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早期教育 > 先離職還是先勞動仲裁

先離職還是先勞動仲裁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7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先離職還是先勞動仲裁,發生爭議的時候大家都會選擇去勞動仲裁,但是在我國發生勞動糾紛,需要先向當地的勞動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之後才能提起勞動糾紛訴訟,那麼先離職還是先勞動仲裁呢

先離職還是先勞動仲裁1

一、勞動糾紛先辭職再申請仲裁?還是先仲裁後辭職?

勞動者申請勞動仲裁的,勞動者辭職以後再申請勞動仲裁和仲裁以後再辭職都是可以的,只要勞動者是在從辭職之日起一年之內申請勞動仲裁都是可以的。

如何申請勞動仲裁:

1、去當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原勞動局)內的勞動爭議仲裁委,申請勞動仲裁,立案時需攜帶:仲裁申請書2份、申請人身份證複印件1份;相關證據複印件和證據清單2份;用人單位的工商登記信息(北京地區不需要提供登記信息)。

2、提交材料後,5個工作日仲裁委給予立案,然後給雙方舉證期,給對方答辯期;然後開庭審理,之後對你們雙方進行調解,調解不成仲裁委會下達裁決書;勞動仲裁60天內結案;對於裁決書不服,勞動者可以起訴到法院;

3、申請勞動仲裁期間,不耽誤勞動者去新單位工作。

先離職還是先勞動仲裁

二、勞動仲裁的送達方式

1、直接送達。仲裁庭派員直接送達。

1、留置送達。受送達人拒絕接受送達的仲裁裁決書,送達人邀請見證人到場,在送達回執上證明拒收情況,把仲裁文書留置受送達人住處,即視爲送達。

2、委託送達。仲裁委員會直接送達有困難的,可委託受送達人所在地的仲裁機構送達。

4、郵寄送達。直接送達有困難的,可郵寄送達。郵寄送達以掛號查詢回執上註明的收件日期爲送達日期。

5、公告送達。受送達人下落不明的,或用其他方法無法送達的,可公告送達。自發出公告之日起,經過30日,即視爲送達。

先離職還是先勞動仲裁2

先仲裁後離職

因爲如果辭職之後再申請勞動仲裁的話,可能會因爲沒有勞動關係的存在,或者舉證的困難爲申請勞動仲裁帶來一些麻煩。

依據《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的下列勞動爭議,適用本法:

(一)因確認勞動關係發生的爭議;

(二)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

(三)因除名、辭退和辭職、離職發生的爭議;

(四)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以及勞動保護髮生的爭議;

(五)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發生的爭議;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爭議。

先離職還是先勞動仲裁 第2張

第二十七條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爲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前款規定的仲裁時效,因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或者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或者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當理由,當事人不能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申請仲裁的,仲裁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勞動關係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關係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係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先離職還是先勞動仲裁3

勞動仲裁流程

第一步:確定自己應該去哪個區的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提起仲裁。

這就要看與你發生勞動爭議的公司的註冊地。方法很簡單,看營業執照上的'地址,手頭沒有營業執照的,可以去這個名字叫做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的網站查詢,非常權威。當然也可以下載天眼查之類的APP,輸入公司名稱後點擊工商信息能獲取註冊地址,法人,聯繫電話,企業性質等,這些以後都會用到,直接截圖存起來。

用人單位的註冊地與實際營業地不一致的,優先去實際經營地,也就是勞動履行地。

先離職還是先勞動仲裁 第3張

第二步 整理好以下相關信息:

勞動合同 能夠提供你與用人單位正式建立勞動關係的起始時間,期限,職務,工資待遇情況;這一點非常重要,一定要從合同裏覈實清楚,後面寫主張的時候要用;

身份證 原件和複印件(正反面印在同一張紙上),複印件準備兩張吧(以防你部分主張仲裁委不予受理,他們要求你再額外寫一份申請書,再給你出具一份不予受理的證明,這樣你就可以拿着證明直接去法院了)

到這裏可能有人會問,網上不是還要準備銀行流水,工作證那些嗎?那些是受理後才需要,第一次去仲裁委申請立案不需要那些。

第三步,查詢好仲裁委的地址和工作時間,確認路線。

北京朝陽區仲裁委爲例,工作時間爲週一到週五,早9:00點至中午12:00點,下午2:00到5:00點。地址是:朝陽區東風南路南十里居28號樓。開車去的話可以停在東風南路的兩側,有路邊劃線車位而且不花錢。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