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幼兒挫折教育論文

幼兒挫折教育論文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6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幼兒挫折教育論文,讓你的寶寶越來越聰明,面對不易解決的問題,孩子可以尋求家長的幫助,解決問題是爲孩子的發展掃清障礙,所有家長們一定要把握好時機。爲大家分享幼兒挫折教育論文。

幼兒挫折教育論文1

所謂挫折教育,是指在正確的教育思想指導下,根據幼兒身心發展和教育的需要,創設或利用某種情景,提出某種難題,讓幼兒通過動腦、動手來解決矛盾,從而使他們逐步形成對困難的承受能力和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培養出一種迎難而上的堅強意志。

應該適時對幼兒進行挫折教育,這一觀點已經得到了公認。幼兒已有了一定的體力,也具備了一定的與人交往的能力,這就使幼兒有可能去面對一定的困難,並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克服困難。

況且,幼兒遇到的"困難"和"挫折"大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事,絕大多數通過他們自己的努力是能夠克服的,因此,我們應該相信孩子的能力。那麼,應該怎樣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呢?

一、引導幼兒正確認識挫折

教師在組織幼兒進行各種活動時,尤其是在幼兒面臨困難時,應該讓他們直觀地瞭解事物發展的過程,從反覆體驗中逐步認識到挫折的普遍性和客觀性,從而真切地感受到要做任何事情都會遇到困難,成功的喜悅恰恰來自於問題的解決。

幼兒在接觸外界事物、學習知識時,的確離不開成人的幫助,但如果這種幫助變成了代替,久而久之,幼兒就會缺乏克服困難的心理體驗,一旦因爲遇到挫折而達不到預期目標時,就會產生畏難、懶惰的情緒,造成學習障礙。

因此,幼兒挫折教育首先要破除幼兒學習的依賴性,要讓幼兒在各種學習活動中自己感受困難,併爲克服困難做出自己的努力。

例如,當幼兒摔倒後,應讓他自己爬起來,成人不要大驚小怪地趕緊去扶,否則,幼兒很容易形成"摔倒就等人扶"的依賴心理。只有讓幼兒在克服困難中感受挫折,認識挫折,才能培養出他們不怕挫折、敢於面對挫折的能力。

幼兒挫折教育論文

二、利用和創設困難情景,提高幼兒挫折承受力

在幼兒的生活、學習活動中,成人可以隨機利用現實情景,或模擬日常生活中出現的難題,讓幼兒開動腦筋,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經過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難、完成任務。

例如,小班孩子的自理能力較差,有的孩子新買的鞋不會繫鞋帶,他們首先想到的是讓老師幫忙。但是,爲了培養他們的自理能力,我只幫他系一次,並讓他看着我是怎樣系的,第二次我就不再幫忙,而是讓幼兒自己動手,如果幼兒的確有困難就再指導一下。

幼兒在經歷了由不會到會,由別人幫助到自己乾的過程後,心理上會得到一種滿足,同時,也鍛鍊了他們的自理能力。成人還可以創設一些情境,

如:把幼兒喜愛的玩具藏起來讓幼兒尋找,讓幼兒到黑暗的地方取東西等。但是,在創設和利用困難情景的時候,要注意幾個問題:

1、必須注意適度和適量。設置的情景要能引起幼兒的挫折感,但不能太強,應該循序漸進,逐步增加難度;同時,幼兒一次面臨的難題不能太多,否則,過度的挫折會損傷孩子的自信心和積極性,使其產生嚴重的受挫感,從而失去探索的信心。

2. 在孩子遇到困難而退縮時,要鼓勵孩子,在孩子作出努力並取得成績時,要及時肯定,讓孩子體驗成功,從而更有信心去面對新的困難。

3. 對陷入嚴重挫折情景的幼兒,要及時進行疏導,防止孩子因受挫折而產生失望、冷淡等不良心理反應,在必要時可幫助孩子一步步實現目標。

三、利用榜樣作用教育,增強幼兒的抗挫折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向孩子講述一些名人在挫折中成長並獲得成功的事例,讓孩子以這些名人做榜樣,不畏挫折;要注意父母和老師的榜樣作用,在幼兒眼中,父母和老師非常高大,無所不能,他們對待挫折的態度和行爲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態度和行爲;同伴也是孩子的"老師",教師要抓住同伴的良好行爲樹立榜樣,增強幼兒抗挫折能力。

例如:有些幼兒不敢走平衡木,老師在旁邊鼓勵說?別怕,你行!"或者說:"你像某某小朋友一樣勇敢,老師相信你!" 在榜樣的影響下,幼兒會樹立信心,努力去克服困難。當戰勝困難後,老師的"你真行"就會變成幼兒心理上的"我真行"。

四、多鼓勵,改變幼兒的受挫意識

幼兒只有不斷得到鼓勵,才能在困難面前淡化和改變受挫意識,獲得安全感和自信心。成人要多鼓勵幼兒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一旦進步,要立即予以表揚,強化其行爲,並隨時表現出肯定和相信的神態。成人的鼓勵和肯定既能使幼兒的受挫意識得以改變,又能提高他們繼續嘗試的勇氣和信心。

對幼兒進行挫折教育是家長、老師共同努力的長期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家長一定要注意,不能對幼兒提出過高要求,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興趣進行培養,否則,幼兒在壓力面前會產生強烈的挫折感。

經常籠罩在這種挫折感中,會損害他們心理的健康發展。總之,在幼兒發展的過程中,沒有挫折不行,挫折過多、過大也不行,成人要正確引導,使幼兒能正視並戰勝挫折,健康發展。

幼兒挫折教育論文2

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提高他們應付挫折的能力,是做父母的有遠見、愛孩子的表現。挫折反映在人身上是一種體驗,叫挫折感,它是指當一個人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時,往往會產生沮喪、失意或緊張的情緒反應。

面對挫折,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態度,有的人會退縮,有的人則勇往直前。這種差異與一個人的精神面貌、知識經驗和心理準備有很大關係。

家長在對待幼兒挫折教育的問題上,首先要意識到幼兒期是個體個性形成的關鍵期,有意識地讓孩子品嚐一些生活的磨難,讓孩子懂得人生的道路是坎坷的,學會在挫折中接受教育,這對培養他們吃苦耐勞的精神、獨立意識、應付困難的勇氣和心理承受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要了解挫折教育是貫穿在每一天中的,那些成人看起來是不起眼的小事中進行的。如孩子摔倒了,有些家長會趕緊跑上前扶起幼兒,還對孩子說:“這個地面真不好,讓寶寶絆一跤,我們打地面。”

這樣的結果是使孩子把跌跤歸因於外因,不敢正確地面對挫折。正確的方法是幫助他了解產生挫折的原因和應付的對策。比如告訴幼兒“走路看地面纔不會絆到石頭。”

作爲家長,應大膽地放下“保護傘”,只要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都要讓他自己去做,哪怕是衣服穿得一塌糊塗,哪怕是飯粒灑得到處都是。讓孩子在做中體驗挫折,學會克服困難。

第三,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創設情境讓孩子得到各方面的鍛鍊,即讓幼兒參與到各種活動中,在體驗中學會克服困難、戰勝挫折。蘇格拉底對待打破玻璃的孩子的做法是:讓犯錯誤的孩子獨自呆在房子中,讓其體驗寒冷、體驗孤獨,使其發現自己的錯誤繼而改正。

第四,父母既要有把孩子至於艱苦和困難中的勇氣,又要有引導孩子走出挫折和困惑的耐心。

幼兒挫折教育論文 第2張

據統計,我國目前中小學生存在的心理疾患中,30%左右是源於年幼時經歷的挫折和打擊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孩子在經歷挫折時常會產生比較消極的情緒和牴觸心理,

一方面家長要注意幫助孩子獲得戰勝困難的成功體驗,從而提高“自我效能感”的水平,增強自信。

另一方面,要讓孩子明白,有些挫折的產生無法通過個人的主觀努力來阻擋、迴避。對待它們,我們要教孩子合理運用一些心理防衛機制來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比如孩子長得黑且受人嘲笑,家長就可以安慰孩子:“皮膚黑更健康呀,我覺得你也很可愛。”

第五,家長對孩子應有適度的期望和正確的評價。

過高的期望會使孩子對自己的能力預計不足或對困難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從而產生強烈的受挫感,對自己失去信心。要注意從孩子自身的特點出發制定適度的目標,使孩子有足夠的勇氣面對困難,努力取得成功。

無論孩子做事是取得成功還是失敗,都要給予正確的評價,使孩子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錯在哪裏,怎樣改進,使孩子逐漸明白是非標準,提高心理承受力,從容應對生活中的各種挫折。

最後,要使孩子對挫折有更強的承受力,家長要自己冷靜、客觀、積極對待生活中的各種事情,即使遇到了很大的麻煩和困難,也不要輕易在孩子面前表現出消極頹喪的情緒。

如有的家長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特別受不了挫折,生怕孩子有三長兩短。孩子一咳嗽,就急着送醫院掛吊瓶;孩子碰到一些困難,家長比孩子還焦慮不安。這種情緒會不知不覺地影響幼兒,使他們變得敏感,不能吃一點苦頭。這是家長暗示的結果。

在這類問題上,家長要以勇敢的姿態和積極飽滿的情緒面對挫折,展示給幼兒,爲他們樹立學習的榜樣。

幼兒挫折教育論文3

現在的孩子幾乎都是獨生子女,是家庭的中心。父母在精心呵護和關愛的同時,往往忽視孩子堅強意志的培養,因而孩子越來越嬌氣,承受挫折的能力越來越差:

小手指擦破點皮就號啕大哭,哄都哄不住;因爲沒有被老師表揚就不願意上幼兒園;被小夥伴碰了一下就告狀或反擊,受不了一點兒委屈……甚至自殺的陰影也在逼近幼兒。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數據,1999年中國5-14歲孩子自殺率是0.8/10萬。另據研究表明,懷有自殺企圖和慾念的孩子的比率達到了令人驚訝的程度。

家庭是人生啓蒙教育的第一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雖然孩子在幼兒期經歷還淺,但也會遇到挫折,這時家長的態度如何,教育方式如何,將直接影響孩子對挫折的認識和適應能力。因而在家庭中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正確引導和培養孩子抗挫折能力,對孩子的一生髮展具有深遠的意義。那麼父母如何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呢?

正確理解挫折教育

父母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首先要從自身做起,樹立正確的挫折教育觀念。父母只有正確理解挫折教育,纔能有效地對孩子施加影響,避免誤入歧途。

1、什麼是挫折

心理學告訴我們,挫折就是人在實現目標的活動中,在環境中遇到了無法克服的障礙和干擾而產生的一種心理現象,是人的需要或動機沒有得到滿足而產生的緊張情緒和情感刺激,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社會心理現象。它具有兩重性,一方面使人失望、痛苦、消極、頹廢,從此一蹶不振或引起粗暴的消極對抗行爲,還可能使某些意志薄弱者因此失去對生活的信心,造成嚴重的人身事故。另一方面,挫折給人以教益,使犯錯誤者認識錯誤,接受教訓;同時它能磨鍊人的意志,使其更加成熟、堅強,並激勵人發憤努力,從逆境中奮起。可見一個人所能承受的挫折感是有限度的,不能沒有,也不能太多。

有的父母只看到挫折的消極方面,擔心孩子經受挫折會吃苦,因而把孩子保護得嚴嚴實實的,什麼事情都替孩子包辦,不管孩子做得好不好,都誇他“你好棒”、“你真能幹”,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認爲什麼事都是很容易做的、理所當然的,不能正確認識自己,於是他們以自我爲中心,一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承受不了。有的父母則一味地看到挫折的激勵效能,把挫折教育等同於“吃苦教育”、競爭,人爲地爲孩子創設挫折的情境,故意給孩子吃點“苦頭”,拿孩子的短處與別人長處比較,說這是給孩子“挫折體驗”,讓他“增強心理承受能力”,卻不知這種做法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讓孩子習慣性地自我否定,在真正的挫折面前喪失勇氣。

幼兒挫折教育論文 第3張

2、挫折教育教什麼

如果父母認爲挫折教育就是向孩子展示世事艱辛複雜困難的一面,就像一個故事所講的那樣:美國洛克菲勒集團創始人老約翰張開雙臂讓兒子到自己的懷抱裏來,當兒子興高采烈地衝過去的時候,老約翰收回了手臂,告誡摔倒的兒子:在生活的道路上,什麼都可能發生;或者認爲挫折教育就是“逆境鍛鍊”、“苦難教育”,告訴孩子生活不是一帆風順的,只有經過逆境、苦難和坎坷的洗禮才能成爲成功的人。那你們就錯了。

我們都知道要培養孩子的IQ(智商,IntelligenceQuotient)和EQ(情商,EmotionalQuotient),但很少有人知道孩子在生活中也需要AQ。AQ是AdversityQuotient的英文簡稱,在我國一般被翻譯爲挫折商、逆境商或逆境商數等。它是由美國心理學者保羅·史託茲(PaulG。Stoltz)在1997年首次正式提出的,用來指人們在逆境中或面對挫折產生的反應和處理能力。簡單說來它就是承受和戰勝挫折的能力。現在,AQ越來越被引起重視,一個人的成功必須具備高智商、高情商和高挫折商這三個因素,在智商和情商差不多的情況下,挫折商對一個人的人格完善和人生成功起着決定性作用。

因此,挫折教育教給孩子的不是挫折,而是要教給孩子面對挫折的勇氣和積極的態度,承受挫折的能力,避免和減少不必要的傷害以及解決問題、戰勝困難的方法。

正如法國思想家盧梭在《愛彌爾》中所說的那樣:“人們只想到怎樣保護他們的孩子,這是不夠的。應該教他成人後怎樣保護自己,教他怎樣受得住命運的打擊,教他不要把豪華和貧困看在眼裏,教他在必要的時候,在冰島的冰天雪地裏或者馬耳他島的灼熱的岩石上也能夠生活。你勞心費力地想使他不致死去,那是枉然,他終究是要死的……所以問題不在於防他死去,而在於教他如何生活。”

正確解讀幼兒的心理

在有了正確的挫折教育觀念之後,父母還要了解孩子。不瞭解孩子,就無法有的放矢地“對症下藥”。

1、幼兒遭受挫折的原因

幼兒有着和成人不同的心理世界,有的事情在成人眼中很小,在幼兒心中卻很大;有些成人覺得很嚴重的事情,也許並沒有在幼兒心中留下痕跡。幼兒遭受挫折既有來自外部的原因,也有其自身的原因。

外部原因

外部原因主要是指來自於幼兒生活息息相關的家庭和幼兒園的影響。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