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知識 > 京劇的起源特點

京劇的起源特點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京劇起源於四個地方的劇種:一是原來流行於安徽省一帶的徽劇;二是流行於湖北的漢劇;三是流行於江蘇一帶的崑曲;四是流行於陝西的秦腔,又叫梆子。

京劇的起源特點1

京劇名字的由來

京劇,又稱平劇、京戲等,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戲曲劇種,分佈地以北京爲中心,遍及全國各地。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京劇名字的由來,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京劇的起源特點
  

京劇被譽爲國劇,清光緒年間形成於北京(一說形成於道光年間)。其前身爲徽劇,通稱皮簧戲,同治、光緒兩朝最爲盛行。道光年間,漢調進京,被二簧調吸收,形成徽漢二腔合流。

光緒、宣統年間,北京皮簧班接踵去上海演出,因京班所唱皮簧與同出一源、來自安徽的皮簧聲腔不同,而且更爲悅耳動聽,遂被稱爲“京調”,以示區別。民國以後,上海梨園全部爲京班所掌握,於是正式稱京班所唱皮簧爲“京戲”。“京戲”一名,實創自上海,後流傳至北京。

京劇,被譽爲中國的“國粹”,至今已有將近二百年的歷史。京劇之名始見於清代光緒二年(1876)的《申報》,歷史上曾有皮黃、二黃、黃腔、京調、京戲、平劇、國劇等稱謂,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進京後與北京劇壇的崑曲、漢劇等劇種經過五、六十年的融匯,衍變成爲京劇,是中國最大戲曲劇種。其劇目之豐富、表演藝術家之多、劇團之多、觀衆之多、影響之深均爲全國之冠。

京劇是綜合性表演藝術。集唱(歌唱)、念(唸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爲一體,通過程式的表演手段敘演故事,刻劃人物,表達“喜、怒,哀、樂、、恐、悲”等思想感情。角色可分爲:生(男人)、旦(女人)、淨(男人)、醜(男、女人皆有)四大行當。人物有忠奸之分,美醜之分、善惡之分。人物形象鮮明、栩栩如生。

京劇的形成與傳播:京劇前身是清初流行於江南地區,以唱吹腔、高撥子、二黃爲主的徽班。徽班流動性強,與其他劇種接觸頻繁,在聲腔上互有交流滲透,因此在發展過程中也搬演了不少崑腔戲,還吸收了囉囉腔和其他一些雜曲。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以高朗亭(名月官)爲首的第一個徽班(三慶班)進入北京,參加乾隆帝八十壽辰慶祝演出。《揚州畫舫錄》載:“高朗亭入京師,以安慶花部,合京秦二腔,名其班曰三慶。”隨後還有不少徽班陸續進京。著名的爲三慶、四喜、春臺、和春四班,後世並稱之爲“四大徽班進京”。

乾隆、嘉慶年間,北京文物薈萃,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各劇種藝人彙集。北京舞臺崑腔、京腔、秦腔三足鼎立、相互對峙。徽班到京後發揚其博採衆長的傳統,廣泛吸收秦腔(包括部分京腔)的劇目和表演方法,同時繼承了衆多的'崑腔劇目,因而在藝術上得到迅速提高。

京劇的正式形成大約是道光二十年(1840年)以後的事。有一批具有京劇特點的劇目,京劇第一代演員也已經出現,程長庚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京劇的傳統劇目約在一千多個,常演的約有三四百個以上。京劇較擅長於表現歷史題材的政治和軍事鬥爭,故事大多取自歷史演義和小說話本。既有整本的大戲,也有大量的摺子戲,此外還有一些連臺本戲。

同治六年(1867),京劇傳到上海。從而使之成爲與北京並立的.另一個京劇中心。京劇在進入上海之前,即咸豐十年(1860)之後,隨商旅往來及戲班的流動演出,很快傳播到全國各地。1919年,梅蘭芳率劇團赴日本演出,京劇藝術首次向海外傳播,此後,世界各地把京劇看成中國的演劇學派。

總之,京劇藝術是在我國許多民族古老戲曲藝術創作成果的基礎上成長起來的,它所以取得今天的輝煌成就,是經過幾輩人悉心繼承,努力創新的結果。在某種意義上它已經成爲中國文化藝術的圖騰。

京劇的起源特點2

京劇作爲我國的國粹,有着悠久的歷史,它行當齊全,吸收了許多地方戲曲的精華,如崑曲,秦腔以及部分地方民間曲調的和表演方法,經過交流,與其融爲一體,形成京劇。

京劇是我國影響最大的戲曲劇種,它在文學,表演,音樂,舞臺各方面都有一套規範的藝術表演程序。京劇分,生旦淨末醜五個行當,其中,生行又分老生(即鬚生)小生,武生。

最著名的四大鬚生就是老生的'創始人,廣爲人知的劇目有,馬連良大師爲首的馬派劇目《失空斬》《淮河營》《甘露寺》《借東風》《狀元媒》以馮志孝,張學津老師爲首的馬派弟子們把馬派發揚光大,譚富英大師的譚派劇目《珠簾寨》《戰太平》他的兒子譚延壽孫子,譚孝曾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言菊朋大師的言派劇目《讓徐州》子承父業,言興朋老師整理演出的新編歷史劇,《楊修之死》膾炙人口。餘叔巖大師的餘派劇目《上天台》等。

小生要數,姜妙香,葉盛蘭大師,後起之秀葉少蘭與淨行大師袁世海的弟子合演的經典劇目《九江口》讓人百聽不厭,說了生行,再說一下旦行,旦行又分,老旦,《花旦,青衣,刀馬旦統稱爲旦角》,最著名的四大名旦就是梅尚程荀,即梅蘭芳大師,尚小云大師,程硯秋大師,荀慧生大師,現在梅派弟子李勝素,胡文閣,丁曉君,是當代梅派的領軍人物,代表劇目《貴妃醉酒》李勝素與頭牌老生,於魁智老師聯袂出演新編歷史劇《大唐貴妃》讓觀衆終生難忘,丁曉君的《謝瑤環》讓我百看不厭。

程硯秋大師的《鎖麟囊》流行的半個世紀,他的傳人,即李世濟之後,遲小秋更是把程派發揚傳承。

京劇的起源特點 第2張
  

荀派傳人,宋長榮老師,有活紅娘之譽,劉長瑜老師則把《春草闖堂》裏的春草丫鬟演到極致,尚派名劇《失子驚瘋》讓人驚歎。

老旦大師李多奎,他的傳人,趙葆秀,以及後來的年輕演員,袁慧琴把老旦劇目《打龍袍》

《對花槍》《楊門女將》讓人難忘,你剛入門,就說這麼多吧,有時間再嘮叨。

京劇是咱們的粹,流派衆多,博大精深。什麼時令,什麼場合唱什麼戲很有講究。比如春節到了,就得演喜慶的戲,比如:《龍鳳呈祥》《喜榮歸》《天女散花》《得意緣》之類的。老生言派的《臥龍弔孝》《讓徐州》《白帝城》,青衣程派的《荒山淚》《竇娥冤》好不好?絕對是好戲,精品,但用到春節,可就太煞風景了。

慶壽有慶壽的戲,比如:《麻姑獻壽》《蟠桃會》《御碑亭》《回郎探母》等等。這時如上一出譚派名劇《奇冤報》或者高派的《逼宮》,可就鬧出大笑話來了。

京劇的起源特點3

京劇臉譜的象徵意義

(1)中國的傳統五色:中國自古就崇拜五行五色說。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相對應的五色是:白、青、黑、赤、黃。中國古代的五色自誕生之初就被賦予了特別的象徵意味。在西周時期 統治階級規定青 、赤 、白、 黑 、黃謂 “五方正色 ”,其餘則爲間色。後來以倡導“仁”、“禮”爲代表的儒家哲學思想,再一次強化了 “正色” 的社會倫理意義。 儒家認爲色彩之所以美 ,是因爲色彩的裝飾暗示出了人的美德,這也是 “比德”思想在色彩應用上的體現。

(2)臉譜的五色: 人們在長期的.社會生活實踐中,對色彩的認識與認同,進一步對戲曲臉譜形成了約定俗成的共識。

紅色即五色中的赤,是我國文化中的基本崇尚色,在戲曲臉譜的文化中紅臉表示赤膽忠心,關羽是紅臉的代表人物。

黑色是一種莊重而嚴肅的色調,它一方面象徵嚴肅、正義、正直;另一方面象徵陰險、毒辣、和恐怖。在臉譜色彩運用意義中,主要是借用第一種含義,即黑臉表示忠耿正直。黑臉包拯很好地詮釋了黑色這種傳統色彩在臉譜色彩所表現的人物形象的意義。

京劇的起源特點 第3張
  

白色象徵死亡、 凶兆,中國人只遇凶事服白。在現代色彩理論裏,白色屬於冷色調,給人一種寒冷、寒慄的感覺。根據這一含義,臉譜的白臉表示陰險狡詐。歷史上一直用“梟雄”來評價曹操,他把一生奉獻給了戰場,故他的典型特徵是陰謀狡詐,手段毒辣。所以戲曲中曹操是白臉的重要代表人物。

黃色是植物成熟時最常表現的色彩,黃色的落葉,黃色的麥穗,黃色的果實,因此黃色也給人以成熟的感覺。在我國古代很長時間內一直作爲古代帝王的專用色,是高貴與榮譽的象徵色。臉譜中的黃臉表示武將驍勇善戰,表示文士富有心計。典韋、宇文成是黃臉的主要代表人物。

除了以上所提的色彩外,中國傳統色彩很多都運用在臉譜色彩的使用當中。紫色表示智勇剛毅、穩重沉着;藍色表示剛直勇猛、桀驁不順;粉紅色表示年邁氣衰的忠勇老者;瓦灰色表示老年梟雄;金、銀色多用於神、佛、鬼怪,象徵虛幻之感。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