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職場 > 爲何苦哈哈工作賺不了大錢心理學家不走心是你最大的障礙

爲何苦哈哈工作賺不了大錢心理學家不走心是你最大的障礙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你是否有這樣的體驗,那就是上了一天的班下來,雖然沒有忙出什麼結果,但下了班之後卻感到精疲力盡、心力交瘁?

爲何苦哈哈工作賺不了大錢心理學家不走心是你最大的障礙

你情願窩在沙發追劇,也不願意翻開桌上的專業書籍?儘管你也清楚,業餘時間要提升自己,但不知爲何,你的身體卻不聽大腦使喚,一動也不想動?偏偏這個時候,一波牛人的言論攪的你心神不寧。

比如馬雲說,如果你年輕時不能做到996,那你準備什麼時候996?而劉強東對此也有類似的看法,他自己更是直接做到8116 + 8,因爲他很享受拼搏奮鬥的感覺(8116 + 8又代表什麼意思呢?這串數字指的就是一週工作6天,每天早上8點開始工作,一直持續到晚上11點下班,週末還會再工作8個小時。)。360公司的董事長兼CEO周鴻偉也發表了類似見解:“996一定是自願的,但朝九晚五一定發不了財”。

這些大佬是怎麼了?

爲何一個個像是打了雞血一樣?他們不累嗎?到底是什麼讓他們迸發出如此的熱情和驚人的體力?對於我們普通人而言,又能有什麼啓發呢?

二、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在《發現心流》一書中揭示了這個答案,那就是:

真正讓那些企業家、藝術家精力充沛的,是一種內在的心理狀態,如果缺乏這種基礎打底,環境再好也沒用。我記得之前做過一例職業諮詢案例諮詢者水靈(化名)曾經兼職給某公衆號做撰稿人,她自認爲對寫作比較感興趣。一開始她覺得挺好,看起來寫寫文章就能獲得不錯的收入,但寫着寫着,就焦慮的一塌糊塗。她的狀態是,經常被KPI推着往前跑,本來挺美妙的文字創作過程,在她這裏愣是變成了七拼八湊的“文字搬運”工作,久而久之,工作自然沒有成就感,並且經常一坐一整天,一篇稿子都寫不出來。

相反,這家公衆號的創始人卻超級能寫,並且寫出來的文章質量都很高。她私底下和其他撰稿人聊到了這件事情,很想知道這位主創人到底爲什麼能寫的這麼快這麼好,得到的結論是——這個人之前就喜歡寫作,並且據他身邊人描述,他寫作的時候,能夠達到廢寢忘食的地步,呈現完全忘我的境界。心理學家:不走心是你最大的障礙這種勁頭是從內而外使出來的,這件事情首先能給TA帶來內心的愉悅和滿足,所以這個人一天能寫出好幾篇文章,並且絲毫不覺得累。

這就是絕大多數的員工和老闆的本質差別所在。

一種是壓力型,覺得很累;

一種是動力型,感覺很爽。

顯然,員工往往是被外界壓力推着往前走,並不是主動往前衝,因爲不在心流區,經常做事不在狀態,工作被動,缺乏主動性和創造性。而創業者或企業家往往目標明確、動力十足、全神貫注,並且成就感爆棚。對他們而言,財富僅僅是物質上的回饋,對他們而言,更享受做事過程中充滿能量、並且非常滿足的狀態。對於很多普通人而言,可能很難獲得創業的機會和體驗,但我們還是可以通過事情出發,找尋匹配的職業方向,從而獲得長遠的發展。

三、在《發現心流》這本書裏,這位心理學家提出,一個人要想獲得心流,需要滿足下面兩個條件:

1、目標:這個目標要有一定的挑戰性;

2、專注且自己有能力做到。

基於這兩個維度,作者對日常個人狀態進行了劃分,具體如下:

當某項任務與我們能力相當且具有一定挑戰時,我們纔有可能獲得心流體驗。如果能力不足而任務艱難,我們就會深陷擔憂或者焦慮的狀態。

例如,剛剛被提拔的管理者,他們對於未來工作中隨時冒出來的困難和挑戰缺乏能力應對,這個時候,他們需要做的,是通過提升能力適應工作局面,或者向成功人士請教,找到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法。如果能力很低而所做的工作也沒有挑戰,就會出現敷衍及應付的狀態。

比如,剛剛工作的大學畢業生,聽從父母建議下選擇了看似“穩妥舒適”的工作,例如去銀行做櫃員工作。這個時候,因爲自身能力不足,同時工作過於簡單重複沒有技術含量,很容易陷入自怨自艾的負面情緒,一方面埋怨現在的工作這也不好那也不好,另一方面也缺乏相應的能力切換自己的職業軌道。

如果你的能力很足了,但工作沒有挑戰,也很難產生心流體驗,容易出現懈怠的狀態,也就是傳說中的“職業倦怠”。這個時候,如果你認爲目前的工作對自己而言還存在一定的價值,不妨可以通過“自建目標”換來“心流體驗”。也就意味着,只要你願意,你不妨從現在崗位中深入挖掘,在看似平凡的事情裏不斷給自己挑戰,限定時間一次次打破自己的個人記錄,不斷給自己營造新的挑戰。

例如,教師這個職業就免不了重複和繁雜,你教授的課程每年都大同小異,但如果這名老師還是看重教師這個職業,TA可以通過設置新的目標,例如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關注等層面,不斷打破自己的記錄,從而獲得新的“心流體驗”。因此,凡是不開心的經歷,都有其解決辦法。但毋庸置疑,如果一個人能在工作中不斷獲得心流體驗,那麼TA和這份工作會形成“相互滋養”的良性關係,會越做越帶勁,直至取得自己意想不到的成就,甚至財富。

四、放在工作角度來看,我的建議是:

1、彼此消耗的工作,早抽身早解脫。如果對一份工作,你每天會產生各種負面情緒,每天需要花很長時間自我說服,這個時候,你需要警醒,因爲很可能你和工作的關係已經走到了“彼此消耗”的境地。如果繼續糾結下去,毫無意義和價值,並且越堅持,越累。要知道,如果你的意願和行動相反,你該活得是有多割裂啊,所以即便你坐着不動,也會感覺很累。

2、如果可能,去做點有挑戰的工作。曾經有位諮詢者小D,當初聽從家人建議,畢業後去一家事業單位做行政工作(合同制無編制),她覺得工作乏味極了,但念及待遇也還穩定,離家又近,就一直沒有走......結果呢?長期下來,她的競爭力日漸衰退,人也越呆越傻,更別提什麼心流體驗了。

3、最後,打破“閒暇=不累”的固有記憶,養成專注的習慣。生活中,你只有投入更多的時間去了解他人,才能建立較爲長久的關係;

同樣的道理,我們可以用事情替代閒暇活動給我們營造的“放鬆”記憶,例如,在你工作回家感覺疲憊的時候,不妨用讀書或者家務替代追劇,當你發現某項活動能夠給你帶來“不覺累”的感受時,你就會想要重複這個體驗,從而形成行爲慣性,最終養成新的習慣。

就像米哈里所說的那句話一樣:

“唯有繼心流而來的快樂,是自己塑造所得,對個人意識的拓展與成長才有助益。”而所謂的財富,更青睞擁有心流體驗的人。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