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端午節爲什麼要吃糉子 端午節吃糉子的意思

端午節爲什麼要吃糉子 端午節吃糉子的意思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4.2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過幾天就是端午節了,每年的端午節習俗之一就是吃糉子,那麼你知道端午節爲什麼要吃糉子嗎?端午節吃糉子的意思是什麼?下面和 愛秀美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

端午節爲什麼要吃糉子

很多人不瞭解端午節爲什麼要吃糉子,端午節吃糉子是爲了紀念屈原,當年屈原投江自盡殉國,人們爲了不讓它被魚吃掉,就把米撒在了江中,但是又怕米散了於是用糉葉包起來,於是有了今天的糉子。

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的偉大詩人,愛國愛民,被奸人迫害,在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後(不是秦國滅楚之戰,應該是鄢郢之戰),悲憤交加,於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抱石投入汨羅江自盡。百姓聽聞,紛紛到江裏去打撈,並將糉子投入江中,以防水族侵害他的身體。以後便成爲包糉子、吃糉子的習俗。

端午節爲什麼要吃糉子 端午節吃糉子的意思

糉子是給魚類吃的,讓它們不要傷害賢人的屍體。百姓爭相划船到洞庭湖尋找他們的屍體。後來就演變成今天的賽龍舟的習俗。

端午節吃糉子的意思

端午節爲什麼要吃糉子 端午節吃糉子的意思 第2張

糉子古稱筒糉、裹糉、角黍、黏黍。關於糉子的源起,人們普遍認爲是爲了追念偉大詩人屈原。戰國時期楚國大夫屈原,愛國爲民,被讒言所害,於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那天投身汨羅江。楚國人沿江苦尋屈原蹤影,又害怕江魚吃掉屈原,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糉子——筒糉的由來。

由此風習相傳,人們爲緬懷屈原,每年五月初五這一天便以糉子投江。南朝梁代吳均的《續齊諧記》中,記載了屈原投江自殺後,楚國人民哀悼他,便在每年端午以竹筒貯米投於水中祭弔的故事。

糉子被正式定爲端午節食品是在晉代;到了唐代,糉子已成爲節日和民間四季出現於市場的風味小吃;明清兩代,糉子更是成爲一種吉祥食品。

由國慶表示,糉子,千百年來盛行不衰,它已與正月的湯圓、中秋的月餅一起,成爲民俗文化、食文化傳承的符號,至今在人們的心中仍有無窮的魅力。

端午節爲什麼要吃糉子 端午節吃糉子的意思 第3張

“五月五,是端陽……龍舟下水喜洋洋。”端午前後幾天,大江南北都要“賽龍舟”。賽龍舟又稱龍舟競渡,在中國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現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由國慶介紹說,關於龍舟競渡起源的說法,一說紀念屈原,二說是紀念吳國大將伍子胥,三說與越王勾踐有關,民間莫衷一是。南朝梁代宗懍的《荊楚歲時記》以及《隋書·地理志》都稱端午節龍舟競渡與紀念屈原相關,各地百姓比較採信爲紀念屈原的說法。不論是何種說法,其文化核心都源於人們對生命、生活的熱愛和強民愛國意識。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