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依賴書本會扼殺孩子創造力

依賴書本會扼殺孩子創造力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6.6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依賴書本會扼殺孩子創造力,如何培養好孩子是很多家長思考的問題,比較小的寶寶就暫時不用擔心這個問題,孩子的個性發展和父母有很大的關係,孩子的教育問題是每個家長都在操心的,爲大家分享依賴書本會扼殺孩子創造力。

依賴書本會扼殺孩子創造力1

提到寫作文,這會讓很多孩子感到頭痛。爲什麼會頭痛?因爲沒有什麼可寫的。爲什麼沒有可寫的呢?歸根結底還是孩子沒有創造力,孩子離開書本就什麼也寫不出來。

孩子沒有自己的生活,沒有自己的語言表達,上學就是依賴書本和老師,教什麼會什麼,不教不會。這樣的被動學習又如何會有創造力?

孩子有了經歷才能去寫作,可以防止弄虛作假、胡編亂造。在國內,我好幾次看到媒體上報道,高考作文中出現謊言,如爲了寫出自己如何克服困難,竟然編造在事故中失去一條腿,或編造從小失去母親。當我們對這種現象痛心疾首時,也許應該反省孩子們接受了什麼樣的教育。

在學校和家庭中,我們鼓勵孩子說真話、寫真事了嗎?家長和老師做到言行一致了嗎?我們都明白誇大事實、掩蓋事實、胡編亂造的危害,不僅危害自己,也危害他人,危害團體和國家的利益。如果我們能從小培養孩子寫出真實的事情,他們就會養成誠實、認真的態度,還有助於培養他們追求真理、堅持真理的科學精神。

華德福學校不僅是學生自己動手寫課文,他們還爲課文配色彩、配圖畫。如學習怎樣做麪包之後,兩位同學合作,一位學生寫出做麪包的過程,另一位學生畫出做麪包的過程,這樣一幅圖文並茂的作品在教室裏展出,大家可以互相學習。還有,結合親身經歷寫課文,他們還能學到做事情的步驟和表達的順序。

另一方面,華德福學校雖然沒有教科書,但十分重視口語和閱讀的訓練。每天早上開始的半小時,主要通過兒歌、繞口令、詩朗誦等,培養孩子的口語能力。到了四年級,每年還要在學校舞臺上表演戲劇。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每個教室都有一個圖書角。有些華德福學校,一年級學生讀的第一本書是老師親手做的故事書。

捧着手工製作的書,孩子們不僅體會到老師的一片愛心,也懂得對書本的珍惜和愛護。我在麥克荷學校看到二年級的學生在課堂上分小組閱讀,老師記錄每位學生的閱讀進度。向書本學習的前提是別窒息了自己的創造力。

依賴書本會扼殺孩子創造力

自己動手寫課本

麥克荷小學三年級一班的主講老師是弗沃德(WilliamForward)先生。一天上午,我在教室聽了他上的課。

語文課上,弗沃德老師先幫助學生回憶上週五清洗羊毛的過程。老師一步步提問,“先做什麼?”“聞到什麼味道?”“觀察到水的顏色有什麼變化?”等等,學生自由回答,有答對的,也有答錯的,常常是幾個學生同時搶着回答,不用舉手。經整理後,大概的過程是四個步驟。

第一步,先把羊毛用手拉扯開,使它變得蓬鬆,這時手上油乎乎的,沾上了羊油,還能聞到散發出的羊羶味;第二步,在水龍頭下用較熱的'水清洗,洗出的水開始是渾黃色,後來變成清水,這時的羊毛變得雪白;第三步,把洗過的羊毛抖開來,放在桌子上晾乾;第四步,把晾乾的羊毛收拾起來,放進口袋備用。回憶、複述過程中,老師把個別新單詞或關鍵單詞寫在黑板上,最後由老師寫出關於清洗羊毛的短文,學生抄在作業本上。這就是他們的自編“課文”。

自編“課文”是華德福學校的教育特色之一,他們不用任何現成的課本,而是自己動手寫。文中的內容和學生的直接經歷相聯繫。小學三年級的學生,約三分之二的課文由老師寫,約三分之一的課文由學生自己寫。以後隨年齡增長,學生自己寫的課文佔的比例越來越大。

老師寫的課文或學生寫的課文,肯定比正規教科書上的文章水平低,但書上的文章再好,總是別人寫的,和自己的生活沒有多少關聯。老師寫的或學生寫的課文雖然不那麼完美,但出自真實的經歷和內心的感受。華德福教育中的自寫課文,也就是一次作文練習,在老師幫助下把過程寫出來,是爲將來寫文章打基礎。

幾年前我遇到一位小學四年級的家長,她得意地告訴我,她的女兒背下了描寫一年四季景色的範文,作文考試無論考到哪個季節,都能應付自如。我感慨不已,她的女兒是從書本上死記硬背四季,而沒有寫出自己的感受。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下,孩子們長時間地生活在房間裏,甚至沒有時間也沒有必要去感受一年四季大自然的變化,家長和老師關心的只是怎樣能寫出得高分的標準作文。

我的一位朋友是大學的文科教授,幾年前,上小學三年級的兒子按老師的要求寫了一篇題爲《我的小手絹》的作文,他和妻子都認爲作文寫得不錯,卻被老師批評,認爲不符合作文標準。我想一定的寫作要求是必需的,但對八九歲的孩子要求作文標準是否太早?對於12歲以下的學生,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幫助孩子學會觀察事物,體驗生活和大自然,鼓勵他們表達出內心的真實感受,而不是爲他們設置標準。

鄰居的一位女孩比我的女兒大兩歲,她讀了我女兒寫的作文後說:“不知道爲什麼我每次一寫作文,作文書上的句子就跑出來了,趕都趕不走。”書店裏琳琅滿目的各種作文讀本,做家長的恨不得每種買回一本,可是孩子們標準的作文讀多了,會找不到自己的語言表達方式。

與其如此,還不如少買作文書,多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給孩子玩耍的時間,參與家庭勞動,多和同學交往,相信他們會尋找到自己的語言方式。我想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其目的之一應該是讓學生學會怎樣表達自己,而不是重複別人的話。

要想提高孩子的創造力,就得要多給孩子觀察和學習的機會,讓孩子有豐富的經歷而不僅是依賴書本。

依賴書本會扼殺孩子創造力2

不停的說教

鑑於咱們很多家長的勃勃雄心,很多孩子們在孃胎的時候就沒逃脫“被早教”的命運,更別提孩子一出生就開始進行的音樂和語言薰陶了;當孩子還懵懵懂懂的時候,唐詩、宋詞、認字、音樂、繪畫、算術、外語、舞蹈、圍棋輪番上陣……重壓下來,孩子的心靈和時間基本上被我們“望子成龍”的意識所佔據。

家長們很難抑制住那顆“好教”的心,絕不放過一次說教機會。比如,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我們就會告訴孩子發脾氣的壞處;孩子想做啥,我們能瞬間例舉十個以上不該做這事的理由;孩子嘗試使用某電器的時候,我們立即過來告訴他應該如何操作;孩子遇到什麼問題時,很多人直接代替解決了,基本不給孩子嘗試的機會……

在我們超極少年的一次親子旅遊,就有個這樣的媽媽。從孩子醒來開始,這位媽媽就開始不停地叨唸,先跟孩子說這個事情要這麼做,那個事情要那麼做。如果孩子沒有要做的事情了,就開始各種提問:“我們出去旅遊到哪裏呀?”“外面的風景漂不漂亮呀?”直到孩子累了、要睡了才停止。可孩子的表現並沒有讓這位媽媽滿意,她總覺得自己的孩子過於循規蹈矩,沒有主見,依賴性太強......她充滿了抱怨,卻沒有意識到這和她的教育有直接關係。

將玩和學習分離

爺爺:我小時候是玩石頭砸土塊長大的,上樹掏雀窩,下水撈魚蝦,玩着長身體;

爸爸:我們那時上幼兒園男生一杆槍,女生一個布娃娃,跳繩遊戲過家家,開發智力;

我:揹着書包上幼兒園,每天兜着七八本不認得字的書,上了四年幼兒園,轉眼上大課,沒有唱會一支歌,不懂玩一個遊戲,倒是有數不清的識字班、外語班、圖畫板、蒙氏班、提高班、特長班、藝術班……

說起玩,現在的孩子似乎只能想到網絡遊戲了。

是誰剝奪了孩子們玩的權利?讓我們屈指數一下:課業太沉重,競爭從零歲開始,各種十全大補課等,孩子沒心情、沒時間玩;孩子被功利開發弄得神魂顛倒,對“玩”失去了興趣,童趣已退化很多,已扭曲爲成人化的忍受負重、揮淚放棄……

當孩子所有的學習內容和個人時間都被我們牢牢地控制,大腦只機械的剩下了“執行”二字,更別提什麼智力開發了。

我們一直在吃力不討好地幹着一件錯事:將玩和學習分離。

越說教,越記不住

我們之所以會不厭其煩地說教,是因爲在我們的概念中,孩子還小,不懂事,需要家長把道理講給孩子聽。然而我們常常發現:道理全講完了,孩子照樣我行我素。是孩子理解能力有問題,還是孩子記憶力變差了?我們從來沒有想過:

孩子的記憶能力是有限的。事實上,我們給孩子講的道理,孩子大多數是記不住,如果我們指望着孩子靠記憶來增長知識和能力,那孩子如何超越前輩?我們培養了孩子超越前輩的能力嗎?

其次,我們告訴孩子的東西未必都是正確的。我們往往會誇大不按大人要求做的後果,比如,多吃糖,牙都會掉的,這就更增加了孩子的不信任感。孩子一旦發現大人說的並不正確,會更不願意聽大人的話,而這又迫使我們更想嘮叨。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