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立春的民間風俗活動

立春的民間風俗活動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立春的民間風俗活動,立春後氣溫回升,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的節氣,這個時候終於可以把自己身上的厚衣服給脫掉了,是春天的第一個節氣,在立春的時候,下面是立春的民間風俗活動。

立春的民間風俗活動1

立春時節,民間有立春祭、迎春、貼“春”字、送春、拜太歲等風俗習慣。

立春祭:古時很多地區都會在立春時祭祀祖先,在古代,任何一個古老傳統節日均具有濃厚的節日祭祀的色彩,並具有一套或簡單、或繁複的祭祀禮儀。

迎春:迎春通常在立春前一日舉行,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來。

貼“春”字:在立春時,古人常貼“宜春”二字,後來逐漸發展爲春聯。

立春的民間風俗活動

送春:民間的手工藝人們會製作很多小泥牛,稱爲“春牛”,在立春時送往各家各戶,謂之“送春”。

拜太歲:在古代,立春是一個重大節日,立春歲首拜太歲是我國民間一種化煞消災、祈福納吉的古老傳統習俗。

立春的民間風俗活動2

1、迎春

迎春是立春中的重要活動,提前一定必須做好相應的準備,進行預演,俗稱演春。迎春是在立春的前一天進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來。迎春設春官,預告立春的時候。然後祭句芒神,句芒爲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古代的時候祭祀完句芒神就由郡縣太守等象徵性耕種,並打春牛,代表民間這個時候就可以進行耕種了。

2、遊春(探春、遊行)

遊春是一項流行於民間的祭祀遊行的活動。隊伍先是報春額人打扮成公雞樣子走在隊伍的最前邊,由一羣人擡着巨大春牛的形象,其他人打扮成牧童牽牛、大頭娃娃送春桃等各種象徵春天的形象。這次遊春以後就是意味着可以開始踏青的信號,一直到端午之間都是遊春的好時機(立春那日遊春也叫探春)。

3、句芒神

在“立春”的這一天,舉行紀念的活動歷史悠久,至少在三千年前,就已經出現。當時,祭祀的句芒亦稱芒神,是主管農事的春神。句芒爲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鳥身,執規矩,主春事。在周代就有設東堂迎春的事情,說明祭句芒由來已經是非常久了。

立春的民間風俗活動 第2張

4、鞭春牛

鞭春牛,又稱鞭土牛,起源比較早,後來一直被保存下來。山東的民間要把土牛打碎,人們爭搶春牛土,謂之搶春,以搶得牛頭爲吉利。另外還有采茶祭春牛的活動,湖北地區還舉行龜子報春餓活動。

5、祭祖

在許多地區,立春要祭祀祖先。如廣東《新安縣誌》載:“民間以是日有事於祖祠”。在立春的時候供奉祖先的食品相對來說是比較特殊的。河南《汝陽縣誌》載:”設春宴,啖春餅,薦卜、梨。”

6、躲春

在傳統的民俗學上,到了立春這一天就該躲春。因爲立春這天氣候開始交接,新的氣場會對部分人羣產生不利的影響,更嚴重的話會影響一整年的運氣,所以躲春的習俗 就出現了。

在民間,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風俗和忌諱,也就延伸出各式各樣的躲春方法和習俗。傳統留下來的習俗,每到立春的這一天不能發生口舌之爭、必須要和和睦睦、心平氣和地迎接這一天的到來。更有一些地方的習俗裏面,躲春這一天不適合搬遷、看望病重患的人及參加喪事等,以免招惹到晦氣,影響一整年的運氣。

立春的民間風俗活動3

躲春

在傳統民俗學上,到了立春這一天就該躲春。因爲立春這天氣候開始交接,新的氣場會對部分人羣有不利的影響,更有甚者會影響一年的運氣,所以躲春的習俗就出現了。在民間,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風俗與忌諱,也就延伸出各式各樣的躲春方法與習俗。

傳統留下來的習俗,每到立春這一天不能有口舌之爭,必須要和和睦睦、心平氣和地迎接這一天。有一些地方,躲春這一天不宜搬遷,不宜看望病重患者及參加喪事等,以免招惹晦氣,影響一整年的運氣。

佔氣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首,春秋時期已經形成了佔氣的信仰。《孔穎達疏》:“凡春秋分,冬夏至,立春立夏爲啓,立秋立冬爲閉,用此八節之日,必登觀臺,書其所見雲物氣色。若有云物變異,則是歲之妖祥既見,其事後必有驗,書之者,爲預備故也。”由此可見,春秋時期在立春的民俗節氣中,登高觀雲、占卜測算已經作爲一種風俗開始形成。

遊春

迎春報喜後,開始遊春,各村各社的鑼鼓隊和儀仗隊走在前邊,由四人或八人擡的巨大春牛塑像走在後邊。邊走邊舞,鑼鼓喧天,鞭炮齊鳴,遊行的隊伍浩浩蕩蕩,十分壯觀,遊遍周圍村莊的大街小巷。

立春的民間風俗活動 第3張

鞭春牛

鞭春牛,又稱鞭土牛,起源較早,後來一直保存下來,但改在春天,盛行於唐、宋兩代,尤其是宋仁宗頒佈《土牛經》後使鞭土牛風俗傳播更廣,爲民俗文化的重要內容。

鞭春牛的意義,不限於送寒氣,促春耕,也有一定的意義。山東民間要把土牛打碎,人們爭搶春牛土,謂之搶春,以搶得牛頭爲吉利。塑制春牛時,往往要在肚子裏塞上五穀,當牛被打爛時,五穀就流了出來。人們歡笑着拾起穀粒放回自己的倉中,預示倉滿糧足。

迎春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動,事先必須做好準備,進行預演,俗稱演春。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進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來。句芒爲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鳥身,執規矩,主春事。在周代就有設東堂迎春之事,說明祭句芒由來已久。清人讓廉撰寫的《京都風俗志》中說:“立春前一日……迎春牛芒神入府署中,搭蘆棚二,東西各南向,東設芒神,西設春牛,形象彩色,皆按千支,準令男女縱觀,至立春時……衆役打焚,故謂之打春。”然後,人們將春牛的碎片搶回家,視爲吉祥。

春社

春社是古時春天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周代爲甲日,後多在立春後第五個戊日舉行。唐代詩人王駕《社日》詩:“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可見古人對祭祀社神十分重視,以後成爲風俗流傳下來,意爲大地繁衍萬物,禱告祭祀,以祈求六畜興旺,五穀豐登。

貼宜春字畫

春天到了,給門壁上張貼宜春字畫,這種風俗在唐代就有。據記載:立春日,唐代長安人常在門上張貼迎春祝吉的字畫,字稱“宜春字”,畫稱“宜春畫”,如“迎春”“春色宜人”“春光明媚”“春暖花開”等內容。

立春的民間風俗活動 第4張

戴春雞

戴春雞是陝西銅川一帶人民的古老風俗。每年立春日,用布製作一個約3釐米長的公雞,縫在小孩帽子的頂端,表示祝願“春吉(雞)”。立春日,婦女用線穿豆掛於牛角,或用麻豆撒在牛的身上,認爲這樣做可以使幼兒免患麻疹。

佩燕子

佩燕子是關中一帶人們的古老習俗。每年立春日,人們喜歡在胸前佩戴用綵綢剪成的“燕子”,這種風俗起自唐代,現在仍然在農村中流行。因爲燕子是報春的'使者,也是幸福吉利的象徵。所以,許多富有人家,都在自己廳房正中或房檐下,修建燕子窩,只要你能在庭房檁條下或房檐的牆壁上,搭上一小塊墊板,上寫“春燕來朝”四字,燕子就可自己建起窩來。

吊春穗

吊春穗是一種傳統的習俗,流傳在陝西澄城一帶。每年立春日,婦女用各色布條編成布穗,或用彩色線纏成各種形態的“麥穗”。然後吊在小孩或青年人的身上,也可掛在牲口,如驢、馬、牛的身上,以此祝福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收。

立春的民間風俗活動4

立春後天氣還冷嗎

1、立春後氣溫回升,春耕大忙季節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陸續開始。立春節氣,東亞南支西風急流已開始減弱,隆冬氣候已快要結束。

2、但北支西風急流強度和位置基本沒有變化,蒙古冷高壓和阿留申低壓仍然比較強大,大風降溫仍是盛行的主要天氣。

3、但在強冷空氣影響的間隙期,偏南風頻數增加,並伴有明顯的氣溫回升過程。

立春的民間風俗活動 第5張

立春春捂的知識

1、氣溫

春捂要根據氣溫來判斷。15℃是春捂的臨界溫度,研究表明對兒童、老人等需要“春捂”的人羣來說,15℃可以視爲捂與不捂的臨界溫度。也就是說,當氣溫持續在15℃以上且相對穩定時,就可以不捂了。

2、溫差

日夜溫差大於8℃是捂的信號。春天的氣溫,前一天還是春風和煦,春暖花開,剎那間則可能寒流涌動,“花開又被風吹落”,讓你回味冬日的肅殺。面對溫度百變的春天,父母應得隨天氣變化爲孩子加減衣服。而何時加衣呢?現在認爲,日夜溫差大於8℃是該捂的信號。

3、時機

冷空氣到來前24-48小時需要未雨綢繆。醫療氣象學家發現,許多疾病的發病高峯與冷空氣南下和降溫持續的時間密切相關。最明顯的就是感冒、消化不良,在冷空氣到來之前便捷足先登。因此,捂的最佳時機,應該在氣象臺預報的冷空氣到來之前24~48小時,晚了則猶如雨後送傘。

4、持續時間

春捂7-14天恰到好處。捂着的衣衫,隨着氣溫回升總要減下來。但是減衣不能太快,否則會出現沒“捂”到位的現象。怎樣纔算到位?醫學家發現:氣溫回冷需要加衣禦寒,即使此後氣溫回升了,也得再捂7天左右,體弱的孩子和老人才能適應。減衣過快有可能會讓他們凍出病來。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