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女性健康 > 如何運動健康養生

如何運動健康養生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9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何運動健康養生,中醫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人體奇經八脈關係着我們的健康,看看如何健康養生,只要在以下方面多加防範,身體纔會健康,以下是如何運動健康養生,一起來聊聊吧!

如何運動健康養生1

隨着老年人越來越崇尚運動健身,運動性損傷時有發生,從生理的角度看,人到60歲以後,全身各組織、器官的機能出現明顯的衰退,其中呼吸機能下降最快,同時運動器官也發生一系列的退行性變化,如肌肉萎縮,興奮性降低,速度減慢,骨質鬆脆等。科學合理地運動,避免運動性損傷的發生,不但可以使老年人更好地從運動中受益,同時能減少運動損傷給老年人帶來的痛苦。

老年人怎樣才能遠離運動損傷呢?

老年人的生理變化特點,決定了老年人在健身運動中對運動項目和運動強度應有所選擇。他建議老年人運動時務必做到: 戒負重練習老年人肌肉有所萎縮,肌肉力量也明顯減退;神經系統反應較慢,協調能力差,因此老年的運動宜選擇動作緩慢柔和、肌肉協調放鬆、全身得到活動的練習,如太極拳、步行、慢跑等都很合適。

戒屏氣使勁平時我們的胸膜腔內壓力低於大氣壓力,這有利於靜脈血液流回心臟,而屏氣時胸腔內壓力驟然升高,使血液迴心不暢,心輸出量減少,因而腦的血液供應也減少,故易發生頭暈、目眩,嚴重者可發生昏厥;而屏氣完畢時,血液驟然大量回心,會使心輸出量驟增,血壓上升,大腦血供也猛然增加,易發生腦血管意外。

如何運動健康養生

因此老年人運動時一定要注意呼吸順暢和自然,切戒屏氣使勁。 戒激烈競賽一些比較激烈的運動競賽對老年人不適宜,一方面由於老年人各器官功能下降,體力運動減慢,協調反應能力差,易發生運動損傷。另一方面,激烈的競賽易使情緒過分激動,容易誘發意外。 戒急於求成活動量過大或增快往往是老年人發生意外損傷的原因之一。

老年人由於生理功能降低,對體力負荷的適應能力較差,因而在運動時應有較長的適應階段。30歲以上的人,年齡每增長10歲,對負荷的適應時間約延長40%。因此鍛鍊時要循序漸進,切忌操之過急而使活動量負荷過大。

戒頭部位置變換老年人協調性差,平衡能力弱,腿力發軟,步履緩慢,肢體移動遲鈍。如前俯後仰、側倒旁彎、各種翻滾、頭低腳高、腳朝上的倒立等頭部運動的動作,不適宜做,這些動作會使血液向頭部流動,老年人血管壁變硬,彈力又差,一旦經受不住發生血管破裂,就會造成腦出血,重者危及生命。應避免溜冰、盪鞦韆及各種旋轉動作。

如何運動健康養生2

歷代醫家針藥並舉,身兼二能,使針藥互爲補充,成爲有機一體。從臨牀來看待這一問題十分有益,但在理論上把二者混爲一談則造成了中醫基礎理論的極大混亂。 兩種學術體系各有源流 根據上古醫學演變的文獻史料,第一,從伏羲制九針的傳說到總結完成《黃帝針經》,發展爲後來的《靈樞經》。第二,由神農嘗百草的傳說到總結完成《神農本草經》,發展爲後來的伊尹《湯液經法》。

從史籍可推其傳承者,華佗爲針經一脈,仲景屬湯液一支。到了兩晉時代,皇甫謐總結了漢以前的鍼灸成就著成《鍼灸甲乙經》十二卷,王叔和整理編撰了仲景遺論《傷寒雜病論》十六卷。上述兩種學術流派的傳承授受,周秦至兩漢之際,尚有可推見者,魏晉以後,醫家的傳授世次雖然中斷,但簡編綴輯者大有人在,使針藥得以延續和發展。

至宋元以後,針藥出現交錯融合,理論體系混同爲一,不同的學術流派涌現出來,中醫藥進入了戰國時代。 兩種學術體系基本理論的淵源 中醫理論是古代哲學與醫療實踐相結合的產物。陰陽學說是中醫理論的哲學基礎。《內經陰陽應象大論》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當求其本”。中醫學離開了陰陽學說,其理論就不復存在。

1、經絡學說體系的.形成。從《足臂十一脈灸經》到《內經》中的十二經脈,三陰三陽起到了促進、規範和完善的作用,這是醫學在理論上的一次質的飛躍。自此,三陰三陽作爲手足十二經脈的代名詞廣泛應用於人體的解剖、生理、病理、證候、診斷、治療、養生等各個領域,這在當時醫學界成爲一種時尚和定理。然而,經絡學說最具實用價值和指導意義的還是鍼灸治療體系。

如何運動健康養生 第2張

2、湯方辨證體系的形成。從單味藥到複方治病經歷了一個漫長過程,並且沒有成熟理論作指導,完全停留在經驗醫學階段,相對於鍼灸治療理論上顯得就要落後許多。然而,面對大量的瘟疫流行,以經絡學說指導的鍼灸又顯得無能爲力,《素問熱論》就是一個極好的證明。藥物治療在不斷的反覆實踐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造就了許多身懷絕技的經方大家,《漢書藝文志》就記載有經方十一家。

東漢末年,張仲景在廣泛吸收前人經方經驗的同時,經過自身的反覆實踐,把凌亂無章的方證歸納入一個嶄新的辨證論治體系之中,完成了《傷寒雜病論》。自此,方藥治病從感性經驗一躍而上升爲系統化的理論規範。

《傷寒論》雖然仍採用了三陰三陽的哲學思辨框架,但他完全從經絡學說中擺脫出來。他以三部定位劃分表證、裏證、表裏證,以六時辨病區分發熱類型,以六證分型鑑別寒熱虛實,以脈證單復來定論治方藥。 三陰三陽在經絡學說和湯方辨證中名同實異 手足十二經脈分別以三陰三陽來命名,它們是肺手太陰之脈、大腸手陽明之脈、胃足陽明之脈、脾足太陰之脈、心手少陰之脈、小腸手太陽之脈、膀胱足太陽之脈、腎足少陰之脈、心主手厥陰心包絡之脈、三焦手少陽之脈、膽足少陰之脈、肝足厥陰之脈。

湯方辨證的三陰三陽是用來區分病時、病位、病性的。三陽主晝,三陰主夜;太陽、厥陰主表,陽明、太陰主裏,少陽、少陰主半表半里;三陽主熱實證,三陰主虛寒證。經絡的三陰三陽和辨證的三陰三陽一個是爲鍼灸治療服務,一個是爲湯方治療服務,決不可因名稱相似而混爲一談。

如何運動健康養生 第3張

後世醫家均未突破《傷寒論》三陰三陽辨證體系

1、河間學派的代表人物劉完素、張從正、朱震亨分別從火熱論、攻邪論、養陰論三個方面豐富和發展了三陽證的辨證論治內容,補充了太陽陽明合證的表裏雙解劑防風通聖散、雙解散等一批有效方劑。

2、易水學派對三陰證的繼承和發展做出了貢獻。李杲發明的補中益氣湯、調中益胃湯等對少陰太陰合證有很好的發揮。王好古對三陰證進行了總結和概括,第一個提出了當歸四逆湯是厥陰證的主方。張介賓在六味丸、八味丸的基礎上發明了左歸、右歸等方劑,豐富和發展了少陰少陽合證的治療方法。

3、溫病學派在溫熱論的基礎上,通過明清兩代許多醫家努力,葉天士進一步完善和發展了少陽證營血分的論治,創立了如清瘟敗毒飲、紫雪丹、牛黃安宮丸等一大批行之有效的方劑;薛生白提出了溼熱論,發明了許多三陰三陽合證方,如太陽太陰合證的藿香正氣散、少陽太陰合證的白虎加蒼朮湯等;吳鞠通修正和補充了溫病後期陽證向陰證轉化的治療方法,如增液承氣湯、大小定風珠等。

統觀後世醫家的發展,都是對《傷寒論》辨證論治體系的補充和完善,發揮和提高。寒溫之爭不應該再持續下去了,只有把各家統一起來,纔是一個完整的、系統的、全面的湯方辨證論治體系。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