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孩子抑鬱父母怎麼辦

孩子抑鬱父母怎麼辦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5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抑鬱不出門父母怎麼辦,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被社會所重視,努力幫助孩子解決成長的煩惱,對於孩子未來的發展是有很大影響的,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孩子抑鬱不出門父母怎麼辦教你如何教育孩子。

孩子抑鬱父母怎麼辦1

1、及時就醫。在發現孩子有抑鬱症的症狀時最佳的處理方法就是及時就醫,因爲在抑鬱症的早期想要治癒是十分容易的,但是隨着患病時間的增長,治療難度也會不斷提高,使得患者難以擺脫抑鬱症的傷害,因此建議家長把握最佳的治療時機,使得孩子可以快速擺脫傷害。

2、陪伴孩子。在孩子患有抑鬱症之後家長一定要注意家庭關愛,而最佳的做法就是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愛,這一種做法可以讓孩子變得健康,心理問題在治療的過程中也會變得容易。

孩子抑鬱父母怎麼辦

3、重視孩子運動。運動對於調節抑鬱症具有一定效果,特別是對於孩子而言,容易因爲抑鬱症的緣故影響身體健康,導致發育不良,在這個時候通過運動可以對抗由於抑鬱症帶來的各種不適。所以家長一定要重視孩子的運動情況,保證每天可以進行三十分鐘以上的戶外運動。

4、心理治療。心理治療是最常規的一種治療抑鬱症的方法,這一種方法可以讓孩子逐漸調節好心理問題,認清心理障礙,所以家長可以使用這一種做法幫助孩子進行調節。

最後,孩子患有抑鬱症並不是十分可怕的事情,只要及時進行治療同樣可以治癒,所以大家在面對孩子抑鬱症的時候沒有必要過於緊張,而應該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進行調節。而如果大家發現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理,孩子的抑鬱症症狀還是毫無改善就應該及時就醫調整治療方案。

孩子抑鬱父母怎麼辦2

孩子抑鬱父母怎麼辦 第2張

接受他/她的抑鬱,抑鬱其實是一種生理症狀。

生病後的自己,能不能被接納,是支撐抑鬱症患者持續面對痛苦的重要因素之一。相信所有的父母都是愛這個孩子的,只是,面對抑鬱,父母也有自己的關卡要過。

父母要先面對自己如何看待抑鬱症的議題。當孩子出現抑鬱的症狀,可能是情緒低落或衝動、失眠、拒學、甚至自殺行爲時,父母是否有機會停下來想一想,抑鬱症是什麼?我害怕這個疾病嗎?我的孩子有抑鬱的症狀了,我怎麼想孩子爲什麼會生病?是因爲他太鑽牛角尖、愛胡思亂想(把疾病歸咎到個人因素),還是他受到外界影響、看太多奇怪的影片、交了奇怪的朋友(把疾病歸咎到外在環境)?許多父母想找到病因,常常是因爲無法接受自己的孩子罹患了抑鬱症。

由於抑鬱症的病理機轉相當複雜,當然父母還是可以加以評估,孩子是否感受到某些環境或情境的壓力所導致抑鬱,但必須坦言,在青少年期之前,除了校園霸凌、或是非家庭內的暴力侵犯之外,多半孩子所感受到的壓力還是來自於家庭:父母的期待與要求、情緒上的控制、身體上的暴力與侵犯等等。而父母是否願意開放自己、檢視孩子的壓力來源是否和自己有關,或者是一味把責任推到孩子或環境的問題上呢?

不管導因爲何,抑鬱其實是一種生理症狀。孩子因爲各種原因使得腦中控制情緒穩定的內分泌失調了,於是出現了抑鬱,而服藥可能有助於調節內分泌的穩定。一旦抑鬱症已經發病,就已經引發了生理的變化,就象是頭痛、胃痛一樣,是需要治療的,那麼,爲何胃痛就醫不需要隱瞞、而抑鬱症就醫就不得公開呢?這其實就是對憂鬱症的污名化。

不要諱疾忌醫,更不要病急亂投醫

孩子患了抑鬱症,首先要帶孩子到精神衛生專科醫院就醫,明確診斷,根據情況,及時治療。最好能夠雙管齊下,藥物治療加心理治療。

不要病急亂投醫,臨時抱佛腳,到處燒香拜佛、請菩薩保佑、請風水先生調整風水,也不要到某些百度競價排名靠前的私營醫院,或者在網絡四處打廣告的小醫院就醫。他們往往會用誇大療效的廣告吸引患者家屬,用所謂的神經遞質檢測儀器評估、用所謂國際最新治療儀器和所謂無毒副作用純中藥製劑來治療抑鬱症,還有醫院公然打廣告保證絕對治癒,終生不復發。

這些迷惑人心的坑蒙拐騙的醫院,開始瞄準難治的抑鬱症患者,往往讓患者既花了錢又耽誤了時機。

家長要多多學習抑鬱症相關心理健康科普知識,瞭解抑鬱症常用的有效心理治療理論與方法,瞭解心理諮詢與治療的過程,積極配合心理治療或心理諮詢。

目前在三甲綜合醫院都有心理科門診,越來越多的醫院有精神科或臨牀心理科,有的稱爲身心科、神經心理科。這些科室大多有心理治療師可以開展心理治療。

由於我國心理諮詢師隊伍良莠不齊,家長在尋找心理諮詢師的時候需要了解諮詢師的個人資質與受訓背景,瞭解機構的管理是否規範,最好尋找有精神科實習或工作經驗的心理諮詢師或心理諮詢專家。某些諮詢師只是寫過幾本心理科普書或暢銷書就自封爲專家,其實未必有豐富的臨牀諮詢經驗和規範的訓練與督導。

有界限的陪伴,很重要

如果父母逐漸接受孩子就是生病了,只是走過第一關。面對抑鬱症子女起伏不定的情緒、時而冒出的自殺意念,就會是父母需要走過的第二關。我所接觸的家庭中,有一大類的父母,是站在一旁觀看着、並對生病的'子女說:「你要自己振作啊」、「不要讓抑鬱症狀打敗你」……,但通常孩子的反應是更加激動與憤怒的迴應:「我就是沒有辦法。」「正向思考在病到一個程度之後都是沒有用的,在之前可能有用,可是旁人無法判斷情況到哪裏,過了一個點之後,反過來象是攻擊,提醒你做不到這些事情。」這時候,過度正向的鼓勵、指導、或建議,對抑鬱症的子女來說,就反映着父母雖然想接受自己的病,但還是無法理解自己在疾病中的經驗與感受,或是透過建議,讓父母自覺還幫得上忙。此時的父母象是一個無助的旁觀者,透過對罹病的子女加以評論並給予指點來協助子女,引發的感受經常是疏離而令人不舒服的。

而另一類的父母,則是跳進去與生病的子女共舞:「你想死我陪你一起去死」、「你這樣抑鬱就是在折磨我」……,這樣把子女的抑鬱變成自己的負擔,看似想要用自己的生命來鼓舞孩子、制止孩子落入抑鬱或自殺的處境,但也可能引發抑鬱症子女更深的罪惡與愧疚感,成爲另一層壓力。此時的父母因爲自己無力面對抑鬱症的變化,失去界限地把自己的無力感和子女的抑鬱症狀混雜在一起,常容易使得治療更加困難。

父母的陪伴當然是重要的,然而陪伴過程需要加入真正的理解,即使最終還是感覺不懂,但嘗試理解的態度,已經是一種積極的作爲了。試着聽聽抑鬱症子女所經驗到的疾病歷程,以及生病所造成的影響,然後說說父母自己的理解、自己的困惑,或者分享自己想幫忙卻使不上力的心情,問問孩子自己還能做些什麼?我的經驗中,孩子通常會問父母:「我生病了,你還愛我嗎?」而父母對於這個問題通常感到訝異,多半他們的迴應是:「那當然。」(當然也有少部分父母是不接納的,但這樣的父母自然不可能進到陪伴的歷程)。

對於罹病的子女而言,父母是否會因爲自己的疾病而覺得丟臉、失望,進而失去對自己的關注,是需要加以覈對及確認的。此時,父母的陪伴、理解、以及確認彼此關係的連結,有助於子女在脆弱的時刻,知道自己仍然被愛、被牽掛、被關注,而能比較有力量撐過抑鬱的襲擊。此時的父母,站在子女的身旁,不離開地持續表達關注、但也不涉入子女因應抑鬱的歷程,陪伴本身,就是支持孩子繼續活着的力量。但是,該如何面對症狀的影響,也只有罹病的子女自己能夠決定。

家長也需要心理諮詢與治療

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罹患抑鬱的青少年其家庭在多方面與普通正常家庭存在差異。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評估被診斷抑鬱症的青少年的家庭和無精神障礙的青少年家庭的家庭功能。

研究者找到了18個13到18歲的孩子以及他們的一級親屬共70人,將被診斷抑鬱症的青少年家庭設置爲實驗組,將無精神障礙的青少年家庭設置爲控制組,並保證了實驗組和控制組的家庭成員在年齡、性別、教育水平、兄弟姐妹的數量和年齡、父母婚姻狀況和經濟收入上達到匹配。

實驗過程中家庭治療師對每個家庭進行結構式家庭訪談,以評估其九個方面的家庭功能,包括溝通、規則、角色、領導力、衝突、攻擊性、情感、個性化和保持凝聚力。一共有兩位家庭治療師對這些家庭進行了訪談,爲了防止被不必要的信息干擾,他們提前並不知道他們的訪談對象是有抑鬱症青少年的家庭還是普通的家庭。評估採用一套標準化編碼系統,經過對編碼數據進行分析之後,研究結果表明,患抑鬱症青少年的家庭在七個方面的得分平均分相對於正常的家庭更低,特別是情感維度上。兩種家庭在規則和領導力方面沒有顯著差異。由研究結果可以看出,在抑鬱青少年的家庭中,表達情感似乎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相比於普通家庭,抑鬱症青少年的家庭成員在與彼此溝通、定義他們的角色、解決衝突、表達攻擊性、表達情感、保持獨立和凝聚力方面存在困難。這樣家庭的父母很難把他們的孩子當做一個獨立的個體,承認他們有自己獨立的慾望、情感和想法。

孩子抑鬱父母怎麼辦3

1、可以多誇誇他們,不要給他們任何壓力,對他們要有耐心,要用全力滿足他們的要求;要懂得尊重他們,這樣他們纔會敞開心扉與你們去交流,去談心。同時父母要給他們一個好的環境,去正確的引導他們。慢慢來,不要着急,越急越沒用,因爲他們可能會反抗,所以我們不能硬碰硬,要不然孩子的病情就會更嚴重點。如果實在沒有什麼辦法去緩解他們的情緒,那隻能耐心等待了,並且觀察他們和多帶他們出去運動運動,慢慢的緩解他們的情緒。

2、讓他們多參加社交活動、外出跟朋友玩耍,或讓他們的朋友來家裏吃飯,玩耍。讓他們參加自己喜歡的活動,因爲他們是缺少對外面世界接觸,所以纔會他們會對任何事情都有沒動力和興趣。因此讓他們多參加社交活動,慢慢的就會越來越好,抑鬱症也得到緩解一下。

3、正確的引導他們,給他們正能量,可以讓他們參加一些志願者的活動。因爲給別人提供一些幫助,對治療這個病有好處,同時讓家長與孩子一起參加志願服務,也會讓你們的關係更近一步。

孩子抑鬱父母怎麼辦 第3張

4、家長們每天都要花一點時間來陪伴他們,而在這段期間,你要用心去陪伴他們,簡簡單單的陪伴也能有效減少他們的抑鬱。其實感情是治療這個疾病最好的良藥了,家長一定要用愛去感化他們,同時要使用正確的方法去引導孩子,要沉下心來,耐心地等待。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