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立冬的小常識

立冬的小常識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立冬的小常識,立冬是傳統的二十四節氣其中一個節氣,這表示着冬季已經的開始到來了,立冬有溫補的說法,下面小編爲大家整理了一份關於立冬的小常識的相關信息。希望對你有幫助。

立冬的小常識1

1、補冬

立冬節氣的到來,是草木凋零,蟄蟲伏藏,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以冬眠狀態,養精蓄銳,爲來春生機勃發作準備。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說,但民間卻有立冬補冬的習俗。

人在這個進補的時期,進行食補,爲抵禦冬天的嚴寒補充元氣。在冬季應少食生冷,尤其不宜過量的補。一般人可以適當食用一些熱量較高的食品,特別是北方,可以吃些牛、羊肉,但同時也要多吃新鮮蔬菜。吃一些富含維生素和易於消化的食物。

2、冬泳

有意思的是,慶祝立冬的方式現在也有了創新,在哈爾濱,立冬之日,黑龍江省冬泳協會的健兒橫渡松花江,以這種方式迎接冬天的到來。全國冬泳可劃分爲四個層次區:氣溫以17℃作爲冬泳的起點;水溫以8℃作爲冬泳的冷度標誌。17℃以下的水溫給人以冷感,低於8℃以下則有冷、麻、強冷刺激的感覺。

3、吃赤豆糯米飯

在江南水鄉,有立冬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立冬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

立冬的小常識

4、燒香

滿族有燒香的習俗。立冬,秋糧一入庫,這個季節便是滿族八旗和漢軍八旗人家燒香祭祖的活躍季節。漢八旗的`祭祀稱“燒旗香跳虎神”,滿八旗稱“燒葷香”。“燒葷香”5—7天,在操辦祭祖燒香的頭三天,全家人一連十天吃齋,不吃葷腥。

5、喝羊肉湯

在山東滕州,立冬時節,有喝羊肉湯的習俗。在寒冷的天氣,喝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肉湯,絕對是一種享受。而且,羊肉中還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質以及豐富的熱量,禦寒效果極佳。

6、吃狗肉

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建議不要吃狗肉~狗狗是人類的夥伴)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讚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現在的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立冬的養生

立冬以後,天氣轉寒,如何增強對寒冷的抗禦能力?不外乎使體內產熱增加,散熱減少,其方法與衣食住行無不相關。調整飲食增加熱量是其中的方法之一。寒冷的環境,適當進食高熱量食品,能促進糖、脂肪、蛋白質的分解代謝。

冬季飲食調養,宜用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也要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以避免維生素和礦物質缺乏。碳水化合物、脂肪都是產生熱能的營養素,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來自糧食和薯類,穀類食物不能減少,成年人日需400-500克。

冬要溫補:少食生冷,但也不宜躁熱,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爲宜,同時也要多吃新鮮蔬菜,以避免維生素的缺乏,如:牛羊肉、烏雞、鯽魚,多飲豆漿、牛奶,多吃蘿蔔、青菜、豆腐、木耳等。

立冬的小常識2

立冬在我國民間算是大節,漢魏時期,這天天子要親率羣臣迎接冬氣,對爲國捐軀的烈士及其家小進行表彰與撫卹,請死者保護生靈,鼓勵民衆抵禦外敵或餓寇的掠奪與侵襲,在民間有祭祖、飲宴、卜歲等習俗,以時令佳品向祖靈祭祀,以盡爲人子孫的義務和責任,祈求上天賜給來歲的豐年,農民自己亦獲得飲酒與休息的酬勞。

時至今日,立冬習俗有些已經被更改了,有些卻依然沿襲至今。例如卜歲霞浦叫“問苗”,這天農民相率到龍首山的舍人宮田祖前卜問來年的豐歉,舉行豐收聯歡晚宴,有些鄉村演戲謝神慶豐收。“立冬”日殺雞宰羊或以其他營養品進補稱“補冬”。畲族登山、巡田,到神廟卜歲稱爲“探寶。

在我國古代時期,將立冬分爲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爲蜃” 。是指此節氣,在我國北方部分城市水已經能結成冰,土地也開始凍結,野雞一類的大鳥便不多見了,而海邊卻可以看到外殼與野雞的線條及顏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認爲雉到立冬後便變成大蛤了。

對“立冬”的理解,我們還不能僅僅停留在冬天開始的意思上。追根溯源,古人對“立”的理解與現代人一樣,是建立、開始的意思。但“冬”字就不那麼簡單了,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對“冬”的解釋是:“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說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看來,立冬不僅僅代表着冬天的來臨。完整地說,立冬是表示冬季開始,萬物收藏,歸避寒冷的意思。

立冬的小常識 第2張

溫馨提示:立冬補冬,不可盲目"進補" 飲食調養要遵循"秋冬養陰"、"無擾乎陽"、"虛者補之,寒者溫之"的古訓,隨四時氣候的變化而調節飲食。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熱,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爲宜,同時也要多吃新鮮蔬菜以避免維生素的缺乏。"冬令進補"應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清補、溫補、小補、大補,萬不可盲目"進補"。

立冬的小常識3

冬後起居調養應以“養藏”爲主,建議早睡晚起,飲食上多吃滋陰的食物,可以開始適當進補。11月7日是“立冬”節氣,意味着今年的冬季即將正式來臨。雖然南北氣溫差異較大,有的地方“冬意”不濃,但從中醫養生的角度,仍應該順應自然,適當調整生活習慣。

立冬後起居調養應以“養藏”爲主,建議早睡晚起,飲食上多吃滋陰的食物,可以開始適當進補。

【飲食】以滋陰潤燥爲主

俗語說:“藥補不如食補。”食補在冬季調養中尤爲重要。入冬後的飲食可以適當厚重,食材以滋陰爲主。

中醫四時養生的基本原則是“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這是因爲秋冬陽氣潛藏,陰精蓄積,順應這個趨勢養陰,效果要比其他時候要好。好比一株乾渴的鮮花,春夏養陰猶如中午澆花,澆下去的水分會被蒸發掉一大半,而秋冬養陰就如同傍晚澆花,同樣多的水分不但不會被蒸發,還可兼得晨露的滋養。

水爲陰氣之源。因此,冬季宜多喝溫水,養陰的同時還可以潤燥。此外,還可酌情選擇沙蔘、玉竹、百合、無花果、銀耳、枸杞、甲魚、羅漢果等養陰的食物煲湯或燉煮。

立冬的小常識 第3張

【起居】早睡晚起 晨練推遲

在生活起居方面,建議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證充足的睡眠,適當睡個懶覺也是可以的,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年輕人要避免夜生活豐富,睡覺過晚。

冬季晨練時間可以適當推遲,“見太陽才運動”。太陽出來以後氣溫升高,空氣質量也會變好,戶外活動應選擇在上午9時半以後到下午4時之前進行最爲適宜。出汗過多既損傷人體之“陰”,又耗心陽,因此,在冬季鍛鍊身體,要防止運動過度,避免大汗淋漓,以身體微熱爲度。

【情志】恬淡安靜 暢快心情

從“立冬”開始一直到“立春”都叫“冬三月”,是一年中最冷的時節。雖然一些南方地區還不冷,但還是要順應自然的變化,入冬以後起居調養都應該以“養藏”爲主。

情志方面,中醫講究入冬後,情志要恬淡安靜、寡慾少求,這樣可以使得神氣內收,利於養藏。冬季萬物凋零,常會使人觸景生情、鬱鬱寡歡,改變這種不良情緒的最好方法就是多參加娛樂活動,如跳舞、弈棋、畫畫、練書法、欣賞音樂等,這樣可以消除冬季低落情緒,振奮精神。

【藥補】膏方進補未必適宜

冬令進補,是國人數千年的習俗。立冬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氣,又是人們進補的最佳時期。每逢這天,南北方人都以不同的方式進補。

近年來,膏方進補非常流行。膏方是把藥材煲成湯藥後加入蜂蜜等材料調味,並製成膏狀,因爲口感好,服用方便,越來越受到歡迎。

但專家提示,膏方一般來說比較滋膩,易生溼。建議在選擇膏方進補前,一定要諮詢過醫生,辨明體質後再做決定。

冬日養生湯水

沙蔘玉竹煲豬肉

材料:沙蔘1兩,玉竹半兩,百合半兩,無花果3個,豬肉1斤(三人份)

做法:豬肉洗淨切塊,和其他食材一起放入瓦煲,加水適量,煲一小時即可。

功效:有很好的滋陰效果,老少咸宜,適合一家人喝。特別是加入無花果會讓湯水甜甜的,小孩也愛喝。建議喝湯後,除玉竹外,其他食材均可一併吃下。

西洋參煲豬

材料:西洋參25到30克,豬肉1斤(三人份)

做法:豬肉洗淨切塊後和其他食材一起放入瓦煲,加水適量,煲一個半小時即可。

功效:西洋參滋陰補氣、寧神益智,不過由於西洋參偏涼,體質較寒的人不宜食用。

葛根鯽魚湯

材料:葛根250克,鯽魚一條約500克,生薑50克

做法:將鯽魚放在鍋中煎至兩面微黃泛香,再加入洗淨切塊的葛根和生薑,加水8碗,煲一個小時左右。

功用:清熱、生津、補中。

冰糖雪蛤燉木瓜

材料:冰糖15克,雪蛤3克,木瓜100克

做法:將雪蛤浸泡,除淨血筋,加入冰糖、木瓜,燉1.5個小時,即可。

功用:滋陰潤燥、養顏。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