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怎樣超越企業管理

怎樣超越企業管理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9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怎樣超越企業管理,每個企業都面臨着不同的環境、使命、實力的考驗,很難通過簡單地借鑑其他企業的經驗而獲得成功。所以企業的管理都是不斷在自我超越,下面分享怎樣超越企業管理?

怎樣超越企業管理1

交流提高——羣體互動:

自我超越的最後一句話是“交流提高”,通過羣體互動,分享各自個體感悟所得到的經驗教訓,從而加速團隊或組織的學習提高。如果說管理突破的前三句話主要涉及的是獨立個體的自我超越,那麼這最後一句話所關注的則是社會組織作爲整體的自我超越。最近幾年,關於學習型組織的討論非常多,而學習型組織建立的關鍵就在於,能否在組織內形成真正的相互信息交流、知識共享、羣體提高機制。這裏需要注意防止的是,由於組織中個別人員特別擅長髮表“高見”,結果在無意中將多向溝通變成了實際上的單向發佈或傳播。任何個人的體驗與經歷總是有限的,個人的學習也有侷限性,再加上網絡時代的信息爆炸與氾濫,大大增加原本就是管理突破瓶頸的信息識別處理環節的壓力,常常給人帶來面臨信息真空時一樣的困惑與無助,也許積極的羣體互動交流,可以有效地緩解個人及組織的這種瓶頸壓力,從而提升組織的整體管理創新與突破能力。

從交流提高的方法看,重點在於增進人際溝通能力;從交流提高的內容看,核心在於加強組織內意會性知識的共享。從增強溝通能力考慮,在讀書、知事、識人三個層次上,更多地需要加強對人與事的瞭解。不僅要學會讀懂有字書——編碼化知識,如:關於是什麼與爲什麼的科學與事實,更要學會讀懂無字書——非編碼化知識,如:關於如何做事和知人的意會性技能與藝術。這裏的關鍵在於,需要培養對於語言、文字、事物、人類的敏感性,特別是提升識別他人情感與情緒的能力,以形成良好的人際互動關係。正是從這個角度看,“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實際上屬於一種比較高超的溝通技巧,其本身不帶價值判斷性,因爲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可能會誰也聽不懂,說了等於沒有說。問題在於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依據的原則是什麼,是爲了讓對方更容易聽清,從而有助於溝通,還是爲了讓對方更放鬆警惕,從而爲自己謀利。

必須看到,未來能夠爲企業帶來經營優勢的將主要取決於對非編碼化、意會型知識的開發利用。俗話所說的“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實際上就涉及了非編碼化、意會型知識的掌握與運用,這更多地是通過“幹中學”的途徑形成的。事實上,在信息時代,如何選擇相關信息,摒棄不相關信息,如何識別信息,解讀信息,如何學習新的忘掉舊的技藝,都需要意會性知識的指導。現有信息技術的發展,主要是爲了滿足處理編碼化知識的需要,它推動了知識編碼化的進程和編碼化知識的傳播,但如何將意會性知識轉化爲編碼化知識並使之更好地用來指導實踐,進而發展出新的意會性知識,這是在落實交流提高中所需要給予特別關注的。更何況按照現代生物演化論的觀點,注意建立羣體交流機制的組織,可以加速個體及整體的適應性進化。

怎樣超越企業管理

改變假設——變通心智:

自我超越的第一句話是“改變假設”,以變通心智、開創戰略思考的新途徑。萬事觀念先行,而觀念受假設影響。只有改變假設,轉換思考角度,纔有可能清除內心的成見,實現真正的觀念轉變。在自然科學上,人們通過不斷地提出假設,證僞假設,再提出新假設,證僞新假設,這樣不斷加深對客觀規律的認識,推動着科學的進步與繁榮。

在管理領域,由於涉及到人,而人與人之間存在着相互作用的關係。對於人與事的假設的改變,會導致相關人員心態與行爲的改變,最終帶來人際互動關係與經營業績的改變。教育學與心理學中的“皮格馬利翁效應”與“人際自我實現預言”表明:一個人對另一個人行爲的善意預期會導致所預期結果的真正產生,主要是由於人們預期本身就成爲影響與決定他人及自身行爲的一種因素。例如:一個營銷員若覺得某顧客不好相處,結果就會對其相對來說比較冷淡,愛理不理;該顧客肯定會感受到這一點,從而報之以故意找茬。這樣,雙方就真的處不好了。反之,如果另有一位營銷員覺得該顧客很好相處,對其真誠接待,顧客也感受到這一點,就有可能以感激之情回報。這樣,雙方就真的比較容易相處了。

以上提到的一個人對他人行爲的預期,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種基於主觀心理的假設。它自覺不自覺地受人們過去經歷及經驗背景的影響,從而對人們的自我超越產生不可低估的影響。例如:一個總認爲自己想法高明的人,是絕對聽不到好想法的,因爲事實上他不會認真去聽的。管理上關於是否可以給人提供勸告的說法是,“聽得進勸告的人也是不用勸告的人”。事實上,正是由於聽得進勸告,表明此人具有較強的環境自我調適能力,所以,不管是否得到他人的提示,都會十分注意不斷學習、改進提高。當然,在此還必須提及的是,在現實企業中存在的潛規則,如核心理念、價值觀等,也會在無意之中影響人們的心理假設,給人戴上有色變形眼鏡,讓人似乎看什麼都走樣,結果失去對人、事、物本來面目的真正瞭解,並進而對管理決策與行爲產生不良影響。

從拓寬管理思維的視角看,作爲企業經營決策者,改變假設有必要提及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特別是其中的其不善者而改之,是人們容易忽視的。許多人在看到他人不足的時候,只是作爲自己比他人好的一種證明,而比較容易忽視自己在無意中也可能會犯類似的錯誤,從而注意提醒與反思自己,加以積極改進。另外,改變假設還需關注孟子的一句話“人之患在好爲人師”。只有這樣,纔有可能聽得進不同意見,真正做到人貴有自知之明。從這個角度看,如果說做“學問”的關鍵是學會提問,則首先需要改變假設,在內心深處覺得有必要並且也值得去問,然後纔是如何通過有效傾聽,從他人的回答中獲得自己所需的信息。也只有如此,纔有可能打開更爲廣泛的學習渠道。

觀察傾聽——接受信息:

自我超越的'第二句話是“觀察傾聽”,通過廣泛接受源自各種不同途徑的信息,以拓寬管理視野。“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實際上還可以在後面再加上一句“不聽則迷”。相對來說,成功的企業家往往更習慣於發號施令,而忽視觀察傾聽。這樣,長此以往,其身邊願意提建議的人必將越來越少,該企業發展的潛力就完全受制於該企業家個人的能力。令人慶幸的是,從理智上看,真正不願觀察傾聽的企業家是很少的。而根本問題可能在於,一方面人們很難完全排除自己心中存在的各種內隱的主觀假設,從而在有意或無意之中干擾了有效的觀察傾聽;另一方面由於真的不知道如何正確引導,以使得人們願意提出與自己的不同看法.

怎樣超越企業管理2

企業管理的誤區

其一,事必躬親。很多管理者來自第一線,都是業務技術出身,都是專才,已經習慣事必躬親,親力親爲,不會把工作進行分解,更不會授權,去通過別人完成任務。

自己剛開始創業初期亦是如此,公司60%業務訂單都是自己做的,曾引以爲豪,但公司運作到一定階段就不行了,必須會帶兵,否則只能做"超人""冠軍",帶團隊就差了。

到一家制造型企業也遇到類似情況,生產部部長工作特別努力,愛崗敬業,任勞任怨,天天加班加點,事無鉅細,"一竿子插到底",下面車間主任、領班的事都要管,不會授權,從而影響到整個企業的發展。

其二,角色錯位。不少管理者被提拔後,不能及時實現角色轉化,導致不能勝任管理者崗位。表現在角色缺位(遇事推卸責任不敢承擔責任)、越位(跑出自己的界線,包括同級和高級)、錯位(把自己等同"民意代表"、"自由人"、無原則"老好人"、"官僚主義"等,說不該自己說的話,做自己不該做的事)。

怎樣超越企業管理 第2張

尤其是角色錯位,作爲管理者你是企業經營者的替身,是企業高層"手臂的延伸",所以當員工和企業發生衝突時,管理者不能和員工打成一片,來代表員工和公司談判,做"民意代表",而應該站在企業經營者的立場去協調解決問題,而不能和員工一樣去起鬨。你不是"自由人",你是"企業人",你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不代表你自己,而代表職位。

所以,在其位,謀其政,行其責,正確的角色認知比你的業務能力和管理能力更重要,所謂"站對隊,跟對人"。

其三,緊事緊辦。每個管理者一天都是24小時,上班8小時,但是在有效的時間內做的事情不同,所創造的價值也不同。

時間管理是一種能力,一種決定工作當中什麼東西重要的能力。時間管理是管理者的自我管理,在有效的時間內,根據團隊目標的重要性,輕重緩急優先順序的管理。

我們根據事情的重要性和緊急性分四個象限:緊急重要1,重要不緊急2,緊急不重要3,不緊急不重要4,那到底是如何排序?1-2-3-4還是1-3-2-4?不少經理選擇1-3-2-4,是不對的,不是緊事緊辦,緊急不重要第3象限完全可以授權去做,自己集中精力處理第2象限事項,而不是天天做"救火隊長",做些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應未雨稠繆,做那些重要不緊急的事,從容高效卓越。

其四,心地善良。不少管理者人很善良,不敢不會得罪人,樂於做沒有原則的"老好人",遇到棘手的事"和稀泥",不堅持原則。俗話說:"慈不帶兵,義不掌財"就是這個道理。因此,作爲一名管理者要敢於做"惡人"、"下狠心",嚴格要求自己和下屬,學會"軟硬兼施,恩威並重"。

現在,對自己和下屬要求嚴格一點、苛刻一點,明天客戶和市場就會對我們多一些寬容和接納。 很多企業及部門之所以低效、問題重重,跟不善溝通有很大關係,包括向上、向下和平級。其中,有時向上溝通比向下溝通更重要,但往往被忽略,再次,難度最大的是平級溝通,因爲失去權力的抑制,你沒有辦法去命令別人,只能通過協調溝通,因此提升管理者的溝通能力極其重要。

其六,不會領導。管理和領導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管理是控制行爲,運用的是職位權力,而領導是影響思維,運用的是人格魅力,兩種都要會用,整體的效用纔會最好。

應多些領導,少些管理。能以身作則,幫助下屬設定目標,鼓舞士氣,培育輔導下屬,共同去完成任務,實現目標。而不是控制、駕馭。

管理不僅是門科學,更是實踐,一切爲了企業績效的改進,圍繞實現企業的戰略目標展開。讓我們走出誤區,積極思考,身體力行,一定會越來越成熟,良性發展。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