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知識 > 患者角色行爲分類

患者角色行爲分類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5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患者角色行爲分類,病人角色行爲也應轉化爲正常的社會角色行爲,而外病人角色行爲異常的知識點是衛生事業單位考試中的一個常考點,以下分享患者角色行爲分類。

患者角色行爲分類1

(1)角色行爲缺如:否認自己有病,未能進入角色。雖然醫生診斷爲有病,但本人否認自己有病,根本沒有或不願意識到自己是患者。

(2)角色行爲衝突:病人角色與其他角色發生心理衝突。同一個體常常承擔着多種社會角色。當患病並需要從其他角色轉化爲患者角色時,患者一時難以實現角色適應。

(3)角色行爲減退:因其他角色衝擊病人角色,從事了不應承擔的活動。已進入角色的患者,由於更強烈的情感需要,不顧病情而從事力所不及的活動,表現出對病、傷的考慮不充分或不夠重視,而影響到疾病的治療。如一位生病住院的母親不顧自己的身體尚未康復而毅然出院,去照料患病的`孩子。

患者角色行爲分類
  

(4)角色行爲強化:安於病人角色的現狀,期望繼續享有病人角色所獲得的利益。由於依賴性加強和自信心減弱,患者對自己的能力表示懷疑,對承擔原來的社會角色恐慌不安,安心於已適應的患者角色現狀。或者自覺病情嚴重程度超過實際情況。小病大養。

(5)角色行爲異常:患者受病痛折磨感到悲觀、失望等不良心境的影響導致行爲異常,如對醫務人員的攻擊性言行,病態固執、抑鬱、厭世、以至自殺等。

患者角色行爲分類2

1、角色行爲缺如

指病人沒有進入病人角色,不承認自己是病人,不能很好地配合醫療和護理。常發生於由健康角色轉向病人角色及疾病突然加重或惡化時。病人自我感覺良好,或認爲醫 生的診斷錯誤,不但不休息,反而增加活動量,或採取等待觀望的態度,認爲症狀並未嚴重到需治療的`程度。這也是病人的一種心理防禦表現。

2、角色行爲衝突

指病人在適應病人角色過程中,與其患病前的各種角色發生心理衝突而引起行爲的不協調。常發生於由健康角色轉向病人角色時。病人常表現爲煩躁不安、茫然或悲傷,是一種視疾病爲挫折的心理表現。如正在學習的學生,因擔心患病影響學習而出現沮喪、焦慮,不能安靜休息,造成病人角色與學生角色的衝突。

患者角色行爲分類 第2張
  

3、角色行爲強化

指病人安於病人角色,對自我能力表示懷疑,產生退縮和依賴心理;另外,患病也使病人免除了其原來的社會責任,常發生於由病人角色轉向社會角色時,病人常表現爲依賴性增強,對承擔其他角色感到恐懼不安,或借生病而逃避某些責任、獲得某些權利等。

4、角色行爲消退

指病人適應病人角色後,由於某種原因,又重新承擔起本應免除的社會角色的責任而放棄病人角色。如一位尚需繼續醫治的母親由於孩子需要照顧而毅然出院,擔負起照顧孩子的責任。

患者角色行爲分類3

病人角色的特徵有:脫離或減輕日常生活中的其他角色;對於陷入疾病狀態沒有責任,有權力接受幫助;有尋求治療和恢復健康的義務;有配合醫療、護理的義務。

醫護人員每天接診大量患者,特別是公立醫院接診量大,在面對患者時,應該時刻重視與患者的溝通,患者在醫事方面是業餘的,甚至在交流中提出很多業餘的問題,甚至挑戰到醫生的專業知識。

患者是有社會關係的。如果缺乏患者配合,導致治療效果不佳,所產生的醫患矛盾,和負面口碑傳播,特別是對民營醫院、診所、乃至醫生個人,是非常得不償失的.。

患者角色行爲分類 第3張
  

美國著名社會學家帕森斯(Parsons T)在其所著《社會制度》一書將病人角色的特點概括爲四個方面:

1、病人可以從常態時擔負的社會角色中解脫出來:即不能期望病人做正常工作,或履行他們做父母、丈夫或妻子的指責。

2、病人對其陷入疾病狀態沒有任何責任,一般認爲患病是不以病人意志爲轉移的事,並且病人對生病狀態無能爲力,不能期望病人“控制自己”和依靠自己單方面的意志、決心恢復健康。病人需要,並且也有資格獲得照顧。

3、病人應該立求痊癒:疾病常使病人處於不適、痛苦甚至死亡的極度緊張狀態中,因此大多數病患希望早日康復,併爲之努力。

4、病人應該尋求醫療上的幫助,通常是醫護人員的幫助,並應在試圖恢復健康的過程中與醫護合作。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