而跑步的步頻也就是你跑步的節奏,很大程度上決定你跑步的能力。給大家推薦3種步頻訓練方法,想要提升跑步能力的朋友可以試試看哦!

技巧1:增加上身前傾角度

增加上身前傾角度可以加快步頻。因爲在運動中如果身體向前傾斜,人的重心會偏移,身體會受到更多地心引力的影響,迫使身體儘速踏出下一步來避免跌倒。

小夥伴們在進行步頻訓練時,要本着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漸增加上身的前傾角度,一步步慢慢來,直至找出最舒適角度。這樣既可以鍛鍊耐力,又不至於使人跑步後感覺過於勞累。

技巧2:瞭解自己的步頻,計時訓練

夥伴們在步頻訓練的時候,首先要知道自己的現狀,一個簡單的基準就是進行一次中等強度跑步,數一下你30秒跑了多少步,然後乘以2得到步頻。

正常人的步頻一般維持在150-190之間。經過訓練的運動員,每分鐘能到達180步以上的速度。夥伴們可以根據這個步頻區間控制自己的步頻。

技巧3:適時變換速度

步頻訓練到了一定階段,需要及時改變速度。在相同步頻的前提下,夥伴們可以試着去改變你的跑步速度,利用低速與高速的.差異,訓練身體不論在何種速度下,步頻都維持穩定。

這個方法的目的是讓身體容易記住高步頻的節奏,以後即便跑步環境改變,身體也能保持訓練時的最佳狀態。

以上三種步頻訓練方法,小夥伴們剛開始進行時可能會覺得乏味、枯燥,這時候夥伴們可以借用音樂來給訓練加點“調料”。據說,步頻訓練過程中有音樂配合,效果會更好哦!

跑步技巧方法

二、使用正確的呼吸方法

明明你的體力足夠,跑一下卻氣喘吁吁,還需要一直休息纔可以繼續跑,別人卻可以一次就跑十幾二十圈,到底他們怎麼辦到的?除了良好的睡眠品質、壓力、飲食慣可以增強你的體力以外,在運動中是否正確的呼吸也會影響體力,下列4種呼吸方法都能提供肌肉最新鮮的氧氣,讓你能跑得更快、更遠。

1、學會深呼吸

當你在呼吸的時候,肺會逐漸擴大,擠壓橫膈膜,讓腹部和肺全部充滿氧氣,學會深呼吸可以幫助身體在跑步時獲得更多氧氣,防止暈眩和噁心。跑步時配合適度的呼吸調節和跑步前的伸展運動可以幫你增加耐力,讓你可以跑得更久、更遠。另外,瑜珈和普拉提運動都相當注重如何正確的深呼吸,可以增加耐力。

2、配合適當的呼吸節奏

跑步一定要配合正確的呼吸節奏,如果跑步速度加快,呼吸速度也要跟着加快,以提供更多能量讓你跑得更快、更遠,如果你的呼吸節奏跟不上你的腳步,代表你要重新調整步伐,找回自己的節奏,否則絕對會跑得很累又很喘。

3、不同的氣候有不同的呼吸節奏

在寒冷的氣候下跑步一定要用鼻子呼吸,因爲寒冷的空氣已經非常乾燥,透過嘴巴呼吸空氣會更幹,肺部會難以承受,容易引發哮喘、咳嗽的症狀。除此之外,用鼻子呼吸可以過濾掉空氣中的雜質,也可以溫暖空氣,減少對肺的傷害。

4、學會用鼻子呼吸

不慣在低溫下跑步用鼻子呼吸?平常的時候要多加練才能應付各種氣候,可以先試着用毛巾或頭巾捂住鼻子和嘴巴跑步,借這個動作吸取空氣中的水份,避免進入肺的空氣對身體造成負擔。

跑步技巧方法 第2張

三、加入跑團,讓一羣人陪你跑

如果你是一個跑步新人或者是一個做事只有三分鐘熱度的人,你可以選擇加入一個跑團跟一羣人一起跑。以(微)馬爲例,每週日都有全國(微)馬隊伍的例跑,平時各個隊伍也會有自己的例跑安排,跑步前大家都會在(微)信羣裏報名接龍,一羣人跟你一起跑步,想想就激動;而且開跑前都有專業教練帶領你拉伸,同時給予你正確的跑步指導,跑步途中你堅持不下去會有隊友有義工沿路給你加油,給你鼓勁,相信這些都會讓你堅持跑下去!

四、使用一些工具輔助你

1、挑選一套合適的運動裝備

對於一般的運動愛好者而言,在夏天只要穿上通風排汗的褲子、T恤,帶件輕便的風衣就可以上路,早晨的話最好再戴頂帽子遮陽,冬天,除去基礎裝備,還是以保暖爲主。此外,也建議初跑者買一雙穩定、減震的鞋子,分擔跑步時的撞擊力道,減少運動傷害的發生。

2、使用跑步APP、小工具等

記步器、心率表可以記錄自己的運動成果。如果你有足夠大的內存,也可以多下載幾個免費的跑步APP(選出一個最適合自己的),跑步APP不僅可以計算你跑步里程、軌跡、時速、消耗熱量,還能同步將你的成果放在網絡上跟朋友們分享,提升跑步的成就感,畢竟能讓自己快樂是最重要的。

3、跟着音樂的節奏前進

邊跑步邊聽音樂是許多跑者的慣,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樹就是其中之一,或許你也可以嘗試讓音樂旋律帶領你進入跑步的專注狀態,Keep Moving…

跑步技巧方法2

1、跑步基礎動作:跑步動作練:①慢跑:·所有的動作都是朝前的。 ·身體保持正直,放鬆。 ·肩膀後擴,手臂放低,腳尖自然落地。(即使是在進行加速跑或者間歇跑時,這些動作也不能變形!)②加速跑:稍(微)擡高腿,手臂也擡高一點,保持身體的正直與放鬆。③衝刺跑:膝蓋和手臂擡得更高一些。

2、跑步時頭要正不要前傾,更不要在加速時把高擡頭後仰,這樣做會在你的跑步生涯中使頸部和背部出現問題。頭部基準,放鬆面部肌肉,這會節省大量體力。

3、臀部基準動作臀部基準:保持在身體正下方(不要讓你的臀部變形撅起、你的身體向前傾,這會引發後背疼痛、降低跑步的效率,這樣你就不能輕易將你的膝蓋擡高,並且你會感到呼吸困難)。提示:在健身房加強鍛鍊你的腹肌和後腰會對臀部基準有很大幫助。

跑步技巧方法 第3張

4、直腿交叉跳跑爆發力訓練:·直腿交叉配合跳步:伸直雙腿,腳跟着地,保持腳平直,儘可能邁出大步,邁出兩步間儘可能大的距離。·曲腿交叉配合跳步:伸直雙腿,腳掌着地,保持腳平直,小腿用力蹬,騰空,儘可能邁出兩步間大的距離。

隨着對此動作的逐漸掌握,你可以試着控制身體避免大幅度的上下跳動。·曲腿交叉配合跳步:用你的前腳掌蹬地並且小腿儘可能用力,腳掌扒住地面,騰空,像跳躍一樣,每一步之間都有一定的空中停留時間,並不是追求高度,而是追求兩步之間距離。通過這兩項訓練能夠激活我們的膕繩肌腱。

5、高擡腿訓練·慢速高擡腿:雙手在腰間擺動,腳步要輕,手臂放低,只是在腰間擺動,手下襬時穿過兩側褲帶的位置,腳自然彎曲, 抓住地面, 平直落地。

·中速高擡腿:比慢速擡腿稍(微)高些(手+腳)。·高擡腿訓練:在跑步中3步一次高擡腿(比中速更高)。 ·頭部,保證頭在肩的正上方,面部肌肉放鬆。·臀部,保證臀部在身體正下方。

6、衝刺跑衝刺跑:跑出全速、手腳擡高,用心體會。

7、短距離間歇跑短距離間歇跑,休息時間是跑步時間的一半。跑步時間2分鐘,用盡全力。減速、停下,休息1分鐘;跑2分鐘休息1分鐘。重複跑400,或800米。

8、長距離間歇跑長距離間歇跑:6個1.6公里中間休息2分鐘,3個4.8公里中間休息3分鐘,找個標誌物顯示起點和終點。

9、節奏跑以短距離間歇跑開始(30分鐘or9.6公里),然後在此基礎上加量,可以增強體質。

跑步技巧方法3

跑步方式

1、放鬆

經常有人問這個問題,怎樣提高跑步狀態?其實可以到賽場的終點線上,去觀察跑在隊伍前面的選手。

當然,這些選手速度都很快,但同時也都無一列外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一直保持放鬆的狀態。放鬆也是跑步最基本的一個要求,也是提高跑步狀態的第一步。

2、站直

跑步姿勢其實就是身體姿勢要正確。將你的頭、肩和髖部與腳部保持在同一條直線上,這樣就可以毫不費勁的在跑動時,輕鬆的將身體作爲一個整體帶動起來。

3、身體略前傾

很多人跑步的時候背是塌着的,這樣會降低肺部效率。開跑前,深呼吸放鬆,讓肺部處於一種高效的狀態。

呼氣後,仍保持吐氣前上體姿勢不變。最高效的跑步方式是將頭、頸、肩挺直。這樣,在你前傾奔跑時,才能減輕重力的影響。

4、髖前傾

另一個常見的錯誤姿勢就是跑步時撅着髖部和臀部。深呼吸,將髖部略向前提,跑起來就更輕鬆了。

5、步法

首先在開始跑步前要買一雙適合自己的專業跑鞋。每個人的步法跟身體的體型、力量及腰部以下的肌肉平衡性有關。

在訓練時,千萬不要隨意改變步法,因爲這樣會造成跑動不自然,而且可能不僅不會解決問題,反而會造成更多的問題。

當身體其它部位產生長期的變化時,步法會自然而然隨之改變。長時間的訓練之後,身體素質和力量會增加,這時你會明顯發現很多問題會自動得到解決。

如今的專業訓練鞋也都是從生物力學的角度來設計以適應不同的腳,所以你所認爲的問題很可能並不是問題。如果你的問題繼續影響訓練,請諮詢醫生或教練。

跑步技巧方法 第4張

6、擺臂

每個人的擺臂姿勢也不盡相同。一般來說,擺臂應自然輕鬆,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其實還是說要放鬆,放鬆才能讓你不至於將胳膊擺得過高或顯得過於僵硬,從而節省體力。

而且胳膊不能擺到胸部的中間。要知道,你是想讓身體向前走,而不是向兩邊走,所以胳膊也應該是前後擺動。最後,手要放鬆,不要握拳,可以嘗試用大拇指輕輕觸碰中指。

7、步伐大小

作爲教練,根據我的觀察,隨着長跑運動員速度的提高,步子會縮短。腿的節奏或韻律是快速高效跑動的關鍵。保持輕步伐、快節奏能減輕疼痛,避免受傷。

短跑運動員擡膝很高,但是長跑運動員必須儘量降低擡膝高度。如果膝太高,就會過度使用大腿前的四頭肌,跑完後四頭肌會有痛感。所以,要腿要輕要快,跑起來要更像小跑而不是短跑。

8、頭部和頸部

跑動時,目視前方20~30米處。放鬆頭部和頸部,不要駝背聳肩,因爲這樣會造成肩部痠痛疲勞。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