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孩子不聽話是因爲父母觸碰了這些雷區

孩子不聽話是因爲父母觸碰了這些雷區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8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不聽話是因爲父母觸碰了這些雷區,孩子的成長與家長的教育方式離不開關係,而孩子是否聽話也和家長的教育有關,一些孩子不聽話多半是因爲家長觸碰到了孩子的雷區,導致孩子起來叛逆心,下面爲大家分享孩子不聽話是因爲父母觸碰了這些雷區,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孩子不聽話是因爲父母觸碰了這些雷區

孩子不聽話是因爲父母觸碰了這些雷區1

1、丟面子的小毛病

孩子也有孩子的自尊心。因此,孩子對自身存在的如尿牀等這些小毛病就變得很敏感。當家長在別人面前提起時,他們認爲這很讓他們丟“面子”,使得他們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所以請家長們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儘可能不要在別人尤其是孩子的朋友面前提及這些話題,更不要嘲笑和挖苦孩子。

2、“揭孩子的短”

沒有人喜歡把自己患病的事情拿出來被人談論,孩子也是一樣的。孩子對自己正在罹患或曾經罹患的疾病本身就很在意,如果家長們再火上澆油,在別人面前“揭孩子的短”,大談特談孩子所患的疾病。或許孩子的疾病已經得到了治療,但對孩子心理上的打擊卻很大,可能會讓孩子對社交產生一種畏懼感,不利於孩子身心健康發展。

3、曾經的傷疤

孩子內心也有不可觸碰的“傷疤”。可能這些“傷疤”在家長看來不以爲意,但也會使一些孩子牢記在心上,一旦被人揭開,就會很痛苦。這些傷疤可能很小,小到倒數第一的某次考試、出的某次洋相,可能很大,大到高考失利、失去朋友。但不管大小,這畢竟都是孩子內心的傷,請家長們別再“插一刀”了,就讓時間來撫平他們內心的傷痕。

4、尷尬的“屈辱史”

孩子總有犯錯的時候,家長可能會對其進行相應的懲罰,這對孩子而言是一種難以忘懷的“屈辱史”,不僅可能在身體上受到傷害,心理上可能也留下了深深的陰影。即便這些事情已經屬於過去時,但如果家長在別人面前大談孩子的“屈辱史”,孩子還是會陷入尷尬的境地,甚至產生反感和叛逆心理。

5、身體缺陷

對於所有人而言,身體缺陷都屬於一種敏感話題。對孩子而言也是同樣如此。雖然是顯而易見的身體缺陷如身高過矮、體型過胖、外貌不好看等,但如果家長把這個當作談資和別人說個不停,那這很容易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讓孩子覺得自己在同齡人面前擡不起頭。

6、“私人領地”被侵犯

孩子雖然離不開家長的呵護,但他們也渴望擁有屬於自己的小天地。他們所認爲的“私人領地”可能只是一個小書桌,可能只是一本日記本。但不管怎麼樣,在他們的認知裏,這個領地都不允許任何人侵犯,包括家長。所以,家長們如果未經孩子允許就擅自侵犯“私人領地”,孩子就會認爲自己的隱私權受到了傷害。

7、“私房錢”

這種“私房錢”可能是父母給的零花錢、過年別人給的壓歲錢等。雖然孩子對金錢並沒有表現非常熱情的態度,但他們會把所得的金錢好好保存下來,視爲自己的“私房錢”。如果家長對孩子的“私房錢”進行計算,甚至時不時拿來用,這會讓孩子產生自己的“私人財產”被侵佔的想法,並認爲自己的隱私沒有受到尊重和保護。

孩子不聽話是因爲父母觸碰了這些雷區2

孩子不聽話的原因有哪些

1、寶寶的好奇心得不到滿足

寶寶好奇心強,對什麼都要摸摸碰碰。如果你不理解這種好奇的探索心理,認爲寶寶是在胡鬧、調皮而限制他的行動,甚至訓斥、打罵他,很容易引起寶寶不滿,“不聽話”就由此而生了。

2、嬰幼兒心理髮展的必經階段

寶寶兩歲以後,自我意識開始發展,活動的自主性和積極性有所提高,加上他開始意識到了“我”的力量,因而什麼事都想參與,但這種表現往往與你的規範相牴觸。如果你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到他身上,他就會反抗,進而產生挫折感,時間一長就變得越來越“不聽話”。

3、寶寶的運動能力發展了

隨着體格的快速發展,寶寶的身體活動能力逐漸成熟,異常渴望擴大自己的獨立活動空間,因此不斷地去獨立嘗試做新的事情。這時,很多媽媽對寶寶的行爲會加以阻攔和限制,使寶寶產生不滿情緒,自然就跟媽媽對着幹了,所以“不聽話”。

孩子不聽話能打嗎

雖然體罰孩子有許多負面的影響,但是,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也有不得不打的時候,有時候,一時氣不過打了不聽話的孩子,也是許多父母經常會出現的情形。家長們應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儘量控制自己不打孩子,用自然後果懲罰孩子。

1、用自然後果懲罰孩子

孩子犯了錯,無須過多批評,讓孩子自己承受行爲的過失或者錯誤造成的後果。對於年幼的孩子,家長還可以告訴孩子修正錯誤的具體方法,指導孩子自己去彌補錯誤。比如,牛奶打翻了,就不能喝牛奶了。同時,孩子還需要自己來清理桌子上的牛奶。

這樣不但讓孩子明白了自己的錯誤可能導致什麼結果,也能夠讓孩子在承擔後果的過程當中產生悔改的想法,有利於避免孩子再犯同類錯誤。

2、儘量控制自己不打孩子

不打孩子應該是一個理想的狀態。當孩子犯錯誤時,家長不要急於打孩子,因爲衝動地打孩子,效果往往適得其反。這時候,你可以向孩子說出自己此刻的感受,讓孩子知道你對他剛纔行爲的不滿。比如,告訴孩子“我現在心情不好。”“你這樣做我很不滿意!”“我不喜歡你這樣沒禮貌。”“你的表現很讓我傷心。”等。描述自己的心理感受,有助於平靜自己的情緒,也有助於讓孩子站在父母的角度來想問題,從而促進孩子的反思。

3、打孩子時不要情緒化

如果出現了不得不打孩子的情況,比如,在多次勸告無效的情況下,孩子依然不停鬧騰而影響到了自身的安全、周圍人和周圍的環境時,父母首先要穩定自己的情緒,冷靜面對孩子的問題。因爲在情緒激動的時候打孩子,不僅不能指出孩子的錯誤,還會讓孩子感到難堪,從而對孩子的心靈造成傷害。這時候的孩子,因爲着眼點在父母激烈的情緒上,往往不會認爲自己有錯了,只會覺得自己是個壞孩子。

4、用間接的方式懲罰孩子

如果孩子的過錯不大,家長可以對孩子已經發生的錯誤不過分追究,而是通過給孩子使個眼色、對他的.行動加以限制、扣留他喜歡的東西、限制他娛樂的時間等間接懲罰的手段與方式,讓孩子記住這次教訓。比如,玩具不收拾好,就取消看動畫片的時間。

當然,父母最好還要對孩子以後的行爲提出明確的要求,孩子應該怎麼做、達到什麼要求或標準,表明對孩子下次行爲的期望。比如,如果每次主動把玩具收拾好,可以增加看動畫片的時間。

5、不要打2歲內和6歲後的孩子

2歲前的孩子由於心智發展不成熟,缺乏規則意識是正常的。打孩子對於孩子來說,沒有警示作用,反而會影響孩子的心理髮展。

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自我意識逐漸完善,自尊感也越來越強。6歲後的孩子就已經是懂道理的年齡了。這時,父母更需要用講道理的方式與孩子進行溝通,避免打罵在孩子心裏產生負面影響。

6、讓孩子明白自己被打的原因

在迫不得已要打孩子的時候,父母要把打孩子當成一種教育的儀式,一定要明確告訴孩子,他爲什麼會捱打,這次要打幾下,下次再犯錯誤要如何處理等。打的時候不要太重,也不要以打孩子來發泄自己的不良情緒,更不能不分青紅皁白擡手就打孩子。

打完孩子後,一定要哄哄孩子,讓孩子明白,打了他,爸爸媽媽也很傷心。最重要的是,父母一定要讓孩子明白,即使他錯了,爸爸媽媽還是愛他的。打他只是爲了讓他記住,下次不要犯同樣的錯誤。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