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培養孩子思考能力的方法

培養孩子思考能力的方法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7.2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培養孩子思考能力的方法,很多家長非常注重孩子的成長,孩子的成長決定了孩子的未來,成長過程中的問題才能更好培養孩子的能力,所有父母應當重視起對孩子的教育。培養孩子思考能力的方法教你如何教育孩子。

培養孩子思考能力的方法

培養孩子思考能力的方法1

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

半年前,有位大學講師抱怨說:現在的學生,真叫人很無語。她曾帶着幾名學生去校外參加社會活動,途中迷路。還以爲有這些男孩子在,情況會好些。萬不料這些快20歲的男人,一個個滿臉驚恐,小綿羊一樣的牽着衣角跟在她身後,對一路所走過的路,全然沒有記憶。

她也曾帶過海外生,那些孩子就完全不一樣。海外生非常成熟,跟他們在一起,做爲女性,自己始終是被照顧的對象。帶國內生時,感覺自己還要承擔媽媽的職責,心好累。

我聽到最離奇的事情是,有位新入學的大一生,半夜三點打電話給輔導員,說他的一隻襪子找不到。

人一旦喪失獨立思考能力,就會走向兩個極端。

一類是徹底性心智退縮閉鎖,身體已是青年,心智仍是幼嬰,幾無生活自理能力。

一類就是陷入思考匱乏恐慌,於混沌中徒勞掙扎——我就遇到過這種類型的孩子,他們把凡事擡槓頂牛,理所當然的當成獨立思考。覺得我跟你們大家都不一樣,你說東我往西,你追狗我攆雞,這就算是獨立了,就算是獨立思考了。

所以我們在日常交流中,經常會磕磕碰碰。有些人無論你說什麼,他都急忙忙叫一句:不對!應該是這樣……可你聽半晌,到底應該是哪樣,他卻是連話都講不明白。只是他們沒有受過正統獨立思考訓練,只能是在瑣碎的細節甚至是文字的措辭乃至排列組合上執拗。

那麼,真正的獨立思考是個什麼情形?又應該如何訓練呢?

《南華早報》的總編輯鄭維先生,曾講過新加坡中學的一次課後作業。

新加坡是個小地方,但教育理念極發達,所採用的大概是現在發達國家風行的批判式思維訓練——批判式思維不是我們有些人所理解的大批判,而是用你的腦子,在彙集各方面的材料的情形下,自己得出結論。鄭維先生說的這堂課,大致於相當我們的初三階段

作業以小組課題的方式進行,不是我們這邊悶頭把書本上的結論抄多少遍。

一個小組五個人,一個組織者,五人共同討論如何完成課題。

第一階段,老師扔過來一個課題給大家。

希特勒統治下的德國,是否有給德國人民帶來了好處?隨着課題扔給孩子們的,是長長的書單。

話說鄭維先生一看這課題,就驚呆了。有沒有搞錯?希特勒何許人也?殺人魔頭是也。一個殺人狂魔,你竟然敢問他是不是給德國人民帶來了好處?

可是孩子不管那麼多,作業就是作業,立即急如星火的進入第二階段。

第二階段是查資料。

老師給的書單超長,即使是不看內容只翻書頁,那也來不及。所以小組的組織者就要分配任務,每人各查幾本書,限定時間內讀完相關章節,劃出相關部分,摘錄出來以電子郵件的形式向組織者彙報。

老師說:資料內容不限於他所指定的這些書,如果你想要個好成績,嘿嘿,最好拿幾本老師都沒讀過的`書。

於是孩子們人手幾本大厚書,什麼《第三帝國的興亡》、《希特勒暗堡》之類的,開始瘋狂閱讀。

書讀了一大堆,資料也蒐集了無數,進入第三個階段:定義。

定義定義,就是確定概念的具體涵義。這個定義不可以隨心所欲胡來,必須要公正客觀,拿到任何一個地方都說得過去。

孩子們首先被德國人民,這一關給難住了。

誰算是德國人民呢?誰又不算呢?

是擁有德國國籍的人,纔算德國人民?還是隻要居住在德國,就算是德國人民?

孩子們定義不了,就去找老師。老師笑咪咪的回答:隨便,這事你說了算——哪個定義最能體現出希特勒的影響,就用哪一個。

唉,這可愁死孩子們了。

最後孩子們用了後一個,只要居住在德國,就是德國人民。

爲什麼要用這個呢?

這就看出定義的價值了。不使用這個,那麼凡是被希特勒屠殺的,按希特勒本人的看法,他們都不算人民。可如果一個人有良知,同情悲憫那些被屠殺的猶太人,就不可能把他們從人民中排除出去!

培養孩子思考能力的方法2

孩子在很小的時候,是沒有能力進行換位思考的,家長可以從讓他們注意他人的情緒變化開始,逐步地培養。

當孩子滿1歲時,自我意識漸漸明晰,開始能夠意識到他人的情緒變化。比如看見有人開懷大笑時,他可能也會一起笑;看到有人傷心痛苦,他可能也會悶悶不樂。對於這個時期的孩子,家長可以多提供一些人物表情,可以是來自電視上的人物,也可以是卡片或書本上的,引導孩子進行觀察。這種“察言觀色”可謂是一種基礎能力,只有會“察言觀色”,纔可能理解他人的情緒和感受。

孩子長到18個月時,不但能感知他人的情緒變化,還能做出適當的反應,比如看見小夥伴摔倒受傷,他可能會跑過去抱對方,或者把自己的玩具送給對方玩。如果你的孩子在這個時候不具備這個能力,那麼你就要適當地引導,可以對孩子說:“看,小弟弟摔倒了,你去抱抱他,他就不疼了。”或者說:“小妹妹摔哭了,把你的玩具給她玩一會兒,她就好了。”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磕磕碰碰的會有各種感受,當孩子有新的感受時,家長可以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然後嘗試着推及他人,讓孩子想象他人遇到這種情況,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和想法。比如,自己磕着了很疼,然後讓他想到他把別的小朋友推倒了,別的小朋友磕到地上也會很疼。

當孩子處於2~4歲的年齡段時,家長應結合實際情景,引導孩子根據人們的表情與行爲判斷其內心感受。比如看見爸爸下班後的表情,就能判斷出爸爸很累,然後給爸爸捶捶背或端杯水,這樣就可以減輕爸爸的疲勞。

孩子長到五六歲後,其知識經驗和生活體驗更爲豐富,對事物的認識也更爲深刻。這個時期,家長應該引導孩子學會傾聽他人的感受,並根據他人的需求來做出行動。比如看見有的孩子摔倒了,可以對自己的孩子說:“你過去看看,問問小弟弟摔疼了嗎,用不用你扶他起來。”這正是在引導孩子關心、體諒他人的感受。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