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受過家暴的孩子心理

受過家暴的孩子心理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受過家暴的孩子心理, 對於孩子來說在家暴的環境中,那麼生活就如同生活在槍林彈雨的戰爭歲月一樣,家暴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是時有發生,以下了解受過家暴的孩子心理。

受過家暴的孩子心理1

自卑:

有的家長打了孩子後,還硬要孩子“認錯”,以此表明孩子是接受教育了。事實上,這樣做只能促使孩子的排他傾向加劇。表面上看,孩子似乎是依照家長的要求去做了,實際上,他的牴觸情緒很大。在被打之後,他會不知所措,惶惶不安,久而久之,孩子會變得越來越自卑。每個孩子都有自尊,經常捱打的孩子,自尊心受到損害,產生自卑,極容易走上自暴自棄之路。

無助:

有的家長打過孩子後,又覺得心痛後悔,反過來又去撫摸孩子捱打的痛處,甚至抱着孩子痛哭,並加倍給孩子以物質上的補償。這種情況,在開始時孩子會感到莫名其妙,但是時間一久,他也就習以爲常了。經常捱打的孩子,會感到孤獨無援。

撒謊:

有的家長一旦發現孩子做錯事就打,久而久之,孩子爲了避免皮肉之苦,能瞞則瞞,能騙就騙,因爲對孩子來說,騙過了一次,就可以減少一次“災難”。可是孩子說的謊話,往往站不住腳,很容易被家長髮現。爲了懲罰孩子說謊,家長的態度會更加強硬;而爲了逃避捱打,孩子下一次做錯事後更會說謊,這樣就構成了惡性循環。

受過家暴的孩子心理

懦弱:

如果孩子經常捱打,時間一久,孩子一看到家長,就會感到害怕,不敢接近。因此,不管父母要他做什麼,也不管父母的話是對是錯,他都只會乖乖服從。在這種不良的絕對服從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常常容易自卑、懦弱。這樣的孩子往往惟命是從,精神壓抑,學習被動。這爲他將來走向社會埋下了一顆“懦弱”的種子。

固執:

有的家長動不動就打孩子,不但損害了孩子的自尊心,還使他們產生對立情緒和逆反心理。有的孩子用故意搗亂來表示無聲的反抗,你要往東,他偏要往西,存心讓家長生氣。還有的孩子,父母越打越不認錯,越打犟勁越大。有的孩子常常用離家出走、逃學來與家長對抗,變得越來越固執。

受過家暴的孩子心理2

遭受過家庭暴力的兒童都會產生哪些心理創傷。

一、不容易相信別人

曾經遭受過家庭暴力的兒童,他們會變得比較敏感,不太容易相信別人,他們也不太相信自己,總感覺到有些自卑,感覺到不如別人,還總懷疑是不是自己犯了什麼錯,會讓他們的情緒一直非常低落,而這樣的心理創傷伴隨他們終生。

受過家暴的孩子心理 第2張

二、變得懦弱

曾經遭受過家庭暴力的兒童還會產生特別懦弱的`心理,他們會變得膽小怕事,不敢去嘗試新鮮的事物,他們是對自己有把握的事感興趣,對於一些新事物不想去有過多的探求,因爲他們害怕風險,害怕失敗,害怕自己犯了錯誤會遭受到更嚴重的暴力事件,所以他們會變得懦弱。

三、沒有安全感

安全感可以讓人建立很強的自信心,如果沒有安全感的話,很難建立起自信而遭受過家庭暴力的兒童,會感覺到孤獨無助,缺乏安全感,他們對於別人和自己都會失去信心,對於外界的事物會感覺到恐慌,對於生活也會感覺到無奈,這樣的傷痛是一輩子難以彌補的,所以要最大可能地避免兒童遭受家庭暴力。

受過家暴的孩子心理3

一半多家長對孩子缺乏尊重

我國第一代獨生子女中,有不少已爲人父母。去年,濟南市青少年研究所在對他們教育下一代的方式的調查中發現,一半以上父母會採取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

調查中,承認“經常打罵孩子,不打不成器”的有5.94%;承認“偶爾會打罵孩子,孩子氣得你沒辦法”的高達48.51%;表示“從不打罵孩子,打罵孩子是家長無能的表現,也是違法的”有36.63%;選擇“其他”的佔8.91%。

調查顯示,有一半多家長的兒童權力意識、法律意識淡薄,對孩子缺乏足夠的尊重和理解,當孩子出現問題時,採取打罵這種最簡單粗暴的方法來解決。

該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徐勝男說,如今家長所受各方面的壓力的增大、家長對孩子學業期望值的增加以及新時期孩子獨立意識的增強,使得一些家庭中打罵現象變成暴力事件並不斷升級。這不僅給孩子帶來精神與肉體的雙重傷害,也是孩子不良性格形成的重要誘因。

強迫孩子上輔導班也是家暴

濟南建新律師事務所律師馬玉珍認爲,家長經常對孩子說“你真沒用”“你真讓我丟人”等話語,從不讚揚孩子,兒童成長過程中經常目睹家庭成員間的暴力,都會使兒童喪失自信,心理上受到極大傷害。“我不理孩子,或者說他兩句,這也是家庭暴力?”市民李女士說,之前根本沒有認識到這一點。

對此,馬玉珍認爲,各種類型的責罵、威脅、恐嚇或嘲笑,又稱“冷暴力”,雖然不會直接導致身體上的明顯創傷,但很可能對兒童的心理健康造成非常大的傷害,妨礙兒童身體、心理等方面的發展。“比如,家長強迫孩子上輔導班,就是冷暴力的一種形式。”

受過家暴的孩子心理 第3張

打孩子一巴掌也違法?

“打孩子是爲了他好。”在記者隨機調查的30名家長中,有21名被調查者認爲,打孩子是家庭內部的事,別人沒有權利干涉。“我打孩子一巴掌,也是家庭暴力嗎?難道我連自己的孩子都不能碰了?”一位出租車司機說。

濟南康橋律師事務所律師孫兆祥指出,判斷家長是否對孩子實施家庭暴力,要看造成的影響是否具有長期性和持續性。他說,一般情況下,經常性地對家庭成員的身心造成傷害的不法行爲即構成家庭暴力。如果是偶爾打罵,但造成了嚴重後果,同樣構成家庭暴力。

孫兆祥說,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禁止父母虐待子女,並未對家庭暴力作出具體規定。除非把孩子打傷、致殘等,觸犯了刑法,父母纔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暴力也會被“繼承”

濟南大學心理學教授龔曉潔說,孩子不論是直接還是間接遭受家庭暴力,往往都會接受並使用暴力。這是一種“暴力循環”現象。

她說,家長對孩子動輒打罵,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孩子。經常捱打不僅容易使孩子產生暴躁的性格,還會讓孩子誤認爲,使用暴力手段就能解決問題。在這種環境中成長,當孩子做父母時,有可能把暴力解決問題的方式,用在下一代子女身上。

龔曉潔還認爲,在暴力中長大的男孩,成年後虐待女性的可能性比其他人要大。年齡較大的孩子則以流浪的方式逃避家庭暴力。

許多受暴者不但遭受着精神和肉體的雙重摺磨,有些還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患。

受過家暴的孩子心理 第4張

山東心理諮詢網諮詢師楊忠斌說,因遭受家庭暴力患上心理疾病的兒童,他每年都會接診數十例。“這個數字還在增長。”他說。

今年9月,市民趙女士帶着9歲的兒子來做心理治療。趙女士說,兒子從小就聰明伶俐,尤其喜歡畫畫。可從去年年底開始,兒子性格大變。“現在他幾乎不和我說話,表情也很木然。”她說。

詳細瞭解情況後,楊忠斌發現,趙女士和丈夫常常吵架,有時還會大打出手。起初,孩子還因爲害怕哭鬧,慢慢地就不再說話了。“家長間的暴力行爲間接地影響了孩子,導致他患上自閉症。”楊忠斌說,生活在家庭暴力中的兒童,由於受到長期的驚嚇,他們經常會做噩夢,有自閉情緒。有的還離家出走、輟學,甚至做出違法的事情

《非暴力方式家庭教育培訓手冊》將出版

爲了讓更多家長學會非暴力教育子女的方式,近日,廣東省婦聯與廣東教育學院合作,製作出一本《非暴力方式家庭教育培訓手冊》,即將面向社會發行。

據瞭解,夫妻慪氣時,把孩子當作要挾對方的工具,吵架時不知道要避開孩子……這些行爲都是對兒童的虐待。目前,已有兩批廣東家長參加了該培訓的“預實驗”,其參與式的培訓方式受到許多家長的歡迎。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