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教育 > 孩子做錯事屢教不改怎麼辦

孩子做錯事屢教不改怎麼辦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做錯事屢教不改怎麼辦,對於父母來說,教育孩子過程中做頭疼的事莫過於孩子反覆犯錯。真不知道熊孩子是沒聽懂教導還是故意的“知錯不改”,這也成了許多寶媽的心病,下面一起來看看孩子做錯事屢教不改怎麼辦。

孩子做錯事屢教不改怎麼辦1

1、關注錯誤背後未說出的話

很多時候,孩子犯錯往往只是表象。特別是當你的孩子重複犯錯、屢教不改的時候。父母就有必要去理解,孩子是否在通過“犯錯”吸引你的關注?

是不是你對孩子的關注太少了,還是孩子近期的外部環境有變化,抑或孩子遇到了什麼困難。

2、批評要有理有據

重點在於引導糾正,不要聚焦在錯誤上,要顧及孩子的自尊心,不能爆粗口。有些家長一急一生氣,不由分說直接教訓一頓,孩子這時候是抗拒的,心理層面並不接受這樣的批評。

批評不能帶罵,尺度把握不好容易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而且這種記憶會伴隨到孩子成年後的很長一段時間。

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理解能力和判斷能力有限,不能像對成人一樣“講道理”,要運用孩子能理解的'語言方式去解釋。

遇到孩子的問題就發愁,不知道該如何解決,只會去呵斥孩子,但是這樣孩子抵抗只會更嚴重,在瞭解到高途美好家庭的課程後,知道了怎樣正確處理孩子成長中問題。才發現自己之前的做法是多麼錯誤,還耽誤了孩子的成長。

孩子做錯事屢教不改怎麼辦
  

3、日常生活中,應該多給孩子一些鼓勵

不能全盤否認,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讓他們從思想上覺得我可以做的更好,而不是在心裏形成一個我不行,我很差,很糟糕的狀態!這樣才能讓孩子敢於從自身找問題,找出不足,做出改變,從而向你預期的目標靠近。

4、經過批評之後,要注意觀察孩子接下來的行爲和情緒

如果孩子接受了批評並且糾正了錯誤,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讓孩子表現得更好;如果孩子被批評之後情緒低落。

要及時瞭解孩子的.心理和思想,消除彼此的誤會,只有讓孩子愉快地接受批評了,纔會自願地去反省錯誤糾正錯誤。

5、要讓孩子自己承擔那個錯誤導致的自然而然的責任

比如打了別人或者弄疼了別人需要說對不起;在學校違反了規矩聽憑學校規章制度的懲罰等。

總之要在錯誤發生後,喊停那個錯誤的行爲,簡單明瞭指出發生了什麼,並引導孩子去領受那個錯誤的後果一些事情的後果孩子可能無法獨自承擔,那麼大人在第一時間代爲處理,或者一起分擔,但事後仍然需要陪孩子一起進行總結。

孩子做錯事屢教不改怎麼辦2

01避免對孩子吼叫,懲罰容易引起對抗

當孩子一再犯錯,屢教不改時,父母的耐心也到了極限。

特別容易出現數落、大吼大叫、責罰、打罵等情緒失控的行爲。

懲罰有沒有用?短時間是有用的,孩子可能就不吭聲了,不敢反駁。

但是,父母的話基本會從孩子的左耳進,右耳出,轉個身,孩子就忘記得一乾二淨了。

即便是打,也是痛過了,還會繼續再犯。

記得一個朋友分享過他小時候的事:

他小學的時候,那會剛興起網吧,很多男生會去網吧玩遊戲,他也不例外。

那時,家裏很窮,沒錢去網吧玩遊戲,他就把家裏的鍋碗瓢盆等,能典當的,全部拿去典當了,換錢去玩遊戲。

甚至還逃課去玩,三更半夜都不回家,被父母知道後,一開始罵他,沒用,後來甚至去網吧綁着他來打。

他說,那時根本不怕父母打,他們打完,他休養幾天,繼續重操舊業。

他現在回憶說,其實父母的.打罵真的沒用,後來讓他“浪子回頭”的是,有一次父母平心靜氣地跟他掏心窩地交談。

所以,父母對待孩子犯錯時,吼叫、懲罰都沒用,只會引起孩子的反抗。

孩子做錯事屢教不改怎麼辦 第2張
  

02親子溝通前,父母要調整心態

父母們可能會說,道理我懂,可是,面對孩子那不爭氣的樣子,那火氣實在是忍不住。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人在生氣時,智商爲0。”

當然,這句話不僅是調侃,也是有科學根據的。

簡單來說,就是人生氣時,大腦會分泌一些激素,導致大腦無法理性思考。

所以,帶着情緒溝通,往往是要失敗的。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面對孩子屢次犯錯時,父母如果要找孩子溝通,必須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深呼吸,給自己一些心理暗示:

“我要冷靜,不能吼叫、責罵。”

“我要盡力接納和傾聽孩子。”

“我要從孩子身上得到更多的信息和感受”

“我要理解孩子,與孩子一起討論解決問題的辦法”

當父母能做到心平氣和、在溝通時認真傾聽孩子、尊重孩子,那麼問題纔有辦法得到解決。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03 學會三招,解決孩子“屢教不改”

當父母調整好了心態,做好了與孩子平心靜氣地溝通時,可用這三種方法與孩子一起溝通和解決問題。

以下以孩子起牀困難爲例。

1、討論雙方的感受和需求

第一步,談談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父母說:“我覺得,早上喊你起牀,你還沒睡夠,讓你起牀上學,對你來說很不容易。”

孩子說:“對啊,我好想繼續睡覺。”

第二步,說出父母的感受和需求。

父母說:“但是,你太晚起牀的話,爲了送你上學,我上班會遲到,我會感到很煩躁。”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2、頭腦風暴,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父母說:“那我們一起想一想,有沒有什麼辦法,我們都能接受的?”

現在,用筆把所有的想法都記下來。說的時候,不能對提出來的想法做評論,直到寫完後再討論。

列出來的辦法可能有:

“晚上早半個小時睡覺”

“早上的鬧鐘調早10分鐘醒”

“讓奶奶送你上學”

“晚上睡前把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放在牀頭”

“不刷牙,直接起牀去上學”

3、找出辦法,付諸行動,跟蹤執行

把所有討論出來的想法進行篩選,挑出哪些建議大家可以接受,哪些不可以接受,哪些要付諸行動的。

孩子可能會去掉“由奶奶接送”。

父母可能會去掉“不刷牙,直接起牀去上學”

最後,可能會留下“晚上早半個小時睡覺”“早上的鬧鐘調早10分鐘醒”。

找出了辦法後,要付諸行動,還要跟蹤執行。

父母跟孩子一起確定晚上睡覺的時間,調好提醒的鬧鐘,時間到了就睡覺。

早上把原來的起牀鬧鐘調早10分鐘。

孩子做錯事屢教不改怎麼辦3

當孩子犯錯,究竟如何做才更合適?

原則有三個

第一,要讓孩子自己承擔那個錯誤導致的自然而然的責任。

比如弄髒了地面就要打掃;弄壞了東西,就要試着修復或賠償;打了別人或者弄疼了別人需要說對不起;在學校違反了規矩聽憑學校規章制度的懲罰等。

總之要在錯誤發生後,喊停那個錯誤的行爲,簡單明瞭指出發生了什麼,並引導孩子去領受那個錯誤的後果

一些事情的後果孩子可能無法獨自承擔,那麼大人在第一時間代爲處理,或者一起分擔,但事後仍然需要陪孩子一起進行總結。

第二,要幫孩子從錯誤中獲益。

即試着把孩子的行爲導向一個良好的、起碼不那麼糟糕的動機,使孩子好的意願被強化。

比如,面對一個損壞了別人東西的小孩,你可以說:“你愛玩沒有錯,只是沒掌握好分寸,你現在需要怎麼做,以後最好怎麼做……”

而不是說,“你總是毛手毛腳的!”“你就知道給我闖禍!”當孩子有了改變,及時鼓勵,強化孩子好的行爲。

第三,關注錯誤背後未說出的話。

很多時候,孩子犯錯往往只是表象。特別是當你的孩子重複犯錯、屢教不改的時候。

父母就有必要去理解,孩子是否在通過“犯錯”吸引你的關注?是不是你對孩子的關注太少了,還是孩子近期的外部環境有變化,抑或孩子遇到了什麼困難。

父母需給孩子一個空間,讓他們慢慢地說清楚那麼讓父母勞神費解的問題。

孩子做錯事屢教不改怎麼辦 第3張
  

知道了這些原則之後,家長們還應該瞭解當孩子犯錯時,什麼樣的懲罰方式才最有效、孩子最易接受呢?

1、事先把合理的懲罰後果告訴孩子

對於孩子的不良行爲給予一定的處罰,能夠使孩子明白行爲和後果的關係,同時也可以教會他什麼是責任--承擔這個後果就是他的責任。著名教育專家蒙謹認爲,如果父母決定使用這種處罰方式,那麼最好事先向孩子解釋清楚後果將是什麼,給孩子一個明確的警告。

然而,有時我們對孩子的行爲並不能先知先覺,那該怎麼辦呢?合理的反應是,看到孩子有了不好的行爲,父母就必須針對這個行爲想出一個適度的處罰結果,然後馬上執行,決不能緩行。

2、失去某些特別待遇

你的`孩子是否有他最喜歡的一些特別待遇呢?比如看哪一個動畫片,玩某個玩具,或者想晚上9點上牀睡覺而不是8點半?如果有,一旦你的孩子有了不好的行爲,你可以剝奪他這個特權。但是,父母一定要慎重,不要一次剝奪太多,時間過長。

3、事不過三

如果想讓孩子事先認識到一個重大的必須承擔的後果,比如得不到他最喜歡的玩具,失去他的最愛,那麼“事不過三”處罰方式的效果就會更好。

也有人嘗試過對於3到6歲的孩子有效方式是:在一張紙上畫3個笑臉,然後把它貼在牆上顯眼的地方或者其他孩子能夠經常看見的地方。當孩子有了一次不好的行爲,就在一個笑臉上畫個'X',並且在下面寫明他的不良行爲是什麼。如果所有的笑臉上都畫了叉,那麼孩子就會失去他的一個最愛。一些父母嘗試這種做法後,驚奇地發現在笑臉上畫叉,對孩子來說效果太強大了。

4、對於好的行爲有所獎勵

對於某些孩子來說,如果父母使他有一種不能得到獎勵的壓力,他就能夠約束一下自己的行爲了。

也可以把獎勵方法和畫3個笑臉的方法結合起來:先把一些獎勵品放在盒子裏,如果一天下來三個笑臉全都被畫了叉,就拿走一個獎勵品。目的是讓孩子有一種渴望,期望自己一天的行爲使所有獎勵品都完整無缺。

總而言之,無論父母選擇哪種獎勵方法,都必須確保獎勵的物品適宜孩子的年齡,而且能夠足夠吸引孩子約束自己的行爲。最重要的一點是,在給孩子獎品的時候,不要忘記表揚他的好的行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因此,當孩子犯錯誤時,父母應該及時予以糾正,幫助孩子正確、健康的成長。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