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知識 > 摒棄知識至上走出幼小銜接的誤區

摒棄知識至上走出幼小銜接的誤區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幼小銜接一直是幼兒園、小學、家長等各方面十分關注的問題,小學階段一直將一年級新生的入學適應問題作爲學校和一年級任課教師的工作重點,而這個問題也是幼教工作者一直研究的課題。雖然近年來我國在該領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從整體上來看還是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需要我們去關注與改進。

摒棄知識至上走出幼小銜接的誤區

摒棄知識至上,追求能力爲先

在幼小銜接問題上,以往的做法多是片面重視幼兒的知識準備,在大班開設與小學課程相類似的課程,如學拼音、做數學題、寫字、讀課文等等,更有甚者,直接將小學一年級的課本用於大班下學期的教學。筆者親眼看到某幼兒園的教學內容竟然是小學三年級的數學知識,認識<(小於號)和>(大於號)。另外,很多家長爲了讓孩子儘快適應小學生活,對社會上層出不窮的各種小學預備班趨之若鶩,也使得這種知識導向的做法愈演愈烈。

在知識準備的問題上,其實一部分小學教師並不反對這種行爲,有的教師認爲“大班幼兒多學一些知識,會爲小學的學習打下一定的基礎”。但是幾乎所有的教師都十分反對完完全全地學習與小學一年級的課本一模一樣的知識。過度關注知識上的準備,提前將一年級的知識全部學完,切切實實地演繹了幼兒教育的“小學化”。這種做法不但不會減緩幼兒入小學的壓力,相反會帶來更大的負面效果。一方面,它使得本該享受幸福童年的幼兒,匆匆結束了童年生活,揹負了本不該屬於自己的學習負擔;另一方面,它會嚴重影響幼兒今後的學習行爲,以至於直接影響到幼兒上小學後學習的習慣與效率。筆者曾走訪了幾所小學,就該問題向幾位一年級的教學組長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那些把小學一年級的知識全部學完的幼兒,常常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在學習上沒有感受到任何挑戰,容易喪失對學習的興趣;在課堂上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不積極思考等不良學習習慣。而等到一年後,幼兒再學習新知識時,“習慣早已養成,難以改掉,”慢慢地會形成“厭學、棄學”等現象,讓學校和家長更加爲難。

另外,有的幼兒教師沒有經過小學階段的專門教學訓練,直接灌輸給幼兒錯誤的知識和不正確的習慣,使得幼兒一入小學就面臨着各種改錯的壓力,影響了幼兒學習的熱情。爲了避免這種現象的出現,很多小學明確提出反對幼兒園教授跟小學內容相關的知識。筆者訪談的小學中,就有一所大學附屬小學明確向附屬幼兒園提出禁止向幼兒教授拼音。原因是他們發現幼兒在幼兒園所學的拼音寫法和讀法與小學有很大的出入,更正起來十分困難,其中一位教師這樣說道:“與其浪費大量時間更改,不如一開始就什麼都不教,這樣反倒更容易教學。”

幼兒園和小學的銜接不僅僅是知識上的儲備,更重要的是能力素質的銜接。它包括體、智、德、美各個方面,尤其是幼兒心理上、習慣上、社會適應性等方面的準備。所以,關注幼兒心理上的獨立、生活上的自理、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自信心的形成、交友方式的運用等能力素質的提升遠遠要比知識上的準備來得重要。因此,在幼小銜接的問題上,一定要走出知識至上的誤區,注重全面提升幼兒的能力素質。

摒棄突擊銜接,追求循序漸進

幼兒園和小學的銜接看起來似乎只是6~7歲幼兒(即幼兒園大班和小學一年級學生)面臨的主要問題。由於這種理解,一些幼兒園在幼兒大班下學期時纔開展銜接工作,安排小學式的課表、桌椅擺放上進行調整、帶領幼兒參觀小學、請小學生回到幼兒園做動員等等。而小學方面似乎也頗爲關注一年級上學期小朋友的適應問題,筆者調查的幾所小學中,幾位教師都特別提出了一年級上學期的新生入學工作是重中之重,認爲做好這學期的工作,就做好了幼小銜接工作。這種只在某個具體時間階段有一些行爲調整的做法是必要的,但這種突擊式的銜接工作,對於幼兒的小學適應問題來說是遠遠不夠的。

從幼兒園這個方面來說,其實從幼兒一入園開始,就應明確自身的任務:對幼兒實施全面發展的教育,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紮紮實實地把握好幼兒的每個年齡階段目標,使其健康地成長,形成良好的能力素質。在幼兒三四歲時就應關注其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合作能力、良好的學習興趣的培養與學習習慣的養成等等,爲幼兒未來的生活做好準備。不然,將幼兒的能力培養都壓在最後一段時間,集中訓練,突擊強化銜接,使得幼兒原有的生活節奏被打亂,造成了嚴重的生理和心理負擔,難以適應,對小學生活產生畏懼心理。因此,幼兒園應將入小學的能力素質要求劃分成不同的層次與階段,落實在每個學期的教育目標當中去,循序漸進地爲幼兒入小學做好全面的準備。

從小學這個方面來說,尤其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徵,要用一種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幼小銜接問題,而不是隻關注一年級幼兒的當下適應問題。其實,6歲、7歲或者8歲幼兒的能力又差了多少呢?在國外,很多國家都將5—8歲這一時期歸爲一個教育階段。由此可見,幼小銜接並不是一年半載的事情,小學二三年級前都應該視爲幼小銜接的關鍵期,小學應給幼兒一個充分的時間去適應生活,去調整自我,爲幼兒營造一個輕鬆、適宜的成長環境。

摒棄各自爲政,追求三方互動

幼小銜接工作不只是幼兒園和小學的事情,它還涉及家長和社會等各方面的工作,其中家長的作用尤其不可忽視。可以說,幼兒園、小學、幼兒家長都在爲幼兒人小學的適應問題進行努力。但是,現實中卻存在着三方各自爲政的情況,互動溝通較少,難以形成合力。

多數情況下是幼兒園單向地向小學靠攏。我們看到,幼兒園積極地做好幼兒的入學準備工作,在教學要求、教學方法、內容安排、作息時間等方面主動向小學靠攏,儘量地與小學接近。但小學卻很少主動與幼兒園聯繫(筆者訪談的小學之中,只有一所關係較爲密切的某單位的附屬小學和幼兒園聯繫較多,但主要還是幼兒參觀小學,其他小學幾乎都不與幼兒園聯繫)。筆者瞭解到在幼小銜接的工作上很多小學都較爲關注小學生常規的養成,如很多小學教師反映,幼兒的行爲習慣較差,常常出現上課隨意走動、不舉手回答問題、告狀行爲頻繁等等,一年級教師的工作重點就是幫他們養成良好的常規;另外,教師的工作重點就是關注幼兒學習任務的完成,如教師們反映部分幼兒出現不按時交作業、不寫作業、上課時不完成教師佈置的任務等,教師將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作爲幼小銜接工作的主要內容之一等等。而小學對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前的生活方式、個性特點等考慮較少,出現了幼兒園“一頭熱”的現象。

家長是影響幼小銜接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幼兒的生活能力提升、良好習慣的培養、學習態度的形成等都離不開家長的積極配合。在幼兒教育階段的過渡期,家長和幼兒同樣承受着巨大的壓力。筆者曾聽聞很多家長在孩子上小學時出現了失眠、焦慮、緊張等情緒。目前,幼兒園、小學與家長的聯動成爲幼小銜接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

幼兒園、小學和家長應積極配合,以幼兒爲中心,三方彼此溝通、有效互動,既要發揮各自的優勢與獨立性,又要在某些方面保持一致性與連續性,爲幼兒的發展創造最大的可能性。一方面,三方要及時溝通,相互交流,在教育觀念、師生關係、生活方式的轉變方面,多吸取對方意見;另一方面,三方應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加強合作,如幼兒園和小學共同進行家訪,召開家長會、向家長開放幼兒園和小學的活動場所、舉辦家長學校、及時向家長宣傳教育方針或者是學校的做法等等,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同步對幼兒開展銜接教育,形成合力,共同促進幼兒教育階段的順利轉變。

幼兒的發展既是階段性的,又是連續性的。雖然幼兒園和小學是兩個不同的教育階段,但人的發展不會因爲由一個階段變成另一個階段就發生驟然的轉變。因此,幼小銜接工作絕不能離開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來空談。開展此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遵循幼兒的發展特點,爲其提供適宜的銜接環境,既不能一味地“小學化”“知識化”,也不能忽視日積月累,急於求成。要發揮幼兒園、小學、家長三方協作的作用,用科學的方法啓迪幼兒的智慧,培養幼兒良好的身體素質、生活習慣、學習行爲以及與他人友好相處的性格。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