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兒童身心發展的影響因素和作用

兒童身心發展的影響因素和作用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7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兒童身心發展的影響因素和作用,父母有了寶寶之後,不僅要關注其身體的健康發育,對於身心健康發展也要重視。小朋友在不同的年齡段,其身心發展都會有所不同。那麼來看看兒童身心發展的影響因素和作用有哪些。

兒童身心發展的影響因素和作用1

影響兒童心理髮展因素,多由軀體健康因素所致,其次還與外部環境因素如家庭環境、氛圍,教育影響因素有關,具體如下:

一、軀體健康因素

長期體弱多病,引起心理負擔,會影響身體發育,如經常感冒、長期咳嗽等,易造成心理方面的困擾和壓力,影響心理健康,情緒長期不安。

兒童身心發展的影響因素和作用

二、外部環境因素

1.家庭環境

家庭環境不溫馨,長期生活在沒有關愛、家庭不和諧的環境中,容易給心理造成負擔,影響心理健康。

2.家庭氣氛

家庭成員之間經常發生矛盾、爭吵,易引起刺激性因素,如對不好的事情較敏感、長期孤獨生活、留守兒童等,易增加心理陰影。

三、教育影響因素

1.過度嚴厲稍微做錯小事情,就批評指責,不給予鼓勵、表揚等。2.過度放鬆

一味的放縱,對孩子不在乎或者忽冷忽熱,會使孩子覺得世界缺少關愛,易影響心理健康。

兒童身心發展的影響因素和作用2

影響兒童心理髮展的因素和作用如下:

1.遺傳素質。遺傳素質是兒童心理髮展的物質前提。幼兒正是在這種生物的物質前提下形成了自己的心理。遺傳作爲基本的物質前提對兒童的心理形成與發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響作用。

2.生理成熟。生理成熟的順序性爲兒童心理活動的出現與發展的順序性提供了基本的前提。譬如,孩子沒有學會坐、爬、站時,他就不會走路。兒童不是生下來就會說話的,需要在一定的生理髮育成熟時,即1歲左右纔開始說話。可以說,生理沒有成熟就不會產生語言能力。

3.教育和社會因素。決定兒童心理髮展的是社會環境的教育因素。社會環境(包括教育)對兒童心理髮展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現在:不同的個體在相同的社會環境下可以形成基本相同的心理年齡特徵

不同的環境和教育條件可以促使兒童素質的不同方面得以改造,並使心理向不同方面發展,從而加大兒童心理的個別差異。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教育條件,就可以充分挖掘兒童心理髮展的潛力,以造就特殊人才。

兒童身心發展的影響因素和作用 第2張

擴展資料:

兒童心理髮展是指從不成熟到成熟這一階段所發生的積極的心理變化。換句話說,它是人對客觀現實反映活動的擴大、改善、日趨完善和複雜化的過程。

在一定社會教育條件下,一定年齡階段的大多數兒童總是處於一定的發展水平上,表現基本相似的心理特點。這是因材施教的前提。個體的心理髮展就是指個體從出生到成人再到老年的心理的發生、發展和變化的過程。

兒童身心發展的影響因素和作用3

什麼是身心發展

一個人心理髮展以及在心理髮展過程中各階段的特點,從這個人一出生直到去世的期間,都會不斷地發生改變。根據教育心理數據表明,身心發展是一段積極的心理變化過程。人作爲一個獨立的個體來說,其心理髮展時間持續較長,一般從個人出生開始直到成年。

影響幼兒身心發展的因素

先天:(遺傳)

從父母處遺傳的心理素質,這是心理髮展的基礎,併爲其提供了機會。

後天:(神經系統的發育和外界環境)

神經系統的發育和外界環境推動着小朋友的心理髮展。在兩者之間,外界環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而在外界環境這一因素中,教育是佔有重要地位。

1.外界環境

外界環境並不是單向地對孩子的心理髮展起作用,而是與孩子之間產生相互的作用。外界的環境會給在孩子的認知下,在大腦中產生印象,從而形成一定的心理狀態。

隨着外界環境的變化,孩子的成長,認知能力的增強,孩子心理內容的範圍會不斷擴大。對於外界的事物,孩子會根據自己已有的心理認知進行處理,若是無法解決,孩子會通過一些方式來改變自己的心理狀態。這樣,孩子的心理就會得到不斷髮展。

2.教育的重要作用

教育在孩子的心理髮展過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並不是漫無目的和雜亂無章的。相反,它是有目的、有計劃的。在孩子心理髮展的過程中,教育可以幫助孩子解決遇到的問題,形成良好的心理髮展傾向,從而使孩子不斷地健康成長。

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

1.發展的順序性

就幼兒的的生理髮展而言,存在一定的順序性,心理髮展也是一樣。身體的發展順序會制約心理髮展的順序。在此順序性的發展過程中,孩子的心理髮展會不斷地完善和成熟。

順序是必然的客觀存在,孩子身體發展的順序性也是如此。在此過程中,孩子的大腦認知也經歷了一個順序性過程。孩子大腦的認知都是從形象開始,慢慢趨向抽象。大腦發展不斷完善,同時也會影響着孩子心理的不斷成長。

2.發展的階段性

孩子的心理髮展過程中,在某些特定的年齡會反映出一定的階段性特點。這些特點反映了孩子的心理髮展已由前一階段進入了更加成熟的階段,也是反映量變與質變關係的過程。此外,這些特點不僅有階段性、差異性,還有一定的連續性,會形成一定的年齡階段。

一個人由剛出生至青少年期間的發展,一般會被分爲六個階段。

乳兒期:小於一週歲;

嬰兒期:一至三歲;

幼兒期:三至六歲;

童年期(學齡初期):六七歲至十二三歲,屬於小學階段;

少年期(學齡中期):十二三歲至十五六歲,屬於初中階段;

青年初期(學齡晚期):十五六歲至十七八歲,屬於高中階段。

幼兒的心理髮展過程既存在共性又存在一定的個性,共性是指孩子在各個心理髮展階段都會存在特點。而因爲遺傳、神經系統發育和外界環境等因素,孩子在各個發展階段又會存在一定的差異。在這些因素中,孩子的主觀能動性有較爲重要的作用。

3.發展的不均衡性

孩子發展是不平衡的,主要體現在發展速度上,表現於以下兩個方面:

(1)個體在不同年齡階段某一方面發展不均衡

這樣的反展不平衡存在兩個高峯期:一個是兒童出生後第一年,另一個則是青春發育期。

兒童出生後第一年:在此期間,孩子正在以很快的速度成長,反映在身體上的變化也十分顯著。因爲孩子剛剛出生,面對外界環境有很大的不適應感,所以會極速成長來適應環境。

青春發育期:就孩子腦部的發展進程而言,不同的孩子之間存在着一定的差異。根據現代的科學研究,孩子出生後的第五至十個月是腦部發育最爲快速的階段。

在五至六歲和十三至十四歲時,腦部發育處於較快的發展階段。造成孩子腦部發育差異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有較大影響的有:意識萌發、智力發展情況以及對外界的認知需求。不僅在身體上有較大的變化,而且在心理上也會有較大變化。在此期間,孩子的性意識和性機能都會萌發並趨向成熟。此時,孩子會有較強的成人感,會要求其他人像對待大人一樣對待自己。

(2)個體在不同年齡階段不同方面發展不均衡

在某些方面,孩子的發育水平已達到較高水平,而有些方面則顯得發育不夠。比如,當孩子身高與體重發展到較高水平時,其骨化過程離完成還有很遠的距離。

孩子五歲的時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階段,因爲此時是孩子產生數的'概念的重要階段。但對於時間和空間的感知,孩子會在稍晚的時候形成,而一系列的思維活動則會在更晚些的時候出現。

兒童身心發展的影響因素和作用 第3張

遊戲促進幼兒身心發展的作用

1.遊戲能更好地促進幼兒心理髮展

小朋友可以在遊戲中,認識世界、拓寬眼界、激發好奇心,並從中學習與人交往的方式。此外,孩子還可以在遊戲中不斷地瞭解自己,鍛鍊自信心和意志等。只要在遊戲中正確引導,就可以讓孩子獲得良好的體驗,從中學到很多。

2.遊戲能促進幼兒身體更好發展

遊戲對於小朋友的身體協調能力和促進骨骼發展有積極作用。在遊戲實踐和運動中,孩子可以通過運動鍛鍊身體上的肌肉、關節和骨骼,使孩子的身體健康成長。此外,還可以使孩子的靈敏性與反應力得到一定的鍛鍊。

3.遊戲能促進幼兒語言及智力更好的發展

在遊戲中,因爲交流需要,孩子會更多地使用語言,從而使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充分鍛鍊。不僅僅是語言,在遊戲中孩子的智力也會得到一定的發展。因爲在遊戲中孩子可以接觸更多的事物,獲得更多的知識,鍛鍊記憶力和思維,從而起到發展智力的作用。

4.遊戲能促進幼兒創造力更好的發展

遊戲是一種現實與幻想的結合體,孩子可以從中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孩子還可以從中滿足自己的探索欲和好奇心。因爲可以利用其中的資源,進行思維碰撞和再創造,這樣可以促進孩子的創造力更好地發展。

5.遊戲促進幼兒良好行爲更好的發展

在遊戲中,孩子可以促進意志力發展,提高道德準則,形成良好的品質,還可以學會交流與合作,學會尊重和理解。比如,如果孩子在遊戲中扮演了“警察”的角色,其正義感和責任感會有所提升,會出現自我約束的行爲。如果在遊戲中扮演了“老師”的角色,那麼他的表達能力也會得到鍛鍊,此種角色可以引導其作出正確的行爲。所以,遊戲可以促進孩子良好行爲的更好發展。

幼兒身心發展的常見問題

1.動作發育不協調

孩子身心發展的方方面面,家長們都需要重視,倘若發現問題要及時地採取措施,如動作不協調、認知能力差、情感和意志欠缺、社會性弱、生活習慣差、語言能力差等。最需要注意的是處於四至五歲的孩子,他們在動作發展方面最容易存在欠缺。

建議:主要原因是家長太過於重視孩子的智力發展,而不太重視孩子的運動,是一種保護過度的產物。家長要多爲孩子創作“動起來”的機會,讓孩子多多運動。

2.不知如何與人交往

主要表現爲與人的合作能力較差,比較自我,不能正確認識自己,性別認識模糊,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可能會對其他人產生較大影響等。產生此類現象的原因多爲小朋友爲獨生子女,或者父母對其的教育方式存在問題等等。

建議:主要缺乏和外界進行充分交流的機會,家長和老師需要創造一定的機會讓小朋友進行適當的社會性活動。

3.意志薄弱 缺乏幸福感

主要表現爲情感上過分依賴、意志不夠堅定、做事缺乏恆心、缺乏幸福感等。主要源於如今現在的孩子過得過於順心,受不得挫折,心理比較脆弱,不太容易獲得幸福感。

建議:家長和老師可以有意識地讓小朋友去面對一些問題和挫折,鍛鍊心理承受能力,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

4.好習慣還沒養成

主要表現爲自理能力較差、飲食和衛生習慣存在欠缺,部分孩子存在語言和認知上的遲緩。

建議:家長和父母要幫助小朋友養成良好的習慣,並幫助孩子們克服能力,習慣以及行爲上存在的欠缺。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