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就業倦怠侵襲求職者

就業倦怠侵襲求職者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3.2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就業倦怠侵襲求職者,如果職場上有這些現象也不用驚慌,職場上最忌尺寸把握不當,多看看優秀面試的視頻也許能帶來一些啓發,做到不被職場困住就是一大成功,就業倦怠侵襲求職者,職場上的那些事。

就業倦怠侵襲求職者

就業倦怠侵襲求職者1

(楚天金報)記者任寶華報道:"太讓人沮喪了,被拒絕了這麼多次之後,一點就業的慾望都沒有了",自年前起就不斷奔走於人才市場的肖小姐,近日來幾乎沒有了再繼續求職的慾望,索性報了旅行團打算趁春暖花開去旅遊。按她的話說,焦慮、失望、鬱悶了這麼些日子,也是時候曬曬自己的心情了,"至於何時才能重拾信心重返人才市場,我自己心裏也沒數"。在當下的求職季,遭遇和肖小姐類似狀況的職場人,不在少數。

"剛開始求職的時候,還是躊躇滿志興高采烈的,可經歷了這幾個月的奔波後,人反而找不着北了",剛剛走出校門的職場新人譚小姐,將這一切歸結於才市的低迷和競爭的激烈,她自認不是心態不正的人,儘管求職要求不高,但投遞出去的簡歷大多石沉大海,偶爾有些回覆,對方企業也貌似"騙子公司",參加面對面的招聘會時,無工作經驗無名牌學歷加之女性身份讓她屢次受到奚落。

譚小姐稱,自己投遞的簡歷數以千計,但事到如今也沒能找到一個合適的職位,弄得她還沒就業就已經患上了"職業倦怠"。

相形之下,現年28歲的劉先生認爲自己更"慘",兩年來已經換了7家公司,目前尚無工作仍然在尋求下家的他,可以說是越跳越"亂",每次跳槽,他都事出有因,不是不滿意職位就是不滿意薪水,想越跳越好卻有心無力,最後不得不像浮萍一樣在人才市場"飄蕩",爲了生計,只要有公司願意要他他就去做一段時間。"我真的很差嗎?我想去的那些公司怎麼都不要我呢?"劉先生很是煩惱。

眼下的才市,就業壓力對許多羽翼尚不豐滿的求職者而言,的確壓力更大。在這樣的求職困境中因爲"屢戰屢敗"產生就業倦怠的情緒,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人之常情。

對此,武漢錦繡人才首席顧問黃春燕女士建議求職者,即使"屢戰屢敗"也要有"屢敗屢戰"的信心;當然,對自身合理的定位也尤爲重要,可以多一些渠道推銷自己但切不可打亂仗,否則更容易四處碰壁;遭遇挫折的時候,更要善於總結,也許勝利就在不遠處.

就業倦怠侵襲求職者2

“發貼紀念我今天終於成功毀約”、“要怎麼和企業談違約金”、“想到新工作就不那麼心疼那6000元違約金了”,隨着畢業生求職高峯期到來,類似這樣的帖子在滬上高校的bbs上求職版上經常可以見到,在不少畢業生還沒找到工作的時候,一部分拿到offer的畢業生已經開始職業生涯的第一次“跳槽”,許多求職的大學生把毀約當作了一個程序來操作,並且仔細地衡量其風險和成本。

西安某公司在2000份的抽樣調查中結果發現,在2006年1到7月份裏,超過76%的應屆大學畢業生稱感覺到就業壓力大,但與此同時,有近63%的畢業生稱有過跳槽經歷。一方面是應屆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壓力大,收入難以保證;而另一方面卻是這些學生們在就業後頻繁跳槽。

先就業後擇業吃下保底“定心丸”

上海某知名高校管理專業學生小徐,最近與一家著名的會計師事務所簽訂了就業協議,卻仍在招聘市場尋尋覓覓投遞簡歷。她告訴東方網記者,“簽約的那家單位我並不很喜歡,成天需要出差,工作壓力又特別大,但畢竟工作難找,簽了約就等於吃了‘定心丸’,可以再慢慢找一家更適合自己的單位,實在找不到也有退路。”

這已經是楊洋的第三份工作了,這個武漢某大學新聞學碩士生在走入社會的三個月裏,已經連“跳”三個單位,穿行三個城市,從武漢到重慶再到廣州,她告訴記者:“也不知道能在這裏呆多久。”

這種“騎驢找馬”的心態在應屆畢業生中頗爲普遍,“學生對於企業來說處於絕對的弱勢,主動爲自己爭取更多的權利和保障有什麼不對,沒有理由在一棵樹上吊死。”一位外語系大四的男生的帖子引來衆多應屆畢業生的“共鳴”。出於這種心態,不少應屆畢業生往往是剛剛簽下一家保底的企業,又有更好的單位發來錄用通知,於是“先就業”不得不爲“後擇業”埋單。

也有一些學生認爲,畢業生違約現象是一種自私行爲,但值得玩味的是,雖然他們對於這種“佔用和浪費就業資源”的現象不認可,但當問及如果自己遇到同樣的情況是否會違約時,絕大多數的同學仍表示會考慮。

重金買“自由”愉快繳納違約金

據記者瞭解,現在的大學畢業生對於支付違約金一事看得相當“透徹”,對於動輒3000至6000,甚至1、2萬的違約金,他們卻處之泰然,“違約金有規定不得超過員工月工資,一般不過就是三五千元左右,有時甚至才一千多元,找到更好的工作後,這筆違約金還能賺回來。”因此只要企業肯放人,他們都抱着一種愉快的心情繳納違約金“Say Goodbye”。

對於違約是不講誠信、不道德的一說,畢業生們也普遍認爲,違約屬於正常的市場行爲,和個人道德、忠誠度無關,就業是企業和學生雙向選擇的問題,學生違約後只要繳納違約金,即履行了協議,不能說違約者不講誠信。

學校:謹慎簽約誠信爲重

上海交通大學就業服務與職業發展中心主任助理李琳莎老師表示,作爲當代大學生應該有責任意識和誠信意識,大學生爲了毀約所支付的成本,絕不只是陪上了一筆違約金,可能還要付出一筆不菲的道德成本。學校雖然鼓勵學生積極就業,但絕不是草率決定。

上海第二工業大學就業指導中心副主任經曉峯也指出,違約學生想得到更適合自己的工作,希望有更好發展,可以理解;但客觀上,他們確實擠佔了別人的.就業資源,給用人單位招聘帶來麻煩,還可能給人留下不誠信的印象,影響本校下幾屆學生的就業,有一定負面影響。

企業:建立“黑名單”約束

畢業生頻頻違約現象讓用人單位對此頗爲頭疼,一些企業在當年12月份招聘後不得不在次年三四月份再組織招聘“補缺”,一些大企業因此在招聘時乾脆列出“錄用”和“後備錄用”兩份名單,一旦有學生違約,就挑選後備名單中的畢業生錄用。

“簽約一週就違約,這樣的情況每年都有,甚至還有今天籤明天就違約的。”一家外貿公司的人事總監沈先生表示,畢業前是應屆生最不穩定的時期,有點經驗的人力資源部經理對這種“突然襲擊”從惱怒到習慣了。而夏普電器公司人力資源部人士認爲,行業內的單位可以結成聯盟,“不光不良企業要有黑名單,對於某些不負責任的學生也應有相應的誠信檔案”,對那些“腳踏幾隻船”的應聘者進行制約。

專家:可以理解但不提倡

然而復旦大學教授於海認爲,對於畢業生違約現象,一味責怪也是不可取的,許多企業在招聘大學生時的方式本身就不夠科學,要讓沒有社會經驗的畢業生在幾個小時的初試、面試中把工作定下來,各方面的風險相當高,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學生毀約現象。

“從原則上來說,我不贊成和提倡,畢竟這是誠信問題”,但他同時也表示了對這種現象的理解,畢業生面臨着巨大的就業壓力,而且第一份工作對於大學生一輩子職業生涯的重要性可以說是戰略性的,他們應該得到調整的機會。在他看來,大學生承擔風險的能力要比企業小得多,何況毀約時通常都會向企業支付一筆毀約金,已經付出了代價,企業應用更廣闊的胸懷去面對。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