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年終獎的計稅方式

年終獎的計稅方式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年終獎的計稅方式,過去年終獎都是單獨計稅的,就存在甲和乙兩個人工薪收入算下來都一樣多,但由於發放方式不同,導致出現繳納稅款不同的情況,年終獎的計稅方式。

年終獎的計稅方式1

一、單獨計算納稅

在2021年12月31日之前,獲得年終獎金的個人,可以選擇不將年終獎併入當年綜合所得,以個人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除以12個月,按月換算後的綜合所得稅率表來計算所得稅。計算公式:應納稅額=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二、併入綜合所得計稅按年計算納稅

居民個人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也可以選擇將全年一次性獎金併入當年綜合所得按年計算納稅,即發放的全年一次性獎金與居民個人當月薪金,採用累計預扣法計算個人所得稅。

注意,關於年終獎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在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還有兩種選擇,但是從2022年1月1日起,居民個人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應併入當年綜合所得來計算個人所得稅。

年終獎的計稅方式

不同計稅方式,年終獎個人所得稅金額不同

例如某職工每月工資15000元,季度獎金4000元,年終獎金爲48000元。每月符合國家規定的五險一金爲2000元,專項附加扣除1000元,按照單獨計稅方法來計算,該職工全年一次性獎金的應納稅額=48000*10%-210=4590元。

若將該職工全年一次性獎金併入當年綜合所得來計算個人所得稅,那麼該職工需要繳納的稅費爲(15000*12+4000*4+48000-60000-2000*12-1000*12)*20%-16920=12680元。

由此可以看出,兩種年終獎計稅方式下納稅人所繳納的個人所得稅是不一樣的,因此建議大家在繳納2021年終獎個人所得稅時,先分別採用兩種方式計算一下應納稅額,然後選擇更爲划算的計稅方法。

綜上所述,2021年終獎有單獨計稅和併入綜合所得兩種計稅方式,納稅人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任意一種計稅方法,注意不同年終獎計稅方式所計算得出的應納稅額不同,建議大家選擇更爲划算的年終獎計稅方法。

年終獎的計稅方式2

從2022年1月1日起,年終獎就要併入當年綜合所得一併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了,而今年(2021年)內的年終獎收入仍可以單獨計稅。

據悉,居民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符合《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調整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等計算徵收個人所得稅方法問題的通知》規定的,在2021年12月31日前,不併入當年綜合所得,以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除以12個月得到的數額,按照本通知所附按月換算後的綜合所得稅率表(以下簡稱月度稅率表),確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單獨計算納稅。計算公式爲:應納稅額=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居民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也可以選擇併入當年綜合所得計算納稅。自2022年1月1日起,居民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應併入當年綜合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也就是說,今年年內取得的年終獎,繳納個稅有兩種計稅方式,即單獨計稅和合並計稅。到了明年取得的收入,就只有合併計稅一種方式了。

年終獎的計稅方式 第2張

單獨計稅和合並計稅,適合的是不同的年終獎發放方式,舉兩個例子:

A公司小王,2020年工資扣除三險一金、免徵額等後,應納稅所得額15萬元,年終獎3萬元。按單獨計稅的方式,小王共需繳納900元個稅,年終獎到手29100元;按合併計稅的`方式,相當於年終獎扣稅6000元,到手24000元。對小王來說,兩種計稅方式下,到手的年終獎差了5100元。

B公司小李,2020年工資扣除三險一金、免徵額等,應納稅所得額3萬元,年終獎27萬元。如果單獨計稅,小李年終獎共需繳稅52590元,工資繳稅900元,合計53490元。如果合併計稅,則共需繳納個稅43080元。對小李來說,兩種計稅方式取得的年收入相差10410元。

年終獎的計稅方式 第3張

總結一下,單獨計稅適用於工資高於年終獎的員工,合併計稅則適用於年終獎較多的員工。過去年終獎都是單獨計稅的,就存在甲和乙兩個人工薪收入算下來都一樣多,但由於發放方式不同,導致繳納稅款不同的情況,是有失公平的。

此外,年終獎單獨計稅還存在“斷檔”區間。在這些區間內,稅前獎金多的,扣完稅到手後反而拿得少。比如丙年終獎拿了12000元,繳納360元個稅後到手11640元;丁年終獎拿了12300元,繳納1050元個稅後到手11250元。丁最終拿到的沒有丙多。

個稅改革後,將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等勞動性所得實行綜合計稅,避免了類似月度間波動造成的稅負不公平現象。但國家充分考慮納稅人需求,爲政策從單獨計稅轉向合併計稅設置了3年過渡期,也有助於企業安排更爲合理的薪酬發放方式。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