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一歲多的寶寶很難帶

一歲多的寶寶很難帶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歲多的寶寶很難帶,寶寶對於一個家庭來說是很重要的,許多家庭因爲沒有人幫助帶寶寶,會生一個寶寶後不會再生。這樣就是因爲寶寶在嬰幼兒期太難帶,特別是一歲多的寶寶,因爲此時一些寶寶已經會走路了,以下看看一歲多的寶寶很難帶及相關資料。

一歲多的寶寶很難帶1

1歲孩子不好帶,是因爲他們的各種能力在發展:

1、1歲多是寶寶的自我意識萌芽期

1歲左右孩子的心智發展有了明顯的進步,寶寶開始有自我意識,有自己的想法,逐漸可以區分你我他,所以不再像一歲前只要吃飽喝足就行,而是有了各種奇怪的要求、對家長的安排也不再滿意,有人動了他的東西時會大哭大鬧。

2、各種敏感期

運動敏感期:從出生到2歲半寶寶都處於“大肌肉”和“精細肌肉”發展的敏感期,所以即使能聽懂家長“不要亂扔”、“不要亂跑”的指令,但孩子還是會亂扔玩具、拆玩具、亂跑亂跳……

細節敏感期:1歲8個月的孩子對細節很敏感,草地上的小蟲子、地面上的小螞蟻都讓孩子格外着迷。孩子會開始注意到家裏的各種縫隙、洞洞等小細節,故意用手摳。

秩序敏感期:一歲半之後孩子會開始關注秩序,會習慣將東西放在規定的地方,按照固定的習慣做事,一旦家長沒有按照他心中的秩序做事,孩子就會鬧起來,要求一定要重來一遍。

大多數時候,家長可以利用秩序敏感期,培養孩子的秩序感和規則感,但有時候孩子的秩序感過於偏執,也很讓人頭疼,比如出門一定要走同一條路、一定要每天和爸爸去一趟超市。

一歲多的寶寶很難帶

學會2個“小心機”,寶媽輕鬆又省心

1、轉移寶寶的注意力

1歲多的寶寶因爲自我意識的發展會有比較執着的想法,像晚上到點睡覺時,家長知道早睡對寶寶好、知道時間,但寶寶只覺得我不困、我想玩、我不想睡覺,這時候家長如果一直堅持一定要孩子躺下睡覺只能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不如試試先轉移寶寶的注意力,跟寶寶說:“你不想睡覺,那我們聽會故事吧!”,聽着聽着寶寶自己就睡了。

2、詢問寶寶可以幫忙嗎?

因爲寶寶有了自己的想法,寶寶有掌控、被需要、被誇獎的需求了,會特別希望自己可以幫到家長、獲得誇獎。

所以家長想讓寶寶幹什麼的時候,不要用命令的語氣,而是用“你可以幫我……”的方式,這樣孩子會更容易接受。

比如孩子亂扔玩具,家長就可以假裝柔弱說:“哎呀!我好累呀!寶寶可以幫我把這個玩具放到筐裏嗎?”寶寶做完再誇獎一下,多來幾次之後寶寶就記住幫媽媽收拾玩具,是很有成就感的事情,自然就會主動去做了。

1歲到2歲孩子的身心發展變化都特別大,我看到過很多寶媽在寶寶1、2歲的時候不懂寶寶的想法、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結果搞得家裏雞飛狗跳的,寶媽累個“半死”不說,對寶寶還沒有半點好處。所以我是真的覺得,做家長一定要不斷地提升自己,要先懂孩子才能好好和孩子溝通,讓孩子“聽話”。

一歲多的寶寶很難帶2

1、吃。由於寶寶的身體發育得非常快,因此在吃的方面一定要重視,家長爲了避免寶寶吃得過飽撐着,不要讓寶寶一次吃太多。但是並不是說要讓寶寶少吃,因爲寶寶吃不飽就會吵鬧,所以可以一日多餐。保證寶寶每餐都吃飽後,然後24小時最少要兩頓飯和三頓奶。

2、帶。一週歲的寶寶是大腦、語言以及四肢迅速發育的一個重要時間段,可能家長會突然間發現寶寶不知道什麼時候已經會呀呀呀學語了,或者是會學步了,也會找你玩。

一歲多的寶寶很難帶 第2張

需要你幫忙,而且你還會見證它很多神奇的時刻,這些都會在一週歲的時候到來,因此,帶孩子的時候,家長一定要有足夠多耐心與細心,要多關心,以免會錯過很多。

3、睡覺。還有科學研究說,寶寶睡覺在晚上十點至凌晨兩點會進入深度睡眠,充足的睡眠才分泌許多的生長素,然後其它的時間熟睡是沒有這個效果的。因此家長要相信科學,儘量保證寶寶在這個階段處於熟睡中。

一歲多的寶寶很難帶3

1歲多的孩子有多難帶?看看以下幾種不省心就知道了:

1、明明熟睡狀態,剛離開就掉地上栽了跟頭

在丫丫成長裏和小婧的聊天記憶,大部分的交談對象都是丫丫一歲多難帶的苦,那些照顧不好全是自責,跟孩子好好說又聽不懂的傷不起實際上很多媽媽都歷經過。有一次,小婧趁着丫丫熟睡的時候畫了個眉毛的功夫。

丫丫就從牀上摔倒在地,額頭上的淤青讓小婧的內心充斥着自責,當孩子手舞足蹈頑劣不消停的時候,小婧的雙手幾乎就沒有停止過休息,時常呈環繞的姿勢護着丫丫生怕一個疏漏又把孩子給摔了。

實際上,孩子明明熟睡狀態剛離開就掉地上栽了跟頭,這是孩子成長髮育裏必經的過程,更是爸爸媽媽都要經歷的獨特難帶期,也被稱爲“寶寶的焦慮分離情緒”。何爲寶寶的焦慮分離情緒?所謂的寶寶的焦慮分離情緒。

是指短暫的分離讓孩子感到焦慮的不安情緒,比如寶寶明明熟睡、媽媽也就離開一兩分鐘孩子就掉到地上栽了跟頭,這些都是孩子對媽媽離不開的正常情感焦慮,所以寶寶纔會急切地憑着感覺去找媽媽而誘發危險發生。

2、不管三七二十一,逮到新鮮東西就往嘴裏塞

1歲的寶寶又有着“四兩糖”的說法,孩子吮起手指的模樣看起來萌呆了,但是隨着寶寶的年齡增長,他們能夠吸吮的東西就不只是手指了,任何感到新鮮的東西都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往嘴裏塞再說,那種逮到什麼東西都往嘴裏塞的動作看起來既無奈又擔心,尤其是一些細小體積的物體是很容易被孩子吞嚥了。

寶寶逮到新鮮東西就往嘴裏塞的嘴饞,作爲爸爸媽媽要明白這並不是孩子餓了,而是進入對物品好奇心的“口欲期”、也是乳牙萌出的牙癢階段,在寶寶抓東西往嘴裏塞的舉止裏,如果父母馬上阻止會破壞孩子的`探索思維不說。

寶寶也會變得哭鬧不止、焦躁的情緒反應波動也比較大,所以在寶寶的一歲多種種難以理解舉止裏,我們要做的不是阻止他們探索,而是間接性地幫助寶寶可以安全度過這個不安生的懵懂時期。

如何幫助寶寶安全度過這個不安生的懵懂時期?爸爸媽媽可以給寶寶買一些圖案色彩各異的食用級牙膠當玩具,在緩解寶寶好奇心、乳牙萌出的不適感同時,也減少了寶寶口欲期的隱藏危機!

一歲多的寶寶很難帶 第3張

3、見人就躲、見玩具就扔,不滿足就哭鬧的陰晴不定

1歲多的寶寶幾乎就是不用教的“破壞大王”,幾個月一逗就嘿嘿笑的天使寶寶,不知道從何時開始已經變得陰晴不定,見人就躲、見到玩具就扔,不滿足的時候直接以哭鬧來威脅父母。

關於見人就躲、見玩具就扔,不滿足就哭鬧的陰晴不定,我個人認爲這也是屬於成長髮育裏常見的表現,見人就躲說明寶寶有了自我保護的本能意識,見到玩具就扔說明孩子的抓握和手眼協調能力提升空間很大,不滿足就哭鬧則說明孩子更需要爸爸媽媽的關愛和體貼……

如此說來,孩子每一份難帶背後都對照着不同需求,而爸爸媽媽能做的就是陪伴、爲寶寶做好護航工作,太多的參與未必是好事、反而讓寶寶的依賴性更強。

如何間接性引導孩子度過陰晴不定的階段?關於見人就躲的情況我們可以多帶寶寶社交,讓寶寶多見一見陌生人創造一些交流環境;關於寶寶見玩具就扔的情況,我們可以準備一些摔不壞的硅膠玩具!

關於不滿足就哭鬧的情況,就不同於前兩者的自我保護本能和技能增長了,不滿足就哭鬧有正常需求、也有無理取鬧,面對孩子的正常需求可滿足、但無理取鬧就要堅持底線。

告訴孩子爲什麼不能這樣去做,再抱抱孩子安慰他們得不到的落寞心情,在這裏我們不要擔心寶寶太小聽不懂話,先拒絕再安慰也是提前讓孩子適應不能唯我獨尊的事實,避免溺愛下的教育讓孩子養成自私霸道的性格。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