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美食 > 食物教學設計

食物教學設計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7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佈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你知道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食物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食物教學設計

食物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下冊科學《食品包裝上的信息》

設計理念:

食品安全關係到每個孩子一生的健康、幸福。科學學習生活是爲了讓學習者生活得更有質量。本課是非常具有生活意義的一課,在設計本課時,我竭力體現“從生活中尋求科學,用科學來服務生活”這一理念。圍繞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研究信息—應用信息的流程展開,提高學生們蒐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鼓勵學生用心地親身經歷,學會科學購物,抵制假冒僞劣食品,拓展延伸探討食品安全問題,切實用科學的方法指導學生的生活,很好地發揮科學課真正的教育價值,使科學教學“以學生爲本”的理念得以真正體現。教材分析:

《食品包裝上的信息》是教科版《科學》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最後一課的內容。教材由3個活動組成,一是觀察食品包裝袋或包裝盒;二是比較幾種食品的保質期;三是調查瞭解食品的配料。本節課的目的就是引導學生觀察常見的食品包裝,知道食品包裝上的主要信息,學會分析食品的保質期,能正確選擇食品。同時,通過觀察與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蒐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食物》這一單元前面的學習,已掌握了觀察、研究食物的方法,能在教師的引導下較深入地思考和分析問題。

教學目標:

1、知道我們可以從食品包裝中獲取很多有關食品的信息;能根據食品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等信息,解釋影響保質期長短的原因。

2、經歷收集、整理食品包裝上信息的活動過程,獲得收集信息、整理分析信息的方法和能力的鍛鍊。

3、在探究保質期影響的原因的過程中,養成關注食品信息,科學購物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收集、整理信息。

難點:探究影響保質期長短的因素。

教學準備:

教師:小洋人鮮果乳飲料、上好佳玉米卷、康師傅紅燒牛肉麪、火腿腸、豬肉脯、口香糖、新鮮豆腐、麪包、老爸豆腐乾、牛奶餅乾、罐裝旺仔牛奶、紙裝旺仔牛奶。

學生(12-13份):豆腐乾、鮮豆腐、罐裝旺仔牛奶、紙裝旺仔牛奶;科學記錄單。

一、創設情景,引入課題:

1、創設購物情景

看,今天老師家的“百貨超市”開張了,哪位同學願意光顧我的超市來買東西?(指名一學生來買)

我們來看看他買了哪些食品?(教師讓學生說這位學生買的食品)生可能會說:我買了旺仔牛奶。

師:你從哪裏知道的?

生:在包裝的正面能看到這個名稱。

師:嗯,這個我也很喜歡,到時候別忘了和老師一起分享!

2、引入課題

你在這個食品包裝上找到了食品的名稱,除此以外,包裝上還有很多信息。學會看食品包裝上的信息也是一門學問。今天我們一起來探究食品包裝上的息。

3、出示課題:食品包裝上的信息

(設計意圖:購物情景的創設激發了學生的研究興趣,使教師對學生的生活經驗有一定的瞭解,從而動態生成教學。同時這讓學生會感受到科學就在我們身邊,爲接下來的探究活動做了鋪墊。)

二、觀察食品包裝上的信息

(一)、收集信息

1、觀察食品包裝袋或包裝盒

(1)觀察活動:師:請同學們一起觀察食品都有哪幾種包裝?

(2)思考並討論:A、食品爲什麼會有這麼多種不同的包裝呢?需要避光的食物,包裝一般是不透明的;怕磕碰的食物,包裝大多比較硬實;肉制食品多爲真空包裝……

B、師:我們從食品包裝袋上能獲得哪些信息呢?食品的名稱、配料、營養成分、生產日期、保質期、儲存要求、食用方法、生產廠家……

C、一般的包裝袋上有哪幾類信息呢?板書:食品名稱、食品的配料和保質期……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是本課的一個教學重點,旨在引領學生通過觀察活動,學會如何才能獲取更多信息。因此,通過小組合作,既進行小組內的信息尋找比賽,也進行小組間的比賽,這樣既可以節省課堂時間,也讓學生學習的興趣高漲。)(如果學生真的沒有觀察到包裝上的小缺口,教師則在實物投影儀上出示老爸豆腐乾包裝)

教師指着缺口問:這是什麼?這個小缺口有什麼用呢?

學生回答。

師:是的,當我們沒帶剪刀時,有些包裝不容易打開,而這小缺口就像我們隨身帶着的剪刀,讓我們很方便地打開。

(設計意圖:小缺口的發現,並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觀察的到,對於學生來說,可能有些困難。所以,在教學設計中,教師應做好充分的預設,利用實物投影儀,將學生的注意力從花花綠綠的包裝袋上集中到這一細微之處,關注到小缺口,從而使學生明白細緻觀察的重要性。)

(二)、調查瞭解食品的配料

師:老師這裏有一包牛奶餅乾,同學們一起來看看它的配料表。

1、找出表中你熟悉的配料名稱,想想它們在食品中所起的作用是什麼?

2、找出表中你不熟悉的配料名稱,調查它們在食品中所起的作用。

3、從食品包裝上了解到的這些信息,對我們選擇食品有什麼意義?(瞭解食物的配料是爲了有目的地選擇食物。)

(三)、研究生產日期和保質期

師:現在,哪個同學能找到你手中食品的生日期和保質期?(學生回答)

師:那你知道你手中的食品現在還能食用嗎?(學生回答)

(1)觀察保質期最短和最長的兩種食品

思考:剛纔我們觀察到了這些食品的保質期有長有短,那麼誰知道保質期的長短與什麼有關係呢?(學生回答)

A、比較兩種食品的特點,看看是不是根據食品的特點來確定保質期長短的。

B、比較兩種食品的包裝和保存方法,看看不同的包裝方法和保存方法是否也在影響保質期的長短。

C、比較兩種食品的用料,看看是否有影響保質期的因素。

小結:保質期長的,食品添加劑多;保質期短的,食品添加劑少或者不含,儘量少吃含有食品添加劑的食品。好的食品能給我們增加營養,但是問題食物卻嚴重威脅我們的健康。

(設計意圖:在這個活動基礎上,通過同學們彼此交流和補充,使學生知道配料中的成分都有一定的作用,認識到部分食品添加劑可能對人體有害,並建議同學們課後通過查閱資料等多種方式,對推測食品配料的作用查找實證,使學生對學

科學趣味盎然。)

四、應用生活,關注科學。

1.你知道這些標誌嗎?

2.什麼是三無食品?什麼是垃圾食品?

3.出示:(文字、圖片資料)

看了這些新聞、資料,你有什麼感受?

小結:你想對小攤前購物、吃食品的同學說什麼?

3、總結:不健康的飲食行爲是健康的大敵,我們要靠毅力去消滅它們!現在我們能“慧眼識真假”,希望同學們做到言行一致,做一個精明的消費者,科學購物,拒絕對我們身體沒好處的垃圾食品。最後送同學們一句話:“選健康食品,保健康生活!”教學反思

《食物包裝上的信息》是教科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最後一課。整節課由三個環節組成。旨在教會學生科學地觀察食品包裝,並從中獲取一定信息,從而從安全、健康的角度去選擇食物。

要上好本課,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課件,二是各種各樣的食品包裝。先說課件,由於本課設計到的信息量比較大,比如說各種添加劑的作用及弊端、各種食品的配料等等,這些都需要通過課件來生動的展示。其次是各種各樣的食品包裝。如今的食品包裝五花八門,到底帶什麼好?要給每個小組帶同樣的食物包裝還是不同的食物包裝?這兩個問題是我上課之前考慮的最多的。包裝必須是有可比性的,必須是有代表性的,根據這兩個想法,最後我選擇了旺仔牛奶罐裝、旺仔牛奶盒裝、光明鮮奶及幹調製品、好吃點餅乾。又考慮到小組彙報結果能夠得到其他小組的認同,方便全班探討,我決定各小組採用我精心準備的食品包裝。從而,更好地深入探討影響食物保質期的因素有哪些。

進行這節課的教授時,我注意到從生活入手,先讓學生準備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最喜歡吃的食物或包裝袋。從而,發現學生在平日裏選擇食物時大多注重食物的口感、味道、及花樣。學生還可以從自己帶的包裝上獲取很多信息。在研究食物的配料過程中,從熟悉配料與不熟悉配料中,多次引用到生活中的實例,收效頗好。學生對食品本身就存在着較高的熱情,這樣一來,孩子們顯得有話可說,每個小組都認真地觀察,積極地探討。讓我認識到,在教學中抓住學生的興趣是多麼重要的事情。

科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讓我們用所學的科學知識去創造更美好、更健康的生活!

食物教學設計2

一、教學內容與任務分析

本節內容選自教科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四課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課標中的要求是瞭解人類需要哪些營養及其來源,懂得營養全面合理的重要性。本課內容依次是觀察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比較生熟玉米和肉、閱讀資料瞭解食物生吃和熟吃的原因。深入研究了食物煮熟變化的過程和現象,同時也是對科學實驗和觀察技巧的進一步鞏固,在教材中佔重要地位。

二、學習者分析

小學四年級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掌握了觀察的基本方法,他們對食物的認識較多,但沒有仔細比對食物由生到熟的變化,對有些食物爲什麼要熟吃知道的更少。因此,針對生熟食物的觀察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興趣。本課通過讓學生觀察食物由生到熟的動態變化過程,體會生活中奇妙的科學變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思考。

三、教學目標

(一)科學概念

1.知道爲保證營養吸收,有的食物適宜生吃,有的食物適宜熟吃。

2.闡明食物由生到熟會發生多方面的變化,其中有的變化是有利於人體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的。

(二)過程與方法1.通過用酒精燈燒熟食物,觀察食物由生到熟的動態變化,能用語言準確描述。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觀察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養成細緻認真地觀察的習慣,感受自己動手煮食物的樂趣。

四、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1.闡明食物由生到熟的變化,其中有的變化是有利於人體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的。

(二)教學難點

1.經歷用酒精燈燒熟食物的過程,觀察描述食物的變化。

五、教學過程

時間分配教學流程
6分鐘

一、導入:給食物分類



PPT:食物卡片

1.這些食物從市場裏買來後,能直接吃嗎?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要來認識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板書: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2.分類活動:我想看看我們班同學對這些食物的瞭解,請大家按生吃、熟吃或生熟都可的標準給它們分類。
(學生小組用食物卡片進行分類)
分好類的小組把你們的成果貼在黑板上。
3.每個小組都做的非常棒!大家分類的情況都一樣嗎?
4.誰來說一說,和別的組相比,你們組有什麼不同?爲什麼要把這種食物歸在這一類中?
(學生從生活經驗、飲食習慣說明原因)
看來,不同的食物,吃的方法有所不同。



8分鐘

二、探索:把食物燒熟



實物展示:玉米

1.今天,老師帶來了新鮮的食材,請看這是什麼?我們都吃過,你是怎麼吃的?
(板書:生 煮、炒、炸、蒸、烤 熟)



2.光說可不行,今天我們都來露一手,這裏有這樣一套工具,你知道它們的用途嗎?PPT:實驗工具照片
3.特別要注意酒精燈的使用,誰能告訴我上面這些做法中,哪些是正確的?
PPT:使用酒精燈
4.動手做的時候,我們還要注意這些:PPT:使用酒精燈5.先完成的小組將會得到更多的材料(演示:肉片以及煮肉的工具),加熱的時間各不相同(PPT展示:加熱時間開始的標準、時間的設置),先閱讀實驗單,然後舉手示意老師給你們加上熱水。等會我們來比一比,哪個組用的最規範。請各小組材料員上來領取工具
15分鐘(學生動手實驗,教師指導,完成實驗的小組開始閱讀資料卡)
10分鐘

三、交流:由生到熟



(提示:整理好材料,準備交流)
1.爆玉米花的現象和結論(學生用投影儀展示實驗成果——玉米花,彙報觀察結果)
(板書:變化:顏色、形狀、氣味等)2.煮肉片的現象和結論(學生用投影儀展示實驗成果——肉片,彙報觀察結果)
思考:(1)觀察時,你用到了鑷子嗎?爲什麼有四塊肉?(2)爲什麼有的食物我們生吃,而有的食物卻要熟吃?3.回顧:同學們再看看自己組的食物分類,你能說一說,適合生吃的一般是哪一類食物,需要燒熟了吃的是哪一類?(從韋恩圖中可以看出,生吃的一般是水果以及少部分的蔬菜,而熟吃的則是肉類的食物)

六、教學後感

顧雲濤老師的講座“我的閱歷——爲《科學》教學導航”讓我深受啓發。在科學教學中,通常用實驗作爲學生了解和認知事物的途徑,但在實驗了之後,學生收穫的往往是建立在感官基礎上的感知體驗,如何深層挖掘現象背後體現的原理呢?這就要通過閱讀來及時反思在實驗時想法、與先前的思想理論交匯,同時與科學家進行思想的碰撞。科學閱讀的意義就在於,學生會主動認識科學概念,從中發展科學本質觀,增強科學學習的信心。讓學生利用好科學閱讀,在交流過程中教師加以引導和補充,從而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自主性。在信息化時代,在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科學探究活動的基礎上,強化科學閱讀,是學生科學素質提升的重要途徑和方法。

本課的設計圍繞“用實證豐富感知 將閱讀融入科學”的主題設置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知道有的食物適宜生吃,有的食物適宜熟吃”,用韋恩圖給食物分類的活動引導學生初步瞭解。第二部分是“實證食物由生到熟會發生多方面的變化”,學生在爆玉米花和水煮肉片兩個活動中親身體驗食物的動態變化過程。第三部分是“闡明食物生吃和熟吃的優缺點”,通過閱讀資料卡認識到食物加熱之後的變化,總結出生吃和熟吃的不同原因。實證之後的閱讀讓學生能夠從科學的角度分析生和熟的不同,認識到由生到熟發生了本質上的變化,結合多樣的實驗現象,用營養學的知識解釋了爲什麼有的食物要煮熟了吃。

食物教學設計3

第一節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本部分1課時)

1.瞭解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及消化和吸收的概念

2.瞭解消化道的組成。以及各種消化器官的位置和功能。

3.瞭解牙齒的結構、功能和保健,胃和腸的結構特點,

4.態度,價值觀:培養健康的飲食習慣。

教學重點

1、消化和吸收的概念。

2、消化系統的組成。

教學準備

幾類食物(大米、麥粉、瘦肉、魚、花牛仁、豆油)的圖片(或投影片)或消化器官的圖片。

教學過程

第一板塊---食物中的營養物質

1、提問: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這話是什麼意思?

(學生答,略,下同。)

人雖然能從事各項活動,但食物是人的命根子。這是因爲人體各種生理活動,如生長髮育、組織細胞更新等所需的物質和能量都是由食物供給的,而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收是靠消化系統完成的。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內容。

(板書:消化和吸收)

2、食物中含有哪些營養物質?(聯繫舊知識,引了六類營養物質)

我們吃的各種食物中含有六類營養物質:蛋白質、糖類、脂肪、維生素和水、無機鹽。

(觀察幾類食物,分別講述蛋白質、糖類、脂肪的知識。)

(教師出示掛圖,觀察、提問)觀察畫面上的6種食物,哪幾種食物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哪幾種食物中含有較多的糖類,哪幾種食物中含有較多的脂肪?

3、對三類營養物質的功能作介紹:這三類營養物質,蛋白質以供給人體組織細胞的原料爲主,糖類以供給能量爲主,脂肪以貯能備用爲主。

第二板塊----消化和吸收的概念

1、從能被直接吸收的角度對食物進行分類。

能直接吸收的有:水、無機鹽、維生素。

不能被直接吸收的有:蛋白質、糖類、脂肪

2、引出消化和吸收的概念。

第三板塊-----消化系統的組成及功能

1、要對這些物質進行消化和吸收,必定需要相應的消化吸收的器官。請學生說說自己瞭解的一些消化器官。(學生自由發言)達成對

2、多媒體展示-------消化系統的組成。

A、展示完整的消化系統及感受各部分器官的大致形態結構和位置。

B、活動讓學生摸一摸各器官的大致位置且能用左右上下腹部來描述。

C、對器官進行分類:消化道和消化腺。

D、遊戲:找朋友。消化腺及其分泌的消化液一一對應。

準備兩組頭套,一組寫有:唾液腺、胃腺、肝臟、胰腺、腸腺,另一組寫有:唾液、胃液、膽汁、胰液、小腸液。十名同學分兩組分別讓消化腺和消化液找到自己的朋友。通過遊戲表演,減輕了學生的學習心理壓力,使知識掌握更輕鬆更深刻,做到寓教於樂。

第1節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第2課時)

第2課時各器官的結構與功能

食物教學設計4

一、預習導學:

1、在生態系統內,各種生物之間由於 關係而形成的一種聯繫,叫做 。在“草→蚱蜢→青蛙→蛇”這條食物鏈中,青草作爲 ,是最 的環節,蚱蜢爲 ,青蛙爲 ,蛇是 。

2、生態系統中各種食物鏈彼此交織在一起,就形成了複雜的 。生物種類越 ,個體數量越 ,食物網就越 。

3、食物網內的各種生物 、 。

4、食物鏈和食物網是生態系統的 ,生態系統的 和 就是沿着這種渠道進行的。

5、預習之後,你有哪些問題?仔細閱讀教材,完成預習導學。

相信你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二、學習研討:

1、分析與討論:分析課本P44-45圖文資料,討論:

①、爲什麼消費者級別越高,體內DDT的濃度越大?

DDT一旦被生物吸收就很難 ,通過 在生物體內不斷,DDT的濃度也會隨着消費者級別的升高而逐步 。

②、該現象叫做 。

③、如果這些積累了有毒物質的魚被人吃了,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

2、閱讀與分析:閱讀下面短文,回答相關問題。

森林裏生活着高大的喬木、低矮的灌木、草本植物。有許多鳥類在此棲息,有的鳥吃草籽,有的鳥是雜食性鳥(既吃草籽又吃昆蟲)。昆蟲又吃植物的莖和葉。有些鼠類以植物的莖、葉、果實爲食物,然而鼠又是狐和鷹的食物,鷹也捕食鳥。

(1)右邊是某同學根據短文畫出的該生態系統的食物網,圖中還有一條食物鏈未畫出完整,請你補充畫完整。補畫完整後該食物網中食物鏈共有____條。

(2)若某種自然原因導致該生態系統鼠類大發生,短時期內,該生態系統中_______和_______數量會隨之增加,而隨着上述兩種生物數量的增加和綠色植物數量的減少,鼠類的數量也會隨着_________,使生態系統逐漸恢復原樣。這表明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能力。

(4)如果人們爲了一時的經濟利益,大量捕捉森林中的鷹、狐和鳥類,會造成________、______大量繁殖,毀壞森林。這說明動物是生態系統_______結構中不可缺少的組成成分,在生態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集中精力聽課,相信成功就在前面等着你!

集體的力量是無窮的,集體的榮譽也是至高無上的,人人是主人,我們就是最棒的!

珍惜自己的每一次機會,感覺自己掌握得如何。

三、鞏固提高:

1.某牧草留種區,爲了防止鳥啄食草籽,用網把留種區罩起來。後來發現草的葉子幾乎被蟲吃光了。發生這種現象根本原因是( )

A.害蟲過渡繁殖 B.乾旱缺水引起害蟲

C.上升後又下降 D.食物鏈被破壞

2、下列生物中,哪種生物體內積累的有毒物質最多?( )

A.小麥、玉米 B.昆蟲 C.青蛙 D.人

3、下列符合生物學意義的食物鏈是( )

A.大米→鼠→蛇→人 B.青草→鼠→蛇→鷹

C.營養物質→鼠→蛇→鷹 D.青草→馬→馬蛔蟲

4、俗話說:“大魚吃小魚,小魚吃小蝦,小蝦吃水藻”,請用食物鏈表示出其中的關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閱讀下列資料,回答問題:

資料一:DDT是一種不易分解、化學性質十分穩定的有機毒殺劑進入人體後與脂肪結合,不易排出。

資料二:一般情況下,受到DDT污染的同一生態系統中,有捕食關係的兩種生物中不適者體內積累的DDT含量總比被捕食者的高。

資料三:南極地區從未施用過DDT,但我國南極考察隊卻從企鵝體內測到了一定濃度的DDT。

下表是南極海洋生態系統中海水和幾種生物體內DDT的含量。

名稱ABCDEF,DDT含量(ppm)

(1)根據你學過的生態系統的知識,用箭頭把它們之間的營養關係正確表示出來。

(2)該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是誰?請說明理由。

(3)寫出該生態系統中生物個體數目由到少的順序。

(4)請根據上述資料分析:南極海洋生態系統被破壞的原因是什麼?

(5)想一想,DDT這一類藥物的使用,在生物圈中受害最深的會是哪一類生物?要避免這一現象,你認爲應當採取哪些措施?

挑戰自我,挑戰潛能。相信你能做得更好。

食物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人體活動需要的能量來自於消化器官對食物中營養的吸收。

人體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腸和大腸,每個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食物在人體內會按順序進入這些消化器官,被消化吸收。

過程與方法

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說出人體的消化器官,能夠在不斷交流、討論中,完善對消化器官的認識和了解。

瞭解有關食物在體內消化的過程後,能完整有序地說出人體的消化器官,並能畫出正確的人體消化器官圖。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願意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與他人分享研究結果,合作交流。

正確對待研究中不完善的認識,善於在反覆觀察、研究中完善認識。

使學生懂得保護消化器官,注重飲食衛生。

【教學重點】知道各個消化器官的位置,懂得保護消化器官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知道各個消化器官在消化過程中的作用。

【教學過程】

課前:請學生吃點心。(四人小組桌上擺上餅乾)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餅乾到哪裏去了?(學生可能會說吃掉了)

吃了以後它到哪裏去了?

今天我們就來做一次食物在體內的旅行 揭示課題——《食物在體內的旅行》

二、逐步深入,探究總結

1、認識、瞭解口腔

餅乾首先到哪裏了?口腔

食物在口腔發生了什麼變化? 被咬碎

口腔是如何完成這個任務的'呢? 牙齒、唾液

正面觀察口腔對我們來說很容易辦到,所以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張我們平時觀察不到的口腔圖片。

出示圖片

2、認識、瞭解食道和胃

接着餅乾去哪裏了? 食道

食物在食道里發生了什麼變化? 被運輸到胃

這是我的食道,它下面就是胃。 通圖

此刻餅乾已經由口腔進入到食道了,它要怎樣才能進入到胃呢?我們學生來試試看!

(一生上前演示,其他學生觀察食道運輸食物的過程)

看來食道裝不住食物,食物很快就到我們的胃了。(演示的學生完成任務回座位)

假設我們已經通過食道把很多食物運輸到胃裏了,那胃會怎樣做來消化食物呢?

媒體出示: 活動要求

1、仔細觀察食物的形態變化。

2、小組成員輪流捏一捏塑料袋。

3、小心捏,別把袋子捏破了!

4、活動時聲音要輕,以免影響到其他小組!

學生活動一:模擬胃消化食物

在胃裏食物被怎麼樣了?被進一步磨碎

食道和胃需要具有怎樣的本事才能完成這些工作呢?

食道:直、光滑、軟

胃:蠕動、分泌胃液

3、認識、瞭解小腸和大腸

在胃裏食物被進一步磨碎後,食物又要到哪裏去了呢?

到底是什麼腸?大腸還是小腸?(預設)

爲了讓學生能夠搞清楚這個問題,老師就做一下犧牲,把自己的大腸和小腸拿出來給同學們研究一下吧!請學生幫一下忙,幫我把“腸”拉出來好嗎?

(事先準備好兩根長度、粗細不一樣的繩子,分別藏在左右兩個袋子裏)

這就是老師的“腸”,哪個是小腸哪個是大腸?

現在請同學們來說一說食物在胃裏被進一步磨碎後,要去大腸還是小腸呢?爲什麼?

小腸:又細又長 吸收食物中的主要營養

大腸:又短又粗 吸收水分,排除食物殘渣

三、及時反饋,鞏固新知。

下面來看一看食物在我們體內完整的旅行過程。

媒體出示:觀看要求

1、仔細觀看食物在我們體內的旅行過程。

2、食物在旅行過程中除了口腔、食道、胃、小腸、大腸在工作外,

還有其他的器官在幫忙嗎?

媒體播放視頻

事實上,我們在消化食物時除了消化器官(口腔、食道、胃、小腸、大腸)在工作外,還需要消化液(唾液、胃液、腸液、膽汁、胰液)的協助。

媒體出示:人體輪廓圖

通過前面的活動,同學們能說出食物的旅行路線嗎?

請同學們來貼一貼人體的這些消化器官。

學生活動二:在人體圖上按照食物旅行路線貼消化器官

同學們貼好了嗎?現在請你來展示一下你的消化器官圖。

(生展示自己貼的人體消化器官圖)

四、回顧總結,拓展延伸。

今天跟着餅乾在我們體內旅行了一回,不知道這次旅行同學們都有哪些收穫呢?

請同學們課外尋找:找一找平時我們有沒有不良的飲食習慣?應該怎樣做才更有利於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食物教學設計6

活動目標:

1、 願意說說自己喜歡吃的食物。

2、 知道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口味

活動準備:

1、 水果若干。

2、 教學掛圖、幼兒用書《我喜歡吃的食物》。

活動重點:

願意說說自己喜歡吃的食物。

活動難點:

知道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口味。

活動過程:

1、 回憶交流:

——“想想自己最喜歡吃什麼,它是什麼味道的?”

2、 摸摸猜猜:

——“摸摸是什麼水果?爲什麼?”

活動二:

香噴噴的麪包(語言、藝術)

活動目標:

1、鞏固對各種常見顏色的認識,說出它們的名稱。

3、 活動中感受色彩調和之美。

活動準備:

1、 在黃、綠、藍、白等水粉顏料內調入少許漿糊,盛在小罐裏,每個小罐內放一小勺。

2、 幼兒用書《香噴噴的麪包》.

活動重點:

鞏固對各種常見顏色的認識。

活動過程:

1、想象果醬的顏色:

教師當面包師,將“切片面包”打開,示範做麪包:

——麪包裏凃些什麼果醬好吃呢?

“黃色的是什麼醬?獼猴桃醬是什麼顏色的?哪一種是草莓醬呢?”

2、幼兒操作:

將兩片“麪包”打開,往“麪包”上塗抹果醬:任選1~2種顏料,用小勺舀少許,四散地放在麪包上塗抹,在加上白色的奶油醬後,把兩片“麪包”合攏。

烤“麪包”:用手心在“麪包”上邊轉邊說:烤麪包,烤麪包,麪包烤得噴噴香。

夾“麪包”:將麪包打開會發現顏色已調和成美麗的淺色花紋,然後撕些彩紙想象成蔬菜、魚、肉夾進“麪包”內。

食物教學設計7

《食物中的營養》教學設計

浙江省瑞安市塘下鎮中心小學

吳一錨

【教材簡析】

《食物中的營養》是四年級上冊《呼吸與消化》單元的第5課。本課教學是在學生分析、整理一天的食物,發現我們人類飲食特徵“雜”之後,基於“爲什麼吃多種食物,會給我們身體帶來好處”而展開的。本課教學以檢測食物中的營養爲主軸,要求學生通過檢測食物中的營養,發現每一種食物都不包括我們人體所需要的所有營養,從而體會到每天吃多種食物的意義,併爲後面將要進行的均衡營養搭配的研究做鋪墊。

本課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爲“聚焦”環節,通過回顧上節課的學習發現:我們每天要食用種類豐富的食物,提問學生:“這會給我們身體帶來什麼好處?”以此暴露學生的前概念,實現思維的聚焦。第二部分爲“探索”環節,通過動手檢測與資料閱讀的方式辨別常見食物中的主要營養成分,從而爲聚焦環節的問題尋找依據,同時又能更深入地瞭解食物、營養以及食物與健康之間的關係。第三部分爲“研討”環節,在經歷實驗檢測、資料閱讀並形成自身對營養相關認識的前提下,學生圍繞着“豐富的食物給我們提供了什麼”“有沒有一種食物含有所有的營養成分?”“我們如何簡單地辨別食物中的營養成分”等問題進行交流、分享觀點,最終達成共識。通過研討,學生會認識到面對豐富的食物也就是面對豐富的營養,這也將學生對飲食的認識從“食物”上升到“營養”。

【學生分析】

對於學生來說,“營養”一詞是非常熟悉的,在日常生活中會經常聽到和講述,但他們對營養的認識卻比較淺顯,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

在營養與健康關係的認識上,四年級學生較多地停留在“營養讓身體有益”,如在訪談調查中發現,大多數學生認爲營養會讓我們長得更強壯、更高、更健康。

2.

在營養的來源方面,學生的認知還停留在“知道食物中有營養,而有什麼營養卻不知道”,“爲了獲得更多的營養,要多吃飯,多吃菜”。

3.

對營養的辨別方面,學生幾乎一片空白:雖然在一些食品包裝上有相關的信息,但學生也沒有關注過,此方面的知識主要依靠家長介紹。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l

人體所需要的營養是從食物中得到的。

l

人體保持健康需要的營養成分包括蛋白質、糖類、脂肪、維生素、無機鹽和水。

l

沒有一種食物會含有所有的營養成分,所以我們要吃各種不同的食物。

科學探究目標

l

通過實驗的方法辨別食物中的脂肪和澱粉。

l

通過閱讀資料獲取信息,豐富對食物中的營養成分、營養的類別等方面的認識,並擴充到記錄中,完善對一天中的食物的統計活動。

科學態度目標

l

在對食物營養成分的認識中,感受各種營養與支撐人體生命活動的關係,產生繼續探究食物的興趣。

l

在完善一天中食物統計的記錄活動中,養成嚴謹細緻的研究態度。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l

認識到人類可以運用一定的技術辨別食物中的營養。

【教學重難點】

1.

知道食物含有哪些營養成分及各自的作用。

2.

能辨別食物中的營養成分。

【教學準備】

爲學生準備:上節課使用的“一天的食物”記錄卡;蔬菜、馬鈴薯、西紅柿、食用油、肥肉、花生、饅頭、米飯、棉籤、白紙、澱粉、水、碘酒、滴管、小碗、棉籤、鑷子;學生活動手冊等。

教師準備:雙縮脲試劑AB、滴管、蛋清稀釋液、試管1支、小量筒2個、豆腐(糊狀)1份、肥肉(糊狀)1份、饅頭(糊狀)少許、食物中的營養成相關資料、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聚焦

1.

播放學生平時常吃的多種食物的圖片。

提問:“請大家想一想,爲什麼要吃這麼多種類的食物?”

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關注食物中有哪些營養,以及各種營養對人體有什麼影響及作用。

2.

聚焦主題:食物中到底有哪些營養?

設計意圖: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教師引導學生快速形成認知衝突,聚焦本節課的研究主題——食物中的營養。

二、探索

(一)辨別食物中的營養

食物中的營養我們是無法直接看到的,而科學家們爲了瞭解食物中的營養,往往會採用實驗的方法。接下來,我們就向科學家學習,用實驗的方法檢測食物中的兩種營養成分——澱粉和脂肪。

1.

學習辨別澱粉和脂肪的方法。

(1)學習檢測澱粉的方法。

知識介紹:澱粉是糖類的一種,能給我們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澱粉遇到碘酒會產生藍色新物質,它的這個特點可以用來檢測食物中有沒有澱粉。

實驗方法:取少量食物,滴一滴碘酒,看看會不會變成藍色。若食物變成藍色,則說明食物中含有澱粉。同時,顏色越深,說明澱粉含量越高;顏色越淺,則澱粉含量越低。

(2)學習檢測脂肪的方法。

知識介紹:脂肪也是一種能給我們生命活動提供能量的物質,食物中很多脂肪以油的形式存在。

實驗方法:①先用棉花籤沾少量食用油塗抹在紙上,如果出現的油跡不會消失,說明食物中存在脂肪。②再將其他食物塗抹在紙上,將留下的痕跡與食用油的油跡做比較。如果接近,就說明這個食物中也含有豐富的脂肪。

設計意圖:以圖文形式介紹辨別澱粉與脂肪的方法,幫助學生降低理解難度;同時還加入了原理介紹,引導學生認識:無論選擇哪一種研究方法,都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從而樹立並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2.

辨別食物中的澱粉和脂肪。

(1)活動:利用所學方法對食物進行檢測,辨別其中的營養物質。

(2)要求:小組合作,用所學方法逐一檢測;仔細觀察,如實記錄。

檢測的食物

檢測到的現象

檢測結果

(主要營養成分)

有油漬

變藍色或藍紫色

脂肪

澱粉

食用油

花生

肥肉

饅頭

澱粉糊

土豆

(3)學生活動,教師適時進行指導。

3.

交流研討。

(1)哪些食物的主要成分爲澱粉,哪些食物的主要成分爲脂肪?

(2)教師積極評價學生的實踐研究活動。

(3)延伸:食物中有多種營養,除了澱粉所屬的糖類以及脂肪外,還有許多其他營養,需要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檢測,如蛋白質用“雙縮脲試劑”進行檢測。

(4)教師現場演示利用雙縮脲試劑辨別蛋白質的實驗,以蛋清爲例。

檢測方法:

a)

用量筒量取2毫升的蛋清稀釋液,再用量筒量取2毫升的雙縮脲試劑A液。

b)

將量取的雙縮脲試劑A液和蛋清稀釋液分別倒入同一試管中,振盪均勻,液體仍爲無色。

c)

再用滴管往試管中加入3~4滴雙縮脲試劑B,振盪均勻,可見試管內出現紫色,這就表明蛋清溶液含有蛋白質。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認識每一種營養的發現與辨別都需要特殊的方法。通過實驗演示辨別檢測蛋白質的方法,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

(二)認識食物中的營養

通過實驗檢測,我們瞭解了一些食物中的主要營養成分,在生活中還可以通過上網查資料或者直接查看食品包裝上“營養成分表”來了解食物的營養成分。

1.

藉助營養成分表認識食物中的營養,找一找“食品營養成分表”裏都有哪些營養。

教師出示多張營養成分表,學生觀察。

2.

學生彙報,教師概括並介紹主要的營養成分。

從食物中可以獲得多種營養,主要爲:蛋白質、糖類、脂肪、維生素、礦物質、水等,它們各自有不同的作用。

蛋白質:構成人體肌肉、內臟、頭髮、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

(豆類、家禽類、肉類、水產類、蛋類、內臟……)

脂肪:人體能量的主要來源。

(油類、巧克力、雞蛋、鴨蛋、花生、核桃、果仁、芝麻……)

糖類:人體能量的主要來源。

(大米、麪條、蘋果、香蕉、桔子、橙子、西瓜……

維生素:調節身體機能的作用。(蔬菜、水果……)

礦物質:調節身體機能的作用。(蔬菜、水果、食鹽、海帶、木耳……)

水:人對水的需要僅次於氧氣。

設計意圖:從營養的辨別、營養的種類以及營養的來源等角度,豐富學生對營養的認識。

三、研討

1.

從食物中能獲得哪些營養?

通過學習,同學們對於營養有了很多新的認識。現在,我們來看上節課記錄的自己一天的食物。仔細分析從一天的食物中,你都獲得了哪些營養?

(1)學生分析自己一天食物中的營養。

(2)引導交流。

①豐富的食物爲我們提供了哪些營養?

②我們每天爲什麼要吃那麼多種類的食物?

預設:從多種不同的食物中能獲得不同的營養,讓我們身體健康成長。

設計意圖:從上節課記錄的“一天的食物”入手,引導學生根據對營養的認識,瞭解自己從一天的食物中所獲得的營養,幫助學生將食物與營養進行一一對應,明確食物與營養之間的聯繫。

2.

是否存在含有所有營養的食物?

我們每天吃多種食物的目的是爲了獲得多種營養。有沒有一種食物包含了多種不同的營養呢?這樣,我們每天只吃一種食物,就可以獲得身體需要的所有營養。

預設:沒有。

3.

營養是否越多越好?

(1)我們正在長身體,每天都需要各種各樣的營養。是不是營養越多越好呢?(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觀點)

(2)佈置任務、課後實踐。

請同學們課後上網查閱資料或向家長諮詢:“我們在生長髮育的過程中,哪些營養需要得多,哪些營養需要得少?”並將結果記錄在科學記錄本上。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從“是否有全能的食物”和“我們對營養的需求”兩個角度展開思路,爲下一節的教學活動做鋪墊。

食物教學設計8

一、主題設計

本學期我校開展了以“節約糧食,從我做起”爲主題的綜合活動。通過多種活動形式,教育學生不要糟蹋糧食,要尊重勞動人民,培養了學生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道德品質,牢固樹立“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觀念。增強他們節約糧食的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並使他們通過自身的實際行動影響社會其他人羣,進一步促進節約型社會的建設與發展。

二、教學目標設計

1)通過讓學生自己調查瞭解社會、家庭、學校浪費糧食的情況,認識到呼籲人們節約糧食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2)通過讓學生當小記者開展調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交際能力、組織能力。

3)培養尊重他人的勞動,珍惜勞動成果的品質,牢固樹立“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觀念。

4)通過活動,讓學生舉一反三,由節約糧食向節約水、電伸延,懂得保護環境。

三、活動過程設計

1、明確活動主題

主題2 調查家庭的浪費情況

主題3 調查學校的浪費情況

面對課題,大家紛紛議論,經過大家共同討論與商量,最後決定組成以下幾個主題。

主題1 調查社會的浪費情況

主題4 體驗生活,懂得節約

主題5 “節約糧食,從我做起”

2、小組分工

討論:到底我們的社會、學校、家庭浪費情況如何呢?我們要不要節約糧食?怎樣節約呢?爲了讓學生深刻地認識到節約糧食的重要性,我建議學生分成社會調查組、家庭調查組、學校調查組、體驗組和宣傳組去查找自己想要的答案。同學們紛紛自由組合,各自尋找自己的夥伴。

四、成果展示

(1)開一個“節約糧食”的報告大會。會上有詩歌表演、有小品、有節糧調查報告書等。

(2)召開一個“小記者彙報會”,由小記者們向全班彙報採訪的情況和內容,把他們覺得最有道理、印象最深刻的部分介紹給大家。

(3)向全校展示調查採訪記錄、拍攝的照片、手抄報,並出一期專欄等。

五、老師點評與反思

開展這次實踐操作型的綜合實踐活動,立意真正爲學生提供開放的個性發展空間。充分體現了他們主動性和主體精神,使他們成爲活動的主人,他們在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實踐能力上都有所突破,發展了學生探究不盡的巨大潛力。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學會了調查問題,觀察周圍的事物,更多學會與夥伴合作交流的能力。並培養了學生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道德品質,牢固樹立“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觀念,增強他們節約糧食的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但本課題活動對各科知識的綜合性仍然不夠強,仍須繼續完善。

設計意圖:

勤儉節約歷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國家近年來一直積極提倡的社會公德。可隨着人們的生活水平日漸提高,物質條件日漸豐裕,“節約”一詞在人們的心裏已被忽視和淡忘了。浪費糧食的現象不僅在成人、大學生羣體中很普遍,在小學生中也屢見不鮮,有的孩子認爲我家有錢,浪費一點點根本就不算什麼;還有的孩子在丟掉吃了一半的飯菜時,甚至並未意識到自己在“浪費”……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一個沒有勤儉節約精神作支撐的民族,是難以發展進步、興旺發達的。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從小培養他們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尤爲重要,鑑於此,我設計了本節課的教學內容。

食物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瞭解人類需要的主要營養及其來源。

2.學習用分類的方法認識食物,培養分類能力。

3.學習用簡單的圖表進行統計,培養學生整理資料和評價統計結果的初步能力。

4.、激發學生關心食物的興趣,增進學生的健康意識。

教學重點

瞭解人類需要的主要營養及其來源。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分類能力以及整理資料和評價統計結果的初步能力。

教學準備

1.學生準備:

(1)將上課前一天自己所吃的食物記錄下來並製成統一大小的卡片。(教師課前適當指導記錄和製作卡片的方法)

(2)根據問題蒐集資料(人類需要的主要營養是什麼?、對人體有什麼作用?主要含有這種營養物質的食物有哪些?)

2.教師準備:實物投影儀、全班一天食物情況統計表格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1.認識食物、瞭解食物

(1)拿出你製作的食物卡片,在小組內交流你

昨天吃的食物情況,然後老師找幾個同學

向全班彙報昨天所吃的食物情況,並說說

你對食物知道些什麼?還想了解些什麼?

(2)給你所吃的食物進行分類,看誰分的方法多?(用學生自制的卡片分類、擺在桌子上)

(3)彙報你的分類情況,並說說你的根據是什麼?(對學生的分類結果,只要合理應給與肯定)

(4)師:大家一天中吃了這麼多種食物,吸收了很多人體所需的營養,你知道人體主要需要哪些營養物質嗎?這些營養對人體有什麼作用?你能說出幾種主要含有這種營養的食物嗎?

小組討論,將自己蒐集來的資料相互交流。

(5)彙報討論的結果,並簡要板書。

(6)請你按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爲標準給你吃的食物重新分類,並想一想哪些食物支持我們生長髮育?哪些食物支持我們活動?哪些食物支持我們活動又不能吃得太多?哪些食物讓我們保持健康?

(7)彙報你分類的結果,並說說這些食物對我們人體的作用。(學生邊彙報老師邊將卡片貼在黑板上,重複的食物卡片只貼一個)

(8)你能找到一種含有人體需要的全部營養的食物嗎?

(9)討論並彙報:只吃一種或少數幾種食物好嗎?爲什麼?

2.統計、評價全班一天所吃的食物情況

(1)教師按照黑板上食物的分類情況統計全班所吃的每種食物的人數。(老師將人數標在食物卡片下面)

(2)請同學們將黑板上的數據整理後填在《科學活動手冊》上。

(3)分組討論:從統計的結果中,你發現了什麼?將你的發現寫在《科學活動手冊》上。

(4)彙報你的發現。

3.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麼?

4.延伸:老師給大家提出一個課下思考的問題:同樣一日三餐,可是有的人吃出了健康,有的人吃出了疾病,爲什麼?還有什麼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嗎?

食物教學設計10

教材分析

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生物與環境”第五課《食物鏈與食物網》。本課是生態系統知識學習的第一課,意在通過體驗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係,認識生物與生物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與相互制約的,特別是認識到一種動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種動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賴的條件,進而在學生心目中建立起初步的生態系統的概念,形成“生物與生物之間是相互關聯的整體”的認識。其中側重研究生物體與生物體之間的關係,初步涉及動植物及微生物之間的依存關係,對動植物間的食物關係進行重點研究。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自然界動植物之間存在着食物能量交換關係。

2.通過討論、分析活動,認識生態系統中的食物聯繫——食物鏈。掌握食物鏈、生產者、消費者、食物網等科學概念。

二、過程與方法

找出生態系統中動植物之間的食物關係,正確書寫食物鏈,通過分析討論,意識到食物網反映了羣落和生態系統中動植物間複雜的食物能量轉移(交換)關係。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經歷討論分析的活動過程,提高歸納綜合的思維能力,注意在討論分析活動中及時吸收別人的學習成果,養成善於聽取別人意見,虛心向別人學習的科學態度。

2.培養學生形成食物網中的生物間存在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的科學觀,意識到保護食物網中生物穩定性的重要性,從而去熱愛大自然、關愛小動物。

教學重、難點

一、重點

會找食物鏈、並學會正確書寫,意識到生產者、消費者通過食物網反映生態系統中動植物間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的食物聯繫。

二、難點

動植物的食物關係與食物鏈之間的區別。

教學準備

一、教具準備:課件。

二、學具準備:薔薇、草、樹葉、蚜蟲、瓢蟲、蚯蚓、鳥等生物小圖片,練習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將合作完成一次“自然之旅”,爲了合作愉快,希望大家能向陳老師我與在座的所有老師介紹一下你自己,說說你的興趣愛好?

師:剛纔同學們說了很多自己的愛好!其實我也有個愛好,那就愛看中央電視臺播放的“動物世界”的節目,你們喜歡這個節目嗎?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段“動物世界”裏的視頻,我們來欣賞一下吧!

(播放視頻:羊吃草,獵豹蓄勢待發)

問題:請誰說說,你都看到了些什麼?

(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現相關的動植物的視頻)

問題:獵豹爲什麼要捕殺羚羊?羚羊又爲什麼要吃草?

(獵豹吃羚羊,羚羊吃草都是爲了填飽肚子)

師:爲了生存羚羊與獵豹都需要食物,獵豹的食物是——(羚羊),而羚羊的食物則是——(草)。這就是自然界裏動植物間爲了生存而表現出來的食物關係。

(由生物間的食物關係入手,揭示食物鏈的概念)

問題:下面哪位同學能用誰吃誰,或者誰被誰吃了這樣的句式完整地描述一下獵豹、羚羊、草三者之間的食物關係嗎?

(這位同學用了哪種句式?換一種句式怎麼說?)

師:同學們都很棒,很快就描述出他們三者之間的食物關係了。(鞏固加深)那麼,下面這幾種生物之間的食物關係你們還能說出來嗎?

(多媒體出示以下動植物)

水稻 田鼠 蛇 鷹 / 水稻 田鼠 鷹

浮游植物 蝦米 小魚 大魚 鯊魚

(讓每位發言的學生找出例子其中兩者的食物關係,視課堂時間進度情況,在這裏讓學生初步接觸我們身邊的動植物間的食物關係可能不是單純的一條,“水稻 田鼠 蛇 鷹 / 水稻 田鼠 鷹”)

(呈現食物關係組合成食物鏈的過程)

師:大家說得很好,看得出來,這與同學們平時生活中仔細觀察和閱讀課外書是分不開的。說到書本,你們知道這些食物關係,在我們的書本上是怎麼記錄書寫的嗎?我們來看看科學家們是怎麼處理這個問題的。

(在研究中,我們的科學家也經常接觸到食物關係。爲了能簡單地表示 “誰吃誰或誰被誰吃”的關係,他們會在兩種生物之間畫上一個箭頭,箭頭由食物指向捕食者,被吃的是食物,吃食物的是捕食者,以此類推)

問題:草、羚羊、獵豹的食物關係該怎麼表示?

(學生回答,補充例子裏的食物關係怎麼表示)

師:(指着已經書寫完成的食物鏈)同學們,你們看,我們加上了這些箭頭,把這些生物連接了成長條,這就是這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食物鏈。(板書課題)

師:你們知道它爲什麼要叫食物鏈嗎?現在大家看一段資料,從資料中找出這個問題的答案。

(多媒體出示食物鏈概念的說明文字,學生自由閱讀)

課件:自然界的生物間總是存在吃與被吃的關係,這種關係像鏈條一樣把各種生物緊密聯繫在一起,環環相扣,我們把這種關係稱作——食物鏈。

(學生反饋)

小結:假設每一種生物當作一個小環,按照我們的食物關係將有關係的小環扣在一起,最終便會形成一個像鏈條、鏈環一樣的形狀,所以纔給它起名爲食物鏈。

(多媒體出現一根鏈條與橢圓環扣成的食物鏈相對比)

師:明白了什麼是食物鏈,現在我們來做一個與食物鏈有關的小遊戲,這個遊戲的名字叫做“猜猜我是誰?”

(讓四個學生扮演“小草”“毛毛蟲”“鳥”和“鷹”四種角色。首先在全班不知情的情況下,只告訴四位學生他們分別扮演什麼角色,然後讓他們左手牽右手面對大家站成一排,站在右邊的同學是左邊同學的“食物”,問他們各自扮演了什麼角色)

師:你們能猜出來嗎?怎麼猜出來的?給你們2分鐘,小組討論一下吧。

(學生回答,發現錯誤,全班辨析,說明理由)

師:同學們現在清楚每個生物在食物鏈中的位子,你們能用剛纔學的知識,把這條食物鏈寫下來嗎?請各組小組長取出你們抽屜裏那張實驗紙,在上面寫出這條食物鏈。

(練習鞏固)

師:我們會書寫食物鏈了。現在來對比一下這些食物鏈,看看他們之間有什麼共同點。

(學生討論後回答——共同點)

問題:1.爲什麼食物鏈都以植物開頭,而不能以動物開頭呢?(科學家們習慣這樣規定)

2.動物需要吃食物,那植物的食物是什麼?(植物是利用光合作用自己製造食物)

小結:我們把像植物這樣能夠自己生產食物的生物稱它爲生產者,而動物是不能自己製造食物的,它們只能通過吃植物或動物爲食,像羚羊吃草,或者像獵豹吃羚羊,把這些動物稱爲消費者。

師:下面請同學們說說屏幕上的食物鏈中哪些是生產者,哪些是消費者?

(多媒體出示例子)

問題:我們的食物鏈中缺少生產者或者消費者會怎麼樣?

(學生討論、回答,老師解釋生物間由於食物鏈而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與相互制約的關係)

小結:食物鏈是從植物開始,到兇猛的食肉動物終結。

師:同學們,“我們來看看稻田裏的食物鏈”。稻田裏有多種生物,我們先來認識一下他們吧?

(多媒體放映稻田裏的多種生物)

師:請同學們動動手,找出圖中的生物,它們叫什麼?先寫下來,然後用畫箭頭的方法寫出你所找到的食物鏈。小組爲單位,最後來比一比哪個小組找出的食物鏈又多又正確。

(多媒體出示“溫馨提示——1.連線前,認清紙上每一種生物,找到他們之間的食物關係。2.每一種生物可以在不同的食物鏈中重複出現。3.每寫出一條食物鏈後,確認食物鏈的完整性,接着立刻用彩筆畫箭頭將食物鏈中的生物圖片連接起來上”)

(學生小組活動,彙報,老師根據彙報加以完善)

小結:同學們,稻田裏的生物之間就有這麼多條食物鏈,那麼,自然界多種生物之間的食物鏈就更加複雜了,食物鏈的數量更是數不勝數。

問題:這麼多的食物鏈相互交錯,你們看像什麼?

師:食物鏈交錯在一起形成一個網狀結構,我們把這個網狀結構稱爲食物網。食物網也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另一個知識。

二、知識拓展

提問:我們經常會在電視裏看到宣傳保護動物的公益廣告,人們爲什麼要這麼做?如果一條生物鏈中,某中生物滅絕了,會發生什麼事?

(這裏列舉具體例子:草—>羚羊—>獵豹,讓學生有針對性的回答)

總結:食物網較食物鏈的結構複雜,一種生物會成爲不同種動物的食物,同一種動物也會吃多種食物,從而提高了食物網中生物的抗災能力。一種生物滅絕了,以此類生物爲食的動物們還能依靠吃其他食物繼續存活。我們應該注意的是,食物網內一種生物滅絕、一種動物或植物的缺失好像暫時不會對“下一個鏈”產生影響,但長此以往,勢必影響生態、環境的變化。

,食物鏈和食物網教學設計

板書設計

食物鏈與食物網

生產者 消費者

草 → 羚羊 → 獵豹

水稻 → 田鼠 → 蛇 → 鷹

浮游植物 → 蝦米 → 小魚 → 大魚 → 鯊魚

食物鏈是從植物開始,到兇猛的食肉動物終結。

《食物鏈與食物網》點評

這堂課執教者對食物鏈、生產者、消費者、食物網等科學概念的把握準確,把掌握食物鏈作爲重點,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採用循序漸進的方法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發現的過程,知識的滲透很自然,較好地處理了“食物關係與食物鏈”之間的區別與聯繫,讓學生參與其中,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食物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能夠自行查找食物營養成分的資料,知道食物的營養成分,感受營養對人體的重要作用;

(2)能用簡單的方法來判別食物中含有的營養成分。

2、過程與方法:

查找收集資料、自行探究、比較、整理分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探究、合作與交流的能力;

(2)培養學生在實驗和交流過程中體驗探究的樂趣和價值。

教學重點:知道常見食物的主要營養成分對人體的重要作用

教學難點:探究食物的營養成分

教學準備:

教師:碘酒、白紙、酒精燈、火柴、鑷子、食物圖片、雙面膠、課件

學生:自己喜歡的一些食物、課前收集的資料、小刀一把、一個食品包裝盒(袋)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小組介紹帶回來的食物,指出課題。

二、交流信息,知道食物的主要營養成分。

1、指出五大營養成分

根據學生回答相應把五種營養成分貼到黑板上。

2、交流信息,知道各營養成分的重要作用。

(1)開個“營養交流會”:先小組內交流,再請學生向全班介紹,其他適時補充。

(2)教師小結,相機板書。

三、小組探究,找出帶來的食物中的營養成分。

1、小組討論找出食物中的營養成分的各種方法(包括聽家長介紹、看食品包裝、上網、做實驗等)。

2、學生彙報,師生交流歸類方法。

3、小組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4、彙報。

四、拓展:比較、分類,進一步認識食物中豐富的營養成分。

1、看食物圖片,比較、整理信息。

2、彙報,並把各營養成分含量最豐富的食物圖片貼到黑板上。

五、小結

師: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有些什麼收穫或想法?

學生自由說。

六、課外延伸

師:我們還有許多食物的營養成分沒有檢驗,請同學們課後繼續通過各種方法找找其它食物的營養成分做好記錄,小組合作搭配一份營養餐。

食物教學設計12

教學內容:

本課選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的《科學》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食物》單元中的第六課時《減慢食物的變質速度》,是繼《麪包發黴了》之後的又一項對食物進行探究的內容。本課是在對黴菌有一定了解的情況下進行的。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通過觀察活動,知道引起食物變質的原因,從而瞭解儲存食物的各種方法。

過程與方法:經歷對新鮮食物與腐敗變質食物的觀察、比較、研討的過程。並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描述。學會比較它們之間的不同,能夠從微生物的生存條件入手,理解儲存食物的方法及科學道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認真細緻地觀察,樂於與同學進行交流自己觀察所得和想法。使學生養成注意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關注身邊的科學,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觀察比較活動,知道引起食物變質的原因和減慢食物變質的速度的方法。

難點:運用所學知識,理解並掌握食物儲存的方法及科學道理。教學準備:

學生小組觀察用品:鮮肉、變質肉、臘肉、真空包裝食品、各種新鮮

食物和變質食物若干、食物罐頭、衛生手套、廣口瓶、培養皿、各種食物若干。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

1、播放急救車的聲音,講故事《危險的食物》。

2、提問:聽了故事,你知道了什麼?你是怎麼知道的?學生回答。(是吃了變質的食物造成的,食物放時間長了變質了等)

教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一下。(教師板書:食物變質)

二、觀察變質的食物,探究變質原因:(一)、教師出示兩個培養皿,裏面裝的是新鮮和變質的肉各一塊

1、學生思考用我們以前學過的什麼觀察方法來分辨出哪一塊是新鮮的哪一塊是變質了的。

學生回答可以怎樣去觀察:聞一聞、看一看、摸一摸等方法去感受兩塊肉的不同。其中一塊肉已經腐敗了,可能帶有很多的細菌,我們怎麼來觀察這些腐敗的物品呢?大屏幕出示觀察的方法和活動紀律要求。

2、小組進行觀察活動。

根據實驗單說說自己都發現了哪些有關新鮮食物和變質食物的信息?分小組回報觀察的結果,沒有總結到的其他同學補充,教師進行總結。

3、大屏幕總結出我們觀察得到的信息。

4、學生說說你知道的吃了變質食物的危害。教師總結。發黴變質的食物對人體有害,所以變質的食物一定不能吃。

(二)、師生交流,探究食物變質的原因。

1、從上面的觀察活動中我們可以得知,食物很容易變質。在上節課的四塊麪包的實驗中,哪塊麪包上的黴長得快?(滴水的、敞開放在高溫處的)。

2、你從實驗中發現上的微生物在什麼條件生長得快?

3、師生共同學習,閱讀教材第55頁中的小資料。

4、提問:食物變質是由什麼引起的?微生物生存需要什麼條件?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板書(微生物生長需要空氣、水分、溫度)

三、儲存食物的各種方法:

1、出示一塊臘肉,師生共同說說臘肉的製作過程。提問爲何能保存很長的時間?(控制了水分)如果我們控制了微生物生長的其中一個條件,我們就能減慢食物變質的速度。把標題補充完整《減慢食物變質的速度》。

2、活動:發給學生一些食物(臘肉、幹木耳、方便麪裏的脫水蔬菜、罐頭、真空包裝的食品、盒裝牛奶等)讓學生觀察並提出要求這些食物能保存很長時間,是控制了微生物生存的哪個條件?

3、學生分小組觀察,討論彙報,總結出儲存食物的方法:控制水分的是曬乾法、醃製法。控制空氣的是密封包裝法、真空包裝法,比如牛奶,香腸,罐頭。(邊彙報邊板書)

提問,有沒有控制溫度的呢?學生很容易得出把食物放進冰箱裏面,速凍水餃速凍抄手等,得出冷凍法。

小結:只要控制微生物的生存條件,就能減慢食物變質的速度。

四、拓展,課堂小結:

1、誰來說說無論我們用哪種方法來儲存食物,最終的目的是什麼?生活中除了採用控制溫度、水分、空氣的辦法來保存食物外,還有別的辦法嗎?板書(滅菌法和使用防腐劑)並強調使用防腐劑有害健康,須謹慎使用。)

2、現在我有一條新鮮的魚,你給我想個辦法來儲存一下,讓它變質的速度慢一點兒?

3、談談本節課你的收穫。(大屏幕總結出本節課所學的內容。)

4、請同學們課後去收集幾種食品的包裝袋或包裝盒,並思考這種包裝的科學道理,採集包裝上的信息。

食物教學設計13

一、教學目標:

1、科學探究目標:

⑴能根據動物的食性對動物進行分類。

⑵能推斷不同種類動物的齒和爪對它們捕食有什麼好處。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能意識到保護動物、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並落實到行動上。

3、科學知識目標:

⑴能自己的話說出草食、肉食、雜食動物的概念。⑵能根據動物的某種器官的結構特點推斷出其食性。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研究不同動物需要不同食物,並按食性進行分類。

2、教學難點:

不同種類動物的牙齒和爪的特點和這些特點對它們捕食的好處。

三、教學準備:課件

四、教學方法:

自主探究法、任務驅動法、分組討論法等

五、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教師:動物園裏來了一批新的動物朋友,它們都吃什麼呢?你們能不能幫助飼養員叔叔解決一下它們的食物問題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共同研究一下動物的食物吧。(板書課題:動物的食物)

(設計意圖:從學生所熟悉的動物園中的動物開始進行探究,使學生帶着任務輕鬆自然地進入學習,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二、新課講授

(一)動物的食性

1、教師:這些動物朋友們到底吃什麼呢?

就讓我們觀察一組圖片,完成以下兩個任務:

(1)、圖中有哪些動物?

(2)、它們分別吃什麼食物?

學生帶着任務觀察圖片,並解決問題,說出有哪些動物以及它們食物的不同。

2、教師:動物不同,它們的食物也是不一樣的,那我們能不能根據動物的食性不同給這些動物朋友們分一下類呢?可以分成哪幾類呢?

學生思考並回答。

3、教師:那就讓我們來看一下到底什麼是草食性動物、肉食性動物和雜食性動物吧。

教師出示三種動物的定義,學生齊讀。(此處由於沒有學生由教師自行復述)

4、教師:接下來就讓我們按照定義給這些動物朋友們分一下類吧。

學生畫出分類圓,將動物朋友們對號入座。畫好後彙報結果。(由於無學生,此處由教師在黑板上畫出分類圓並分類。)

(設計意圖:在初步認識動物的食物不同後,讓學生進一步對所觀察到的動物進行分類,爲後面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捕食的幫手

1、教師:無論是草食、肉食還是雜食性動物,它們要想吃到喜歡的食物就必須捕食,那它們在捕食時有沒有什麼好的幫手呢,下面就讓我們隆重請出三位特約嘉賓:老虎、驢和黑猩猩。

觀察三種動物的牙齒和爪,看看它們有什麼不同。學生分組討論並彙報結果。

2、分析三類動物的牙齒和爪的不同特點,並記錄到記錄表中。學生總結並彙報。

3、三類動物的不同特點對動物的捕食有什麼好處。

學生分組討論並彙報結果。

(設計意圖:在觀察過程中,要求學生自己設計記錄表,把自己認爲有利於學習的特徵記錄下來,使學生的個性化特點得到充分的體現。)

(三)拓展活動

1、保護動物的生存環境

教師:動物的生存不僅需要食物,也需要一定的生存環境。那麼草食性動物、肉食性動物和雜食性動物分別需要什麼樣的生存環境呢?

學生:草食性動物需要廣闊的草場;肉食性動物需要茂密的森林和有其他動物生存的草原;雜食性動物也要在森林中和草原上獲取自己所需的食物。

教師:如果要想讓動物朋友們生活的更好,我們就應當採取一些措施保護動物的生存環境,可以採取哪些措施呢?

學生討論之後進行彙報。

教師:動物也是地球的主人,它們的生存需要我們人類的關愛。所以我們要保護動物,愛護環境,與動物和諧相處。

(設計意圖:在分析得出結論後,引出動物生存環境的問題,爲下一單元的學習奠定基礎,並且在這裏滲透保護動物,保護環境的意識。)

2、課後任務:選擇一種動物,研究它對不同食物的選擇情況。

三、總結

回顧本節課所學內容,概括總結本節課所學知識。

六、板書設計:

動物的食物

草食性動物

梅花鹿、山羊、兔子、袋鼠、長頸鹿、驢、大象、斑馬

雜食性動物

熊、大熊貓、貓、狗、黑猩猩

肉食性動物

獅子、鱷魚、老虎、獵豹、狼

食物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瞭解糧食的生產過程,體會糧食來的不容易,能感受到農民種地的辛苦,要以節約糧食光榮、浪費糧食可恥。

2、學習一些節約糧食的好做法,能在生活中初步產生節約糧食的行爲。

教學重、難點:

學習一些節約糧食的好做法,能在生活應用這些方法,初步產生節約糧食的行爲。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教學PPT、節約光榮、浪費可恥及班級愛糧公約的貼紙。

學生準備:裝好書本的書包一個

教學流程:

一、圖片導入板書課題

師:(課件出示:農民在烈日下鋤地的圖片)同學們,看到這張圖片,你們想到了哪首古詩?

師:詩的最後兩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是什麼意思?

師:是呀,糧食來得不容易啊(板書:糧食來得不容易)

二、展示生產過程體會農民辛苦

師:爲了讓大家能夠清楚的瞭解糧食的生產過程,老師特地從糧食家族中請來了一位好朋友——小麥寶寶(課件出示小麥寶寶卡通形象)。你們瞧,它來了!初次見面,我們也快和它打個招呼吧!

師:這麼可愛的小麥寶寶,它是從哪來的,你們想知道嗎?

師:在小麥寶寶給我們做自我介紹之前,王老師想和同學們做個小遊戲,現在請同學們把書包背到自己肩上,全體起立,像王老師這樣保持立正姿勢,咱們現在看看哪個同學的站姿最標準,一會我們就用這個姿勢來聽小麥寶寶的成長故事,比一比誰聽的最認真,看的最仔細,老師有獎勵哦!下面請聽小麥寶寶的成長故事,大家掌聲歡迎(播放小麥寶寶的成長故事)

師:故事聽完了,同學們可以先把肩上的書包放下了,全體坐下,表揚這位同學,因爲他坐得又快又安靜。王老師採訪一下你:剛纔你揹着書包聽故事時,肩膀有什麼感覺?

師:剛纔我們只背了兩分鐘書包就覺得很累了,請你想想農民收割的場景,在這幅圖中你看到了什麼?

師:是呀,這上百斤的玉米的確很重,可這位叔叔還要走很長的山路才能把糧食運回家,他們的肩膀、背會有什麼感覺呢?

師:你有過起泡的經歷嗎?

師:我們的手起泡了,還有爸爸媽媽心疼着,可農民伯伯起了血泡能不能休息幾天呀?

師:是呀,那可是全家人一年的心血呀!所以即便肩上起了泡,他們也顧不上休息,還得繼續勞作。同學們,光是收割莊稼已經很累很苦了,可要想收割到成熟的麥子,農民伯伯還要在小麥寶寶的生長過程中,做哪些工作?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這些工作輕鬆嗎?

師:噴灑農藥時,農民伯伯得揹着很重的藥水,你給家裏提過水嗎?

師:你給大家比劃一下,你提水的桶有多大?

師:那農民伯伯噴藥水時那個罐有多大?

師:背上那麼重的罐,他們還得走在田間地頭,一噴就是幾個小時呀!我們再來想想,農民伯伯是怎麼鋤地的?

師:你想想那土地是什麼樣的?

師:所以鋤地時候可得使勁呀,這樣一下、兩下三下地鋤,鋤上一個小時、幾個小時、甚至一天下來,他們會有什麼感覺?

師:耕地、播種、鋤草、澆水、施肥、噴灑農藥、收割、晾曬,這麼多工作,哪一件工作不是一干就是一整天,哪一樣活不累的人腰痠背疼、筋疲力盡呀!人們都說:一粒米,千滴汗,粒粒糧食汗珠換。真不知道,農民們究竟吃了多少苦,灑下多少辛勤的汗水,纔有了我們餐桌上一碗看似平常的飯哪!同學們,看到這裏,你想說什麼?

師:因爲糧食是農民伯伯辛苦種出來的,來得真不容易(點題)

三、對比生活 昇華情感

師:糧食來得這麼不容易,可是在我們的生活中卻隨處可見被倒掉的飯菜,小區的垃圾桶裏、學生食堂裏、飯店的餐桌上(播放圖片)。

(出示資料卡一:據統計,全國每年浪費食物總量可摺合糧食約1000,0000,0000斤(一千億斤)。請同學們先環顧四周看看我們的教室,感覺一下它的大小,如果我們把現在坐的教室當成倉庫來放浪費的糧食的話,就在我們剛纔說話的兩分鐘時間裏,浪費的糧食已堆滿這一整間教室了。)

師:多麼可怕的浪費,難道是我們國家的糧食多到吃不完,可以毫無顧忌的浪費嗎?(出示資料卡二:中國面臨嚴峻的糧食短缺危機,每年需向美國、阿根廷等國家進口3000萬到5000萬噸糧食。)

一面是國人毫無顧忌的浪費糧食,另一面卻是國家花費巨資向國外進口糧食,看了這些資料,你又想說什麼?

師:我們的確不該浪費糧食,因爲在我們如此奢侈浪費糧食的時候,世界上還有很多國家和地區的孩子因爲貧窮和飢餓,只能從地上撿剩飯剩菜來填飽肚子,他們餓得皮包骨頭,有的甚至被活活餓死(播放非洲兒童圖片),即便在我們國家貧困地區的孩子也常常吃不飽飯。現在讓我們一起來數五個數,一、二、三、四、五,這五秒鐘的時間長嗎(動畫)?

師:是呀,不長,只是一眨眼的功夫,可是你知道嗎?據聯合國的統計,世界上每五秒鐘就會有一個像我們一樣的孩子因飢餓而死亡。同學們,當我們聽到、看到這些時,你還會去浪費糧食嗎?我們該怎麼做呢?

師:對,因爲節約糧食不但是正確的,而且是光榮的。而不該——

師:浪費糧食不僅是不對的,更是一種可恥的行爲!(師出示貼紙:節約光榮 浪費 可恥)

四、總結方法,拓展導行

師:那當生活中出現了這樣一幕時,你會怎麼做呢?我們一起來制定“班級愛糧公約”吧!

1、(音頻)媽媽——開飯了,小紅,媽媽給你盛滿滿一大碗,讓我的寶貝多吃點。小紅吃不下滿滿一大碗飯,如果你是她,你會怎麼做呢?

2、(圖片)怎麼又是這些菜,不好吃,我不愛吃,不吃了!生活中,你有挑食的習慣嗎?

師:對,不挑食不偏食就是在節約糧食。可如果你就是圖上的小朋友,面對自己確實不喜歡吃的食物,只能委屈強忍着往下嚥嗎?有沒有既不委屈自己的肚子,又節約糧食的好做法呢?如果媽媽提前知道了你要吃什麼,她還會給你做出你不喜歡吃的東西嗎?

師:是呀,肯定不會。所以可以在吃飯之前和家長溝通,告訴他們我們要吃什麼,讓父母在保證營養的前提下,儘量做出我們喜歡吃的飯菜,提前向家長說要吃什麼,也是一個一舉兩得的好方法呀!

3、師:(視頻)我們來看央視的一條公益廣告

就是這條《我光盤 我光榮》的廣告,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反響,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光盤”行動。同學們,你覺得外出就餐時我們怎樣才能做到光盤、不浪費呢?

師:外出點餐要適量,吃剩飯菜要打包!也是節約糧食的新風尚!剛纔我們大家一起動腦經,總結出了“ 班級愛糧公約”,現在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師:同學們,說到還要做到,你們能在生活真正做到“班級愛糧公約”的這些行爲嗎?

師:下課後王老師就把這張“愛糧公約”交給我們的班主任張老師,請她貼到我們的教室裏,讓這張“愛糧公約”時刻提醒我們節約每一米、每一口做起,做一個勤儉節約、愛惜糧食的好孩子!

食物教學設計15

一、設計思想

本課時教學基於“做中學”的教學理論,以問題爲中介,以活動爲載體,以問題解決爲核心,教師通過一系列問題設置,組織有效活動,有計劃有步驟引導學生不斷用問題解決的行爲探究方式和科學的事實理由尋求對問題的解決;學生則通過親身實踐、親身體會,獲得“我看了,我記住了;我做了,我明白了”的學習實效。在激發學生思維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掌握獲取知識的方法和鍛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分析

1、教材分析:“食物鏈”是蘇科版七年級生物上冊教材“第6章生物之間的食物關係”第一節內容,在學習了“人體的物質和能量來源於食物”的基礎上學習“各種生物之間的食物關係”,起到了承上啓下的作用,使學生進一步體驗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係,認識生物與生物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約的,特別是認識到一種動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種動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賴的條件,形成“生物與生物之間是相互關聯的一個整體”的認識。

本節第1課時內容包括2個“分析活動”。第一個是“分析農田中生物之間的食物關係”,學生通過卡片“接龍”活動,分析農田生態系統中6種動植物之間“誰吃誰”的關係,建立食物鏈的概念,瞭解食物鏈的基本特點。第二個活動是“分析食譜中生物之間的食物關係”,通過分析我們日常的食譜,引出人在食物鏈中的位置,使學生理解人是大自然中的一員,也處在一個個複雜的食物鏈中。教材信息庫中“生態農業”的設計,呼應了前面的知識內容,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

2、學情分析:初一學生一方面知識儲備少、形象思維能力弱,利用圖片和錄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教學的直觀性,符合初一學生的學習特點;另一方面,他們合作意識欠缺,自我約束能力較差,利用卡片“接龍”遊戲,活躍了他們的思維,符合初一學生好動的性格特點。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瞭解生物之間普遍存在攝食與被食的關係。

(2)知道什麼是食物鏈以及食物鏈的特點。

(3)知道人在食物鏈中的位置。

2、能力目標

(1)通過分組活動,學生嘗試畫一些比較簡單的食物鏈。

(2)通過交流討論,鍛鍊學生分析問題和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確立自然界的事物是普遍聯繫的科學自然觀,懂得保護生態環境,保護動物。

(2)主動參與探究性學習,提高生物科學素養。

4、教學重點、難點

指導學生建立食物鏈的概念。

四、教學策略

以“做中學”→“學中用”→“用中思”爲線索將本課時的教學內容劃分爲三個板塊逐一實現教學目標。在“做中學”板塊中,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卡片接龍”遊戲,引導學生髮現食物鏈,認識食物鏈的一般特點,能用自己的語言說出什麼是食物鏈。在“學中用”板塊中,引導學生以午餐食譜爲分析素材,應用已學知識,書寫出含人在內的食物鏈中,理解人是大自然中的一員。在“用中思”板塊,簡要通過正反兩方面事例的分析,滲透利用食物鏈知識造福人類和保護生態環境的情感教育。

在每個板塊活動中,要從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心理需求入手,確立儘可能地讓學生“體驗和感悟”的教學思想,讓學生通過自己觀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大膽假設、活動驗證,體悟科學探究的過程,建構基礎性的科學知識,獲得理性認知和情感態度,同步學習到科學探究能力。

五、教學過程

板塊一:“做中學”

1、導入新課

(1)教師播放動畫片段:螳螂捕蟬(學生觀看)。

故事情節:夏季烈日當空,蟬慢慢從大樹下爬上枝頭,一邊吸食着樹汁,一邊歡快地歌唱;一隻螳螂正揮動着它的“大鐮刀”,悄悄來到蟬的背後。就在這個時候,從遠處飛來了一隻小黃雀……

(2)談話:接下來會發生什麼?誰來說一說。

(3)問題:大家對“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故事非常瞭解,但同學們想一想這個例子反映了生物間存在什麼樣的關係?(學生答:吃與被吃)。

點評:

以通俗易懂的成語和動態的畫面,讓學生初步感知食物鏈;創設問題情景,使學生髮現要探究的問題。

2、提出“做中學”的問題——分析農田中的生物

(1)問題展開:在大自然中,各種生物之間通過食物關係而產生的聯繫是很容易看到的。你還能舉例嗎?(比如:有樹的地方常有鳥,有花草的地方常有昆蟲。植物、昆蟲、鳥和其它生物聯繫在一起,相互依賴而共存亡。)

點評:

聯繫生活實例,彙集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瞭解學生對該問題的認識水平。

(2)談話:(多媒體展示圖片:青草、蚱蜢、青蛙、蛇、雞、鷹)這些生物大家認識嗎?怎樣利用食物的關係把它們聯繫起來?你會怎麼做?(想想看,如何利用桌面上的卡片、線、縫衣針等材料,按照一定的食物關係順序把卡片串連起來。)

點評:

展示具體事例和活動素材,引發探究任務,形成任務驅動。

(3)“卡片接龍”活動:各小組成員分工合作,認真思考。(教師巡視指導:可以是一個同學寫名稱,另一個同學排好吃與被吃的順序,被吃的生物排在前,吃它的生物排在後,最後再用線將卡片串起來,比一比哪個小組串得多。也可以鼓勵創新,採用其他方法,如小組成員進行角色扮演,相互牽繩的方法。)

點評:

小組合作學習,理清各種生物的食物聯繫;引導學生利用活動材料做一做,爲構建食物鏈概念做好形象化的模型。

(4)模型展示,建立“食物鏈”概念:組織小組代表進行模型展示彙報。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這些模型,從這些卡片接龍模型中,大家能看出什麼道理嗎?(有什麼共同的特點?什麼形狀?);並指導學生將卡片接龍記錄書寫下來,用“→”表示捕食關係,寫到最後一種生物才叫完整。再將學生書寫的結果進行展示彙報,如青草→雞→鷹等;最後引導學生分析問題:像這6種生物那樣,彼此間串聯起來的食物關係像什麼?從而構建“食物鏈”的概念。

點評:

展示模型,以卡片鏈條聯想抽象名詞“食物鏈”,加深對“食物鏈”環環相扣的結構特點的認識。

(5)質疑與歸納:教師要求學生繼續觀察所連的食物鏈,看看食物鏈通常有幾個環節?位於不同環節的動物所吃食物有何不同?比較這幾條食物鏈,你還發現了哪些共性問題?學生通過觀察得出食物鏈一般3-5環節;通過查閱信息庫,知道動物的食性分三類;通過討論歸納出食物鏈一般所具有的特點。

點評:

認識食物鏈的基本組成;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分析用自己的話歸納食物鏈的共同規律。

板塊二:“學中用”

1、提出探究應用的問題: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午餐情景。配以字幕:民以食爲天,食物何處來?同學們能用學到的食物鏈知識來解釋其中的科學道理嗎?

2、“追本溯源”解決問題——分析食譜中的生物

(1)選食譜:教師要求學生列出某一頓午餐吃過的各種食物。

(2)分類列表:啓發學生分類思考其中哪些食物來源於植物?哪些來源於動物?

植物類

動物類

米飯——水稻

植物油——油菜

雞蛋——雞

黑魚

(3)發現“食物鏈”:指導學生連出包括人在內的食物鏈,並展示交流。

點評:從現成的食物開始去尋找它的本源。這個“追本溯源”的過程,正是教師啓發學生的過程,也是學生探究學習的過程,更是培養分析應用能力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發現一條條包括人在內的“食物鏈”,體會人與自然的關係。

板塊三:“用中思”

1、列舉正方事例: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如:稻田養魚、稻田養蟹、稻田養鴨、藕田養泥鰍等事例,想一想這些生態農業給我們什麼啓示?

2、列舉反方事例:列舉當地存在的一些不良行爲,如:捕食青蛙、捕食蛇、捕食鳥等事例,想一想這樣一來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呢?

3、發表你的思考:學生暢所欲言,談自己得到的啓發,最終教師要小結引導到保護食物鏈、保護動物上來。

點評:通過正方事例,讓學生懂得要利用食物鏈的知識造福人類;通過反方事例,讓學生初步瞭解食物鏈破壞所帶來的後果,對生態問題產生憂患意識,爲下節課食物網的學習做了鋪墊。無論正反事例,都是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