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職場 > 當前世界經濟發展趨勢

當前世界經濟發展趨勢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7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當前世界經濟發展趨勢,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人類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瘟疫。這兩個“百年”交融在一起,使世界疫情前的存量問題和疫情之後的增量問題交織,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疫情導致的大變局疊加,箇中風險陡然上升,下面來看看當前世界經濟發展趨勢。

當前世界經濟發展趨勢1

2023年全球經濟將延續2022年的放緩趨勢,呈現溫和衰退;全球通貨膨脹率有望下降,但仍將高於國際金融危機前的水平;受全球經濟增速下滑、地緣政治衝突等影響,世界貿易前景也難言樂觀。總體來看,今年全球經濟仍面臨不小的挑戰,但調整過程同時孕育着復甦動力,各國需通過多邊合作來加強經濟協調,促進全球經濟復甦。

在經歷了2022年全球經濟增速的顯著下滑後,2023年全球經濟復甦面臨較大壓力。地緣政治衝突、疫情的不確定性、美國等主要經濟體經濟刺激政策激進退出的溢出效應等一系列外部衝擊因素依舊難以在短期內消除,全球經濟繼續處於不穩定和波動時期。

與此同時,2023年全球主要經濟體促進增長的宏觀政策、全球產業鏈的恢復、數字經濟等新經濟模式的發展、全球國際合作的推進等,爲世界經濟逐步迴歸低速增長的軌道醞釀動力。

全球經濟將呈現溫和衰退

2023年全球經濟將延續2022年的放緩趨勢,呈現溫和衰退,其中上半年依舊呈現波動態勢,預計下半年將有所好轉。

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的測算,2023年世界經濟增長率爲2.5%左右。2024年後,全球經濟有望回到低速增長的軌道。

具體到全球各主要經濟體,美國經濟出現實質性衰退的風險增強。美聯儲激進加息等緊縮性貨幣政策對經濟增長產生延遲效應,而美國勞動力市場的需求下行壓力增大,消費後勁不足,美國經濟實現“軟着陸”的難度較大,在2023年上半年有可能出現衰退。

歐洲將出現經濟衰退,能源危機的持續影響、外部需求的下降、緊縮的貨幣政策等使歐洲經濟在2023年將大概率陷入增長停滯。

亞洲經濟總體呈現復甦態勢,中國經濟實現恢復性增長。防疫政策調整後,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拉動效應增強,但是房地產業下行、人口老齡化、外部需求不足等因素對中國經濟增長產生影響。日本經濟緩慢復甦,但人口老齡化等內在因素使日本經濟增長速度難以大幅提升,而美聯儲貨幣政策走向、全球經濟下行等外部因素使日本經濟仍面臨下行壓力。印度經濟繼續保持較高增速,能源轉型、離岸外包、製造業投資擴張等使印度經濟增長速度處於較高水平,預計2023年增長6.3%。

當前世界經濟發展趨勢
  

亞洲經濟的復甦對於穩定全球供應鏈,爲其他經濟體提升外部需求,降低全球通貨膨脹率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支撐。

通脹率下降但仍處高位

未來,全球通貨膨脹率有望下降,但是仍將高於國際金融危機前的低通貨膨脹率水平。

2022年,爲抑制通貨膨脹,美聯儲採取激進加息政策,歐洲央行以及加拿大、瑞士、英國等國中央銀行也同步採取了加息政策。與此同時,隨着供應鏈緊張局勢緩解、需求放緩、庫存增加導致的價格折扣和住房價格下降需求減少等,預計全球通脹率將在2023年下降。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全球通脹率將在2022年底達到峯值,爲8.8%;2023年降至6.5%;到2024年降至4.1%。總體來看,全球通脹水平仍然超過2%的中央銀行目標水平。

全球貨幣和金融條件的收緊導致需求下降,並有助於逐步控制通貨膨脹。美國在2023年着力於實現“軟着陸”,在降低通脹率的同時保持一定的就業率。2022年美國在通脹率下降的過程中沒有出現失業率的大幅下降。一些公司已經意識到,解僱員工可能在短期內減少成本,但以後會產生問題,由此他們可能會轉向更“歐洲”的模式,即在經濟衰退期間將員工留在工資單上,以便以後能更快、更平穩地復甦。

雖然美聯儲2022年的加息已經顯示出一定的效果,各種通脹指標有所緩和,但對比歷史上幾次相對成功的“軟着陸”,可以看到,本次通脹水平較高,勞動力市場較爲緊張,這些因素顯示出實現“軟着陸”的難度較大。

歐洲在能源危機衝擊下面臨通貨膨脹的巨大壓力,供給和需求對通脹產生雙向促進作用。不過很多學者認爲,歐洲通貨膨脹壓力在2023年也將逐步緩解。

國際貿易和金融風險增加

全球經濟增速下滑、地緣政治衝突等將給世界貿易發展帶來較大不確定性。世界貿易前景仍不樂觀。特別是全球價值鏈緊張程度加深,美國安全供應鏈和製造業戰略新佈局調整,在區域經濟合作中採用了具有濃厚政治色彩的“近岸外包”和“友岸製造”。這一切體現了以美國利益爲中心的心態,破壞了多邊貿易體制,趨向於將現有價值鏈格局塑造爲以美國供應體系安全爲中心的新格局,阻礙了全球供應鏈區域內和區域間的融合。

2022年全球主要經濟體採取央行同步加息以及收緊財政的緊縮性宏觀經濟政策,這對全球經濟恢復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同時,發展中國家陷入債務危機的可能性增加。美歐的加息政策使得發展中國家的融資成本增加,資本外流趨勢增強。而外部需求的下降使新興市場國家的外匯收入降低,引發流動性不足和融資受限,使發展中國家債務風險轉向債務危機的.可能性增加。2023年,由於對經濟衰退的擔心,部分國家可能會停止緊縮性貨幣政策。在2022年,面對美國通貨膨脹的高企和通脹預期的增強,加息發揮了作用。隨着通貨膨脹的回落,利率上升週期或將結束。

大宗商品價格仍然存在波動風險,2023年,預計大宗商品價格總體不會大幅下降,但將呈現波動下行的態勢。能源市場供求重塑地緣政治經濟格局,能源短缺問題依舊是世界各國經濟復甦的重要挑戰,對全球經濟的穩定產生影響。烏克蘭危機引發的能源短缺對歐洲經濟的不利影響依舊存在,歐洲經濟可能處於衰退狀態,高能源價格對實際收入產生不利影響,天然氣價格的變化是影響歐洲發展的重要風險,大宗商品價格波動使世界經濟的穩定性下降,同時低收入國家糧食危機常態化風險加劇。

總體來看,雖然通貨膨脹高於歷史水平、多數地區仍處於貨幣緊縮狀態,疊加烏克蘭危機帶來的不利影響,全球經濟仍然面臨挑戰。與此同時,調整過程也孕育着復甦動力。一方面,數字經濟、綠色經濟的發展引領全球技術創新與產業轉型,進而提升全球增長動能;另一方面,數字技術不斷髮展,並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將助推產業數字化轉型。同時,國際政策協調和國際發展合作爲全球企業提供了較爲良好的經營環境,並提升了對世界經濟發展的預期。2022年底,世貿組織成員實質性結束《投資便利化協定》文本談判,67個成員共同發表了《關於完成服務貿易國內規制談判的宣言》,宣佈達成《服務貿易國內規制參考文件》,這展示了在全球政治經濟環境複雜的當下,各國仍努力通過多邊合作來加強經濟協調,促進全球經濟發展。

當前世界經濟發展趨勢2

一、經濟全球化在曲折中發展

所謂經濟全球化,是指在不斷髮展的科技革命和生產國際化的推動下,各國經濟相互依賴、相互滲透日益加深,各國生產、流通、分配等領域緊密聯繫,向一體化方向發展的歷史過程。經濟全球化是生產力和國際分工高度發展的產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新科技革命推動的結果,它是與信息經濟相適應的,其形成是歷史發展的客觀過程。

二、以科技爲先導、以經濟爲中心的綜合國力競爭不斷加劇

綜合國力是指一個國家所擁有的全部實力和潛力以及在國際社會中的影響力等方面的綜合能力,集中表現爲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它是衡量一個國家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要尺度,反映一個國家生存和發展的內力以及在國際社會發揮影響力的外力的總能力。

冷戰結束後,經濟因素在國際政治中的地位不斷上升,大國實力較量的主戰場轉向經濟領域。爲了提高國際競爭能力和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各種不同類型的國家都在進行調整、探索、完善適合本國國情的經濟體制,從而增強綜合國力。而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它對經濟具有決定性作用,經濟競爭其實是科學技術的競爭。因此,圍繞着科技爲先導、以經濟爲中心的綜合國力競爭不斷加劇。

三、新科技革命產生深遠影響,經濟信息化加速發展

科學技術進步是世界經濟發展和人類歷史進步的主要動力。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動一下,各國經濟增長方式由“外延式”向“內涵式”轉化,追求數量和速度的增長方式將讓位於追求質量和效益的增長方式。對自然資源的依賴程度相對減少,而對科學技術、信息和人的素質的依賴程度大大加強。

新科技革命還引發了世界性的產業結構調整。產業因技術水平高低不同,從勞動密集型到資本密集型,再到高科技的知識和信息密集型產業,依次從發達國家向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及其他發展中國家轉移,形成新的國際分工格局。

新科技革命使各國的經濟聯繫和協作關係更加緊密,爲國際交往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高效率信息載體,爲全球性世界市場的形成提供了技術手段,經濟全球化趨勢進一步加強。與此同時,各國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20世紀90年代以來,“知識經濟”這一全新概念被廣泛接受,在知識經濟時代,資源配置以智力資源(包括科學技術及其一切成果和信息)爲第一要素,對智力資源的佔有比工業經濟中對自然資源的佔有更爲重要。經濟信息化成爲經濟全球化的重要特點之一。

四、各國經濟朝着市場化的方向發展

市場經濟是指時常在資源配置中發揮基礎性作用的經濟,它是商品經濟的發達階段。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場大規模的市場化浪潮席捲全球,這既是經濟全球化的必然結果,又是推動經濟全球化進一步發展的動力。一方面,世界市場的人爲分割被消除,全球統一市場得以出現;另一方面,世界各國普遍接受了市場經濟概念,並以此爲目標進行經濟改革。然而,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部分國家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市場經濟體制在全球範圍內的運行,爲經濟全球化創造了體制方面的條件。進一步完善不同市場經濟模式的運行機制和效能,將成爲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長期任務。

五、人口、糧食、能源、水資源、生態環境等一些全球性經濟問題

所謂全球性經濟問題是指在世界範圍內普遍存在的影響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問題,主要是人口、食糧、能源、水資源、生態環境等問題。20世紀7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開始關注這些問題。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一直到今天,這些問題不僅仍然存在,而且更趨嚴重。人口膨脹成爲世界經濟持續發展的主要障礙,資源短缺成爲制約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環境惡化成爲阻礙世界經濟發展的不利條件。世界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應負起責任,共同努力解決這些關係到世界經濟持續發展乃至人類社會生存的'重大問題。

當前世界經濟發展趨勢 第2張
  

六、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多極化趨勢進一步發展

發展不平衡是世界經濟的基本規律。“不平衡”既指發展水平的不同,也指經濟實力上的差距,更多的是指發展速度上的快慢差距。發展不平衡規律的重要表現是後進國家可以利用“後發優勢”趕上甚至超過先進國家,打破原有的格局。

七、世界各國調整經濟結構

面對經濟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迅猛發展,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普遍進行了重大的經濟改革與調整,不斷調整經濟結構,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經濟調節機制的調整與改革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浪潮席捲全球,以中國爲代表的社會主義國家,把市場調節和政府宏觀調控有機結合,開始構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把市場調節和政府宏觀調控有機結合,是現代各國經濟調節體系的發展趨勢。

2.所有制實現形式的改革

在各國的具體實踐中,多種所有制形式並存成爲一種普遍的現象。在資本主義國家,各種股份公司和多國或者跨國公司得到迅速發展,資本的股份化、社會化成爲資本主義經濟中的突出趨勢。社會主義國家在堅持公有制爲主導的前提下,對公有制實現形式進行了艱難的探索,尋求適應現代化生產和市場經濟需求的公有制實現形式。

3.國有經濟的地位、結構的調整與改革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國有經濟的比重都在縮小。當前在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和東歐中亞國家,都在推行“非國有化”。國有企業的存在及其在國民經濟各部門的分佈是由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生產社會化決定的,它的存在、發展都應根據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的變化而變化。

4.企業的現代化改造

這包括以股份制爲核心的企業組織形式的改造、企業的兼併和重組、企業管理方式的改變,等等。特別引人注目的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企業兼併浪潮在全球風起雲涌,目的是加強聯合,優勢互補,鞏固壟斷地位。

5.社會保障體系的改革

社會保障制度起着保持社會穩定和減少震盪的重要作用,因此得到西方各國的長期重視並不斷加以完善。但上世紀80年代以後,由於公共開支的不斷上漲,目前各國都把社會福利制度作爲改革的重點,主要做法是實行政府、企業和個人的結合,使社會保障制度更加靈活多樣。

八、跨國公司的作用

跨國公司是世界經濟中最重要的非國家行爲主體,是指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同時進行經營活動的公司企業,它包括母公司及其在國外設立的分公司,是世界經濟舞臺上集投資、貿易、金融、服務等經濟功能於一身的特殊主體。

近年來,跨國公司的發展出現了一些新的趨勢,主要表現爲對外投資速度大大加快;內部組織管理方式進一步調整;採取更爲靈活的方式來實現自己的戰略目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現象是一浪高過一浪的企業兼併浪潮。通過聯合與兼併的擴展,跨國公司有效地擴大經營規模,降低成本,控制銷售渠道,增加市場佔有份額,使自己成爲經濟領域裏名副其實的“航空母艦”。

當前世界經濟發展趨勢3

01 當前世界經濟的八大變化

第一,世界經濟會劃分爲疫情前和疫情後。疫情是改變世界力量、世界格局、世界經濟聯繫的一次突發性事件,將給世界經濟帶來深遠的影響。從疫情前和疫情後來說,最重要的改變可能就是:人類面臨的挑戰將更加嚴峻。比如面臨的公共衛生的風險陡然上升,現在全球2.4億多人確診病例,死亡人數接近500萬人,而疫情還遠遠沒有結束。我們將來不僅要和新冠疫情這樣的病毒做鬥爭,還有未來看不見的病毒、公共衛生災難、惡性 傳染病等,人類共同面臨的威脅生命健康的問題,將首先對當前繼而未來都帶來了很大的挑戰。

第二,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不均衡性、不穩定性陡然增加。去年全球經濟負增長3.3%,美國負增長3.5%,中國作爲唯一一個正增長的經濟體增長僅爲正2.3%。今年年初,IMF、世界銀行、 OECD等機構的預測都很樂觀,而且對美國的預測是最樂觀的,達到了6.5%的增幅,是五十年以來的最高增長水平。但是一旦出現一些例如經濟問題、疫情問題、阿富汗撤軍問題等,經濟增長馬上就會應聲下調。現在美聯儲預測是最悲觀的,已把美國的經濟增速調到5%以下。亞特蘭大聯儲等於美國三季度預測甚至0.2%,所以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長也不穩定。發展中國家、新興經濟體的增長更不穩定。一方面受到疫情的影響,另一方面受到美元升值貶值、流動性氾濫和流動性緊縮的影響。流動性氾濫時,它們是受害者,流動性緊縮時,它們是被收割者。所以,世界經濟復甦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不均衡性會陡然增加。

第三,通脹風險和通縮風險會交替產生。目前我們看到的是通脹風險,但是這種通脹風險是流動性氾濫引起的。美聯儲已經發出明確信號,到今年四季度或者明年就會採取緊縮的貨幣政策,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就會收縮,將導致大宗商品價格下降,PPI價格下降會向CPI還會傳遞,進而導致下一輪的通縮。所以通脹通縮會交替進行。這也是一個世界性難題。

第四,債務和金融風險不斷加大。2021年全球債務《簡要分析2021全球債務和美國經濟動態》2021年IIF數據指出,2020年全球債務新增24萬億美元,累計達到281萬億美元。預計到2021年底,全球政府債務或將達到92萬億美元。美國、德國、法國、日本等國家,現在是負利率、低利率、零利率。全球國債負收益率繼續增長,據去年統計,全球負收益率的國債總額已達19萬億美元。這19萬億美元的長期國債,包括10年期、30年期、5年期在許多國家都是負利率,個別國家是零利率。負利率、零利率,低收益率和負收益率的長期國債,已經失去了原有的意義,給世界經濟也帶來極大的不確定性。以前一些國家可以用發債透支未來解決當前的經濟問題,現在已經彈盡糧絕,在解決國際性的難題,利用超寬鬆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刺激經濟的能力大幅度下降,這不僅是指美國,也包括歐盟、日本、中國等。中國現在的債務雖然總體可控,尤其是政府債務在60%的警戒線以下,但是企業債、個人債、地方債也在上升,一些企業長期高負責運行,抗風險能力脆弱,所以金融風險、債務風險都是比較大的。

第五,供應鏈斷鏈的風險。供應鏈重組的風險和供應鏈再鏈接會交替進行。供應鏈斷鏈有兩重因素。一個是疫情導致的自然熔斷,另一個是一些國家政客推動的人爲阻斷。拜登今年以來在白宮開了三次會,所謂價值觀相同的國家進行供應鏈重構,我覺得有點異想天開。世界供應鏈並不是按價值觀組成的,是跨國的市場需求關係,是需求和供給相互匹配的結果,是自然形成的長期互相匹配的過程,而不是靠政府力量形成的。

現在全球供應鏈的斷鏈風險是非常大的。一方面是美國政客推動重構供應鏈,有意遏制打壓中國爲首的新興經濟體,力圖重構以美國爲主體的供應鏈體系。但是全球供應鏈產業鏈的`基礎是要有強大的製造業,美國的製造業產值僅增加值佔GDP的10.8%,雖然它具有原始研發和高端產業關鍵技術和零部件,但是供應鏈的主體已經不在美國了,供應鏈東移是肯定的。全球供應鏈重構中,以中國爲首的亞洲地區當前一定佔有最大的優勢。但是我們缺乏高端頂端技術、核心零部件和基礎研究、原創研究和顛覆性、基礎性、共性的技術。近期供應鏈混亂下美國港口積壓了大量集裝箱,甚至連聖誕節的商品供應都會出問題,但這還只是貿易再鏈接層面的問題。全球經濟未來最大的鏈接是供應鏈的再鏈接。例如,中國產業配套能力這麼強大,重構一個製造業體系是不可想象的。雖然有產業向東南亞、南亞、非洲等地區的轉移,但是這些進行轉移的跨國公司包括一些中國企業,基本上是採取的是“1+N”戰略,即製造業的主體部分留在中國,加工製造、工廠車間等轉移到其他地方。因此,這或許是未來供應鏈改變的主要趨勢,這個變化也是非常大的。

第六,金融風險與金融重構。在疫情前,因爲美元美債的發行,在全球流通還比較暢通,世界的認可度還比較高,美元在國際貨幣儲備體系中一直佔62%以上,在結算貨幣中佔40%以上。全球金融主要是以美元作爲世界貨幣和準國際貨幣的體系,結構性矛盾還不突出。據IMF的數據,2021年一季度美元在全球貨幣儲備已經下降到59.6%,是有史以來的最低的水平,結算貨幣佔40.4%,最低降到38%,已低於歐元佔比。

原來國際大循環使美元美債能夠成爲事實上的準國際貨幣,雖然已經沒有實物支撐,沒有和黃金掛鉤,但是世界認可就是硬通貨。然而現在美國的國際大循環受到了非常大的挑戰,因爲美元美債的霸權 主義,使世界對美元望而生畏,對美債不敢恭維。現在拜登政府借債美國累計國債已經達到28.7萬億。經過美國財政部長几輪力爭,美國國會同意將最後期限延長到2021年12月3日,債務上限是28.88萬億,到12月3日肯定會突破這個數字。

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到2016年,美聯儲連續四次放水,總計金額達3.8萬億美元以來。特朗普政府與拜登政府也接連放水,這會一直放到美國國債超過40萬億。當然經國會批准還有一個過程,但是放水借貸是現在美國繞不過去的坎。美國除了外循環、國際化的大循環出現問題,內循環其實也出現了問題。美國國債原來是靠美國的機構和居民購買,現在美國的居民購買率、機構購買率都在下降,60%以上新增國債由美聯儲回購,所以產生了真正的“內循環”。

耶倫多次呼籲要放寬上限,採取政策,和中國合作,取消特朗普加徵的高額關稅等。這說明美元美債的信用都遭到了很大的挑戰。未來國際貨幣體系會有一些變革。人民幣比重雖然上升比較緩慢,但是它的信用、地位、影響力在提升。歐元在國際結算貨幣中比重在一些時段已經超過美國。全球80個央行已經有20%以上的在試驗數字貨幣,60%以上的在研究數字貨幣。所以,國際金融由於貨幣體系的調整和美元的升降起落會發生比較大的變化。

當前世界經濟發展趨勢 第3張
  

第七,世界經濟將會面臨極端氣候風險的挑戰。極端氣候會越來越多。最近據有關國際組織預測,在2040年前,非洲高山山頂的雪全部都會融化。目前格陵蘭島的雪大面積融化;喜馬拉雅山雪線下降;加拿大、美國遭遇高溫天氣;歐洲、南美洲、東南亞、南亞包括中國等都遭受了極端氣候的影響。在極端氣候下經濟不可能不受影響。中國本次的拉閘限電使三季度GDP從上半年平均12.71%下降到4.9%。這與煤炭價格上漲有很大關係,當然也還有極端天氣和汛情等其他因素影響。所以,極端氣候對世界經濟也會帶來非常大的影響,導致世界經濟的不均衡性、不平衡性、不確定性大大增加。

第八,當前能源風險主要來自人爲因素。能源本無風險,據國際能源署對未來的能源預測,到2040年,世界對能源的年均增長率是0.6%,不到1%,大大低於GDP的增長幅度。但是到現在出現了能源危機,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天然氣價格上漲接近十倍,石油、煤炭價格都大幅度上漲,因而導致煤荒、氣荒、油荒、電荒。這種人爲導致的能源危機和未來多元化的能源供給交織,總趨勢供大於求與能源過剩的情況將交替進行。本來在能源供求關係總趨勢下,能源價格應該是平穩下行,保持在恆定的成本加利潤的幅度。現在價格大幅度跌宕起落的問題背後,實際上就有美元的力量,還有能源生產國的力量。比如限產價格就一定會上漲;擴大生產規模,價格就一定回落。疫情背景下,運力的價格飛漲,一旦經濟阻滯,雖然進出口商品沒變,但是價格一定會上漲。所以疫情前後,經濟上會發生非常重大的一些調整。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