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健康養生 > 香蕉讓我們不再蕉慮

香蕉讓我們不再蕉慮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8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香蕉讓我們不再蕉慮,香蕉是大家非常喜歡吃的一種水果,適當吃一些香蕉對身體健康有很多好處。而香蕉還能緩解生活壓力帶來的焦慮感。下面是關於香蕉讓我們不再蕉慮的內容介紹,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香蕉讓我們不再蕉慮1

香蕉(學名、Musa nana Lour.)芭蕉科芭蕉屬植物,又指其果實。熱帶地區廣泛栽培食用。香蕉味香、富含營養,終年可收穫,在溫帶地區也很受重視。植株爲大型草本,從根狀莖發出,由葉鞘下部形成高3~6公尺(10~20尺)的假杆;葉長圓形至橢圓形,有的長達3~3.5公尺(10~11.5尺),寬65公分(26寸),10~20枚簇生莖頂。穗狀花序下垂 ,由假杆頂端抽出,花多數,淡黃色;果序彎垂,結果10~20串,約50~150個。植株結果後枯死,由根狀莖長出的吸根繼續繁殖,每一根株可活多年。

香蕉讓我們不再蕉慮

食療價值

香蕉是澱粉質豐富的有益水果。味甘性寒,可清熱潤腸,促進腸胃蠕動,但脾虛泄瀉者卻不宜。根據“熱者寒之”的原理,最適合燥熱人士享用。痔瘡出血者、因燥熱而致胎動不安者,都可生吃蕉肉。

民間驗方更有用香蕉燉冰糖,醫治久咳;用香蕉煮酒,作爲食療。近代醫學建議,用香蕉可治高血壓,因它含鉀量豐富,可平衡鈉的不良作用,並促進細胞及組織生長。用香蕉可治療便祕,因它能促進腸胃蠕動。

早餐午餐和晚餐分別吃一根香蕉,能夠爲人體提供豐富的鉀,從而使得大腦血凝塊機率降低約21%。

德國研究人員表示,用香蕉可治抑鬱和情緒不安,因它能促進大腦分泌內啡化學物質。它能緩和緊張的情緒,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疲勞。

香蕉讓我們不再蕉慮 第2張

香蕉屬高熱量水果,據分析每100克果肉的發熱量達91大卡。香蕉果肉營養價值頗高,每100克果肉含碳水化合物20克、蛋白質1.2克、脂肪0.6克;此外,還含多種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其中維生素A能促進生長,增強對疾病的抵抗力,是維持正常的生殖力和視力所必需;硫胺素能抗腳氣病,促進食慾、助消化,保護神經系統;核黃素能促進人體正常生長和發育。 香蕉除了能平穩血清素和褪黑素外,它還含有可具有讓肌肉鬆弛效果的鎂元素,經常工作壓力比較大的朋友可以多食用。

香蕉讓我們不再蕉慮 第3張

香蕉又有豐富的蛋白質、糖、鉀、維生素A和C,同時纖維也多,堪稱相當好的營養食品。香蕉果肉每100克含糖15%以上,酸0.2~0.3%,蛋白質1.5%,還有豐富的磷53毫克、鈣19毫克、鉀400毫克、維生素C24毫克。香蕉還含有果膠、多種酶類物質以及微量元素等。

香蕉富含鉀和鎂,鉀能防止血壓上升、及肌肉痙攣,鎂則具有消除疲勞的效果。因此,香蕉是高血壓患者的首選水果。香蕉含有的泛酸等成分是人體的“開心激素”,能減輕心理壓力,解除憂鬱,而開心起來這個創意文化水果就是受這點的啓發而來。睡前吃香蕉,還有鎮靜的作用。荷蘭科學家研究認爲、最合營養標準又能爲人臉上增添笑容的水果是香蕉,果真可以,開心起來!

香蕉含有的維生素A能增強對疾病的抵抗力,維持正常的生殖力和視力所需要;硫胺素能抗腳氣病,促進食慾、助消化,保護神經系統;核黃素能促進人體正常生長和發育。香蕉還有促進腸胃蠕動,潤腸通便,潤肺止咳、清熱解毒,助消化和滋補的作用。香蕉容易消化、吸收,從小孩到老年人都能安心地食用,並補給均衡的營養。香蕉是低卡路里食品,即使是正在減肥的人,也能盡情地食用。

香蕉讓我們不再蕉慮 第4張

適宜人羣

香蕉延年益壽,老少皆宜,是減肥者的首選。其適宜發熱、口乾煩渴、喉癌、大便乾燥難解、痔瘡、肛裂、大便帶血、癌症病人及放療、化療後食用;適宜上消化道潰瘍、肺結核、頑固性乾咳者食用;適宜飲酒過量而酒酲未解者食用;適宜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硬化者食用;同時,對便祕、消化不良等症狀,有良好效果;適宜脂肪痢和中毒性消化不良者食用。

香蕉讓我們不再蕉慮 第5張

不適宜人羣

1、體質偏虛寒者

香蕉性寒體質偏虛寒者最好避之則吉,像胃寒、虛寒、腎炎也不要吃香蕉,以上幾種病人如果吃香蕉也不利於身體的健康。還有懷孕期腳腫的患者,也最好不要吃香蕉。

2、空腹的人

香蕉是可以促進胃腸道蠕動的,如果空腹吃就會造成腸胃的提前工作,長期空腹吃香蕉不利於身體健康。爲什麼不能空腹吃香蕉呢?因爲空腹時腸胃中幾乎沒有可提供消化的食物,在空腹時吃香蕉就會加快腸胃的運動,促進血液的循環,增強心臟的負荷,容易導致心肌梗塞。

3、關節炎患和糖尿病患者

香蕉的含糖量是比較高的,會使血液循環減慢,代謝物堆積。關節炎和糖尿病患者不應該吃香蕉,否則會加重病情。

4、腎炎患者

腎炎患者也是不可以吃香蕉的,因爲香蕉中含有大量的鉀、鎂元素,腎炎患者的派濾功能比較差,香蕉會使血液中的鈣、鉀、鎂比例失調,進而促進腎病的加重,所以腎病患者最好不要吃香蕉。

香蕉讓我們不再蕉慮 第6張

挑選方法

第一步,是觀察香蕉的色澤。一般來說,好的香蕉給人的感覺是比較有光澤的,而且是金黃的光澤。有些香蕉的部分外部光澤可能是青綠色,但這個不大影響香蕉的品質,因爲香蕉的成熟是一個過程,青綠色的部分是沒有完全成熟的,如果極少青綠色也是可以的。但也不是說光澤越完美越好,因爲光澤越完美的話,可能是有人爲催熟的成分,這個就要進一步甄別了。

第二步,是觀察香蕉的外皮。一般香蕉的外皮,是完好無損的,如果有損爛,就影響實用了。另外,看外皮的話,可能會發現香蕉的外皮有黑點,這個是比較正常的。因爲在自然條件下,香蕉的成熟都是一個過程,每個部分可能不大一致,有黑點的可能是成熟比較早的。只要出現黑點沒有爛的地方,都是適合實用的。另外一個就是,香蕉柄部有青綠色,這個也是正常的,因爲這個部分是成熟最慢的。

第三步,看手感。看手感的原因,是通過用手與感覺香蕉成熟的程度。這個並不是提倡用手去捏,因爲香蕉一捏的話,就該儘快吃掉,否則易從受力的地方開始軟、然後腐爛。只要拿起香蕉,用心感覺就行。好的香蕉手感比較厚實而不硬,成熟程度剛好。太硬的話,還沒完全成熟;太軟的話,已經成熟比較久了,可能會影響口感。

第四步,看香蕉柄。香蕉柄快要脫落,或者已經脫落了的時候,可能已成熟比較久了。

第五步,試吃。這個過程,如果當場試吃,應該在徵得檔主同意的情況下進行;如果在超市,就不大適合。但這個也是比較重要的步驟,因爲無論看起來怎麼樣,好吃纔是硬道理。當然,試吃這個也是見仁見智,因爲大家的口味也不一樣,沒有什麼統一的標準的。但是,剝開香蕉後,好的香蕉果肉應該是完整的、有一定的強度,而且可以聞到有香味。如果聞到異味,就要注意了。

香蕉讓我們不再蕉慮2

香蕉所含營養成分的'種類與其他水果相比並無特殊,但某些營養成分的含量卻有些特別:

高糖。香蕉的碳水化合物(糖類)含量特別高。每100克水果的含糖量,香蕉約28.9克,其他水果如蘋果、梨、西瓜等含糖量約10克。香蕉所含的糖類,以單糖、雙糖居多。

高鉀。香蕉的鉀含量也特別高。每100克水果的含鉀量,香蕉約330毫克,其他水果則低一些,如蘋果約119毫克、梨92毫克、桃166毫克、葡萄104毫克、西瓜87毫克。

香蕉讓我們不再蕉慮 第7張

高纖維。香蕉膳食纖維含量較高。通常每100克新鮮水果膳食纖維含量約1克,而香蕉爲3.1克。

正是這些成分差別,使香蕉表現出特別的作用:通便潤腸、降血壓、補充體力。

通便潤腸。通便一般含有兩重意思:緩解便祕和減輕腹瀉。一方面,香蕉補充膳食纖維,在腸道中吸收水分、使大便膨脹,容易排出,這時應適當增加水分的攝入;另一方面,在腹瀉時增加膳食纖維,可吸附腸道內的水分,減輕腹瀉症狀。要注意,只有成熟的香蕉纔有通便潤腸之功。

香蕉未成熟時,表皮呈青綠色,果肉較硬,吃起來澀而無味;成熟後果肉柔軟,吃起來香甜且口感滑。成熟前後,香蕉的味道和口感爲何有如此大的差別?這是因爲在成熟過程中香蕉成分改變了。

未成熟的香蕉含有大量澱粉、果膠和植物酸,尤其是鞣酸。澱粉、果膠多,則口感硬,鞣酸多則味道澀。鞣酸有很強的收斂作用,因此,若食用未成熟的香蕉,會使便祕情況加重。

香蕉在成熟的過程中,部分澱粉分解爲短鏈的糖,包括多聚糖、單糖(如葡萄糖)、雙糖(如果糖)等,而鞣酸逐漸減少。澱粉的分解使果肉變得甜而柔軟,鞣酸減少則去除了澀味。

降血壓。有時高血壓病人去看醫生,醫生會叮囑道:日常飲食要清淡些,可吃點香蕉、蘋果等,有助於降低血壓。

香蕉讓我們不再蕉慮 第8張

難道香蕉真有降血壓作用?

膳食高鈉低鉀是高血壓的重要發病因素之一,這已經得到世界多數科學家的公認。鈉鹽攝入過高是高血壓的明確病因,鈉在高血壓病程中起到誘發和加重病情的作用。防治高血壓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限制膳食中的鈉鹽。而鉀在人體內可對抗鈉的不利作用,起到降低血壓的效果。營養學家反覆強調,多吃蔬菜水果補充鉀的不足,可預防高血壓。

必須提醒的是,服用保鉀利尿藥時,最好不吃香蕉等含鉀量高的水果,以免發生高鉀血癥。

補充體力。觀看競技比賽,有時可見運動員在中場休息時喝水,吃幾口香蕉。在體力消耗時吃香蕉,能起到什麼作用呢?

這個作用來源於香蕉營養成分的含量特點。一方面香蕉中糖含量較高,所含單糖可迅速吸收、補充體力,雙糖和多聚糖可緩慢吸收、維持體力;另一方面,出汗丟失的鉀最多,甚至比大小便排出的更多,運動時大量出汗,鉀丟失明顯,容易造成體內低鉀,低血鉀會使人感覺疲倦、乏力、肌肉痙攣,不利於比賽。

因此,香蕉不失爲運動員在賽中迅速補充能量的佳品。

由於香蕉含糖量高,患糖尿病者吃香蕉須注意,但非絕對不能吃香蕉,而是香蕉吃多了就應該相應減少一部分飯量,以保持糖尿病病人每天的糖進食總量平衡。再者,少量吃香蕉,對血糖波動影響很小,因爲膳食纖維可延緩糖的吸收。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