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人的身心發展

人的身心發展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6.9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人的身心發展,所謂身體的發展,指機體正常發育和體質的增強。所謂心理的發展,是指認識能力和個性特徵的發展。那麼身心發展有什麼特徵和規律呢?下面一起看看人的身心發展是怎樣的。

人的身心發展1

人的身心發展是指人的體力和腦力的協調發展。

包括生理和心理兩個方面的發展。所謂身體的發展,指機體正常發育和體質的增強。機體發育正常使體質增強,而體質的增強又有助於機體的健全發育,兩者互爲作用。所謂心理的發展,是指認識能力和個性特徵的發展。

人的身心發展

認識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思維等;個性包括需要、興趣、情感、意志等。這兩者也是密不可分的。認識的發展,促進人的個性的形成與發展;個性的發展,促使人在按照自己的意向實踐活動中加深自己的認識。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三大因素:一是先天遺傳因素,即生物因素;二是後天的環境因素,即自然因素;三是教育因素,即社會因素。

人的身心發展 第2張

這三個因素在人的身心發展不同階段發生着不同的影響。遺傳因素爲人的身心發展提供了物質前提;環境因素對人的身心發展起到了決定性作用;教育因素在人的身心發展中起主導作用。

人的身心發展2

個體的人千差萬別,但在人性上具有共同性。人性是人區別於其他動物的類特性。人性雖然是個體人的共同性,但沒有抽象的人性,人性都需要體現在每一個個體身上。離開了個體,人性缺乏載體,也就無從體現。

在共同性上,人性包括自然性和社會性。自然性是人作爲生命有機體的自然本能,是人與生俱來的生理和心理特點與功能;社會性是人作爲社會的產物,在人與人、人與社會的交往中後天形成的各種社會品質。

主要表現爲人的思想、意識、品德、社會適應能力、社會化水平等。自然性與社會性密切聯繫。沒有自然性,社會性發展就缺少生物基礎;沒有社會性,人的自然性就等同於動物的本能。

人的身心發展 第3張

自然性與社會性都是作爲人性的一個方面而存在的,它們相互交叉、相互制約,共同構成人性的整體。人性的共同性體現在個體上,則是人的生理與心理。所以,人的發展,就個體而言,包括身體和心理兩個方面。身體的發展指向個體身體素質的發展和生理機能的完善。

心理的發展指向個體認知、情感、意志、個性方面的發展和完善。雖然個體發展可以分爲身體、心理兩個方面,但它們又是相互交織的有機整體。從過程來看,發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起點是一個人的出生,終點是生命的結束。

發展是一個人從出生到生命結束身心所發生的一切變化。學校教育通常把發展的主體定位爲青少年,把人的發展理解爲一個身心發育不斷走向成熟的過程。如此理解,發展只是人生某一階段中侷限於學校教育的事情。

綜合個體發展的內容和過程,教育學視域中的個體發展,是指個體隨着年齡的增長,身心各自內部及其整體性結構所發生的不斷變化的過程,尤其指學校教育階段,個體身體成長、心理成熟的過程。

人的'身心發展的特徵,主要表現爲順序性、階段性、差異性、不平衡性和互補性。教育必須遵循人的身心發展的規律,與身心發展相適應,並能夠有效促進身心發展,這是教育的基本規律之一。

人的身心發展 第4張

大自然是有順序的,個體的身心發展作爲生命的自然成長,也是有順序的,而且這種順序是不可逆的。例如,身體的發展由頭部、軀幹向四肢發展,由中心向邊緣發展,由骨骼向肌肉發展。心理機能的發展遵循從簡單到複雜、從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順序。

例如,從無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從機械記憶到意義記憶,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從喜怒哀樂等情緒到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情感。這種順序是自然發生的,是不可改變的。外部的力量,只能加快發展速度,但不能改變發展的順序。

人的發展的順序性,決定教育不能超越相應的發展階段。拔苗助長的教育,違目了身心發展的順序性。人的身心發展的順序性並不意味着教育只能尾隨在身心成熟之後亦步亦趨。

人的身心發展是一個持續終身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既有量的積累,也有質的變化。量的積累達到一定階段,產生質的變化,使身心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階段性特徵是身心發展的年齡特徵,是個體在身心發展的某個階段所表現出來的典型的、一般的、本質的特徵。

人的身心發展 第5張

這些特徵不是該階段某個人所特有的,而是普遍的、總體的特徵,是該階段人所共有的,反映這一年齡階段的人典型的、一般的、本質的特徵,是區別於其他年齡階段的特徵。處於身心發展的不同階段,個體發展的速度和側重點不同,面臨的矛盾和發展任務也不同。

人的身心發展的階段性,要求教育必須根據每個階段身心發展的不同特徵,制訂不同的教育目標,選擇不同的教育內容,採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施以符合該階段年齡特徵的教育。教育不能“凌節而施”,把小學生當作中學生對待,把兒童當作成人對待。

因爲他們的身心發展階段不同,心智發展水平和對事物的認知理解也有差異。中學生能夠理解的,小學生不一定能夠理解;成人能夠理解的,兒童不一定能夠理解。因此,在教育中,要把兒童當作兒童,而不能當成“小大人”。

身心發展的差異性,是指每個個體都是一個獨特的生命體,其身心發展的狀況具有獨特性,構成了人與人之間身心發展的差異性。人的發展的差異性,既有羣體層面的差異,也有個體層面的差異。就羣體層面而言,不同文化背景、不同階層、不同性別的兒童,其身心發展具有差異性。

人的身心發展 第6張

就個體層面而言,差異性是其根本特性。如同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也不會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性,既來自生理的遺傳,也來自後天的影響與教育。即便是雙胞胎,因後天生活環境和教育的不同,在興趣、愛好、個性發展上也會表現出一定的差異性。

按照人的身心發展的差異性,教育就是要適合每個人的個性特長,做到因材施教、長善救失,最大限度地促進每個人的發展。身心發展的差異性,反對把人看作抽象的人,實施劃一性教育。身心發展的差異性,意味着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特個體,教育要適合每個人的發展,打造適合每個人的個性化教育,“使人成爲他自己,“變成他自己”。

所謂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性,是指身心發展速度不平衡,有時快,有時慢。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性,有多個方面的體現。第一,就身心發展的總體而言,發展的進程不是勻速的,在不同階段出現高峯期,如幼兒期、兒童期、青春期是身心不同方面發展的高峯期。

第二,身心發展的不同方面,發展的速度是不均衡的。有的在早期發展速度較快,後期則較慢,如神經系統的發展就是先快後慢;有的是早期發展較慢,後期則發展較快,如生殖系統的發展就是先慢後快。在心理髮展方面,感知系統最先發展,思維繫統次之,最後得到發展的是高級情感系統。

人的身心發展 第7張

第三,身心同一方面的發展,在不同的年齡階段,速度是不均衡的。例如,就身高而言,人生有兩個高峯,一個是出生後的第一年,另一個是青春發育期,這兩個階段身高增長的速度遠遠快於其他階段。

人的身心發展儘管可以分爲身、心兩個方面,身心內部還可分爲各自更多的要素,但這些要素組成的是一個有機的統一體,當其中一個要素缺失或不完善時,其他要素可以發揮補充作用,從而形成一個互補的整體。人的身心發展的互補性,主要表現爲身體機能和心理的互補。

人區別於動物,就在於人能夠有意識地支配自己的生命活動。當一個人身體某方面機能受損後,可以通過意識和精神力量的調節,確立堅強的意志,克服身體的缺陷,創造完美的人生,身殘志堅的人往往就是如此。

相反,一個人的精神承受能力太弱,或者缺乏堅強的意志,即便是身體健全,遇到困難也可能意志消沉、精神萎靡。可見,心理是身心發展的動力調節系統,既可能發揮積極的作用,彌補身體的缺失,也可能使人走向消沉,降低一個人的發展成就。

人的身心發展 第8張

關鍵是怎樣激發心理髮展的動力,發揮其對身心發展的積極調動作用。例如,盲人的聽覺、觸覺通常比普通人更爲發達,就是通過發達的聽覺和觸覺彌補視覺的不足,從而達到與生活環境的協調,滿足其生活的要求。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