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六到十二歲兒童認知發展的特徵

六到十二歲兒童認知發展的特徵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六到十二歲兒童認知發展的特徵,我們人的一生分爲很多的階段,可分爲兒童、適齡兒童、青少年等,不一樣的年齡段是不一樣的意思,充分的瞭解孩子的成長階段的變化可以更好的教育孩子,以下分享六到十二歲兒童認知發展的特徵。

六到十二歲兒童認知發展的特徵1

1。6.7歲到12.13歲是兒童開始進入小學學習的時期

小學是個體開始系統接受教育,心智德能全面發展的重要時期。

小學兒童的思維從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要形式逐漸過渡到以抽象邏輯思維爲主要形式

2.社會性(成)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

社會自我逐步形成,社會性認知逐步趨於客觀和深刻,社會關係更加複雜

系統的道德認識及相應的道德行爲習慣逐步形成。

3.以遊戲爲主轉入以學習爲主。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爲今後學習打下基礎。

學習興趣是促使兒童自覺從事學習活動的一種重要的推動力。

學習策略不斷豐富,兒童逐漸學會使用有效的策略。

六到十二歲兒童認知發展的特徵

家長要提的問題

1,這個題用什麼方法做的

2,這個問題還有別的辦法嗎,再想想(思維多元化)

3,你看這個問題可以用這個辦法,可以用之前那個辦法

那麼你再想想這2個辦法都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哪個辦法更好(學會優化)

4.10-11是由具體形象思維到抽象邏輯思維的過渡的關鍵年齡

小學生思維結構趨於完整,但有待完善。思維發展過程呈現不平衡性

5.思維品質(敏捷性,靈活性,深刻性,獨創性,多元性和批評性)在思維發生和發展中表現出個性差異。

6.小學兒童的自我描述是從比較具體的外部特徵的描述向比較抽象的心理術語的描述發展

7.小學兒童對其自我評價最重要的支持因素是父母同學

8.6-10歲兒童社會觀點採擇能力快速發展。10歲左右,已經能夠根據信息準確推斷他人的觀點,基本具備觀點採擇能力

9.獨立性和批判性不斷增長

小學兒童與父母和教師的關係從依賴開始走向自主,從對成人權威的完全信服到開始表現富有批判性的懷疑和思考。

平等關係的同伴交往日益在兒童生活中佔據重要地位(言語溝通,提供利益,分享物品)

六到十二歲兒童認知發展的特徵2

6--12歲兒童的心理特點及教育

6--12歲兒童在心理髮展上處於由不隨意性向隨意性過渡的時期。感知常常較籠統,把相似的事物相互混淆,記憶材料不注重理解,以機械識記爲主;思維活動展開時往往憑藉形象的教具,生動的描述來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情感活動豐富,但易衝動,易轉化,穩定性較差;

做事情常常虎頭蛇尾,難以堅持到底,意志發展水平較低;個性中的興趣、能力、性格等在良好的環境和教育影響下正在形成。這個階段孩子的心理需求有以下幾點

1、被愛、被關懷的需求

要讓孩子感覺到你非常愛他。爸媽一定要把愛“表達”出來,讓孩子能真正體驗到、感受到。

2、歸屬感的需求

這一階段的兒童喜歡有同伴、有爸媽、有家庭,以自己身爲其中一員而感到幸福。當兒童受到冷落時,可能會很敏感地認爲大家都不喜歡他,久而久之,他就會對家庭和集體產生排斥心理,身心成長也會受到影響。

3、自尊心的需求

自尊與自信的建立,對兒童心理髮育及未來的發展尤爲關鍵。應該讓孩子感到自己的價值所在,相信自己的能力,這是兒童學會生活繼而邁向社會的動力源泉。

這個階段家長們要怎樣做好家庭教育呢?

正確對待孩子的過失:

一個各方面正在成長中的小學生,在家庭裏、學校中、社會上難免會有各種各樣的過失。當這些問題擺在爸爸媽媽面前時

家長首先要對孩子的.過失充分了解、分析原因、與孩子溝通,讓孩子體驗錯誤行爲造成的自然結果。從而使孩子認識到這些行爲的不對之處。其次爸爸媽媽要取得一致互相配合。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真正認識到錯誤,起到教育的效果。

六到十二歲兒童認知發展的特徵 第2張

培養孩子的習慣,養成良好的行爲:

6到12歲是習慣逐漸形成的時期,是習慣培養的黃金階段。習慣具有穩定性的特點,一旦形成就會對人產生較爲持久的影響。對於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需要培養的習慣有:

主動學習的習慣,獨立作業的習慣,閱讀的習慣,認真觀察積極思考的習慣,時間管理的習慣,情緒管理的習慣……養成各種習慣的同時還應注意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專注力,以及堅毅力等。

習慣的形成需要一個培養的過程,家長在孩子習慣培養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需要對孩子的學習行爲進行規範和引導,幫助孩子規範習慣,並根據情況採取適當的強制性或鼓勵的方式,起到激勵的效果。

正確對待孩子的勞動:

隨着獨生子女的出現,隨着家庭生活條件的提升,許多大人寧肯自己吃盡千辛萬苦,也要保證讓兒童過得舒服、安樂。

這會造成孩子腦子裏只知道一切都會有人替他們安排得很好,不知道世界上有許多困難,需要通過自已付出意志代價去克服,不知道在享受之外還要去盡義務,自我服務和自主獨立能力的.發展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勞動在每個人的生活中都具有很大意義。 合理必需的勞動不僅有利於大腦功能的調節,而且有利於人格的培養。在勞動中能培養互相幫助、支持、尊重勞動者、同志情誼精神等。

勞動中培養起來的意志品質是能遷移到學習活動中去的,這一點不僅是兒童自身理想性格的一部分,而且是一個穩定和睦家庭結構的重要因素。

我們應該從小就讓兒童處於受教育的地位,讓他逐步學會自我服務和爲他人服務,在勞動過程中體驗各種複雜的感情(遇到挫折時煩惱。欣賞成果時愉快),學會與人交往的正確態度(體貼同情、尊老愛幼)。

總之,在家庭教育中家長要了解孩子,掌握事實,通過分析問題,講明道理,使孩子的每次過失都得到最恰當、最公正的處理。鼓勵孩子積極參與勞動,在勞動過程中激發情感,培養習慣。用正確的方法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

六到十二歲兒童認知發展的特徵3

孩子在6-12歲年齡階段

稱爲兒童的中期和兒童後期

是基礎教育的小學階段。此階段,孩子的心理髮展處於關鍵時期,也是最易出現行爲問題的時期。面對行爲問題中常見的厭學、脾氣躁、逆返、任性、拖拉、膽怯、敵對、衝動等現象,父母常常感到一籌莫展。

我在做子女教育諮詢中發現,父母反應(確切的說是母親在反應)孩子最多的是:“我感到惱火的是孩子做什麼事情都拖沓得很!”或“我最頭疼的是我的孩子太任性了”。

我們看,父母在面對孩子的拖沓、任性問題時,他們明顯的情緒態度是“惱火”、“頭疼”!這就說明,父母在當時非常生氣,處在“拿他或她真沒辦法”的無奈中。

其實,兒童所有的行爲問題,不管是好的壞的都反映着我們父母的行爲方式。兒童自出生時,如果我們把他看着是一張白紙,那麼,最早在白紙上面繪製畫的是我們父母。

六到十二歲兒童認知發展的特徵 第3張

白紙上逐漸增多起來的圖案,就是兒童逐漸表現出來的行爲現象。如果圖案很清晰、明朗,讓人喜愛,那說明繪畫人的藝術水平高;如果圖案看起來晦暗、紊亂,讓人心煩,那還是說明繪畫人的水平低。

因此,孩子種種行爲問題(白紙上的圖案),是我們成人制造(繪製)出來的,而成人中最主要的就是孩子的父母。

從這個角度說明,要改變孩子不好的行爲,父母首先要找準你在“白紙”上繪製畫的過程中,問題出在哪裏?是落筆太輕、還是太重?是你情緒抑鬱時而選擇的色彩太灰暗、還是你脾氣暴躁時胡亂作畫……

6-12歲正處於兒童期,也稱爲學齡期,兒童心理特徵具有如下幾個方面:

1、青春期之前,該階段的智力發展是最快的,而思維感知注意力等也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2、對事物充滿熱情,情緒外露較直接,波動大,好奇心強。

3、個性得到全面的發展,自我意識也進一步得到發展。逐漸形成個性品質以及道德觀念,喜歡模仿。

在兒童期,常出現學習無能與問題行爲這兩種心理障礙。因此,在該時期,要以學習爲主導,培養兒童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開闊創造性的思維,以及注重培養兒童道德與個性。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