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美文 > 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翻譯

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翻譯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6.3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子夏請教孝的問題。孔子說:“有個良好的態度是難以做到的事情。逢到了需要做的事情,晚輩要把父母要做的事情做了;有了好吃的,要讓父母去享用,難道就把這些當做了孝嗎?”

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翻譯1

子曰:他說。

色難:色,臉色,態度。

有事:遇到需要做的事情。

弟子服其勞:弟子,在此處不是學生的意思,晚輩、子女的意思。

“服其勞”:指代父母。子女要承擔起父母們要做的事情。

有酒食,先生饌:(先生,通常可以解釋爲父母兄長,而在此處當僅指父母。饌,通常意義爲名詞)指的是好吃的讓父母去吃。

曾是以爲孝乎:難道把這些就當做了孝嗎?

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翻譯
  

子夏來問孝,孔子說色難。什麼叫色難呢?就是態度很難。 他說:“有事,弟子服其勞。”有事的時候,像我們做後輩兒女的,看見父母掃地,接過掃把來自己做。

“有酒食,先生饌。” (先生是現代的一般稱呼,古代對前一輩的'人都尊稱爲先生。”有好吃的,就拿給父母長輩吃。“曾是以爲孝乎?” (“曾是”是假定的意思)你以爲這樣就是孝嗎?替長輩做了事,請長輩吃了好的,不一定就是孝了。 爲什麼呢?“色難”。

態度很重要,好像我們下班同家,感到累得要命,而爸爸躺在牀上,吩咐倒杯茶給他暍。做兒女的茶是倒了,但端過去時,沉着臉,把茶杯在牀前几上重重的一擱,用冷硬的語調說:“喝嘛!”在兒女這樣態度下,爲父母的心理,比死都難過,這是絕不可以的。 所以孝道第一個要敬,這是屬於內心的;第二個則是外形的色難,態度的。

子夏問了同樣的問題,什麼是孝。孔子說,子女侍奉父母,只有和顏悅色的面色最難能可貴。人的臉色,是由心決定的。子女對於父母,必然有深切篤定的孝心,由此纔會有愉悅和婉的面容。

凡事都可以勉強,惟有面色不大容易僞裝,因此說最難,能做到這一點的就可以說是真孝順了。至於說父兄有事,做子弟的幫忙代勞,子弟有酒飯,請父兄共享,固然是應當提倡的,但並不困難,不可以以此來判斷孝順與否。前面子游問孝,夫子說要敬親,這裏子夏問孝,夫子說要愛親。

子游、子夏都是夫子的高徒,供奉父母的禮節對他們來說不成問題,唯恐他們的敬愛之心不夠懇切,用這話來警示弟子,讓他們知道,侍奉父母之道不在於外表,而在於內在,因此不應該求之於外,要求之於內心。

還是說孝,這裏說到的是勉強與發自內心的區別,孝順不是表面文章,而是由心而生的實際行動,臉色只是內心的體現之一,心生孝順,外貌自然有好的表現。同樣推廣到天下百姓,利益人民不是做面子工程,真心從人民的角度考慮。

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翻譯2

原文: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爲孝乎?”

陳昌文解讀《論語》:

子夏也去問孔子,什麼是孝?

孔子說,如果有什麼事情要去勞動,你去幹了,不要讓你的父母,老師去幹。

就比如,孔子曾經想就救魯國的一個軍事上的災難,想自己去別的國家遊說這件事,子貢知道了,子貢就去做了,沒讓老師去幹這件事。

這就是服其勞。

有酒食,先生饌。

意思是,有什麼好吃的,比如,吃飯的時候,先讓長者,父母,老師去吃。

而不是自己跟長輩一起吃,也不是搶着吃。

這難道就是孝嗎?

顯然這不是孝。

那麼真正的孝是什麼?

其實就是色難。

還是態度問題。跟上一句的:“不敬何以別乎?”遙相呼應。

你雖然幫長者做了事情,但是你臉色不好看,不情願,這其實給長者內心壓力了。

你雖然讓長者先吃好食物,但是,看到長者吃的時候,不高興,這就不是孝。

比如,有一個父親,一直教育自己的兒子要學“孔融讓梨”。

要先把水果讓給客人吃,先把大的.蘋果讓給別人。要先謙讓一番。

這個小孩子在家裏吃水果的時候,都是挑一個大的,問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你們吃嗎?

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知道小孩子在學“孔融讓梨”,就謙讓一番,說我們不吃,你吃吧。

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翻譯 第2張
  

能把這個行爲學到就行了。

有一次,這個家庭來了一個客人。

這個小孩子就飛快的跑去挑了一個最大的蘋果,讓給這客人吃。

這客人就把這個水果拿過來吃了。

這時候,這個小孩子就感覺非常不高興,甚至憤怒了,哇哇大哭。

因爲,以前的套路不是這樣的,以前家裏的套路是挑一個大水果,這個水果拿去到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那裏謙讓一番,然後最終,這個最大,最好的是自己吃,而且還受到一番表揚。

但今天這個客人,明顯不是這個套路。居然直接吃了,還沒表揚他,於是他臉色自然不好看。

這種行爲,就不是孝。

其實我們這個社會上,有很多人,都是這樣,假裝虛僞一番,心理面是不願意幹活的,也不願意讓別人吃好的。

真正的孝,必須做到愉悅,愉快,你就是特別願意幫 長者幹事,也打心底裏讓長者先吃好東西。

如果你做這些事情不愉快,即便是你爲長者做了一些事,其實是給長者帶去了更大的心理壓力,當然是不孝。

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翻譯3

這句話出自《論語 爲政 》篇中,子夏問孝,孔子告之“色難”,就是說對父母做到和顏悅色是不容易的,別以爲有事情自己幹,有好吃的讓父母先吃,這就是孝了,要做到和顏悅色,心甘情願纔算得上孝。

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翻譯 第3張
  

一 孔子對孝這一問題的不同回答

這一章句前面還有三章句,分別是孟懿子、孟武伯、子游問孝,對不同的人的同一問題,孔子的回答因人而異。孟懿子問孝,孔子說:“無違”,就是要順,不順何談孝,這也是對所有人而言,因爲順是孝最基本的要求;孟懿子問孝,孔子說:“父母惟其疾是憂”,可能孟懿子不省心,老給父母惹麻煩;子游問孝,孔子說:“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大概子游,能養父母,但失於敬,可能還不如現在人們養寵物;在孝敬父母方面,子夏比子游應該要好一點,只是缺少溫潤的臉色,所以孔子的話也不那樣難聽了。孔子各因其才和各自存在的問題來回答他們關於孝的問題,也算是因材施教,對症下藥。

同時,孔子不同的.回答,也說明孝的內涵是豐富的。在《論語 》的首篇中,與“孝”有關的內容就有五章句,首篇“學而”,主要談爲學的問題,足見孔門中是把“孝”當做爲學的重要內容,這是“爲人之本。”

二 孝的本質

孝被看作天經地義的事情,被作爲所有德行的基礎,“百善孝爲先”,孝這個字從子、從老,從字源看,孝就是奉養老人,孝的基本道德要求就是贍養父母,孝的最高要求就是建功立業,光宗耀祖。孝和忠在高層次練成一體,“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

孝敬、孝順。敬順就是孝的核心,沒有內心的敬順必然會“色難”,只有物質的供養是談不上孝的。

孔子曾說“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經”,孔子要建立一個有序的太平盛世,其操作是從最爲基本的孝來運作,讓人們都能達到真正的孝,然後推己及人,由家到國,這樣就世界大同了。

從理論上來看,孔子的設想是很可行的,也很科學,因爲孝根植於人的自然屬性,在此基礎上,對孝提出更高更具體的社會要求,大家都能接受,也願意去踐行。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