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知識 > 家庭教育的禁區

家庭教育的禁區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7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家庭教育的禁區,大部分家長都是非常重視家庭教育的,但是給孩子帶來的影響有時候反而是負面的,甚至會讓孩子心靈受挫,有一些是要注意的,下面一起來看看家庭教育的禁區。

家庭教育的禁區1

一、在孩子面前吵架動粗

孩子的觀察力和認知能力很強。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吵架動粗,或者與他人吵架動粗,不僅會造成孩子精神高度不安,產生緊張心理和恐懼感;

而且這種不好的行爲或態度,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性格,使其內化爲自身的社會習慣。如果自家孩子有暴力傾向,那麼請首先從自身找原因。要記住,暴力不能解決任何問題,以暴制暴是最壞的解決方式。

二、對孩子責罵訓斥

在家長面前,孩子無論從心理還是生理都是弱者,在TA成長的過程中,各種出錯都屬正常。有的家長奉行嚴格管教、棍棒教育等強勢訓斥型的教育模式,會讓孩子內心更加弱小,久之產生自卑心理。同時,會影響親子情感,親子溝通變少、變淺,進而會引起孩子的叛逆行爲。

家庭教育的禁區
  

三、在孩子面前抱怨

頹廢孩子是8、9點鐘的太陽,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憧憬和希望。如果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者表露出頹廢情緒,會直接傳導給孩子滿滿的“負能量”,讓孩子心理產生不安全感,甚至對現實,對生活產生質疑。

五、否定孩子的'夢想

總能看到孩子圍在爸爸媽媽身邊問這問那,而父母總是有這樣那樣的事情,自覺不自覺地、也有不耐煩地,或者真的是時間緊張不允許,或者就是心存懈怠,對待孩子敷衍了事、糊弄過關。可是這一幕,將會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留下了深刻映像,對待事物敷衍、不認真的態度更容易找到滋長的土壤。

記住,在那一刻,孩子眼中你就是TA的全部。六、在外人面前揭短、亮醜教育孩子需要分場合,爸爸媽媽不要當着別人的面,評價、批評自己家孩子,尤其杜絕把那些把“陳年舊事”抖出來行爲。

爸爸媽媽要常常運用換位思考,切實顧忌孩子的感受,或許是你的不經意、或許是你認爲不是個事的事,在孩子心中則是天大的事。揭短的行爲,對孩子內心的叛逆就是一劑催化劑,會激發TA的反向行爲。

家庭教育的禁區2

1、居高臨下

“你這麼做就得捱揍”、“我在你這個年齡時早就……”、“你不聽也得聽”等等.

要害分析:如果父母老是“高高在上”,孩子在接受批評時心理就不能平衡,這樣即便你批評得百分之百的正確,孩子也會出現“口服心不服”的反應,最後事倍功半.

2、冷嘲熱諷

你以爲自己很能幹嗎?”、“你可是我家的天才”等.

要害分析:兒童心理治療專家指出,孩子,尤其是幼童,最怕的是出自父母之口的冷嘲熱諷.他們很難理解,和自己最親近的父母怎會說出這種表面是表揚而實質是貶損的“雙關話”,即使你說這些話時還帶有些許幽默感.

家庭教育的禁區 第2張
  

3、絕對否定

禁忌語言:“你從來沒有好好吃過一頓飯”、“你總是撒謊”等等.

要害分析:批評孩子是對的,但如果把話說“絕”,反過來可能引發孩子的一種逆反心理,從而導致最後拒絕接受批評教育

4、言過其實

禁忌語言:“這是我見過的最好玩的玩具”、“你是全世界最美的女孩”等等.

要害分析: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會漸漸分辨出你話中含有水分,於是長大成人後,對他人的評語或稱讚也會將信將疑.此外,聽慣父母誇大其詞的讚揚的孩子,在步入社會後往往只能聽好話而聽不進反面意見,由此人生易遭挫折.

5、人身攻擊

禁忌語言:“你胖得像頭豬”、“你蠢得像頭驢”等等.

要害分析:智力再愚鈍的孩子也能體會出這類話包含的“惡意”,心靈會受到莫大的傷害.此外,尚年幼的孩子還可能信以爲真而自暴自棄,最後喪失自尊自信.

家庭教育的禁區3

一、嘮叨

孩子需要的是與父母平等的語言交流,而不是像個錄音機,收錄着你的不滿、你的嘮叨,你對生活的種種抱怨,然後孩子再跟着複述一遍!砍掉了孩子的耐心和陽光,給孩子帶去了未來的煩躁。

二、比較

每個生命都是優秀的,都是從上億個精子裏千挑萬選脫穎而出的。要相信你的孩子是這世上獨一無二的,不要盲目攀比,更不要老是說別人家的孩子。別人家的孩子是別人家的父母生養的,而你的孩子就應該是這樣。所以不要讓孩子沒了自信,逼迫孩子走向自卑。

三、打

如果拳頭能解決問題,我們就不需要嘴,不需要耳朵,更不需要思維和情感。所以要冷靜理智地與孩子交流,不能搗毀孩子的自尊,把孩子逼向了自暴自棄。

家庭教育的禁區 第3張
  

四、忽略

現代親子教育中,父親的缺失是最無形的利劍,許多母親都面臨着喪偶式教育;也有母親缺失的案例,比如那些沉默麻將桌的母親。這種家庭的`孩子沒有安全感,孩子內心的恐懼與日俱增,更有甚着一點點地對世界關上心門。

五、懷疑

孩子想去嘗試新的事物,家長老是放不開手:你怎麼能行?你不可以的!長此以往,滅失了孩子對未來的希望,抹殺了孩子對新事物的探索。孩子從“你不行”中潛移默化成“我不行”,久而久之,對生活只有失望和絕望。

六、諷刺

“我怎麼生了你這麼個孩子?”是我們常聽到一句刺耳的話。在這具話中長大的孩子,幾乎缺失善良和純真,只會把孩子逼向了虛僞和扭曲。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