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螞蟻消金增資方放棄認購

螞蟻消金增資方放棄認購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螞蟻消金增資方放棄認購,央企信達宣佈退出對螞蟻消費金融公司增資的股權認購,消息一出對螞蟻消費金融整改又多了一份擔憂,退出認購的不僅只有信達一家公司。螞蟻消金增資方放棄認購。

螞蟻消金增資方放棄認購1

1月13日,螞蟻財富上線僅九天的“金選投顧”業務被叫停。同一日,宣佈增資螞蟻消金不足一月的中國信達,突發公告宣佈退出此輪增資。此外,螞蟻旗下網絡互助平臺相互寶也宣佈將在1月28日停止運營。

“金選投顧”被叫停

上線僅九天,“金選投顧”這一基金投顧產品就被爆已下架。

1月14日,記者登錄螞蟻財富APP搜索後發現,已無法查找到相關產品。此外,搜索6只基金名稱還能查詢到相關宣傳信息。有參與此項目的基金公司人士對記者表示,“目前確實已經下架”。

元旦假期後(1月4日),螞蟻財富聯合興證全球、廣發基金、南方基金、嘉實財富、中歐財富和財通證券六家機構推出“金選投顧”組合策略產品。

5家基金、1家券商推出的投顧方案分別是:興證全球金選好基、嘉實金選增強、中歐金選全明星、廣發超級金選、南方金選升級和財通金選價值。

彼時,“金選投顧”的定位是支付寶2022年度首個重磅服務升級,旨在聯合專業機構,幫助投資者解決選基難、擇時難、配置難等三大難題,切實提升投資體驗。

對於此次被下架的原因,有觀點分析認爲,螞蟻財富沒有基金評價業務資格或成爲“金選投顧”被下架的重要因素。

據悉,“金選投顧”是在“支付寶·金選”基金的基礎上,結合投顧機構主理人,制定投資策略,構建基金投資組合,從而形成的十餘個基金組成的基金投顧組合。而“支付寶·金選”基金,是支付寶理財智庫從產品、管理公司、投資經理等多維度對基金進行綜合評價,最終在全市場9000多隻基金中初步篩選出百餘隻基金。根據描述可知,與螞蟻合作的基金公司並非自己選擇基金來進行投資組合,而是由支付寶圈定備選基金。

螞蟻消金增資方放棄認購

據《關於做好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投資顧問業務試點工作的通知(2019)》要求,試點機構提供基金投資顧問服務,應當在公司層面建立專門的投資決策委員會,建立基金產品的備選庫制度。公司應當安排專業研究團隊對每一隻入庫基金產品及相關基金管理人實施標準化、流程化的盡職調查,形成評估報告。

同時,試點機構應當明確各類產品的出、入庫標準,產品出、入備選庫應當經投資決策委員會審議,試點機構合規風控部門應當監督基金產品備選庫制度的執行。

這就意味着投顧機構應自己建立基金備選庫、實施盡職調查等工作,而不是將這部分工作轉給螞蟻財富。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金選投顧”產品中或存在多隻基金暗示目標年化收益的問題。

針對“金選投顧”被下架原因,截止發稿,螞蟻集團暫未迴應。

中國信達退出消金增資

就在被爆出重磅推出的”金選投顧“被下架的同一日晚間,此前剛剛官宣以60億元增資螞蟻消金的四大全國性資產管理公司(AMC)之一的中國信達宣佈放棄認購。

1月13日晚間,中國信達發佈公告表示,基於2021年12月24日發佈的訂立股權認購協議公告,董事會宣佈,公司經進一步商業上審慎考慮,與目標公司協商後,擬不參與本次股權認購,不參與股權認購不會對本公司經營和財務狀況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按照2021年12月24日公佈的股權認購方案,螞蟻消金向全體增資認購方增發註冊資本220億元,增資完成後註冊資本將由80元增加至300億元。其中,螞蟻集團和魚躍醫療兩家原股東分別新增註冊資本110億元和10.978億元,中國信達、舜宇光學、博冠科技、渝富資本分別新增註冊資本60億元、18億元、13.222億元和7.8億元。

增資完成後,螞蟻集團持股50%,爲第一大股東;中國信達及旗下南洋商業銀行合計持股24%,成爲第二大股東;其餘股東依次爲舜宇光學、魚躍醫療、博冠科技、國泰世華、渝富資本、寧德時代、千方科技、中國華融。

彼時,中國信達表示,在消費需求增長、監管體系日趨完善的背景下,消費金融產業規模持續擴大,金融科技運用使得技術驅動金融創新。董事認爲,螞蟻消費金融憑藉金融科技賦能,依託商業場景和客戶流量,具有投資價值。

眼下中國信達突然宣佈放棄股權認購,也就意味着螞蟻消金後續增資事項將發生變動。

對此,螞蟻消金迴應稱,尊重投資者的商業決策。螞蟻消金將在監管部門指導下,積極和各方投資人共同磋商,繼續按照市場化原則儘快確定新的增資方案,確保消費信貸業務整改落實到位。

1月14日,魚躍醫療亦公告稱,公司於2022年1月13日收到螞蟻消金通知,合作方之一中國信達決定不參與本次增資,本次增資方案尚需進一步調整,因此公司、螞蟻消金及其他各合作方協商一致,暫緩本次增資相關事項,待螞蟻消金更新增資方案後,重新評估相關投資事宜。

對於增資方突然放棄認購,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分析認爲,近年來,監管部門持續引導AMC行業(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和地方AMC)“迴歸本源、聚焦主業”,不斷提升不良資產處置等核心能力,更好地發揮其在金融風險防範和化解中的作用。信達不進一步認購增持重慶螞蟻消金公司,很可能是出於聚焦主業的要求和投資集中度等方面的考慮。

公開信息顯示,中國信達前身爲1999年4月19日成立的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亦是中國最早成立的第一家金融資產管理公司,2013年12月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

螞蟻消金增資方放棄認購 第2張

“中國信達去年已經通過旗下全資子公司南洋商業銀行持有螞蟻消金15%股權。如果其進一步參與增資認購,其在螞蟻消金這個單一標的公司的投資度將會比較集中。”有分析人士指出。

在上市停擺後,螞蟻集團整改情況一直備受業界關注。2021年6月,螞蟻消金獲批開業;同年11月,“花唄”和“借唄”成爲前者專屬消費金融信貸產品。而螞蟻消金也被要求在開業1年過渡期內,實現兩家小貸公司實現平穩有序的市場退出。

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螞蟻集團的微貸科技平臺共促成信貸餘額2.15萬億元,以花唄、借唄爲代表的消費信貸餘額總計1.73萬億元。

而從目前螞蟻消費金融註冊資本金來看,要在開業1年內承接2萬億的貸款餘額,螞蟻消金必須儘快尋找到下一個認購方補充資本金。

7500萬用戶的相互寶關停

2021年12月28日,相互寶發佈公告稱,爲更長遠保護所有成員權益,經過慎重思考和討論,將於2022年1月28日24時停止運行。自公告之日起,現有相互寶成員不再參與互助分攤,用戶可根據需求自主選擇全新保障方案。

相互寶的本質是一種網絡互助計劃,通過“一人生病,衆人分攤”的模式運營。當用戶基數達到一定數量規模時,其中一個用戶患重大疾病,其產生的風險分攤到每一個成員身上,從而達到降低個人風險的目的。

2018年10月,相互寶正式上線,憑藉"0元加入,最高享受30萬元保障"爲宣傳點,上線9日內用戶數即突破1000萬。

數據顯示,相互寶大病互助計劃成立以來,分攤總金額已達到 233.55 億元。從最新公示分攤的信息看,目前相互寶的成員規模達到近 7500 萬人,累計完成 71 期互助,救助超過 17.9 萬名患病成員。

不過,自2020年以來相互寶用戶增速逐漸放緩,在2020年11月達到峯值1.06億人後呈下跌趨勢。隨之而來的就是分攤金額也在不斷上升。

螞蟻消金增資方放棄認購 第3張

天風證券非銀研究在2020年底的研報中指出,分攤金額的上升主要源於參與分攤人數的增長趨勢出現停滯後人均分攤自然增長(賠付流程及信息公式具有一定滯後性),以及逆向選擇風險開始出現。

隨着時間的.推移,低於平均風險的個體會覺得平攤機制對於自己不利,因此選擇退出計劃。而高風險的個體則更積極參與計劃,從而刷新平均風險,這又會進一步刺激原本中等風險的人演變爲低風險人羣,提高他們的平攤費用,因此刺激其退保,形成負面循環。

此外,由於互助計劃前端審覈寬鬆,相互寶主要通過大數據分析,加之符合健康告知和通過三個月的等候期進行風險控制,這要求遠遠低於傳統的保險的審覈,容易出現騙保和誤入的情況。

實際上,近些年監管部門對於網絡互助的監管力度也在不斷加碼。

2020年9月,銀保監會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局曾發佈題爲《非法商業保險活動分析及對策建議研究》文章稱,有的網絡互助平臺會員數量龐大,屬於非持牌經營,涉衆風險不容忽視,部分前置收費模式平臺形成沉澱資金,存在跑路風險,如果處理不當、管理不到位還可能引發社會風險,而平臺監管缺乏制度依據,處於無主管、無監管、無標準、無規範的“四無”狀態。

2021年4月,銀保監會副主席肖遠企還曾表示,不僅要看到網絡互助的正面作用,也要看到其潛在的風險。“是慈善就歸於慈善,如果打着互助旗號從事金融業、保險業,就偏離了互助的本質,需要糾正。所有的金融活動都必須要’有證駕駛”。

受多重因素疊加影響,此前美團互助、輕鬆互助、水滴互助、悟空互助、小米互助、360互助、新浪互助等多家互助計劃機構先後宣佈關停。

螞蟻消金增資方放棄認購2

央企信達宣佈退出對螞蟻消費金融公司增資的股權認購,消息一出對螞蟻消費金融整改又多了一份擔憂,隨着更多的相關公司發佈公告,我們發現退出認購的不僅僅只有信達一家公司。

1、螞蟻消費金融公司的誕生

螞蟻集團因爲槓桿率太高,被監管機構要求整改,作爲整改的一部分就是將消費金融業務單獨拆分出來,並進行品牌隔離,花唄和借唄作爲獨立出來的消費金融公司的專屬品牌,於是螞蟻消費金融公司誕生了。

螞蟻消金增資方放棄認購 第4張

2021年6月,重慶螞蟻消費金融有限公司在重慶成立,註冊資本80億,共有七個股東,螞蟻集團出資40億,持股50%,是第一大股東,信達控股的南洋商業銀行出資12億,持股15%,國泰世華銀行出資8億,持股10%,寧德時代出資6.4億,持股8%,千方科技出資5.6億,持股7%,華融公司出資3.99億,持股4.99%,魚躍醫療持股4.99%。

按照消防金融公司的槓桿率,螞蟻消費金融80億的註冊資本大概能夠承擔1000億左右的信貸規模,而在螞蟻集團2020年的招股說明書中顯示有2.1萬億的信貸餘額,其中消費金融信貸規模1.7萬億。

80億的註冊資本根本無法承擔上萬億的信貸規模,所以必須增資。

2、螞蟻消費金融公司增資220億至300億

2021年12月,中國信達等多家上市公司發佈公告計劃對螞蟻消費金融進行增資,合計增資220億,註冊資本將增加到300億,這個註冊資本能夠承擔三四千億的信貸規模,如果這次增資完成,螞蟻消費金融的信貸能力大幅提升。

參與認購螞蟻220億增資的公司共6家,螞蟻集團出資110億認購50%,依然持股50%,穩穩的第一大股東;中國信達認購60億,持股20%;舜宇光學認購18億,其他還有魚躍醫療、博冠科技(網易控股的企業)、渝富資本(重慶地方國企)。

螞蟻消金增資方放棄認購 第5張

3、增資生變

2022年1月13日信達率先發布公告放棄認購螞蟻消費金融公司增資的股權,消息一經發出,今日信達的股價開盤下跌10%,說明投資者對信達這一行爲是用腳投票的。

隨後,魚躍醫療也發佈公告,宣佈暫緩對螞蟻消費金融公司的增資事項,原因是信達決定不參與本次增資,增資方案需進一步調整。

就在外界以爲只有信達一家退出認購事宜的時候,另一個擬認購的上市公司發佈的公告說明事情並不是如此簡單。1月14日,舜宇光學發佈公告暫緩增資:知會本公司由於若干認購人退出股權認購協議,目標公司決定暫緩本次增資。

舜宇光學在暫緩增資的公告中是明確指出若干認購人退出股權認購協議,這說明退出股權認購協議的不僅僅只有信達一家公司。

那麼還有誰退出認購股權呢?

12月這次增資一共是6個股東,分別是螞蟻集團、中國信達、舜宇光學、魚躍醫療、博冠科技和渝富資本,螞蟻集團肯定是不會退出認購的,舜宇光學和魚躍醫療醫療都說是因爲別人退出認購,所以導致自己要暫緩增資。

螞蟻消金增資方放棄認購 第6張

最後就只剩下博冠科技和渝富資本,博冠科技是網易100%控股的企業,法定代表人是丁磊,渝富資本是重慶地方國企。

信達作爲央企退出認購了,舜宇光學和魚躍醫療都是民企,博冠科技也是民企,渝富資本會不會是另一個退出者?

這個答案得等到新的增資方案公佈後公衆纔會知道,螞蟻消費金融整改的路途並不平坦。

螞蟻消金增資方放棄認購3

螞蟻集團持股50%的重慶螞蟻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螞蟻消金”)增資擴股計劃在三週後生變。

中國信達()與魚躍醫療()、舜宇光學()三家增資認購方,陸續公告“不參與”以及“暫緩”後,這無疑給螞蟻消金增資計劃潑一盆冷水。

上述三家股東在不久前宣佈對螞蟻消金總計增資認購88.98億元,佔新增註冊資本的比例約40.4%。

增資意味着“補血”。按照消費金融行業10倍槓桿要求,螞蟻消金計劃增資220億元如果順利實現,約2200億資產可以接入螞蟻消金。此次增資擴股計劃一旦“涼涼”,這對螞蟻集團來說是不小的打擊。畢竟,距離監管下達的最後期限僅有不到半年,留給螞蟻集團合規整改的時間不多了。

螞蟻消金220億增資計劃要“涼涼”?

螞蟻消金相關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尊重投資者的商業決策,螞蟻消金公司將在監管部門指導下,積極和各方投資人共同磋商,繼續按照市場化原則儘快確定新的增資方案,確保消費信貸業務整改落實到位。

魚躍醫療在公告中對暫緩參股螞蟻消金的增資事宜也給出了原因,稱“合作方之一中國信達決定不參與本次增資,本次增資方案需進一步調整,待螞蟻消金更新增資方案後,重新評估相關投資事宜”。

螞蟻消金增資方放棄認購 第7張

來源:公告

如今,一家主要投資機構退出,另外一新一舊股東暫緩對螞蟻消金的投資。

中關村互聯網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顯然螞蟻消金的增資擴股是不順利的,接下來螞蟻集團也會繼續尋找投資者。

自2020年螞蟻集團IPO被暫停後,原本在螞蟻集團旗下“花唄”、“借唄”被2021年6月獲批開業的螞蟻消金承接,同年11月,“花唄”和“借唄”成爲螞蟻消金專屬消費金融信貸產品。

螞蟻消金增資方放棄認購 第8張

來源:官網

資深媒體人張杼航認爲,此次三位股東增資計劃出現變動比較偶然,不過從螞蟻消金的信貸業務看,目前還沒有完全完成轉移,加上現在監管對金融科技領域的監管趨嚴,不排除新股東是螞蟻集團自己運作找到的,監管有不同的意見,導致220億增資計劃暫緩。

目前經濟形勢不明朗,在“現金爲王”時代,新股東與老股東紛紛選擇退出或暫緩,是宏觀環境下的首選;此外,各家公司都是收縮策略,比如中國信達投資螞蟻消金,單一投資標的過大,和聚焦金融資產管理主業的定位有偏差。魚躍醫療和舜宇光學投資螞蟻消金,則是非相關多元化,經濟形勢好的時候不需要做太多考慮,經濟形勢不好這種模式的風險也會增加。

金樂函數分析師廖鶴凱對此分析稱,這與監管大環境有關,也與螞蟻自身的情況有關。之前螞蟻集團IPO的時候,是準備以科技企業的估值模式上市。後續緊急整改,設立了消金公司,後續如果要上市也是以金融企業上市,這樣估值模式完全改變了,而且需要補充大量的資本金、降低槓桿率,會大幅壓縮估值空間和資本回報率。

董希淼曾直言,就螞蟻集團本身而言,已不可能再按照科技公司估值。他特別指出,待螞蟻集團申請設立金控公司被批覆後,對其估值邏輯的影響將更爲顯著。

廖鶴凱認爲,金融嚴監管是當下的主基調,國有金融機構聚焦主業是大的方針,作爲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行業龍頭----中國華融剛剛轉讓華融消金70%股權,信達也需要重新評估這麼高的代價在這個階段參與消金領域投資的可行性與投資價值。魚躍醫療與阿里繫有頗多合作和交集,本次暫緩也是根據其他股東增資情況和方案可能的調整做成的相機抉擇,後續如果方案合適還是有可能參與的。

融資不到位影響消費信貸業務整改

按照2021年12月24日螞蟻消金增資擴股方案,中國信達與魚躍醫療以及舜宇光學作爲增資認購方,與螞蟻消金、其他增資認購方及其他現有股東訂立股權認購協議。

根據股權認購協議,螞蟻消金向全體增資認購方增發註冊資本220億元,增資完成後,其註冊資本將由原來的80億元增至300億元。

其中,螞蟻集團和魚躍醫療兩家原股東分別新增註冊資本110億元和10.978億元,中國信達、舜宇光學、博冠科技、渝富資本分別新增註冊資本60億元、18億元、13.222億元和7.8億元。按照該方案,增資計劃完成後,螞蟻集團持股比例不變仍爲50%,中國信達成爲螞蟻消金第二大股東,持股20%。

螞蟻消金增資方放棄認購 第9張

監管此前曾要求,自螞蟻消金開業起1年過渡期內,將花唄、借唄全部納入消費金融公司,螞蟻集團旗下兩家小貸公司將實現平穩有序退出。

董希淼表示,螞蟻集團旗下有1.7萬億(截至2020年6月末)的消費信貸,註冊資本如果達到300億,如果全部是自營產品,只能做到4000億,如果全部做聯合貸款,也只能做到1.3萬億,但不可能全部做聯合貸款,所以即使註冊資本達到300億,螞蟻集團仍然需要壓縮一大部分規模,更何況上次註冊資金增至300億又存在變數,螞蟻集團的整改壓力將更大。

根據中泰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金融組組長戴志峯測算,螞蟻消金300億註冊資本可撬動1萬億規模,因此螞蟻消費金融承接存量規模需要約510億註冊資本。

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末,螞蟻消金實現收入2.91億元,除稅前虧損6.18億元,總資產600.98億元,淨資產74.75億元。

在消費金融機構監管不斷趨嚴的背景下,一個問題擺在了螞蟻集團面前,合規需要降槓桿,賺錢需要加槓桿,在金融科技進入強監管背景下,如何在賺錢與合規之間尋找平衡點,或也是意向股東考慮的現實問題。

“退出”、“暫緩”增資的三名股東什麼來頭?

中國信達前身爲1999年4月19日成立的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亦是中國最早成立的第一家金融資產管理公司,2013年12月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

魚躍醫療是螞蟻消金的老股東。據瞭解,魚躍醫療是一家醫療器械公司,目前已在A股上市。

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佈的《2016-2021年醫療器械行業市場規模及預測》顯示,2020年全國居民人均醫療保健支出1843元,佔總人均消費支出的8.7%。伴隨着人們對健康意識逐漸提升以及人口老齡化的趨勢,醫療器械的市場規模將會進一步擴大。

在此背景下魚躍醫療選擇投資螞蟻消金,或是爲其接下來拓展業務,提升服務質量做準備。其在信披中曾表示:“公司的核心業務呼吸治療解決方案與糖尿病管理解決方案擁有大量慢病管理患者且多數爲長期用戶,本次投資意在加強家庭及個人醫療健康消費方面服務的能力與質量,進一步開掘相關服務深度。”

螞蟻消金增資方放棄認購 第10張

舜宇光學是國內首家在香港上市的光學企業。2021年8月4日,據《日經亞洲》報道,舜宇光學將爲iPhone13提供後置相機鏡頭,這也是其首次進入蘋果供應鏈。此次增資螞蟻消金,也是爲其接下來的業務搭建消費場景。

中國信達曾對上述增資擴股事宜表示,在消費需求增長、監管體系日趨完善的背景下,消費金融產業規模持續擴大,金融科技運用使得技術驅動金融創新。董事認爲,螞蟻消金憑藉金融科技賦能,依託商業場景和客戶流量,具有投資價值。

梳理髮現,中國信達、魚躍醫療以及舜宇光學三家公司總計增資認購88.98億元,占上一次新增註冊資本的比例約40.4%。

按照消費金融行業10倍槓桿率的監管要求,一旦螞蟻消金計劃增資220億元能夠順利實現,約2200億資產可以接入螞蟻消金。隨着上述三家股東宣佈對上一次增資出現變動後,是否意味着千億資產裝入螞蟻消金的計劃也被迫暫緩?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