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如何指導幼兒

如何指導幼兒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何指導幼兒,成長是甜蜜和困難交織的過程,孩子最開心的事情莫過於得到父母的認可,所有父母應當重視起對孩子的教育。看完如何指導幼兒,學着啓蒙家裏的小天使吧!

如何指導幼兒

如何指導幼兒1

作爲家長的大人千萬不要當着孩子的面吵架。很多家長認爲寶寶年紀小,就算在他面前吵架也無所謂。其實非也,寶寶會把大人的言談舉止看在眼裏放在心上。並且在心理上形成一種負面的陰影。所以,要鼓勵孩子把自己心理的想法感受說出口,瞭解他心中的最真實感受。

千萬別將自己的情緒發泄到孩子身上,這樣會讓孩子產生一種誤區,那就是隻要自己情緒不好,都可以發泄到別人身上。如此一來,孩子不會站在對方角度去考慮問題,自然也不能理解別人的感受。所以,家長要給寶寶樹立一個好的榜樣,鼓勵孩子把不好的情緒傾訴出來,或者是轉移自己的注意力,讓寶寶學會自己控制情緒。

在必要的時候,責罵和體罰也算作是一種懲戒孩子犯錯的手段,但如果時間長了,就會讓孩子產生消極、自卑、怯懦反叛等負面情緒。有時候,家長會因爲孩子哭鬧更加對寶寶大吼大叫,這樣對孩子沒有任何的好處。家長這時候要讓孩子感受到你的心情與態度,如果沒有辦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那麼最好先讓孩子獨自待在一個房間,直到他心情平靜。

很多家長喜歡挖苦諷刺孩子的缺點,單方面認爲這個是讓孩子能夠有羞恥心的去改正。但這個時候孩子正處在自尊心發展階段,如果家長一味地打擊數落,只會讓孩子變得自卑,懊惱甚至反叛起來。所以家長要細心地觀察孩子,瞭解孩子的優點,在孩子進步時給他們一點肯定或是鼓勵,就算孩子做錯了事情,家長也可以從中找到孩子的發光點,鼓勵孩子改正自己的缺點。

孩子在成功時難免會有點小小的驕傲和成就感,但是有的家長覺得孩子會自滿起來於是會在這時候打擊孩子。這樣的做法是要不得的,要知道孩子在成功時,最想做的就是與家長一起分享這份喜悅,得到父母的肯定。家長這時候一定要鼓勵孩子,讓孩子充分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激勵孩子繼續努力。如果孩子表現得有點盲目自大,那麼家長這時候可以跟孩子好好溝通,讓孩子瞭解“驕傲使人落後的道理。

很多時候,不管出現什麼問題的時候,有的家長都會定勢思維地鎖定到孩子身上。都不問緣由就責怪孩子。家長一開始就要相信孩子,這樣才能引導孩子養成誠實的品質,如果家長一開始就不信任孩子,質疑孩子說的話,那麼孩子不但會感到挫折還會養成說謊的習慣。在出現問題時,家長應該換位思考,如果發現孩子說謊,要先了解孩子說謊的原因,然後再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爲。

如何指導幼兒2

0至8歲的孩子生理和心理髮展規律

1、1歲之前的孩子猶如小動物,因此,父母的任務就是要幫助孩子從自然人向社會人過渡。

2、1至2歲之間,孩子逐漸有了語言功能,父母可以向孩子講一點基本的道理,讓孩子慢慢認識和適應自己生長的環境。

3、3歲以後,孩子的海馬體成熟,開始有獨立意識出現,也慢慢開始懂得一點道理。這個時候,大人就要爲孩子制定一些規則,讓孩子遵守這個環境的規則,從而養成一系列良好的行爲習慣。比如,良好的作息習慣、吃飯習慣、做事習慣、聽大人講話的習慣、語言表達習慣以及文明禮貌習慣等等。

4、8歲以後,孩子的習慣已經養成,之後很難再有改變。因此,孩子在幼兒期到小學三年級之前,是其行爲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如果這個時期沒有形成良好的行爲習慣,終其一生都將很難再有大的改變。所謂“從小看大,三歲看老”也即是此意。

父母的責任

1、父母要幫助孩子成爲一個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獨立生存能力、獨立適應能力的獨立個體。

2、要了解孩子成長的心路:從“沒我——我——自我(6歲)——他我——羣我——沒我”的過程,引導孩子從一個自然人變爲一個社會人。

3、瞭解孩子智力發展之路:從“直觀——形象——抽象(5歲)”,教育孩子逐步認識從單一到多元,從簡單到複雜的事物。

4、瞭解孩子生長髮育之路:孩子有天生的適應能力,孩子吃多少、穿多少,應該由孩子來決定,而不是父母。不能因爲怕孩子餓着,就拼命餵食,也不能因爲怕孩子凍着就把孩子包裹得像一個大糉子。

父母容易犯的錯誤

1、過度保護型

孩子在幼兒園打架,父母見孩子吃虧了,也參與其中,甚至雙方父母大打出手。這樣的保護只能讓孩子無所適從,沒有自我,沒有主見,不能獨立解決問題。孩子的問題應該讓孩子自己解決,父母可以給予參考意見,但是絕不能參與其中,否則反而會造成矛盾的擴大和惡化。

2、支配型

父母常對孩子說“你該怎樣做,不該怎樣做”。甚至孩子的吃飯、穿衣都必須按照父母的喜好去做,最終會導致孩子厭惡家庭,反抗家庭,甚至逃避家庭。例如常常躲到網吧的孩子,大多屬於這一類型教育產生的後果。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獨斷專行,不聽他人勸告,非常叛逆。

3、驕縱型

孩子有什麼要求,父母都會滿足他,使孩子覺得所有的一切都來的很容易,只要自己開口,你們就會給。然而,外面的世界卻不是想要什麼就能得到什麼。因此,孩子在面對外面的世界時又顯得無能爲力。這種教育的結果就會使孩子變得“在家一條龍,在外一條蟲”。

4、放任型

有些父母常對別人說,我的`孩子屬於放養型,不用管他,讓他自己去適應生活,適應社會。其實,放任型的父母等於不愛孩子,您沒有給孩子必要的關愛,對孩子不負責任,就會導致孩子出現冷酷的心理,對一切都冷漠無情。

5、混合型

也有的家長同時具有多種錯誤類型,在不同的心理狀態下會表現出不同的錯誤類型。例如,有些父母在小時候缺失的東西總想從孩子身上找回,於是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在孩子身上。但是,在某些方面,又有可能對孩子放任自流或過於寵愛,使孩子也不知道自己怎樣做是對,怎樣做是錯。

正確的行爲教育方法

1、理想的教育方法是給孩子的愛要適量,不能過分溺愛,也不能冷默無情;不單純以孩子爲中心,讓孩子懂得家庭的愛是相互的,自己只是平等的家庭成員之一。

2、家長對孩子的錯誤有要正確的認識,要放平心態,孩子有錯,錯必定在家長,不在孩子。

3、學會先做人,後做事。不管孩子犯了什麼錯,要先給予孩子安慰,再來給孩子講道理,這樣能解決很多問題。

4、衝動的時候要先讓自己冷靜下來。比如,先去廚房倒杯水喝,冷靜之後再來教育孩子。

5、尊重孩子,要讓孩子有發表意見的權力。連囚犯都有發言權和申訴權,您的孩子沒有,這能叫尊重孩子嗎?

6、要採用“描述性表揚”的方法來表揚孩子,切忌使用“很好,很棒”這些詞語來應付孩子。“描述性表揚”分爲三步:描述——感受——總結。當孩子做得很不錯時,要先描述一下孩子做這件事的過程或做的情況,然後談自己的感受,然後再總結做得怎樣。這樣做,孩子很容易明白您爲什麼表揚他,他到底什麼地方做得好。如果僅僅是“很好,很棒”之類的話,孩子很難分清自己到底是哪裏做得好。

7、與孩子進行情感交流。小孩子不懂事,故意搗蛋,或許是因爲您沒有給孩子充裕的時間與您進行情感交流,孩子通過故意搗蛋來引起您的注意。因此,要讓孩子感受到您對他的愛,孩子纔會和您用心去交流。這是雙向的,不是任何說教可以替代的。

8、孩子良好行爲習慣的養成父母必須參與其中,而不是指揮孩子如何去做。比如當您讓孩子收拾玩具時,孩子不一定明白該怎樣收拾,是先把桶拿過來放進去呢,還是把玩具搬過去放到桶裏?是先收拾一部分玩具呢,還是把所有的玩具都收拾好?幾個簡單的字,做起來卻很複雜。聰明的父母會陪着孩子一起來收拾玩具,做一次、做兩次,孩子慢慢就知道什麼是“收拾玩具”了。

9、孩子也有情緒不好的時候,需要給孩子一個獨立的空間。比如,可以給孩子做一個“請勿打擾”的牌子,告訴孩子,如果寶寶不想父母打擾他,就掛上這個牌子,否則,父母就可以進去。這樣會給孩子一個自我發泄情緒的空間,或許孩子發泄完了就沒有事了。

10、家庭角色要有明確的分工,誰唱紅臉,誰唱白臉要有合作。不能一個人訓,全家人都訓,這樣,孩子徹底沒有申訴的機會了。也不能一個人訓,另一個人護,這樣的教育往往是無效的,是徒勞的。正確的方法是一個人教育孩子,另一個在旁邊默不作聲,等教育完了,另一個人再與孩子溝通,讓孩子說明事情的原因和經過,是哪裏做得不對了,應該怎樣做。這樣做,既不會過於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也便於孩子從內心接受教育,改正錯誤。

如何指導幼兒3

一、確定規範,進行系列化教育。

建立一日常規,進行系列化教育。3~6歲幼兒是個性品德形成的關鍵期,由於幼兒的可塑性很大,他們的個性品德在形成過程中會經常出現反覆,所以教育內容應該做到系列化。根據幼兒的特點和發展情況,制定了幼兒一日活動常規,常規規定了孩子們在一日生活、學習中應做到的,應遵守的一些規則,確定了幼兒時期在衣、食、住、行、與人交往等方面應有的文明行爲和習慣的標準,如:坐要有坐姿、睡要有睡樣,飯後會收拾餐具,活動結束會整理好用品等。如按照時間制定的系列教育,有初入園時的愛集體教育;“三八”婦女節的愛媽媽教育;“六一”兒童節的好兒童教育;“七一”的愛黨教育等。平時,我們要求幼兒做到“三輕”:說話輕、走路輕,放下東西也要輕;對幼兒進行遵守公共秩序,不妨礙他人,愛護公物的教育。午餐要求做到“三淨”:碗裏乾淨、桌上乾淨、地上乾淨,對幼兒進行愛惜糧食的教育。午睡時要求幼兒自己穿脫衣物,自己整理衣服,翻好領子。我們教育孩子們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會的事情學着做,學會的事情堅持做”。

我們注重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採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如對待性格怯懦的幼兒,以培養勇敢品質爲主;對待個性霸道的幼兒,以培養寬容、和諧與人爲善的個性爲主;對待貪佔他人物品的幼兒以培養誠實品質爲主;對待逆反個性較強的幼兒,採取綜合訓練方式,對其進行不良個性的矯正訓練爲主等等。由於每個幼兒的家庭教育影響的環境和方式不同,他們對教師的教育方法也可能會產生不同的反應,我們觀察瞭解幼兒的不同心理特徵,採取有效的方法進行有的放矢地教育。

二、與家庭形成合力,爲孩子改造成年人的世界。

今天培養孩子的習慣是非常困難的,最大的困難在於我們的父母,甚至爺爺、奶奶,也包括老師,本身可能就有很多不良的習慣。我們可能也不完全知道什麼是好習慣,我們本身就有可能帶着很多的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

如用眼睛挑東西,不要用手挑東西的習慣。我們買東西誰不去挑、不去捏,可是你捏完他捏,他捏完之後可能不買了,最後別人怎麼買?我們可沒想這些問題。這是條件反射,挑選什麼東西都想試一試、捏一捏。這一陋習也直接影響到了孩子們,班裏吃水果時讓孩子們自己拿,誰不挑一挑、比一比,每次總是挑了這個還是覺得那個好“這山還望那山高”。

又如保護環境衛生的習慣。我們有很多的成年人對自己小家庭的衛生搞的“一塵不染”,可是對社會大家庭的環境衛生卻是:隨地吐痰、亂扔垃圾、高聲喧譁等,他們沒有意識到這些不良行爲會對自己的下一代造成怎樣的`負面影響。

日本教育家福澤諭吉說:“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教師。” 要讓孩子的行爲習慣取得良好的成效,就必須建立起家庭、幼兒園聯合一致的教育網絡。通過家長會、家長學校講座,讓家長進行系統的幼兒德育理論學習;家教專刊、家教小園地時刻發揮着它們的宣傳和交流作用;通過家園聯繫手冊,以書面形式每月聯繫,有什麼事隨時與家長溝通,使家長和教師都能隨時瞭解幼兒在園和在家的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我們還通過家長開放日、家園共育等活動,讓家長觀看、瞭解、參與幼兒園的教育,使家長自覺、積極地配合我們的教育工作。只有讓孩子做到了在家與在園一個樣,良好習慣的養成纔有真正的意義。

三、要尊重兒童的權利和參與,讓孩子充分地參與。

在兒童的習慣養成過程當中,有一個危險存在,那就是習慣養成的過程變成了奴役兒童的過程。大家千萬千萬注意這一條。什麼意思呢?就是大人在制定規範,強迫孩子去做、去執行,這就很可怕。因爲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兒童是主人,我們就是要發揮他們的主人作用。養成一個好習慣,應該是要讓孩子們覺得:這是我盼望的,我特別希望有這個好習慣,這對我的幫助很大,對我的發展很有用,好習慣多了,我纔是一個好孩子學生,我纔可以多交朋友。這纔是積極的,而不是強迫。

兒童參與有一個階梯,階梯有八層:第一層是操縱,成年人操縱兒童;第二層是裝飾,找幾個孩子來表演一下,來裝飾;第三層是象徵性的參與;第四層是成人指派;第五層是與兒童商量;我們的習慣培養,起點就是第五層,與兒童商量,我們要培養孩子良好習慣,要和孩子商量:你們需不需要培養這個習慣?你願不願意培養這習慣?因爲孩子有選擇權:我願意養成什麼習慣,比如愛運動的習慣,有禮貌的習慣……內向的孩子你不能培養成外向的孩子,慢性的孩子不能培養成急性的,習慣養成要講究規則,要尊重差異。

四、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六大步驟。

步驟1:要認識習慣的重要性,我們可以通過講故事、讓孩子分析案例等各種方式來進行,是他們切身感受到習慣的重要性。

步驟2:與孩子一起討論制定行爲規範。定家規,定班規,制定習慣培養目標,一定要發動大家以及父母、老師都參與。要讓孩子自己說:習慣這麼重要,我特別需要形成一個什麼什麼習慣。要一個一個地定培養目標,甚至兩個月培養一個習慣,一個新習慣,這都很好。

步驟3:進行榜樣教育。用各種教育行動進行榜樣教育,各種各樣的傑出人物都有好習慣。大家都知道李嘉誠很守時,他怎麼守時?他的表都是撥快十分鐘的。

步驟4:是需要持久的訓練,一定要訓練。習慣培養有很多技術手段,你們可以嘗試,但是有一條,一個行爲的出現一定要訓練一個月以上。但是這訓練不是天天正步走,而是要進行分析、評估、引導、訓練等等,這是不可缺少的環節。

步驟5:要及時評估,要表揚,用各種方式表揚、引導。

步驟6:要形成良好的集體風氣。誰出現了好的行爲,就會在班裏得到鼓勵、支持、欣賞;誰有不良的行爲出現了,大家會一致反對,這對一個人好的習慣發展是非常有意義的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