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如何養成好習慣

如何養成好習慣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2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何養成好習慣?教師就是祖國的園丁,孩子就是祖國的花朵。因此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是在影響着孩子,教師的教育方式也是十分重要。孩子出現的壞習慣都要及時解決,適時引導。現在小編將分享如何養成好習慣,希望給到各位老師幫助。

如何養成好習慣1

一個人養成一種習慣,然後又逐漸被這種習慣所改變,這就是習慣的力量。教育孩子,很重要的一點培養他們良好的習慣。進入幼兒園的孩子正處於人生的初始階段,一切都要學習,可塑性強。是各種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

習慣養成的關鍵期,良好的教育可使幼兒形成良好的習慣,也會讓他們的一生受益匪淺。“幼兒思維遊戲特色課程”正是從幼兒的這些特點出發,藉助具體形象的操作材料,讓幼兒在遊戲中自主學習、發展思維。通過小班兩年多的教學實踐,我感覺,這一課程能夠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思維及生活習慣,並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

如何養成好習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思維遊戲特色課程”不同於幼兒園的自由遊戲,它是以操作材料爲依託的探索性、操作性智力遊戲。幼兒按照遊戲中不斷提出的問題和任務,通過操作材料,不斷探索和嘗試解決問題,進行遊戲。遊戲的整個過程是幼兒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這個過程,幼兒主動建構自己的經驗和知識,逐漸形成自己的認知結構和思維繫統。

課程的每套操作材料,不僅色彩豔麗而且操作性極強。這些材料既能很快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幼兒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認知水平也在不斷調整、提高,通過各階段的遊戲課程,幼兒能體會成就感,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從而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慾望。

在教學過程中,我感到首先要讓孩子們感興趣。我注意激發孩子們參與思維遊戲的興趣,根據孩子的喜好,編制了讓孩子朗朗上口的兒歌:“啦啦啦,啦啦啦,我是思維遊戲的小行家,思維遊戲伴我成長,我是思維遊戲的小行家”,孩子們和着歌聲集中了注意力,並在愉快的情緒中開始,他們喜歡的思維遊戲。

在孩子們興致很高的前提下,我有意培養他們的各種良好的習慣。每次開新遊戲盒時,專門爲孩子們開設一節開盒收盒整理遊戲盒的活動,讓孩子從第一次活動開始就自己學習收拾自己的學具,培養他們收拾整理的自理能力和良好的操作習慣,也讓每次思維遊戲能安排得更加緊湊,有條不絮。

給孩子自由創新的空間

針對“思維遊戲特色課程”強調幼兒自主活動、主動探索,並且獲取知識技能的同時情感得到昇華的課程特點。我教學時鼓勵幼兒採用不同的方法,並接納幼兒的不同的創造結果,從不同角度隨時給予肯定、鼓勵,使他們勇於克服困難,大膽表現。

我總認爲,應該給孩子們一個自由發揮的空間,使他們的創造潛能得以充分發揮。只要給幼兒創造自由的空間,鼓勵幼兒推陳出新,超越自己,超越同伴,幼兒的創新能力就會不斷提高,同時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動手操作能力也會得到提高,其實,這也是在培養幼兒勇於創新的習慣。

如何養成好習慣 第2張

提高幼兒的合作能力

幼兒園生活以集體生活爲主,孩子們在一起學習、遊戲、活動的機會是很多。“幼兒思維遊戲特色課程”依據幼兒園生活活動的特點,通過遊戲中角色分配,相互配合,使幼兒明白了,只有相互合作,才能開展遊戲,才能使變得有聲有色。如《商業街》這一主題,幼兒在建構商業街的基礎上,通過協商分配角色(營業員、顧客等),遊戲才能開展得有聲有色。

在遊戲的過程中,幼兒學會了謙讓,掌握了合作的方法。在合作中,他們形成了自信,成爲學習的主人。

在未來社會中,只有能與人合作的人,才能獲得生存空間;只有善於合作的人,才能贏得發展。結合“思維遊戲特色課程”在很多單元內容中,我都非常注意培養孩子們團結協作的精神,並且盡力將這種精神融入他們的日常行爲中,以求使孩子們養成一種做事團結協作的習慣。

思維遊戲課程讓老師也有提高

通過“思維遊戲特色課程”的教學,使作爲老師的我也受益匪淺。思維遊戲從觀察、記憶、理解、比較、歸類、解決問題等各個方面以遊戲化的形式對孩子進行培養教育,在引導孩子發展的同時,我也感覺自己也得到了相應的提高,思維也更加嚴謹。

思維遊戲教會了我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思維遊戲更教會了我如何觀察每一個孩子的細微動作與變化,讓我更瞭解我的孩子們,我和孩子們走得更近。

每次的思維遊戲在音樂聲中開始,在孩子們的歡笑聲中結束,作爲老師的我,和孩子們的遊戲互動中不僅得到不斷的充實,而且也隨課程養成了更好的思維習慣。

如何養成好習慣2

1、代幣法的運用

你用孩子的正面行爲來換取得分,再把這個得分應用到“兌換看動畫片的時間”,這是一種獎勵,並且獎勵的“標的”是你不太想讓孩子做、至少是想要限制她做的事情。這就好比,你獎給她東西,但是你又不是心甘情願地給人家。孩子也彆扭、你也糾結。

如果你獎勵的是“媽媽帶你去圖書館的次數”、或者是“媽媽給你買書”,這就沒有問題了,因爲買書和去圖書館都是“越多越好”的行爲。因此,建議微調此方法,把獎勵的“標的物”換一換。

你使用的方法,叫做“代幣法”,其本質是用獎勵的方式來強化你所期望的行爲。

如何養成好習慣 第3張

在具體執行中有這麼幾點原則:

第一,要提“明確的行爲要求”。

把你需要引導孩子形成的好習慣的所對應的正面行爲明確下來,對孩子提出的要求一定要非常具體,她能夠一聽就明白,並易於執行,切記不要提寬泛的要求。

例如,“上課的時候,請你眼睛看着老師、耳朵聽老師的話、腦袋想着老師講的內容”,這就是一個可以執行的.要求;但是如果你說,“你要認真聽課”,這就不是一個“明確的要求”。

第二,明確孩子的行爲跟積分對應的規則。

例如每出現一次什麼行爲就積一分,累計積到多少分的時候可以兌換一個什麼東西。

避免讓孩子兌換你想要限制她做的事情,例如兌換玩具、兌換看電視的機會、兌換打遊戲的時間,這些事情都是不利於管理孩子的時間、不利於形成孩子的習慣的。

可以換成“跟孩子共處的特殊時間”,例如積分累計到10分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去一次博物館、少年宮,或者是買一本書。

第三,代幣法只能適用於培養和強化生活中的行爲習慣,不適宜廣泛使用。且超過6歲的孩子,不建議再使用代幣法。

外部刺激削弱和損耗內部動機。如果我們想要孩子主動、自發、持久地做事情,最好的方法是去調動他的內部動機。而我們對孩子的行爲進行獎勵,恰恰是一種外部刺激。

例如,有些人喜歡畫畫、彈琴,甚至能到廢寢忘食的地步,這一定不是有一個外部獎勵在等着他,這一定是因爲在他的內部有極強的興趣和動機。他是自發地去畫畫、彈琴。“誰都攔不住”的狀態一定是來源於內部動機。

所以獎勵要慎用。

對於兩歲半到六歲的孩子,培養行爲習慣,之所以可以用代幣法,而且是謹慎地使用代幣法,那是因爲我們的目的僅僅是要讓“把行爲變成習慣”。例如,刷牙、洗臉、早起、疊被子、歸位,這些都可以使用。

但在這個過程中,最好也能同步引導孩子認識到習慣之美,激發孩子真心願意做這些事情的好動機。

諸如學習、聽講、練舞蹈這些事情,則不建議使用代幣法。因爲我們讓孩子做這些事的背後真正目標,是希望孩子因爲“愛學習”而“認真聽講”、因爲“愛舞蹈”而主動練習。而“愛學習”、“愛舞蹈”是興趣、動機、熱情、情緒這些層面的問題,並不僅僅是“習慣”層面的問題。

2、關於“獎勵”這種管教手段的運用和危害

如果家長習慣獎勵孩子,會讓孩子過分關注外部獎勵,而忽略做事情本身給他帶來的樂趣和成就感。孩子的關注點只是在他想要的那個外部獎勵上,因此他內部的動機就會受到損耗。

有一個非常經典的案例:

有一位老人,她家門口有一片很漂亮的草坪。有幾個小朋友每天放了學就去草坪上踩,把草坪弄得很髒。然後這個老人就想了一個辦法,她出去跟那羣孩子講,“謝謝你們每天都到我的花園裏面來玩兒,你們玩得開心我也很高興,以後你們每來一次,我就給你們1美金,請你們常來。”孩子們一聽很開心,因爲有錢拿了。

然後,他們就每天都準時來,老人也履行自己的承諾,每來給他們1美金,他們就很開心地走了,第二天又繼續來。

五天之後,老人跟孩子們說:“對不起,我最近經濟緊張,所以我沒辦法再給你們1美金了。你們以後每次來,我只能給你們10美分。”孩子們聽了有點失望,但是因爲還是有錢拿,所以還是會來,但是明顯不如以前興致高漲了。

又過了三天,老人跟他們說,“真是太抱歉了,我現在很窮,以後你們再來我也不能給你們錢了。”結果這羣孩子覺得“太沒意思了,現在都不給我們錢了,那我們就不到你這裏來玩兒了”,然後孩子就離開了,以後就真的再也沒有來過。

所以這位老人就是用她自己的智慧,解決了孩子們踩髒她家草坪的問題。

從這個故事就不難看出,外部的獎勵會削弱和損耗內部的動機。

原本孩子們在這裏玩兒是覺得好玩兒,是出於內在的興趣(內部動機),在沒有任何獎勵的情況下,他們玩得很開心。但是一旦外部獎勵開始介入,事情就一步步演變到了孩子們再也不想在草坪上玩兒。

3、關於孩子的時間管理問題

你的提問中還反映了一些問題。你女兒的這些行爲是碎片化的、散點式的、沒有系統地形成“規矩”。

比如她看電視這件事情,其實這裏折射出來的問題是:孩子的時間沒有被有效地管理起來。

所以你看,從短期效果看,代幣法貌似確實不錯,能夠一定程度鞏固孩子的行爲,但長期來看,並不利於建立孩子的時間管理習慣、發展她的自律性。

你列舉的這些行爲,其實對應好幾個問題。

看電視,反應的是時間管理的問題;

刷牙洗臉時磨蹭、上課遲到,是孩子時間觀念的問題,可能在她的意識裏還沒有建立起時間概念,也沒有意識到“遲到”對她的影響是什麼;

關於作業、練舞蹈、上課舉手等等,是她對自己學習的認知和定位,對學習是否重視、是否能夠自我負責的問題。

所以,我建議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來解決,不要眉毛鬍子一把抓。最後的結果很可能是什麼都想抓、什麼都抓不好。因爲如果給孩子提一大堆要求,她會很混亂。這就好比,如果有人一下子給你提10個要求,相信你也很難落實,而且很可能一開始你的心理防線就崩潰了。

關於看電視,她可能並沒有意識到“時間是需要被管理的”,她沒有建立起這個意識,那我們就先從這個問題入手來解決。

如何養成好習慣 第4張

如何解決?邀請孩子來進行開放式的頭腦風暴討論。

第一,要幫助孩子建立概念,“我們的時間是需要被管理的,不是你想怎麼用就怎麼用的”,而這個問題其實所有人都會面臨,這樣就不會給孩子造成一種“只是針對她”的感受。可以從孩子喜歡的玩耍這個事情入手來聊,讓她意識到,如果她能把她的時間管理起來的話,她有更多的時間玩一點。

第二,要讓孩子認識到:時間是她自己的,她有權利支配她的時間,她也有責任把她的時間給管理起來。

第三,要傳遞支持給孩子,“媽媽會幫助你一起來管理時間,我們共同探討方案,如果你能夠按照這個方案把你的時間管起來,你會體會到很多好處,例如你會發現玩的時間變多了,你會發現媽媽不再像以前那樣催你啦”。

第四,讓她意識到管理時間的必要性和好處之後,跟她一起畫“時間地圖”。

#“我們每天放學回來,到睡覺之前,一共有幾個小時的時間。在這期間,我們需要做哪些事情,把它們羅列出來,然後再排優先級,哪些事是必須要做的,哪些事是可以選擇性做的、隔天做的。排好優先級之後,就可以給它們分配時間了。”分配時間的過程,可以用繪畫的方式來把“時間地圖”畫出來。#

以上的過程,均是孩子親身體驗和參與的。孩子是在體驗中學習的,並且孩子都是重承諾的。因此,邀請孩子參與討論、由孩子親自制定方案,這是幫助孩子養成時間管理意識和習慣的核心。

你還可以設計一個小儀式(孩子都是喜歡輕微儀式感的),取得她的承諾“我會按照時間地圖,執行我的每日慣例活動。”接下來就是執行了。

執行我們另外找時間再說,這個問題花了很長的時間了,那就先解答到這裏。

總之,要照顧我們長期的養育目標,把短期的效果淡化、淡化、再淡化。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